家人們,周五好。
多種多樣的親密關係,咱今年已經看得太多了。
討論完精神上的,咱再討論討論物質上的。
在咱傳統婚戀圈啊,凡事都講個條件。
有的人找對象不看三觀專看五官;
有的人講究“沒有物質基礎的感情就是一盤散沙”。
但是啊,還有的人跟有錢人談戀愛特別容易應激,越談越想分手。
以下是三位朋友的自述,看看他們到底為啥跟“錢”過不去。
剛開始追我的時候,他就挺大方的,知道他有錢,但不知道會這麽有錢。
他家是開私人醫院的,名下還有其他的公司;
算是典型的有錢人家的小孩,蜜罐子裏泡大的,從小就送出國,不用參加高考,回國後開百萬的好車,房子在別墅區;
平時約會吃飯都去需要預定的餐廳,隨便吃一頓都要大好幾千;
怎麽說呢,我起初如坐針氈,受不了他這種高消費的生活理念;
在外出時我總是想要省錢,他勸我沒必要節儉,他又不是沒有錢。
表麵上,我在展示自己樸素的消費方式,實際是我打小就是窮的,彼此成長環境差距太大。
不管他怎麽對我好,我內心都很自卑,他對我越好,我反而越沒有安全感。
我大學靠助學貸款上完的,父母打零工以後都不會有退休金,我還有過抑鬱症病史,至今還在反複發作,偷偷吃藥;
他帶我見過他姐姐,他父母不在國內,但也在視頻時見過了;
有幾次他開玩笑問我,什麽時候能去我家,我答不上來。
還有平時見他的朋友們,都是這輩子都不需要上班的人,他們尊重我但不會真的把我當朋友,隻是當我是某某的女友;
無法融入他的社交圈,更何況是他富裕的家庭。
難以改變的自卑性格,導致我心態非常不好,認為他對我的喜歡,是有時限,也是有條件的。
或許他是真的喜歡我,但未必會一直喜歡我。
總覺得他會接觸到比我好看一萬倍、比我家境好一萬倍的女生。
內心的安全感不足,也導致我在和他的相處過程中,逐漸變得謹小慎微,舉止怪異。
他消息回複不及時,我總是耐心等待,不會主動追問;
偶爾不開心也不會主動講出來,怕他對我徹底失去耐心;
久而久之,這感情談得也挺累的。
現在的我仿佛等著最終的分手宣判,近乎病態的不自信,讓我不知不覺搞砸這段關係。
我談了六任男友,都挺有錢的;
我是物質的人,但不是專門找有錢人,單純喜歡他們的圈子,談戀愛順便把眼界和層次提高了,也挺好。
現任男友是典型二代,名下幾套房,靠爸媽資源發展事業;
我跟他在一起,不論物質還是精神上,也會得到這部分資源的支持。
他開始對我特別大方,名牌首飾、名牌包沒少送,不好買的限量款,隻要我喜歡,他都會幫我拿到。
平時在一起,我很少花錢,因為有他在,我這不是嬌妻發病,單純講述事實而已;
畢竟我倆的消費水平,靠我自己的卡,根本付不起。
我不揣測他對我的心意,能在一起時就享受戀愛,享受他帶給我的生活,真沒想太多。
他給的安全感是全方位的,知道就業環境差,他說永遠為我兜底,想上班就上班,找不到工作就幫我安排進他家企業,或者他一直養著我也行。
我嘴上說“這多不好”,但實際瘋狂心動,誰不想上“不勞而獲”班兒?
但時間久了,問題逐漸暴露。
所謂的兜底,不僅是包辦我的生活和工作,甚至開始控製我的想法。
他的控製欲,是一種自上而下的俯視;
言語間會不自覺看不上我的朋友,認為我的想法過於幼稚,對我決定的事情永遠懷疑態度;
他有點像《再見愛人》裏的楊子,不自知變得“油膩”;
我們的相處模式逐漸變成了,觀點不合我就沉默,他對我指指點點,習慣性否定,隔天又會花錢買東西哄我。
到後來,連“哄”也是不帶真心的,純粹應付。
我承認,戀愛初期確實享貪戀他給我的便利,但現在我大多是在忍耐。
按大部分有錢人的嘴臉,一旦暴露出壞脾氣,他們不會改,也不想改。
萬一真的走到結婚那步,他偏執和獨斷的性格也隻會變本加厲。
甚至控製欲爆發,隨時隨地發瘋都有可能。
想到這些我不寒而栗,看情況不對,我會隨時準備分手。
我倆是相親認識的,見麵之前,不知道她家就是我們當地比較有名的企業。
我家是普通家庭,小康水平,爸媽都是體製內公務員。
剛開始知道了她的條件,有點想不通為啥要靠相親找對象;
還是介紹人有意無意透露,她原本就知道我,故意找人介紹的。
現在我倆在一起快半年了,父母催我們考慮婚事;
但我總覺得兩個人談戀愛還可以,長久生活在一起的話還是有不可逾越的鴻溝。
說好聽點,是家庭差距過於懸殊,導致觀念上的不同;
說簡單點,她的消費,我精神上負擔不起。
她吃穿住行都習慣用最好的,跟我在一起之前,整體消費觀念有點太超前了。
一個包比我一個月工資還貴,送我的禮物也會讓我有負擔,感覺自己買不了同等水平的東西給她。
但她性格很好,對我還有點戀愛腦;
發現了我的局促後,想方設法包容我。
從出門吃飯點超額的菜,買東西不看價格,到現在在我麵前故意控製消費;
從我送禮物總是送不到她的心坎上,到現在不管我買什麽,她都會誇張說自己早就想要這個東西了。
但怎麽說呢,就算她努力向下,試圖跟我的生活水平對齊,但總是有掩飾不住的時候。
比如我費勁心力準備了一桌菜,朋友臨時叫她去參加一個局,我想在家把飯吃完,她卻說“食材不貴,不吃也沒關係的”。
那一刻我被傷到了,她嬌生慣養的性格,習慣性忽視別人用心準備的東西。
還有她蹩腳的演技,始終在假裝消費降級。
隻要我出差,她都會跟有錢的朋友出去玩,我不知道她周圍的朋友怎麽議論我們的關係,會不會嘲笑她在故意吃苦。
想要改變現狀,我就要大幅提高自己的收入,但短期內不可能。
所以我一邊假裝不在意她的擰巴,一邊糾結以後該怎麽辦。
三觀不同,習慣不同,不隻有我在忍,她可能比我更辛苦。
可以看出以上三位朋友的家境並不窘迫,甚至有的比普通人條件好得多。
但麵對比自己經濟條件高太多的戀人,內心還是無法達到一種平衡。
有人在相處中,瞥見了內心自卑的角落;
有人在過程裏,懷疑彼此付出真心的分量;
小到花對方的錢會有壓力,大到覺得自己不配得到這份感情。
采訪過程中,三位朋友都不約而同提到一個事兒;
那就是最開始不知道對方如此有錢,反而是相處最輕鬆的時候。
錢多錢少確實是兩個人交往中不可忽視的影響因素。
但還有許多人,不光對有錢感到壓力,還會對學曆和外貌感到自卑。
談錢也好,談愛也罷。
關鍵在於你自己對擇偶更看重什麽,相愛或許可以抵萬難,但前提,是得有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