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小紅書和中國互聯網占領世界夢想的破滅
文章來源: 紐約時報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上周,約50萬美國用戶為抗議美國政府即將對TikTok實施的禁令而跑到中國社交媒體應用小紅書上後,該平台充滿了可愛、溫馨的時刻。
這些自稱“TikTok難民”的用戶為加入小紅書交“貓稅”——在上麵發布貓的照片和視頻。他們回答了新的中國朋友們提出的許多問題:在美國農村,每家都有一個大農場、一棟大房子、至少三個孩子,以及幾隻大狗,這是真的嗎?美國人必須幹兩份工作才能養活自己嗎?美國人的地理很糟糕,很多人認為非洲是一個國家?大多數美國人每周休息兩天嗎?
美國人也向他們的新朋友提了問題。“我聽說每個中國人都有一隻大熊貓,”一名美國小紅書用戶寫道。“你能告訴我怎麽能得到一隻嗎?”江蘇省的一名用戶用冷幽默回答道:“相信我,這是真的,”還發布了一張熊貓洗衣服的照片。
我花了好幾個小時刷屏那些所謂的貓稅照片,對可愛且真誠的回複忍俊不禁。這是互聯網本該做的:為人們建立聯係。更重要的是,從純粹的產品角度來看,小紅書展示了中國隨便一個社交媒體應用的競爭力。
中國有十億上網者,還有一支勤奮工作、足智多謀的工程師大軍,中國的互聯網平台在設計、功能和用戶體驗上都是世界一流的——正如TikTok以前和小紅書現在展示的那樣。
上海的小紅書辦公室。
但為什麽沒有更多中國以外的人使用中國的應用程序呢?
曾有一段時間,中國的互聯網巨頭們似乎已做好占領世界的準備。還記得阿裏巴巴2014年在紐約首次公開募股時引發的興奮嗎?記得滴滴曾在2016年收購Uber的中國品牌優步嗎?記得Facebook曾模仿微信、矽穀公司安德裏森·霍羅威茨的一名合夥人宣揚微信功能的強大嗎?曾幾何時,全球市值最高的十家互聯網公司裏,有五家是中國公司。如今,微信的創造者和遊戲公司騰訊是唯一仍在這個行列的中國互聯網企業。
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仍在製造能與世界上任何公司競爭的產品。它們的員工比矽穀的同行更努力工作。(許多人是“996”工作製——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每周工作六天。)在美國禁止向中國出口高端半導體產品的情況下,他們仍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但世界似乎已經忘記了中國的互聯網領袖,隻把他們視為技術和地緣政治威脅的一部分。
互聯網行業辜負了人們對它的期望。為什麽?是怎麽發生的?
2017年,我曾在另一家出版物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在防火長城的背後,中國互聯網正在蓬勃發展》的專欄文章。我告訴說英語的讀者,不要局限於中國的審查和抄襲西方企業的衝動,因為中國正在以令人難以置信的規模和速度發展數字化行業。
那年,騰訊的營收增長了56%,電子商務巨頭阿裏巴巴的營收飆升了60%。滴滴從主要是國際投資者那裏籌集到了近100億美元的資金。
所有這些像是上輩子發生的事情。現在,中國互聯網公司想蓬勃發展要困難得多。
中國已陷入了毛澤東時代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沒有多少人相信政府宣布的2024年的5%增長率。消費者信心低迷,優衣庫和星巴克這兩個曾在中國蓬勃發展多年的消費品牌正在將客戶流失給更便宜的品牌。
國家的經濟狀況不佳時,很難讓其支柱產業之一表現良好。科技公司的收益情況已反映了這點。
新澤西州的聯邦參議員科裏·布克(左)和馬薩諸塞州的聯邦參議員愛德華·馬基出席有關TikTok的記者會,攝於上周四。
隨著中國人口繼續穩步下降——中國人口已連續三年下降,大型科技公司的平台上很難找到新用戶。微信平台上已有約14億個賬號,比中國的人口還多。就連小紅書這樣的受年輕富裕的城市女性用戶歡迎的二線社交媒體應用也隻積累了逾3億用戶。對這些公司來說,向國際擴張是自然而然的下一步。
TikTok的母公司字節跳動因海外業務成功已成為行業羨慕的對象,其海外業務的增長速度遠高於國內業務。
但美國禁止TikTok的努力凸顯了中國互聯網公司向海外擴張的難度。隨著中共加強對私營部門的控製,世界各國已越來越不願意將本國公民的個人數據委托給最終聽命於北京的中國公司。
包括美國政府在內的外部世界有充分的理由不信任這些公司。在一個政府幾乎擁有所有東西,而且常常隨意、無情動用國家權力的國家裏,私營部門一直如履薄冰。互聯網公司受到嚴格審查,而且必須自我審查才能生存。近年來,所有大型企業無一例外地都有過從應用商店下架應用、或受到監管機構罰款或處罰的事情。
眾所周知,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不喜歡數字行業,除非該行業被用來推進他的民族複興議程。
“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財富之源,”他曾在2018年說。“經濟發展任何時候都不能脫實向虛。”
習近平已在那次講話中和其他場合明確表示,他要優先發展先進製造業,而不是互聯網行業,他更喜歡國有企業,而不是民營企業。
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位於加州聖何塞的辦公樓。
這為政府在2020年和2021年對阿裏巴巴、螞蟻集團、滴滴,以及騰訊的視頻遊戲業務進行打壓定下了基調。中國嚴厲的“新冠清零”措施讓經濟在2022年陷入癱瘓,導致一些最大的互聯網公司多年來首次陷入財務虧損。
大約在這個時候,中國政府的“戰狼外交”以及與俄羅斯的密切關係迫使許多國家重新考慮它們對中國作為全球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看法。一些人現在把中國視為對民主製度和世界和平的威脅。許多西方國家對中國的看法變壞,與十年前相比,有興趣訪問中國的人減少了。
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和投資者正越來越多地夾在國內的威權政府和國外的猜疑甚至敵意之間。
由於緊張的地緣政治以及中國不可預測的政策,大多數西方投資者們現在認為中國的科技行業不值得投資。
美國大學的捐款基金和養老基金已不再把錢交給風險投資公司,讓它們投資中國初創企業。幫助創建了一些最成功的科技企業的一代中國投資者們已開始過上打高爾夫球、跑馬拉鬆和徒步旅行的生活。
全球各地股市的投資者們同樣對中國的互聯網公司不感興趣。
一名投資者最近告訴我,2017年她加入一家曾管理著1000多億美元的對衝基金時,該基金在新興市場持的股份中約40%是中國科技股,現在這個比例不到3%。該人未獲得公開評論的授權,所以要求不具名。
曾培育了充滿活力的科技行業的生態係統已經遭到破壞。投資減少意味著初創企業減少,到海外進行首次公開募股的公司大幅減少,中國科技企業的股票估值也遠低於其美國同行的。美國的TikTok用戶轉向使用的社交媒體應用小紅書成立於2013年,尚未上市。
上述投資者說,這些公司仍有競爭力。但她也說,在世界的眼裏,它們已不再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