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特朗普的團隊信心高漲,但也存在眾多警號
特朗普的團隊信心高漲,但也存在眾多警號
文章來源: BBC 於
2025-01-20 15:45:55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Article informationAuthor,凱蒂·凱(Katty Kay) Role,BBC美國特派記者
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喜歡表演,也喜歡帶來驚喜。
當他重返白宮時,全世界都在觀望“特朗普2.0”是否真的會比以往的混亂形象更有紀律、更有效率。
即便他還未踏入橢圓形的辦公室,與八年前他首次上任時相比,最顯著的不同之處,是他更為大膽。
與特朗普身邊人的交談,他的自信無庸置疑。他已讓共和黨的步伐一致,商界人士爭先恐後地捐款支持他的就職典禮,而反對派則顯得疲憊不堪、聲音微弱。
盡管這次選舉結果相當接近,但在“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陣營中,你完全感受不到這點。他們覺得自己終於獲得證明,並渴望迅速行動、推動政策、反擊當選總統的敵人、以及改變美國。他們相信,美國民眾支持特朗普是對“覺醒文化”、主流媒體和全球精英的蔑視。
而這種信念也反映在他的政治議程上。從大規模驅逐移民、赦免國會騷亂事件的參與者、對美國鄰國施加懲罰性貿易關稅,以及終結出生公民權等,特朗普承諾推動一係列根本性的變革,並可能在上任首日就宣布多項政策。
這些舉措將令人目不暇給,而這正是他的目的。
圖像來源,Reuters,特朗普提名的國防部長皮特·赫格塞斯(Pete Hegseth)
特普普即將帶入白宮的團隊反映出那種傲慢,那位曾對精英階層與建製派資曆懷有敬畏之心的總統已不複存在。
以國防部長的任命為例。
2016年,特朗普選擇了馬蒂斯(Jim
Mattis)領導五角大樓,幾乎對這位備受愛戴的資深將軍表現出崇敬之情。他稱讚馬蒂斯是“一位有品格和誠信的人”。然而,兩年後,由於公開的意見分歧,馬蒂斯辭職,特朗普則批評他是“世界上最被人高估的將軍”。
到了2024年,特朗普挑選了一位截然不同的國防部長皮特·赫格塞斯(Pete
Hegseth)。赫格塞斯是一名電視主持人,擁有軍事背景,但缺乏重要的管理經驗,盡管他在參議院確認聽證會上,麵臨多宗性侵與酗酒的指控,但最終仍成功過關。
這一次,特朗普不再試圖取悅任何人,而共和黨似乎也無意或無力對他的決策加以製衡。特朗普在赫格塞斯醜聞纏身時堅定支持,這似乎成了對共和黨議員的考驗:他們敢違抗特朗普嗎?結果顯示,他們沒有。
目前看來似乎團結一致,但在表象之下卻隱藏著分歧,預示著未來有可能出現更多混亂。
特朗普的內閣成員擁有截然不同的立場,彼此未必能夠和諧共事。
他所任命的衛生部長小羅伯特·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
Jr)曾是支持墮胎權的民主黨人,而許多共和黨議員正試圖收緊對墮胎的限製。
財政部長提名人斯科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則是華爾街出身,擁有傳統的共和黨經濟觀點,且曾為自由派金融家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效力。然而,特朗普的副總統萬斯(JD Vance)則是一名民粹主義者,直言“我們不再迎合華爾街”。
在勞工政策上,特朗普的內閣同樣充滿矛盾。一方麵,馬斯克(Elon
Musk)推動放寬監管,另一方麵,勞工部長提名人則支持工會與勞工安全法規。
國務卿提名人盧比奧(Marco Rubio)則符合傳統共和黨鷹派的立場,他曾稱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普丁)為“暴徒”與“黑幫分子”。與此同時,特朗普選擇的國家情報總監圖爾西·加巴德(Tulsi
Gabbard)對俄羅斯以及已被推翻的敘利亞領導人阿薩德抱持較為同情的態度,一位特朗普的盟友甚至形容她是“鴿派人士”,是團隊裏的“吉米·卡特”(Jimmy
Carter)。
圖像來源,Reuters,特朗普提名的國家情報總監圖爾西·加巴德(Tulsi Gabbard)
即將上任的總統的盟友認為,正是這種非傳統的觀點組合使特朗普與眾不同且令人興奮。一位前普特朗顧問告訴我,過去民主黨政府內部意見一致,就像“一群鸚鵡”般人雲亦雲。這位顧問表示,特朗普第二任期的核心目標是要打破僵化的政府體製。
曆史學家多麗絲·卡恩斯·古德溫(Doris Kearns Goodwin)曾盛讚亞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
)打造了一個由政敵組成的內閣,而在特朗普的情況下,即將上任的政府更像是一個宮廷,而非共和國。這些“朝臣”各持己見,彼此存在分歧,但最終都要盡可能地靠近權力核心,以確保自己的政策主張能夠勝出。
他們深知特朗普有著“聽信最後一個與他交談的人”的名聲,這使得在第一個任期內,白宮官員爭相成為那個能夠左右決策的人。當他們無法成功影響特朗普時,往往會選擇向媒體爆料,以求自己的觀點被外界聽到。
隨著各方意見的激烈競爭,這次的內部泄密問題可能比上次更加嚴重,盡管新任白宮幕僚長蘇西·威爾斯(Susie
Wiles)正竭力控製局勢。
因此,這屆政府的關鍵問題在於,這個出人意料的多元團隊能否順利協商,並產生出最佳成果,還是最終演變成一場“高中生內鬥”,人人爭當“老師的寵兒”,卻沒有明確的方向去指引他們。
目前內部缺乏凝聚力,尤其在國家安全問題方麵,已引發一些分析人士的擔憂。曾在布什(布希)政府任職、現任外交關係協會(CFR)榮譽主席的理查德·哈斯(Richard
Haass)表示:“新政府內部對中國的立場並沒有形成共識。可以預見,未來美國政策將麵臨持續的內部鬥爭,並出現不少前後矛盾的情況。”
目前,特朗普的意誌仍占主導地位。但他知道,再過兩年,美國將舉行國會中期選舉,屆時政治焦點將迅速轉向未來。共和黨的列車會駛離車站,而特朗普可能會被留在月台上。
盡管屆時他仍將擁有巨大的影響力與龐大的資金,使其在接班人選擇上擁有一定的話語權,但政壇話題將不再圍繞他,眾多“朝臣”將競相爭奪未來的領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