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肥胖新定義!不再單看BMI,專家提2類診斷新標準

肥胖新定義!不再單看BMI,專家提2類診斷新標準

文章來源: ettoday 於 2025-01-15 00:31:35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報告建議,不應單以BMI作為肥胖與否的依據,而是要結合腰圍等其他測量方法,以及過重衍生的相關健康問題來判定。

全球專家團隊今天提出新的「肥胖」定義與診斷標準,除將肥胖分為2類,也建議減少以身體質量指數(BMI)作為診斷依據,希望更精準找出因高體脂並發症須接受治療的患者。

綜合法新社與美聯社報導,這份報告由全球50多名專家共組委員會撰寫,今天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刺胳針糖尿病與內分泌學期刊」(Lancet Diabetes and Endocrinology),報告中指出:「將肥胖視為疾病的概念,是現代醫學中最具爭議且分歧極大的核心議題之一。」

報告建議,不應單以BMI作為肥胖與否的依據,而是要結合腰圍等其他測量方法,以及過重衍生的相關健康問題來判定。因為體脂過高的人,BMI不一定超過30,而肌肉量高的人BMI卻可能相當高,但實際上體脂正常,像是橄欖球球員或其他運動員。

這份報告還提出2種新的診斷類別,分別是「臨床肥胖」和「臨床前肥胖」。

臨床肥胖者除了符合BMI和其他肥胖指標,也因過重引發器官、組織或其他健康問題,如心髒病、高血壓、肝腎疾病,或是慢性嚴重的膝、髖關節疼痛。這些人均可接受飲食、運動幹預及肥胖藥物等療法。

報告也指出,臨床前肥胖者則有罹患這些疾病的風險,但目前沒有出現持續性的健康問題,僅須進行監測,無須進行醫學幹預,以防「過度診斷」。

全球有超過10億人受肥胖影響,根據美國疾病管製暨預防中心(CDC)的統計,美國約有40%成人符合肥胖標準。

根據今天公布的新標準,初步看來,約有20%曾被歸類為肥胖的人將不再符合肥胖定義;約有20% BMI較低但存在嚴重健康問題者,如今將被認定為臨床肥胖。

這項新定義已獲全球超過75個醫學組織支持,至於何時將實際運用或采納仍未知。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拒鎮壓學生!六四抗命軍長徐勤先受審照首曝光
做飯喜歡放“蒜”的人,身體到底有什麽特別之處?
特大橋轟然垮塌,基建神話後的巨大黑洞!
拜倫在父親就職典禮上究竟對拜登說了啥?終於揭曉
美國政府大動刀?OPT或被終結 留學生天要塌了?




24小時討論排行

武嚇日本!中自今起於黃海8天實彈射擊 距九州僅900公裏
中國遊客取消赴日,專家預測:日本經濟損失"恐達1.7兆"
中日會晤:中方官員雙手插兜送客 日方低頭聽訓…
427-1!眾院壓倒性通過 要求公布愛潑斯坦文件
日本71歲女兒殺死102歲母親震驚全國 稱“我太累了”
日本官員低頭聽中方講話,胡錫進很高興,評論區很清醒
中國外交部官員解釋“插兜送客”:天冷 不便握手
關於愛潑斯坦文件 美媒揭川普態度突然反轉幕後
美國數學危機:學生不會算 老師不會教 體製不肯改!
紐約時報:特朗普無法“翻篇”的愛潑斯坦案
美智庫倡台灣能源船隻“掛美國旗” 由美軍艦護航
中國突然再次宣布:停止進口日本水產品
特朗普盛情款待沙特王儲,就卡舒吉遇害事件為其辯護
美退將:中國反常行為,逼日本說出真心話
美國會壓倒性票數通過!公開"淫魔富商"艾普斯坦檔案
“沒剪刀”為何成熱梗?女遊客向酒店借剪刀引發熱議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肥胖新定義!不再單看BMI,專家提2類診斷新標準

ettoday 2025-01-15 00:31:35


▲報告建議,不應單以BMI作為肥胖與否的依據,而是要結合腰圍等其他測量方法,以及過重衍生的相關健康問題來判定。

全球專家團隊今天提出新的「肥胖」定義與診斷標準,除將肥胖分為2類,也建議減少以身體質量指數(BMI)作為診斷依據,希望更精準找出因高體脂並發症須接受治療的患者。

綜合法新社與美聯社報導,這份報告由全球50多名專家共組委員會撰寫,今天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刺胳針糖尿病與內分泌學期刊」(Lancet Diabetes and Endocrinology),報告中指出:「將肥胖視為疾病的概念,是現代醫學中最具爭議且分歧極大的核心議題之一。」

報告建議,不應單以BMI作為肥胖與否的依據,而是要結合腰圍等其他測量方法,以及過重衍生的相關健康問題來判定。因為體脂過高的人,BMI不一定超過30,而肌肉量高的人BMI卻可能相當高,但實際上體脂正常,像是橄欖球球員或其他運動員。

這份報告還提出2種新的診斷類別,分別是「臨床肥胖」和「臨床前肥胖」。

臨床肥胖者除了符合BMI和其他肥胖指標,也因過重引發器官、組織或其他健康問題,如心髒病、高血壓、肝腎疾病,或是慢性嚴重的膝、髖關節疼痛。這些人均可接受飲食、運動幹預及肥胖藥物等療法。

報告也指出,臨床前肥胖者則有罹患這些疾病的風險,但目前沒有出現持續性的健康問題,僅須進行監測,無須進行醫學幹預,以防「過度診斷」。

全球有超過10億人受肥胖影響,根據美國疾病管製暨預防中心(CDC)的統計,美國約有40%成人符合肥胖標準。

根據今天公布的新標準,初步看來,約有20%曾被歸類為肥胖的人將不再符合肥胖定義;約有20% BMI較低但存在嚴重健康問題者,如今將被認定為臨床肥胖。

這項新定義已獲全球超過75個醫學組織支持,至於何時將實際運用或采納仍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