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市場可以多下沉?被「低價」傷害的年輕人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下沉市場可以多下沉?被「低價」傷害的年輕人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有意識比價,通過各種渠道尋找所謂的低價好物。不過,我們追求更低價的同時,消費流程與商品明細也越來越複雜,一不小心還容易碰上「低價刺客」——錢是省下了,質量也是不敢恭維。

上周,我們發起「低價傷害」的征集,不出所料,在回收的問卷裏,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那些無語又好笑的購物體驗,貨不對版不說,還「缺斤少兩」。當然,除了這些小的「背刺」之外,也有很多更糟心的體驗,隨之付出的代價是時間、精力、更多的金錢,甚至安全。

在追求低價的時候,我們到底在追逐什麽?大家聊到了從家庭和上一代身上繼承的消費習慣,也講到了年輕人剛剛步入社會時的窘迫,隻能在質量和價格中二選一。好在成長是窘迫的反義詞,更多人開始反思,我們到底該追求什麽?在追求好價格的同時,也別忘了追求一份值得的好東西,和一種更好的生活。

文|李雨凝

編輯|楚明

看到買回來的東西,隻有無語和好笑

@月之

最近因為買抽紙,感覺很心塞。我喜歡用一個特定牌子的抽紙,日常4塊錢一包,這次雙十二有活動,算下來3塊一包,我又是參加預售付定金,又是認真計算湊單,最終高高興興買了一箱。

但等抽紙到手後,我發現這次新買的抽紙要比往常用的小一圈。量變小之後,用起來也很不方便。我仔細一瞧,發現日常用的是M號,網購的是S號。我真是又氣又想笑,從什麽時候開始,抽紙也分三個碼了?但說退貨吧,又不是什麽貴重物品,流程也麻煩,甚至運費都不劃算;如果忍耐著用,又還有整整一箱,也不知道要忍到什麽時候。

如果硬說有什麽教訓的話,那就是下次買紙,一定要看好抽紙尺碼。這話說得我自己都想笑。

@11

花15.5元買了20斤即食水果玉米,覺得自己撿了大便宜,還到處跟人宣揚買到了好東西。拿到貨發現不對勁,很輕,仔細閱讀產品鏈接,才發現是「20斤中精選4斤」,於是被所有朋友到處嘲笑。

@小九

這三個月以來,我大概拚了六十幾單的日用品和速食,不能說全都是低劣品,但大概有四分之一的概率貨不對版,收到的東西完全和商品介紹兩模兩樣。去和客服掰扯,他們就堅持「賣的就是商品介紹裏的那款」,但顏色都不一樣!

@小洋

最近買了條智能手表的表帶,圖便宜,9塊9,但剛用沒幾天,它突然就犧牲了——就在我正常戴上手表準備粘貼尼龍回環的時候,一側的編織表帶突然從卡扣裏脫出,搞得我隻能很狼狽地瞬間用身體和胳膊夾住墜落的表和表帶「殘骸」(就是用肚子收傘的那種姿勢,但比那個還要窘迫得多),心跳直衝180。我的9塊9差點毀掉我的x999。

但既然這樣,那再花9塊9給屏幕買個保護殼吧。

@西西

想買一本張康明的《走出韓國》,據說是近幾年韓國文壇非常厲害的作家。看到某電商有9.9元包郵的,就下單了。結果收到後一打開,整個人呆住。怎麽說呢,便宜沒好貨。店家發來了另一本叫《掙脫》的書。



讀者西西供圖

@K

在某電商上挑了半天,找了款1塊9毛9的半包手機殼,但買回來後發現,1塊9毛9的手機殼,保護不了我32塊的手機膜。

但手機都用3年了,於是,我選擇的平衡方法是:又下單5塊錢的手機膜。

@木木

提名我的老公,他經常在直播間買便宜的東西。

水池下水慢了以後,他買了一個洗手間的水池塞,我把塞子取出來,想要用水衝洗一下,沒想到塞子做工非常粗糙,邊緣非常鋒利,直接把手指刺出血了。他還購買了廚房水槽的塞子,一共兩層,上層是偽金屬,用幾天被劃花,下層拔出來後發現塞滿了飯菜渣子,發酵後還產生了臭味。我非常生氣,讓他重新購買了塞子,結果他又在直播間下單,我氣得罵他一頓。

@小鄒

我曾經在某著名廉價商品批發App花15元買了一口小鍋,想用來熱油、澆涼拌菜,也能煎雞蛋、熱牛奶。就掌心那麽大的鍋,我以為15元也該有個湊合的質量吧。

結果收到了鍋,一摸就沾了一手黑油。拿去衝洗,衝出一池子的黑水。我立刻就把它丟掉了,不敢想用這鍋煮東西吃,會發生什麽惡性事件。

那以後我就確定了,「便宜真的沒好貨!」好像一做起北漂,消費欲和省錢欲就同時來了,又想花又怕花,最後買堆不像樣的東西。我覺得人還是要善待自己,像對自己的所愛一樣對待自己。我隻買最貴最好的口糧給我的貓咪,以前覺得,我苦點沒事,小貓吃好了就好。現在覺得,我得把自己也顧好了,才能照料好貓咪。再也不貪買便宜貨了。



圖源劇集《凪的新生活》

低價的背後,「成本」是什麽?

@ 軒子

經過層層搜索比對,買過一些設計軟件的會員,花了不到20塊。結果買短期的,沒幾天就登不上了,買長期的,直接被封號了。

@ 一棵樹

最近電影院上映了一部《皇後樂隊蒙特利爾現場演唱會》,加上當時領了上海文娛類消費券,一張電影票可以減30元,我就近選了最近的電影院,用完券一張票不到兩塊錢。

但到了廳裏,我就傻眼了,是那種很普通很普通的小廳,音效很差。這種電影對於影廳的音效效果要求是很高的,但那場完全感覺不出來音樂的魅力,坐在廳裏簡直可以用「如坐針氈、如芒刺背、如哽在喉」形容,當時還喊了兩個朋友,感覺很對不起他們,也浪費了兩個多小時。

@大美

花十幾還是二十塊買了一雙帆布鞋,是我所有鞋子裏最便宜的一雙了,結果就是非常難穿!鞋子特別硬,後跟更是超級磨腳,每次穿腳後跟都會磨破,我逼著自己適應了兩次,還是踩不下去,穿著也很難受,所以我最後放棄了。它在我的鞋櫃積了一年的灰,直到高中畢業那天,我一股腦兒把它扔了。

@Shing

想買一個包包,預算是40塊,比完款式,又比價格。一番操作後,買回來的包質量卻很差,完全貨不對版,浪費時間心情,還要退貨退款。

其實,高價買的不僅是品質,還更有時間,窮人最不值錢的就是時間啊。

@ginny

為了低價買國際機票,用了第三方網站,結果對方虛假出票,還擅自扣了我75美元的手續費,最後費勁投訴才討回來。算上搭進去的精力和時間,簡直是得不償失。

@之

某團購網站的套餐一定是傷害我最深的「低價消費」。過去一年能夠感覺到,越來越多的餐飲商家推出了各種優惠套餐,對於我們打工人來說,都是抱著省一分是一分的心理,總會為這些套餐感到心動。但漸漸地發現,套餐裏其實藏著一些不易察覺的「陷阱」:比如我經常光顧的一家日料店,套餐裏的三文魚刺身看起來劃算,但有一次單點之後,就發現單點的肉質會比套餐裏的更好;還有一家烤肉店,套餐裏的牛肉更便宜,但仔細對比發現,克重隻有單點的一半,另外配的肉類也不好吃。

@yy

不要在深夜購物下單,更不要在疲勞、意誌力薄弱時下單。付款方式不要用0元購,因為不需要輸入密碼,還容易誤觸,點擊下單就直接購買成功了。

@蘑菇

本人單身獨居女性,一口氣在附近水果店團購了10斤車厘子,抱回來一大箱。

買回來吃第一顆是開心的,後麵吃著吃著,我就開始後悔,其實我自己根本吃不完整整10斤,而且現在還太早了,車厘子不是很甜,買的單鉤,個頭也小,吃起來並不爽。一個人吃,不知道要吃到猴年馬月,分給同事,品質也不是很好,

其實這不是我第一次買水果店團購的水果,之前還買過30塊錢4顆的柚子,吃了一顆後就不想吃了,其他放著放著,最後全丟掉了。

還是想說,女獨居單身女性最好還是不要買團購水果,不要貪便宜!你一個人吃不了這麽多!



讀者蘑菇供圖

@顆兒

我平時挺注重穿著的,雖然也經常網購,一般會關注下衣服的麵料,不會買麵料太差的衣服。

有一位我偶爾會光顧的主播,平時賣的衣服不錯,有一次她幫別人代賣一批打底衫,加絨款也隻要20元,出於信任和自己貪便宜,我衝動搶購了一件,正好過兩天要跟同事出去玩我就順手穿上了。那天有點熱,玩的時候我就把加絨打底衫脫了,當作小披肩的樣子披在肩上,到了晚上回酒店才發現,打底衫腋下都起球了,位置正好展示在我肩膀上。一想到我頂著這兩片毛球在外麵玩了一天,心裏非常不舒服,我被自己貪的便宜傷害到了。同事們可能會忘記,甚至都沒注意到,但我自己會記得這種不舒服的感受很久很久。

@湯圓

爺爺奶奶去世後,我就一直在尋找那種圓圓的糍粑,但市麵上的糍粑,哪怕包裝上寫著「手工」,感覺也都是那種工廠流水線產品,雖然價格卷得低,但沒有米香味,上鍋也根本煎不透,摸起來也是那種塑料的感覺,有一次蒸過頭了,它就變成那種黏糊糊的、像史萊姆一樣的觸感,想扔掉洗鍋也洗不掉,真的非常糟心。

現在可能大部分人經濟不說特別寬裕,但最起碼都會願意花一點錢買更好、更值得的產品。和預製菜一樣,低價卷出來的糍粑口味也更加一致化,味道都一模一樣,那些停留在記憶裏的味覺再也找不到了。

@fruit

94塊錢入住一家民宿,到了發現是剛裝修的串串房,味兒都沒散全。進去後,上個住客留下的衛生紙還在地上,穿過的一次性拖鞋就那麽擺著,床頭還有兩個空瓶子,鮮明對比的是床居然是鋪平整的。

反饋後換了新房間,剛到門口,發現門口地上一堆外賣袋子,還以為有人住,小心翼翼開門發現沒人,看了外賣袋上麵的訂單發現是三天前上個住客留下的。湊合住了一晚上,第二天一大早立馬跑路。



讀者fruit供圖

@小白菜

以前是高原越野愛好者,這回找遍網上相關信息,花3999元報了個戶外團,去川西格聶海拔五千米的高原徒步轉山,七天八十公裏。

但實際呢,不僅沒有購物點,路上想花錢都沒有地方。每天白天雨裏暴走,上坡就喘、心率爆表;雨停開始蹚水過河,口罩稍微拉下來就感覺紫外線灼傷;晚上雪山下紮營沒水沒電沒信號,高反睡覺頭痛欲裂,半夜下雨滴答吵個不停。

@風清雲

旅遊歸來,第一次嚐試了醫美,光子嫩膚。

店鋪是微信廣告推薦的,視頻裏祛斑效果很好,說做完就可以上班。付完299後,對方才發來地址,我一看,在一棟寫字樓裏,還挺神秘的。

去了後,先是被一通檢測,接著就開始被推銷總價8000多元的年度療程,被我抵擋了回去。之後,店家就讓我躺在操作台上,先是打了一下表皮的「黑色素」,非常疼,不得不升級成3000多元的療程。做完我一看,臉通紅,有出血點,為此又買了800多元的愈後保養品,就這後續一個禮拜都無法出門。現在半年過去了,紅才褪去,但瘢還在,純粹忽悠人。

在追求低價時,我們到底在追逐什麽?

@Evanly

網購過19.9元60枝的鮮花。我當時在讀研,壓力大就想買東西,學生黨手頭又不充裕。其實最初我也不太相信會有這樣便宜的鮮花,但後來總是掛在心上,念念不忘,轉念一想,試試也虧不了太多。結果收到之後,有5枝花苞直接掉了,最後挑挑揀揀,隻有幾枝還算狀態好,弄得我也挺失落的,但也沒有什麽好怪的,是自己想貪便宜了。

想到一個梗:小的時候父母把我養得像個小公主,結果自己生活的時候質量卻下降一大截。我一直很佩服媽媽買的東西很經久耐用,我買秋衣秋褲買的容易起球,父母買的卻可以穿好久。其實,質量好的東西價錢不會低於一個限度的,一分價錢一分貨。可能父母也是吃了這麽多虧,才攢出的經驗。



讀者Evanly供圖

@瑰舟

實習期工資微薄,為了活下去,不得不暫時放棄一些生活質量。那時,我買過一把不到20塊錢的菜刀,除了輕薄一無所有,手感很差。

怎麽形容用它切肉的感覺呢?大概就是預製外賣裏「黑色塑料液體勺」舀熱油般的無力感。切菜時我在對刀做功,刀在對我誤工,我更不敢用它砍骨頭,怕刀折了飛起來砍我骨頭。

@劉劉

雙十一買了一款經典的紅白色巨型保溫杯,六折多入手,和正價的一樣。

我覺得人們追求低價不僅僅是圖便宜,如果有一個杯子,你100塊買的,他98塊買的,對方就可能會嘲笑你為啥不會搶券、不會湊滿減,100買的人也會覺得自己被當傻瓜了。我們在乎的是那2塊錢嗎?我們在乎的是被商家耍得團團轉。

@宸子

我是一個住在三線城市的女孩,最大的愛好就是上網對比低價,刷各種活動的優惠券,比如百億補貼、限時秒殺等等。有時候還能「薅」到免費的東西或者幾毛錢的實用物品,比如紙巾和一些一次性用品。這些東西價格便宜,總金額也不高,每個月算下來大概花不到10塊錢。

總體來說,使用感受還算不錯,但我能感覺到自己有點「淪陷」了。為了薅這些羊毛,我幾乎每天都會在購物平台上花一個小時左右,還樂此不疲。然而事後想想,這種行為有點浪費時間,心裏多少會有些懊悔。

或許是因為家庭條件本身不富裕,看到優惠活動時,我總忍不住點進去看看。時間一長,這種行為逐漸變成了一種習慣,甚至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我的生活好像有些過於「圍繞著物質轉」了,讓人感覺缺乏更多的內容和樂趣。後來我發現,當自己忙起來時,就不會那麽頻繁地關注這些「低價活動」了。比如在臨近考試的時候,我幾乎沒時間去刷這些優惠券,那段時間反而覺得自己輕鬆了不少。

@南南

我住在新加坡,一年隻會網購一到兩次東西。要湊單,還要滿足新加坡能直郵,我花了三天,挨家對比性價比小紅包和代金券,刷到最後腦子都木了,還拉來房東一起湊單。我也選擇了海運發貨,雖然最慢,但是免費,路上就將近花了一個月,中間還經曆了多次和物流客服的掰扯,投入了大量的時間成本。

但我覺得我們可能從上一代身上學到的就是這些,為了省下五塊十塊,甚至願意多花四五個小時去湊單。每天全家打卡玩各種小遊戲,因為這樣每一兩個月能拿到一個免費的商品。我總盼望自己能多賺點錢,不用心疼自己沒享受到優惠,但每年購物節還是忍不住陷入到湊單中。



圖源劇集《我在他鄉挺好的》

@吃個兔子

我從小在一個不太能自由花錢的家庭長大,家人對消費的態度一直是限製和打壓。買東西時常聽到的評價是「不會買東西」「亂買東西」「誰家孩子像你一樣買一百件衣服,是要去開店嗎?」其實我隻是買自己喜歡的衣服,和正常人的消費並無不同,但在家人眼裏就是「亂花錢」。

小時候,我穿的都是親戚姐姐的舊衣服,但我不想長大了還這樣。人的身高和體型會隨著時間變化,我實在不想再穿別人小時候的衣服和鞋子。

等有了自己可以支配的錢,一開始也是接連不斷的試錯:要麽打腫臉充胖子,買了虛高價格的商品;要麽為了便宜買了質量很差的東西。這樣的經曆讓我對消費充滿不安,站在店裏都會發暈。直到現在,我有時還是無法快速判斷衣服或鞋子是否合適,總是被打折、低價的標簽吸引,最終買到的東西並不合心意,陷入「買錯—難受—再買錯」的惡性循環。

剛工作時,有一次和同學去廣州跨年。商業街上有人賣冰糖葫蘆,晚上最後幾串在降價清倉,5塊錢一個。我買了一串,但咬第一口就後悔了,糖殼僵硬,不知道放了多久,口感非常差。我直接扔掉,還抱怨了一句,同學卻在旁邊說:「5塊錢的糖葫蘆能好吃?便宜沒好貨。」這句話刺中了我,明明不是我的問題,但那一刻我感到無比窘迫。在老家,5塊錢就是糖葫蘆的正常價,質量也不錯。可能是廣州的物價更高,但就算降價處理,質量起碼也要有保證吧?現在回想起來,隻是後悔當時沒有和同學爭辯幾句。

隨著上大學、參加工作,我逐漸能支配更多的錢,消費次數多了,經驗也多了。我慢慢學會了如何平衡低價與品質,不再一味追求低價。雖然偶爾還是會被低價吸引,但我更清楚什麽是「舍本逐末」,不再因為低價就買不需要的東西。比如糖葫蘆,現在我會買,但不會超過我的心理價位。如果遇到廣州15塊一根的草莓糖葫蘆,我會等回老家再吃,那裏隻賣7塊錢,畢竟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值不值」。如今,消費時我再也沒有那種惴惴不安的情緒了。低價、優惠是商業套路,我已經接受了這一點。現在買東西更看自己的需求,想買就買,低價更好。比如點外賣會加個優惠券,衣服如果覺得正價不劃算,我會等降價。但如果真的需要,也會直接原價買。

和低價和解後,我開始享受到一些小確幸的時刻。有一次,我淘到了9塊9三個冰箱貼,或者9塊9五個發夾,讓人感覺很開心。現在,即使原價買的東西因為時間原因要丟掉,我也不會那麽自責和心痛了。我更關注自己的需求,把自己「養得好好的」,這才是最重要的事。



圖源劇集《凪的新生活》

不將就,也不衝動

@西西

消費降級後,我選擇從我的眼睛下手——換一批平替隱形眼鏡。但是,低價眼鏡很快就「背刺」了我,有好幾次,剛拆封的鏡片入眼後,眼球和鏡片摩擦得厲害,直流眼淚的同時,眼睛還劇痛無比。摘下一看,鏡體本身就有一道細微的裂縫——這是以前進口的隱形眼鏡從來沒有出現的問題,不得不丟棄。來來回回這樣的情況經常發生,也浪費了不少錢。

最近,我又換回了原來的日拋眼鏡,雖然價格又上去了,但它們依舊舒適,戴一整天,眼睛既不會痛,也不會幹澀,對近視眼的人來說,簡直是最完美的看世界的伴侶。我想,生活裏,無關痛癢的錢,能省就省了,但看世界的這雙眼,還是值得好好投入一番。看到一個精彩、明亮的世界,這才是省錢最終極的意義嘛。



讀者西西供圖

@小艾

一開始就奔著最好的去,反正在可以承受的範圍內,主打一個開心。買了便宜的歪貨真的影響心情。

@yutong

最近我對吉他很感興趣,很想入手一把。特別好的吉他價格不菲,於是,我轉向了二手平台,花了70多塊買了一把低價吉他。

使用後的感受實在不太好。這把吉他連主體部分都是塑料製成的,散發著刺鼻的氣味,聲音共振極差,琴弦劣質得像鋼絲一樣。但因為花了錢,我還是硬著頭皮彈了幾首曲子。

其實就是「一分價錢一分貨」,在追求低價時,我們不能抱著僥幸心理,期望低價商品能帶來高品質體驗。現在之所以總是發生「低價」騙局的現象,就是因為人們過於貪便宜,而不再正視這份價格;超過30塊就是貴,低於10塊就是便宜,這樣死性的判斷,便給了低價商家趁虛而入的機會。

相比單純以「貴不貴」為標準,我認為更好的衡量方式是:東西值得這個價格嗎?



讀者yutong供圖

@瓜瓜

在便宜的團購套餐裏,感受到了商家和顧客彼此的不真誠,哈哈。

其實現在發現,滿足自己,尤其是吃東西,想吃什麽點什麽,反而最省錢,也最滿足。一頓想要的美食,是不需要成套的搭配的,因為你長大了,有自己的思想和原則了,對吧。

@垚

之前買車,為了能用上1萬5的國家報廢補貼,一路急趕慢趕,中間經曆了各種材料出錯、缺少文件,吃了不少教訓,還被銷售套路了,最後錯過了國補的申請期限。我拿出了大半流動現金,卻換來了一輛低配車的「全國最高價」,算上錯過的補貼,我最終花了近10萬元,恐怕全國沒有第二個人像我這樣「勇敢」。

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重大決定,抱著僥幸心理,結果卻是雞飛蛋打,既憋屈又懊悔。老話說萬事不能急,是真的有道理,尤其是自己不了解、不懂的事情,衝動之下的決策,出錯幾乎是必然的,而這些錯誤最終都需要自己買單。

隻能說貪便宜和僥幸心理是不可取的,吃一塹長一智,希望未來的每一次決定都能更穩妥、更理性一些吧。

@大竹

過去一年,我好像很少花低價買東西了,消費降級,不降單價,降數量,非必要不購入,如果想要,也一定是買最想買的那個東西。不將就,不妥協——因為有時花在低價上的錢,成本比原本的高價還多。

回溯到類似的經曆,想起以前買過便宜的錄音轉寫,好家夥轉出來基本看不懂,最後還是花了錢在某飛上轉寫(當然,現在的AI工具很多了);老家裝雨棚,非在網上訂做便宜雨棚,第一次下雨就漏水,後來各種維權,才花了200多元的運費把雨棚寄回去了;還有我朋友,有段時間著迷於條紋開衫,看中的那件很貴,舍不得,瘋狂下單了十幾件平替,到貨之後美滋滋試穿,過了一個月,都不喜歡了,都覺得差點意思,最後還是花了5倍的價格買了原版衣服。我說,你何必呢。前幾天和朋友出去辦公,看見她用了一個29.9元的鼠標,死活連不上電腦,看得我著急啊,後來直接下單一個新鼠標給她,工作終於絲滑了。

還是學生的時候,盡管心心念念某個東西,但一想著買原版的錢可以買5個甚至更多,不如先買平替試試,比如,口紅、包包、衣服,結果發現買了五六個平替,完全不會減少你想要原版的心,你還會意識到,口紅色號就是沒有那麽正,包包質量也不夠好,衣服的價格真的由設計和版型決定。

越是買到不合適的低價平替,越確信自己還記掛著那個原版的東西,就像是遙不可及的白月光,不能想,一想就心癢癢。越長大,越明白一個道理,沒有花錢的不是。當然,平替和低價也不是百分百不好的,如果超出預期,那就是中獎,應該常懷著感恩之心。

@梁宋

越長大越發現,這個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更不存在絕對的「平替」。「便宜」固然是很好的事情,但作為一個平平無奇的消費者,既沒有獨到的購物眼光,又沒有深入行業內部的一手信息,我們很難做出超越性的決策,這個世界多半還是「一分錢一分貨」的。

栽了幾次跟頭之後,我悟到了,不買臨期的生鮮,特別是肉類;不要因為便宜而買衣服,而要因為喜歡而買衣服;不要因為打折和湊單,買自己根本不需要的東西。人對低價的認知是有個過程的,當我們沒有選擇的時候,低價就是一切,我隻能負擔得起低價生活,這是一種處境。但如果有一些選擇,還是選擇為美好的事物支付它該有的溢價吧,這樣才會有人生產「好東西」,我們才能買到「好東西」。



圖源劇集《凪的新生活》

查看評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