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最適合自駕的北方城市,海景和海鮮都絕了

最適合自駕的北方城市,海景和海鮮都絕了

文章來源: 九行 於 2025-01-07 18:58:24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對每一個生活在內陸的青年來說,無論是幽深海底下的生物,還是波濤洶湧的海麵,海洋總是有著別樣魅力。因此每年夏秋兩季,我和家人總會駕車從北京出發前往天津,在濱海新區附近住上一段時間,沿海岸線慢慢踱步,再在海水退潮時跟風趕海。

決定去威海,是因為有朋友提到,“威海被稱為最幹淨的城市,大海也是最藍的”。

△威海的海水蔚藍幽深。(圖/圖蟲創意)

因為這句話,在5月中旬的某一天,我們站在了威海的土地上。那是正午時分,陽光熱烈而不焦灼,曬在身上暖洋洋的,但稍微一動,就會冒出一層薄薄的汗。

根據旅行攻略,我們首先駕車去了榮成,乘坐摩天嶺跨海索道,從空中俯瞰海景。摩天嶺索道單程長度有3000米,是亞洲最長的一條空中索道。當天排了很久的隊,才等到前往索道的大巴車。透過車窗,已經能隱隱看到山海交匯的奇景。

△站在威海的海岸線邊上,隨便一拍就是壁紙。(圖/簡墨攝)

但直到坐在索道上,我們在全程40分鍾的遊覽時間裏,才真正體會到了自然造物的神奇。嶙峋峭立的山峰坐臥在海水裏,一麵是山一麵是海,向遠眺望,目光所及,全是蔚藍海洋。習習海風讓每一處毛細血管都變得輕鬆愉悅。

從摩天嶺出來時,已經饑腸轆轆的我們駕車趕往酒店,在附近逡巡一圈,最終選擇了一家藏在巷子裏的飯館。它專門做海鮮,招牌也很隨意。上學讀遊記時,不知在哪裏看到一句話,大意是說,一個城市最正宗的味道,就在小巷子裏、居民樓下。

果然,餐廳中央陳列的堆疊綿延的海鮮,就足以震撼推門而入的食客。除了內陸餐廳常見的墨魚、花蛤、生蠔之外,還有許多叫不上名字的魚,色澤五彩斑斕,依次鋪陳開來。

老板許是聽出我們是外地口音,十分熱情地給我們人手塞了一個菜筐,並在選購海鮮時,自豪地介紹了每道海鮮的食用方法。

△餐館老板告訴我們,簡單烹飪才是海鮮的最佳食用方法。(圖/簡墨攝)

剛出海的墨魚仔不需過多烹飪技巧,隻需熱水氽一下,就可配著辣根食用。而做法相似的溫拌鳥貝同樣是威海廚師的拿手菜,甚至是墨魚噴射出的墨汁,也可在被收集後製成墨魚涼粉。

△用墨魚汁做成的涼粉,色澤黑亮,口感爽滑。(圖/簡墨攝)

吃飯途中,飯館不斷有新食客加入,耳邊縈繞的說話聲也越來越大,令人感覺如同被投入了一口沸鍋。食物的香味和人間煙火混作一團,是五月威海給人的第一感受。

第二天,我們再次自駕出發,沿著漫長的海岸線悠悠行駛。溫柔的風攜帶著大海的氣息鑽進車裏,眼前盡是樹木和時隱時現的蔚藍。

威海的沿海景觀帶著自然的野性,無論是房屋建築、礁石還是人,似乎都更加貼合自然。在海岸線附近經常看到探尋野路的車輛,甚至不少景區裏也有遊客踩踏出的新路線,這也就難怪為什麽很多地方會用欄杆隔離開了。

△威海很多景區都設置有柵欄,防止遊客發生墜海事故。(圖/簡墨攝)

途中我們經過了諸多知名景區,如那香海、國際海水浴場、榮成濱海公園等,但卻始終未曾停下腳步。

自駕的快樂,從來不在於能更快抵達景區,而是可以探尋那些未被提及之處。而威海作為三麵臨海的城市,有著1001公裏的山海自駕旅遊公路,整個城市90%以上的核心旅遊資源由此串聯,堪稱自駕旅遊的天堂。

因為不想去景區裏人擠人,我們選擇了布魯維斯海灘。2022年9月19日,巴拿馬籍散貨船布魯維斯號在威海市那香海海域擱淺進水,因為拖船費用過於高昂,所以船隻一直未被拖走,隻是內部早已被拆卸一空。

我們在出發前雖已知曉布魯維斯號擱淺事件,卻也想確認下這艘新聞事件中的船隻是否已被拖走。卻不期發現,它一直宛若一座孤島般停留在成山鎮,不僅如此,還一躍成為了網紅打卡點。

△擱淺的布魯維斯號。(圖/視覺中國)

一艘被擱淺的貨船,被人們賦予了無數種情感:有人覺得自己如布魯維斯號一樣孤獨,是生活的擱淺者;有人覺得布魯維斯號代表了某種想要遠行,但卻百般受限的狀態。

同行朋友裏,有一人特別喜歡寵物,故而提議下一站去貓頭山。途中經過一處陡坡,飛揚的黃土從地麵接連入海,落差有百米高。坡上被開鑿出寬窄不一的階梯,有些階梯上放置有礫石,有些階梯上光溜溜的。人往下走時,稍不留神就會一路翻滾下去。

△站在礁石上,可以看到貓頭山宛若臥貓般趴在海裏。(圖/簡墨攝)

當時和我們一起下坡的人不多,大家默契地保持沉默,人影稀稀疏疏的,像是一條用久了的門簾珠串。途中不知是誰腳下的石頭鬆動下落,上邊的人急忙喊下邊的人閃避,巴掌大的石塊最終砸在另一塊石頭上,琅琅之聲蓋過了嘩嘩的海水聲。

下到坡底,我已經出了一層薄汗,頭發也濕漉漉的,但海風實在讓人快慰。礫石和沙子交纏的岸灘上,不時能看到細碎的貝殼,而在不遠處就是澄澈的海水。我們沿著沙灘向右行進,跨過幾塊碩大的石頭,幾經輾轉才找到了一塊高於水麵,且較為平整的石頭。

△石頭上嵌著很多開裂的白殼。(圖/簡墨攝)

曆經海水侵蝕,石頭上到處都是生蠔裂開的白殼。那些凹陷下去的石縫像是一道道狹長的疤痕,有些藏有海葵,手一戳便縮成一團;有些藏有海蟹,隻有指甲蓋大小,但跑得飛快;還有些收留了不少叫不出名字的海螺。

一同下到坡底的人,顯然被這些新奇的海底生物吸引,我的耳邊到處是此起彼伏的驚呼聲。有人指著西邊的一處小島高喊:“還有人在那裏釣魚呢。”

△落日下海釣的人。(圖/簡墨攝)

向西望去,一抹黑影逆光而站,隻看到他模糊的輪廓被鍍上了一層金黃的光芒,一直和海麵連接起來。而在他的背後,是一座形似臥貓的山峰。

光緒《文登縣誌》記載:“貓頭山在威海司東北,形如臥貓”。這足以說明至少在光緒年間,人們便將該山與貓頭結合起來了。

因為沒有魚竿,也不會遊泳,我們無法體會登島海釣的快樂,便在礁石上搜尋蝦蟹。

△去趕海。(圖/簡墨攝)

後來幾人商量後,決定去沙灘更平的靖子漁村趕海。它位於威海最北端,因緊鄰靖子山而得名。而靖子山是一座尚未被完全開發的山峰,配套設施等也不完善。

沿公路行駛,我們一直到達靖子山山頂才停下。山的主峰隻有百餘米高,自然無法帶來“一覽眾山小”的體驗,但絲毫不妨礙我們內心和千年前的曹操一樣,油然生出“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的感歎。

從山上下來時潮水已經退去,原本藏在海水下的石梯也漏了出來。一行人沿石梯下行,不過幾分鍾就到了沙灘上。細軟的細沙一直延伸至海裏,被海水帶上岸的螃蟹有些藏在沙子之中,有些躲於礁石之下。

看著漁民們頭頂礦燈在礁石堆裏忙碌尋找的身影,不得技法的我們,拿了一把鏟沙子的塑料小鏟,隻得“望蟹興歎”。

△拿著挖沙子的塑料小鏟。(圖/簡墨攝)

不多會,我和朋友實在抵擋不住趕海的誘惑,也挽起褲腳,學著漁民下到淺水區裏搜尋:沒有礦燈,便用手機照明;沒有鉗子,便用手翻動石塊,不時便能看到小蟹在石堆間來回穿梭。而為螃蟹提供庇護的石塊上麵,綴滿了海虹和已經開殼的生蠔。

搜尋多時無果,當地一位看上去經驗十分老到的漁民上前詢問,是否捉到了螃蟹。當聽聞我們一無所獲時,立馬表示可以免費贈送一隻螃蟹,並叮囑:“螃蟹不用過度烹飪,上籠蒸一下就很鮮甜。”

後來回到酒店,我們照著漁民教授的方法烹飪,果然吃到了最鮮甜的味道。這也是雖然所有臨海人日日能嚐到的,卻讓我掛念至今的味道。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第一批丁克夫妻離世,遺產留給誰?
全世界都發現,灰姑娘是一個恐怖故事
嫁入豪門的盡頭,是直播帶貨?
三個月裁員11000+人!CEO給全球70+萬員工下最後通牒
24小時內美國發生兩起伊拉克退伍軍人槍擊案,致7人死




24小時討論排行

萬斯:政府寧願關門 絕不給非法移民免費醫療
清華大學爆重大醜聞!多名師生帶遊客入校牟利被逮
川普政策促人才流失 85位美國頂尖科學家轉向中國
川普召集全球800位將領講話 美媒:不能線上辦嗎
中國“世界最高橋”正式通車 懸空於625米
美拋“美台芯片五五分”震撼彈!台灣的時間到了
川普炫耀24K純金裝飾 網吐槽:根本平價賣場貨噴漆
心態已經崩了!在中國,逆市房東不如狗
H-1B簽證費暴漲,中國推出K字簽證和美國搶人才
黃仁勳質疑“對中鷹派”不愛國!川普前國師怒批
1次是悲劇 4次是模式…於朦朧非首例 這人被反複提及
YouTube將支付特朗普2200萬美元 了結法律糾紛
黃仁勳“中國隻差美國幾納秒” 他是中共影響代理人?
史上最大離職潮!美10萬公務員明將集體辭職
教堂槍案疑犯:入伍4年獎章拿手軟 兒重病難負擔
中國留學生回國探親期間被捕 疑涉“危害國家安全”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最適合自駕的北方城市,海景和海鮮都絕了

九行 2025-01-07 18:58:24

對每一個生活在內陸的青年來說,無論是幽深海底下的生物,還是波濤洶湧的海麵,海洋總是有著別樣魅力。因此每年夏秋兩季,我和家人總會駕車從北京出發前往天津,在濱海新區附近住上一段時間,沿海岸線慢慢踱步,再在海水退潮時跟風趕海。

決定去威海,是因為有朋友提到,“威海被稱為最幹淨的城市,大海也是最藍的”。

△威海的海水蔚藍幽深。(圖/圖蟲創意)

因為這句話,在5月中旬的某一天,我們站在了威海的土地上。那是正午時分,陽光熱烈而不焦灼,曬在身上暖洋洋的,但稍微一動,就會冒出一層薄薄的汗。

根據旅行攻略,我們首先駕車去了榮成,乘坐摩天嶺跨海索道,從空中俯瞰海景。摩天嶺索道單程長度有3000米,是亞洲最長的一條空中索道。當天排了很久的隊,才等到前往索道的大巴車。透過車窗,已經能隱隱看到山海交匯的奇景。

△站在威海的海岸線邊上,隨便一拍就是壁紙。(圖/簡墨攝)

但直到坐在索道上,我們在全程40分鍾的遊覽時間裏,才真正體會到了自然造物的神奇。嶙峋峭立的山峰坐臥在海水裏,一麵是山一麵是海,向遠眺望,目光所及,全是蔚藍海洋。習習海風讓每一處毛細血管都變得輕鬆愉悅。

從摩天嶺出來時,已經饑腸轆轆的我們駕車趕往酒店,在附近逡巡一圈,最終選擇了一家藏在巷子裏的飯館。它專門做海鮮,招牌也很隨意。上學讀遊記時,不知在哪裏看到一句話,大意是說,一個城市最正宗的味道,就在小巷子裏、居民樓下。

果然,餐廳中央陳列的堆疊綿延的海鮮,就足以震撼推門而入的食客。除了內陸餐廳常見的墨魚、花蛤、生蠔之外,還有許多叫不上名字的魚,色澤五彩斑斕,依次鋪陳開來。

老板許是聽出我們是外地口音,十分熱情地給我們人手塞了一個菜筐,並在選購海鮮時,自豪地介紹了每道海鮮的食用方法。

△餐館老板告訴我們,簡單烹飪才是海鮮的最佳食用方法。(圖/簡墨攝)

剛出海的墨魚仔不需過多烹飪技巧,隻需熱水氽一下,就可配著辣根食用。而做法相似的溫拌鳥貝同樣是威海廚師的拿手菜,甚至是墨魚噴射出的墨汁,也可在被收集後製成墨魚涼粉。

△用墨魚汁做成的涼粉,色澤黑亮,口感爽滑。(圖/簡墨攝)

吃飯途中,飯館不斷有新食客加入,耳邊縈繞的說話聲也越來越大,令人感覺如同被投入了一口沸鍋。食物的香味和人間煙火混作一團,是五月威海給人的第一感受。

第二天,我們再次自駕出發,沿著漫長的海岸線悠悠行駛。溫柔的風攜帶著大海的氣息鑽進車裏,眼前盡是樹木和時隱時現的蔚藍。

威海的沿海景觀帶著自然的野性,無論是房屋建築、礁石還是人,似乎都更加貼合自然。在海岸線附近經常看到探尋野路的車輛,甚至不少景區裏也有遊客踩踏出的新路線,這也就難怪為什麽很多地方會用欄杆隔離開了。

△威海很多景區都設置有柵欄,防止遊客發生墜海事故。(圖/簡墨攝)

途中我們經過了諸多知名景區,如那香海、國際海水浴場、榮成濱海公園等,但卻始終未曾停下腳步。

自駕的快樂,從來不在於能更快抵達景區,而是可以探尋那些未被提及之處。而威海作為三麵臨海的城市,有著1001公裏的山海自駕旅遊公路,整個城市90%以上的核心旅遊資源由此串聯,堪稱自駕旅遊的天堂。

因為不想去景區裏人擠人,我們選擇了布魯維斯海灘。2022年9月19日,巴拿馬籍散貨船布魯維斯號在威海市那香海海域擱淺進水,因為拖船費用過於高昂,所以船隻一直未被拖走,隻是內部早已被拆卸一空。

我們在出發前雖已知曉布魯維斯號擱淺事件,卻也想確認下這艘新聞事件中的船隻是否已被拖走。卻不期發現,它一直宛若一座孤島般停留在成山鎮,不僅如此,還一躍成為了網紅打卡點。

△擱淺的布魯維斯號。(圖/視覺中國)

一艘被擱淺的貨船,被人們賦予了無數種情感:有人覺得自己如布魯維斯號一樣孤獨,是生活的擱淺者;有人覺得布魯維斯號代表了某種想要遠行,但卻百般受限的狀態。

同行朋友裏,有一人特別喜歡寵物,故而提議下一站去貓頭山。途中經過一處陡坡,飛揚的黃土從地麵接連入海,落差有百米高。坡上被開鑿出寬窄不一的階梯,有些階梯上放置有礫石,有些階梯上光溜溜的。人往下走時,稍不留神就會一路翻滾下去。

△站在礁石上,可以看到貓頭山宛若臥貓般趴在海裏。(圖/簡墨攝)

當時和我們一起下坡的人不多,大家默契地保持沉默,人影稀稀疏疏的,像是一條用久了的門簾珠串。途中不知是誰腳下的石頭鬆動下落,上邊的人急忙喊下邊的人閃避,巴掌大的石塊最終砸在另一塊石頭上,琅琅之聲蓋過了嘩嘩的海水聲。

下到坡底,我已經出了一層薄汗,頭發也濕漉漉的,但海風實在讓人快慰。礫石和沙子交纏的岸灘上,不時能看到細碎的貝殼,而在不遠處就是澄澈的海水。我們沿著沙灘向右行進,跨過幾塊碩大的石頭,幾經輾轉才找到了一塊高於水麵,且較為平整的石頭。

△石頭上嵌著很多開裂的白殼。(圖/簡墨攝)

曆經海水侵蝕,石頭上到處都是生蠔裂開的白殼。那些凹陷下去的石縫像是一道道狹長的疤痕,有些藏有海葵,手一戳便縮成一團;有些藏有海蟹,隻有指甲蓋大小,但跑得飛快;還有些收留了不少叫不出名字的海螺。

一同下到坡底的人,顯然被這些新奇的海底生物吸引,我的耳邊到處是此起彼伏的驚呼聲。有人指著西邊的一處小島高喊:“還有人在那裏釣魚呢。”

△落日下海釣的人。(圖/簡墨攝)

向西望去,一抹黑影逆光而站,隻看到他模糊的輪廓被鍍上了一層金黃的光芒,一直和海麵連接起來。而在他的背後,是一座形似臥貓的山峰。

光緒《文登縣誌》記載:“貓頭山在威海司東北,形如臥貓”。這足以說明至少在光緒年間,人們便將該山與貓頭結合起來了。

因為沒有魚竿,也不會遊泳,我們無法體會登島海釣的快樂,便在礁石上搜尋蝦蟹。

△去趕海。(圖/簡墨攝)

後來幾人商量後,決定去沙灘更平的靖子漁村趕海。它位於威海最北端,因緊鄰靖子山而得名。而靖子山是一座尚未被完全開發的山峰,配套設施等也不完善。

沿公路行駛,我們一直到達靖子山山頂才停下。山的主峰隻有百餘米高,自然無法帶來“一覽眾山小”的體驗,但絲毫不妨礙我們內心和千年前的曹操一樣,油然生出“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的感歎。

從山上下來時潮水已經退去,原本藏在海水下的石梯也漏了出來。一行人沿石梯下行,不過幾分鍾就到了沙灘上。細軟的細沙一直延伸至海裏,被海水帶上岸的螃蟹有些藏在沙子之中,有些躲於礁石之下。

看著漁民們頭頂礦燈在礁石堆裏忙碌尋找的身影,不得技法的我們,拿了一把鏟沙子的塑料小鏟,隻得“望蟹興歎”。

△拿著挖沙子的塑料小鏟。(圖/簡墨攝)

不多會,我和朋友實在抵擋不住趕海的誘惑,也挽起褲腳,學著漁民下到淺水區裏搜尋:沒有礦燈,便用手機照明;沒有鉗子,便用手翻動石塊,不時便能看到小蟹在石堆間來回穿梭。而為螃蟹提供庇護的石塊上麵,綴滿了海虹和已經開殼的生蠔。

搜尋多時無果,當地一位看上去經驗十分老到的漁民上前詢問,是否捉到了螃蟹。當聽聞我們一無所獲時,立馬表示可以免費贈送一隻螃蟹,並叮囑:“螃蟹不用過度烹飪,上籠蒸一下就很鮮甜。”

後來回到酒店,我們照著漁民教授的方法烹飪,果然吃到了最鮮甜的味道。這也是雖然所有臨海人日日能嚐到的,卻讓我掛念至今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