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留學規劃的底層邏輯——讀付鵬文章有感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最近付鵬在HSBC的內部分享文章非常值得關注,他的演講全文很長,我也從很多渠道看到了原文並不斷品讀,經濟上的宏觀層麵我們不討論了,今天就圍繞他的一些觀點來聊聊未來留學規劃的底層邏輯。(如果大家對於原文感興趣的,可以在下方添加我的微信領取)

政治環境的變化直接影響到各國的政策製定。正如文章中提到的:“全世界在過去5、6年時間裏已經陸陸續續都在右翼化了,右翼化的特征,政治的重要性已經體現出來了,選票回歸傳統的特征已經體現出來了,反移民的特征已經體現出來了。”

川普上台以後,很多中國留學生,尤其是碩士和博士在做研究的那班學生,都收到通知,一月份開始待在美國,不能離開美國,更不能回到中國。加拿大兩年前的時候移民政策還相對寬鬆,偏遠地區讀個護理的College,類似中國的大專也可以留下來,現在你看,也在收緊了。澳洲的政策雖然一直以來都在波動變化,前段時間說要削減留學生名額,雖然最後法案沒通過,但我們必須看到,為什麽會有這個法案,其中一個本質是大量留學生擠占了本地租房市場,導致租房價格節節攀升,現在悉尼一個星期的公寓差不多700-800澳幣,市中心可能要1000以上,布裏斯班的價格也要在600澳幣一周,確實上漲幅度不小。這對本地人生活其實影響很大,本地居民意見也很大,所以政策上來看,肯定會保守。一邊大家罵澳洲水,一邊又指責澳洲政府縮減留學生配額,說有錢不賺,其實核心還是在本地居民,在那些有選票的居民手裏。至於為什麽法案沒通過,我們今天先不繼續講了,我們透過這一個事情,就可以窺探到一個整體的形勢。

醫學留學本身周期長、成本高,而且涉及到專業資格認證、實習、就業等諸多環節。如果目標國家收緊政策,可能會導致學位數量減少,簽證難度增加等問題。再加上全球各種的不確定性,這些風險都會對留學生造成實實在在的影響。中國中產階級的消費能力在下降,有效需求不足。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中產階級家庭可能無法像過去那樣輕鬆承擔孩子的海外留學費用,特別是像醫學專業。

23年的時候我們整個團隊一年要處理300個申請,今年明顯少了,到目前隻有200個左右。而且在過去一年裏,我大概接到了不下五個學生或學生家長跟我打電話,說家裏破產,或者投資失敗,或者因為其他什麽意外原本留學的資金沒有了,問我有沒有其他出路。所以中產家庭,換句話說,是最容易受傷且受傷最嚴重的群體。包括大家越來越關心就業的問題,我之前也說了,目前就業形勢都不太好,所以應屆生找工作不能太眼高手低,已經在工作的盡可能安於現狀。在這樣子的背景下,任何的規劃,對於中產家庭來,必須要務實,要量力而行,理性評估。這個世界是在不斷變化的,不能抱著過去的思維,認為隻要送孩子出國留學就會有美好的未來,這裏麵變量有很多,除了留學的總成本,包括學費,生活費,還得考慮匯率波動。前段時間股市突然上行,大家都覺得經濟的春天要來了。猛衝這一下跟經濟好有關係嗎?恰恰出現的情況是經濟差才來了這麽一下,而不是經濟好。不要被表麵的經濟現象所迷惑,實際的壓力是存在的。

我覺得在中學階段就應該開始進行職業探索和職業規劃,加強風險意識。遇到很多學生,本科都是誤打誤撞被中介誘導讀了什麽運動科學,運動健康,但是畢業之後發現沒有執業資格,,就業也很困難,想繼續讀碩士,比如讀物理治療,發現分數遠遠不夠。如果孩子一開始就想讀物理治療,是不是高中階段我們就可以規劃讀物理治療的本科?是不是能少走很多彎路?最重要的是,時間就是金錢!如果目標是留在海外,說實話,澳洲的物理治療本科,足夠了。不要盲目跟風,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和心理壓力。

我有一個牛津大學本科的學生,大家應該都知道牛津大學本科,能讀的肯定不是一般的學生,但就是大家認為天之驕子的牛津大學本科的學生,找到我們的時候,他說,他已經在世界上最好的學校念過書了,也不過如此,他並沒有什麽遠大的目標,他隻想到澳洲讀個能夠留在澳洲工作的專業,然後在澳洲生活。不得不承認這個小夥伴確實是,對自己,對環境,剖析的很到位,很透徹,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麽,他知道自己為什麽要這麽做,他知道該怎麽做……

經濟壓力下,中產階級的留學能力確實受到影響。這不是一件壞事,而是提醒我們需要調整思維,務實規劃。如果你還用過去的思維去理解世界,你就無法看清現在的局麵。必須根據當前經濟形勢重新評估,留學不是投資,留學就是消費,所謂的投資回報多是無法被量化的,之前的文章我也定義了這個問題。

時代在變化,大家的思維方式和能力也要與時俱進。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情況下,具備強大的適應能力和綜合素質,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我個人很看好跨學科的專業,就像我我自己為什麽會選擇衛生經濟學一樣,其實我自己做康複也沒什麽不好的,但是我想往上走,我要突破瓶頸,我得選擇一個能出圈的道路。但是也不是說隻有衛生經濟學能出圈,每個人情況不同,要結合自己的長處來。比如臨床醫學,生物醫學工程,疊加人工智能。美國現在有不少之前學計算機的,現在在轉行做大健康數據,數字醫療等領域,這個風向我們要知道。所以如果你是計算機或者你是醫學背景,你往對方領域跨,變成計算機+醫學或者醫學+計算機,前景是廣闊的。

現在來澳洲的學生,跟我上麵提到的牛津的學生一樣,你笑人家讀水碩,人家笑你看不透。尤其是讀康複,護理,影像,檢驗這些醫學類專業,我們很早之前就一直和大家說,這些學校排名沒什麽用的在本地雇主看來,因為你畢業了你有執業資格,這個是關鍵。大家畢業都是一樣的執業資格,學校培養的模式都是按照協會要求和監督來,這個標準大家都是一樣的,這才是為什麽說人家雇主不看排名。很多學生還在糾結,學校排名不高,到底要不要去,等你糾結完了,人家滿位了,再等一年?一年後形勢發生什麽變化,我們能預見嗎?現在的行情每天都在變,我們自己都得不停學習不斷接觸更多信息源。所以,能上車的時候,抓緊上車,我們根本不知道哪一天車門就再也打不開了。

還有就是家裏如果預算確實緊張,我建議再緩一緩,因為資金這一個問題,高不成低不就,就很尷尬。最頂端和最底端的是不怕的,最怕的是中產,或者中產偏下的部分。現在的行情,金錢為王,比如家底隻有40萬,你要拿40萬去留學,我上麵說了留學就是消費,跟投資扯不上關係,你真要投資還不如拿這個錢去買金條,是吧?留學現在就是40萬你要讀移民專業,又不夠,讀一年製碩士,收益又不如預期,何必呢?當然如果說,你這個碩士一讀完,收入肯定高的,大家應該知道我說的是什麽類型的,就是蘿卜崗,那你可放心大膽去讀。高收入家庭也要有風險意識,比如臨床醫學,從本科階段開始,7年,保守估計差不多學費就要300萬-400萬,現在覺得能承擔,能保證未來七年都沒有問題?這個時候要麽進行海外資產配置做風險對衝,要麽把預算直接打對折,比如150萬的話,那麽讀個本科康複,護理,影像,檢驗,畢業之後有執業資格,就業沒有問題,這個就相對靠譜一些,壓力也沒有那麽大。總之呢,當前環境下,少折騰,就是少走彎路。

我對於學曆價值論,一直以來都是看空的,就是未來學曆一定是不斷貶值,現在的本科生能跟20年前30年前的本科生相提並論嗎?因為市場上擁有學曆的人多了,學曆的貶值一定是必然的,因為這個社會不需要那麽多高校畢業生,這句話很難聽,但就是客觀事實。你現在看看,我上麵說的,來澳洲讀書尤其是執照課程,不需要在乎學校排名,因為他們的價值,絕大部分是被執業資格賦予的,不論是物理治療學士,物理治療碩士,物理治療博士,當然哈我們不能否認不同學曆層次的區別,但是他們的價值,更多是被執業資格所賦予,這一點看雇主怎麽想就可以了。我是實實在在跟一些雇主聊過,他們在乎的,第一個就是執業資格,第二個就是你的能力,反倒是那些大家覺得不太出名的學校,在雇主眼裏如獲至寶,這是因為之前他們招了這個學校的畢業生,發現他們幹活有能力,確實不錯,後麵繼續招,還是一樣,形成了一種正向的刻板印象。包括讀博士,有些時候博士學曆真就是個門檻,但是核心還得你自己有競爭力,你研究做的怎麽樣,這個實驗技術你是不是真的掌握了?這試驗方法你是不是熟練運用?你的論文產出怎麽樣?這些才是關鍵,所以我也不推薦大家一股腦都讀博,畢竟讀完博你還是得就業。

為什麽要寫這些,其實按照付鵬的觀點,生意做最頂端和最底端的就可以了。但是留學的主力,還是中產家庭,這部分占比還是很大,所以我覺得還是要聊一聊,我也不是什麽專家,我充其量就是,在留學行業相對比較了解,看的多一些,然後有本地的一些一手信息,把他們整合到一起,給大家做參考。不同的人看我的文章,會有不同的感受,有些人會讚同,有些人會有不同的意見,這都是沒有問題的。留學對於中國家庭來說,不隻是教育選擇,我們的核心在於提供穩妥、可操作的路徑,讓家庭投入有限資源,但獲取最大效益。不要被過去的經驗和社會壓力所束縛,做出理性、負責任的決定。

希望這些觀點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也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查看評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