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敢於冒險 問題是與美國對抗 他會走多遠?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經濟學人: 習近平是一個敢於冒險的人,問題是在與美國的對抗中,他會走多遠?

經濟學人的文章,從分析習近平的各類著作入手,探討了他的思想動機。

指出,當特朗普組建他的外交政策團隊時,被提名者大多展現出一個共同點:對中國態度強硬的鷹派人物。

從特朗普提議擔任國家安全顧問的邁克·沃爾茨,到他提名為國務卿的馬爾科·魯比奧,這些人都主張對美國的競爭對手采取更強硬的態度。

他們的部分任務,是理解過去四年中美關係的變化。在這段時間裏,中國經濟有所下滑,圍繞台灣和南海的緊張局勢加劇,烏克蘭戰爭進一步加劇了世界主要大國之間的分裂。

在評估習近平在與美國競爭中願意承擔的風險時,需要做出新的判斷,而形成這些判斷的過程,必須包括研究習近平的動機。

一個有價值的工具是據稱由習近平撰寫的大量文獻。這些以習近平名義出版的書籍,闡述了他對中國國內外主要問題的觀點,數量遠超特朗普或普京——甚至超過以往的中國領導人。

根據中國媒體項目的估計,習近平在執政的第一個十年內出版了120本著作。今年至少又新增了九本,其中包括本月剛剛出版的《習近平關於自然資源工作論述摘編》。

這些書內容枯燥,但卻很重要,反映了指導中共的意識形態,並展現了習近平如何通過重新塑造這種意識形態,為其獨特的治國方式和對外展現中國實力的手段提供正當性。

2017年,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內,法國記者弗朗索瓦·布貢出版了《走進習近平的內心世界》。這本書成為對“習近平思想”進行批判性研究的首部專著。

布貢認為,習近平在中國內部相互矛盾的意識形態力量之間“運作、調整並尋求平衡”。

他還指出,“沒有跡象表明習近平是某種自成體係學說的作者”。

如今,分析者手中掌握的習近平思想材料多得多。在全球政治家中,曾任澳大利亞總理的陸克文是少數認真研究這些材料的人之一。

陸克文在2007年至2010年擔任總理時,習近平是中國的接班人;2013年,習近平成為領導人時,他再次出任總理。如今擔任澳大利亞駐美大使的陸克文,在近期出版的《論習近平:習近平的馬克思主義民族主義如何塑造中國與世界》一書中寫道,“習近平的全新世界藍圖就清晰地擺在我們麵前”。

書中參考文獻列出了超過50本以習近平名義出版的著作,其中超過四分之一是在特朗普離任後出版的。

陸克文認為,意識形態是驅動習近平行動的主要動力。中國領導人認為,有強大的曆史力量,正在推動西方的衰落和東方的不可阻擋的崛起。這一進程可以通過一個理解辯證法的紀律嚴明的共產黨加速實現。

在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追求中,到2049年中共建黨百年時,一個關鍵目標是與台灣“統一”。

與前任領導人一樣,習近平並未排除動用武力的可能性。

習近平引領中國走向陸克文所稱的“馬克思主義民族主義”。具體來說,他清洗黨內反對派,加強黨的控製,將經濟政策從市場導向轉向更大的中央計劃,並采取更具攻擊性的外交政策。

在陸克文看來,習近平希望在第四任期結束前,即2032年,拿下台灣——理想情況下以非戰爭方式實現。

陸克文寫道:“唯一能夠阻止他的,是美國、台灣和盟國有效且可信的軍事威懾,以及習近平認為中國在衝突中有失敗的真實風險。”

問題就在這裏。

誰能準確判斷習近平如何權衡風險?他身邊全是唯命是從的人,這可能讓不同意見更難傳遞上來。而且,習近平顯然是一個敢於冒險的人。他以反腐為名清洗高層官員就是例證(數百萬人可能對他暗自不滿)。

此外,他在台灣周邊和菲律賓宣稱主權的島礁展示軍事力量,這些行動都可能引發小規模衝突並升級。盡管習近平的行為目前還沒有普京那樣魯莽,但未來可能會變得更為冒險。

  風險與承受力

盡管如此,習近平的著作(或由他的幕僚長王滬寧監督的代筆之作),也充滿了對威脅黨的生存的焦慮。他常常敦促官員從蘇聯解體中汲取教訓。在今年出版的《習近平的政治思想》一書中,倫敦亞非學院的曾銳生和奧利維亞·張認為,習近平的意識形態主要是一種掩飾,更多是為了加強黨的權力,而非實現社會主義。

如果作者的觀點成立,這可能意味著習近平的重點在於防止政權崩潰。他可能認為,一場失敗的戰爭會在國內引發威脅政權的反彈。

事實上,很難說習近平是否真的是毛主義者或馬克思主義者。毛澤東主張對官僚精英和“走資本主義道路的人”進行無休止的階級鬥爭,而習近平的著作強調穩定的重要性。他對民族主義者的抗議也沒有容忍,在他執政期間沒有出現過大規模抗議,這與此前不同。

在經濟管理上,習近平以左傾言論嚇壞了企業家。

他在2021年啟動的“共同富裕”運動,引發了對大規模財富再分配計劃的擔憂。這一措施與對大型科技公司的監管打壓同時發生,被一些人視為對私人企業巨頭的意識形態驅動的攻擊。

但過去一兩年裏,習近平努力複蘇經濟,對民營企業的態度變得溫和,並推動高科技製造業發展。從他的努力中幾乎看不到社會主義的影子。

一些經濟學家認為,增加福利開支可以通過鼓勵民眾減少儲蓄、增加消費來幫助經濟,但習近平批評將資金的這種用途。

  兩條明確的思路

研究習近平的人幾乎毫無疑問地認定他的思想有兩條主線。一是他的列寧主義,這體現在他強調黨的控製工具。他將蘇聯解體歸咎於意識形態的鬆懈。他要求官員重複陳舊的教條,而不是辯論這些教條。

另一條主線是習近平的民族主義。他的著作傳遞的信息與鄧小平的“韜光養晦”形成鮮明對比。習近平表示,中國必須“走向全球舞台的中心”。

一些特朗普政府的重要人物認為,這不僅僅意味著追求大國地位(中國已經具備這一地位)。邁克·沃爾茨去年表示:“他們不僅想取代我們,還想用他們的一黨製技術國家取代民主和資本主義。”

習近平避免使用類似語言,但曾銳生和奧利維亞·張認為,他確實希望獲得全球領導權。

他們表示,這並非“接替美國成為全球霸權”,也不是公開推翻自由國際秩序,“最終目標是改造或‘現代化’國際秩序,使其符合習近平的思想……顯然,這對民主國家來說是一個令人不安的世界。

盡管習近平發表了大量著作,誤讀他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前中情局中國分析員喬納森·克津表示:“我有時擔心,習近平的海量思考比啟發更多的是混淆。在中國的體製中,習近平實際上既是教皇又是皇帝——既負責統治,又負責宣揚意識形態,這些內容讀起來像中世紀晦澀的神學論述。”

在新的特朗普執政時期,美國和中國將努力理解彼此,這種誤解隻會更加常態化,讓本已緊張的關係變得更加危險。

查看評論(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