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需要中國留學生學習人文學科,需要印度留學生學習科學”,美國常務副國務卿庫爾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今年6月的這番論調言猶在耳,近半年時間過去了,更想要印度學生而非中國學生的他,“願望實現了”。
當地時間11月18日,根據美國國務院讚助的國際教育協會(IIE,總部位於紐約)發布的最新年度調查數據顯示,在2023-2024學年,共有331602名印度留學生在美國學習,而中國留學生的人數則為277398人。相較上一學年,印度留學生增加了23%,中國學生減少了4%。
至此,印度15年以來首次超越中國,成為美國最大的留學生來源國。事實上,多年以來,中國留學生一直是美國最大的外國學生群體,在2022-23學年的總人數接近29萬人。而自2020-21學年以來,在美國的印度留學生人數一直在穩步增長,2023-24學年的總人數約為當時的兩倍。
今年6月24日,坎貝爾曾對智庫機構美國外交關係協會說:“我希望看到更多的中國學生來美國學習人文和社會科學,而不是粒子物理。”他聲稱,美國應歡迎更多來自中國的學生,但他們應該來學習人文學科而不是科學。他指出,出於安全考慮,美國大學正在限製中國留學生接觸敏感技術。
他還表示,沒有足夠的美國人學習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即STEM學科),美國需要在這些領域招收更多的國際學生,但要從印度這個美國日益重要的安全合作夥伴那裏招,而不是從中國。
據報道,和去年一樣,國際教育協會這次的最新數據顯示,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中,約有半數(50.4%)學習STEM學科。相比之下,在美國學習的印度留學生中,學習STEM學科的學生占比接近四分之三(72.8%),與上一年相似。
延續上一學年的趨勢,2023-2024學年攻讀本科課程的中國留學生人數有所下降,降至87551人,降幅為12.8%。然而,就本科生總數而言,中國遠超其他國家,也包括印度。而在美國學習的中國研究生人數也降至122778人,比上一學年減少2.6%。
負責學術交流的美國國務院代理副助理國務卿瑪麗安·克雷文(Marianne
Craven)在受訪時稱,中國留學生在美國“非常受歡迎”,並指出美國仍然是中國學生的首選海外目的地。她補充說,美國政府正在“齊心協力”吸引中國學生,並舉例稱,今年在武漢開設了一個新生谘詢和招生中心。
《南華早報》指出,如今中印兩國在美留學生人數的排名變化,與美國國土安全部的留學生簽證數據一致。在特朗普再度當選美國總統後,在美中國公民的焦慮情緒加劇。在特朗普的第一個執政任期,針對旅行和移民實施了許多限製措施,包括一項限製來自中國的研究生和研究人員入境的總統行政令。
今年6月,坎貝爾還被問到在學術界的“中國行動計劃”(China
Initiative),該計劃是在特朗普政府時期提出的,旨在打擊所謂的“與中國相關的間諜活動、知識產權盜竊”,該計劃在拜登政府執政期間被終止,但近期大有“死灰複燃”的趨勢。
坎貝爾當時表示,美國高校在支持中國留學生繼續接受高等教育方麵做出了“謹慎的嚐試”,但也“對實驗室、中國學生的一些活動持謹慎態度”。“我確實認為有可能削減和限製某些類型的訪問,我們已經普遍看到了這一點,特別是在美國各地的技術項目中。”
他聲稱,有些人認為中國是彌補美國理工科學生短缺的唯一來源。“但我認為,未來我們需要看到的最大增長,將是更多的印度學生來美國大學學習一係列技術以及其它領域的課程。”
人們擔憂即將上台執政的特朗普政府可能會對國際交流產生影響,對此擔憂,國際教育協會首席執行官艾倫·古德曼(Alan
Goodman)表示,“無論關係時好時壞,無論關係熱烈還是冷淡”,留學生群體一直受到歡迎。“我認為,當我們歡迎他們時,這種交流將會繼續。”
然而,《中國日報》報道稱,據不完全統計,美方近年來無端滋擾盤查遣返了30餘名計算機相關專業中國留學生,絕大多數為碩博研究生,其中博士占比超過一半,多數來自美知名高校,研究方向覆蓋人工智能、信息科學、網絡安全、電氣、軟件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等領域。
《南華早報》今年6月30日的評論文章曾指出,坎貝爾的相關言論讓中國學生和家長“不寒而栗”,有中國學生直指其“傲慢”,仿佛“中國人需要美國人文學科教育一番”似的。還有教育行業人士警告說,坎貝爾之言可能是美方采取限製措施的前兆,但這不僅會影響中國學生,更會導致美國學術界人才外流和創新潛力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