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打壓境內書店之際,中文書商在海外拓展事業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華盛頓季風書園店主於淼與美聯社記者交談。(2024年10月3日)

在他新近開張的書店裏,季風書園(JF Book)店主於淼微笑著站在一排排竹書架上擺滿的1萬本書籍中間。這家書店位於華盛頓喧囂的杜邦圓環(Dupont Circle)地段,遠離它之前位於上海的舊址。六年前,中國政府強迫他關閉了上海的書店。

於淼是華盛頓僅有的中文書商。他說:“這裏沒有政府的壓力。我希望沒有恐懼地生活。”

在中國,獨立書店被卷入執政的中國共產黨對異議和自由表達的鎮壓之中,成為新的戰場。美聯社(The Associated Press)星期一(11月18日)發表報道說,在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僅僅在過去幾個月裏,有至少十餘家書店被關閉或成為關閉目標,進一步擠壓了已經很狹窄的出版自由。四個多月前,一家書店的店主被逮捕。

鎮壓對中國的出版行業帶來了寒蟬效應。在中國,書店很常見,但是很多是國有的。監管獨立書店的是一套複雜的規定,而據店主們說,當局如今越來越咄咄逼人地實行嚴格控製。據印刷廠和街頭攤販說,他們也麵臨由全國掃黃打黑辦公室進行的越來越嚴格的檢查。

美聯社向該辦公室發出了采訪請求,但是沒有得到回複。中國外交部在給美聯社的一份聲明中表示,沒聽說有打壓書店一事。

把業務帶到海外的不僅僅是於淼一個人。近年來,中文書店湧現在日本、法國、荷蘭和美國其他地方,這既是由於中國國內加強了控製,也是因為海外華人社區不斷擴大。

引起中國當局警覺不安的不僅僅是書籍的內容。在很多社區,書店是鼓勵批判性思維的文化中心,人們的交談有可能轉向政治和其他不為當局所樂見的話題。

被逮捕的那名書店的店主是中國東海岸城市上海和寧波的文藝書店假雜誌的創始人袁迪,又名言由。據周遊列國(音譯,Zhou Youlieguo)說,袁迪在6月被警方帶走。周今年9月在上海關閉了他自己的書店。另外兩人也證實袁迪被逮捕,由於害怕報複,他們要求不透露姓名。目前不清楚袁迪受到了什麽指控。

浙江省寧波市一家被關閉的獨立連鎖書店假雜誌的分店。(2024年10月9日)

負責監管書店的寧波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的一名官員拒絕評論。這位官員提到,案件尚在調查之中。寧波警方沒有回複采訪要求。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中國研究中心主任白睿文(Michael Berry)說,中國經濟增長緩慢,這也許驅動政府加強管控。

他說:“政府也許覺得,在民眾消費和閱讀內容方麵,現在是要更小心和加以控製的時候了,以試圖消除任何動亂,將其扼殺在萌芽之中。”

白睿文補充說,這些書店店主麵臨著雙重壓力。一個是政治打壓,另一個是從印刷出版物轉向數字媒體的全球趨勢,特別是在年輕人中間。

王英興在寧波出售二手書有近20年了,但是今年8月,他被下令停業。當地官員通知王說,他沒有出版物經營許可證,雖然作為二手書銷售者,他是沒資格獲取這種許可證的。

浙江省寧波市的王胖子書屋櫥窗上用黑漆塗抹的“暫停營業”字樣。(2024年10月9日)

在曾經懸掛著王胖子書屋招牌的位置,如今隻剩下了隱約的痕跡。書店櫥窗塗抹著幾個草草的黑漆大字:“暫停營業”。

“我們是在推廣文化。我沒做錯任何事吧?我隻是在賣些書,推廣文化,”王英興說。他一邊說,一邊用棕色包裝紙和白色尼龍繩把書捆在一起。

“可為什麽你們就不能放過我呢?”王英興補充說。

還有幾個人把成箱的書塞進一輛箱型車的後麵。王英興說,這些書賣給咖啡廳和酒吧店主,他們希望用小圖書館來做點綴,為客人增加一點書香氛圍。他說,其餘的書被送去一家回收站,把書毀掉,打成紙漿。

書店並不是唯一打擊目標。中央政府還對其他場所進行了打壓,包括印刷廠、網吧、電玩屋和街頭攤販。據中國當局說,全國各地都在展開嚴查。

根據一份政府文件,上海當局檢查了印刷場所和書店,針對目標是印刷、複製和出售“非法出版物”。這顯示,當局不僅僅隻是禁止出售某些出版物,還追蹤至印刷程序。當局發現了某些複印打印店“未按規定登記複印內容”,責令他們限期整改。

在中國南方城市邵陽,當局表示將“依法打擊有害出版物”。

共產黨有各種權力來控製人們可以閱讀的書籍。任何沒有“中國標準書號”的出版物均被視為非法,包括自助出版書籍和那些沒有得到特許的進口書籍。一部書即使已經出版了,如果之後有了更嚴格的限製措施,--經常沒有給出明確原因,仍可被禁,如果作者說了某些讓中國當局不開心的話,已經出版的書也有可能遭禁。

然而,雖然有這些嚴格限製,而且現有書商正在遭到打壓,仍有更多的書店在開張。美聯社沒有獲得最近的數據,不過,專注書籍產業的媒體公司百道(Bookdao)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新開書店數量是關閉書店數量的兩倍。

在北京經營了30年萬聖書園的劉蘇裏說,這個行業有很多理想主義者。

他說,雖然有挑戰,“每個讀書人都有辦書店的夢。”

在很多情況下,這些夢正在中國境外實現。於淼和其他在世界各地的中國書商在他們的書架上擺滿了來自香港、台灣和中國大陸的書籍,還有些書是在當地出版的。

張潔平在台灣和泰國創辦了飛地(Nowhere)書店。她說,在新冠病毒大流行病之後離開中國的移民對圖書有著越來越大的需求。

“他們不隻是想說流利的英語或日語來融入當地,他們還想要文化自主,”張潔平說。“他們想要更多的社區空間。不一定是書店,可以是任何形式--畫廊或者餐館。”

22歲的學生李逸嘉(音譯,Li Yijia)今年8月從北京來到華盛頓。一個星期日的早上,她在季風書園內瀏覽,找到了中英文兩種語言的圖書。她說,中文書店讓她感覺像是“泡沫裏的另一個世界”,可以讓她閱讀兩種語言的書籍,有助於培養批判性思維。

她補充說:“它還緩解思鄉之情,就像中餐館一樣。”

書店的關門讓店主們各奔東西,走上不同的道路。有的身陷囹圄,有的找工作養家糊口。有的擺脫內容審查,踏上新的旅途。

在上海市在被關閉的梯書店。(2024年10月9日)

自從關閉了他在上海的書店之後,39歲的周遊列國遷移到了洛杉磯,但是還沒有決定下一步怎麽走。

他說,他的獨立書店有完全的經營許可證,出售文藝書籍以及藝術家和翻譯家的自助出版作品,過去四年受到的罰款相當於數千美元,還被審問了十幾次。他看到同行因出售“非法出版物”而入獄。在當地政府發出警告後,所有與他合作的自助出版的藝術家和編輯都要求他撤下他們的作品。

周說,他再也受不了騷擾了。他說,他感覺自己受到的待遇仿佛“是販毒,而不是賣書”。

他說,他的書店的存在是“一種反抗和抵抗”,而如今它已不複存在了。

查看評論(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