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記者在華風險高,中國新聞"紅線"激增,采訪頻遭打壓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中國廣東珠海體育中心發生一名凶嫌駕車蓄意撞人重大惡性案件後市民悼念獻花。

英國和日本外媒記者在中國珠海市體育中心外就惡意駕車撞人事件進行現場報道時,先後遭遇阻撓甚至暴力對待,並被警察要求刪除拍攝影像。這凸顯外媒在中國的新聞工作環境日益嚴峻。國際新聞組織指出,中國官方已將外籍記者視為首要阻撓目標,試圖通過嚴格控製外媒報道來防止任何社會現象演變為政治事件。中國警方還有係統地針對和逮捕當地的獨立記者和外媒,並剝奪進行獨立調查的可能性。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的視頻,當BBC駐中國記者麥笛文(Stephen McDonell)11月11日在珠海體育中心外報道與拍攝汽車衝撞造成35人死亡的事件時,一名穿便服的不明身份的男子從後方走上前試圖用手阻擋鏡頭,並推開麥笛文要求“不要拍”。在麥笛文要求該男子不要阻止采訪後,該男子反嗆“我是中國公民,你在中國拍攝,有沒有記者證”,繼續幹擾拍攝工作。

麥笛文11月13日以《當恐怖的事情發生,中國的第一直覺是封鎖它》一文描述個人經曆。他提到,安保人員接到指令對記者進行監視,不僅拍攝記者的照片,還通過電話實時匯報並同步跟蹤其行為。最終,安保人員以強硬態度幹擾了現場的新聞報道。

麥笛文在文章中說:“當這樣的敏感事件在中國發生時,地方官員會組織一批幹部假扮憤怒的當地人,他們的職責是針對外國記者並阻止任何報道。這樣的行為並不能叫停報道,隻會讓中國看起來很糟糕。”

無獨有偶,日本TBS駐中國記者室穀陽太也在社交媒體平台X上指出,11月12日在體育中心現場拍攝期間,遭自稱是當地市民的人包圍且報警。警方將其帶至警局問話,並逼迫刪除所有拍攝的影片。

外媒在中國采訪難度高

一名位於北京、因議題敏感不願透露本名的外媒工作者陳葦(化名)接受美國之音采訪時表示,目前在中國的新聞工作環境“不太好”,一是受疫情封控影響,二是官方對外媒的管控更嚴格。

陳葦在新聞現場采訪時常被警察查驗證件,確認采訪證和護照,隻有合法授權,且現場並非管控區域,沒有潛在“危險”才會放行拍攝,否則即使有合法采訪證仍會被禁止拍攝。

陳葦表示,尤其在北京的采訪難度越來越高,很多活動不開放外媒參與,像是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進行的外國元首國事訪問,外籍記者按過去慣例可以報名采訪本國元首訪問中國,但現在僅設置“外媒資源庫”提供新聞製作的畫麵和材料。

資料照片:中國政府加大對外國記者的壓製。圖為2014年1月26日,警察阻止在北京的外國記者采訪受審的法律維權人士許誌永的辯護律師張慶方。

更嚴峻的是,一般中國民眾對外媒的認知也發生變化,多數人認為“外媒“戴著有色眼鏡”看中國,報道充滿偏見且不客觀,因此不願配合媒體采訪需求。

中共視外媒為“政權穩定的威脅”

無國界記者組織台北東亞辦事處倡議專員白奧蘭(Aleksandra Bielakowska)指出,在中國的記者報道“紅線”禁忌話題數量激增,記者近年不僅必須遵循敏感話題的官方論述,甚至自然災害、車禍或其他公共利益議題都受到當局的審查。

白奧蘭對美國之音說:“外國記者不受歡迎,麵臨來自當局越來越大的壓力。外媒記者每天都受到警方的騷擾、監視、跟蹤和監控,使得剩下的記者越來越難以開展工作,報道也變得幾乎不可能。”

因為警方經常阻撓他們,禁止他們進入事件現場,不允許他們參加特定活動並前往敏感省份,且消息來源也受到威脅,不得與記者分享任何資訊。中國政府使用簽證“武器化”政策以限製外國記者的入境,特別是敢於報道政權認為敏感話題的記者。

她表示,中共當局將獨立新聞視為“政權穩定的威脅”,使用各種手段限製外媒記者的采訪,包括騷擾、監視和簽證政策的“武器化”,且消息來源也受到威脅,不得與記者分享任何信息。由於北京當局正竭盡全力掩蓋可能導致社會動蕩的事件,並確保不讓任何證據曝光,記者隻能報道已被當局控製或操縱的事件。

白奧蘭認為,自中共領導人習近平2012年上台以來,新聞自由受到了空前打壓。她直言,中國正在恢複毛澤東時代的媒體控製模式,自由獲取和傳播信息的權利被視為犯罪。2024年無國界記者組織的世界新聞自由指數顯示,中國在180個國家中排名第172位,是世界上最大的“記者監獄”,目前關押124名獨立記者。

但白奧蘭強調,駐中國的外媒記者扮演著讓世界了解中國不可或缺的角色,中國做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經濟強國之一,國際社會不允許中國官方成為唯一的信息來源。

白奧蘭呼籲民主國家應該繼續向北京施加壓力,停止對外媒及其消息來源的幹擾,中國才不會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朝鮮,即新聞業成為國家宣傳的代名詞。

記者在中國是高風險工作

美國人權組織自由之家《異言網》(China Dissident Monitor)負責人史凱文(Kevin Slaten)直言,在中國擔任記者是有高風險的工作。因為每次現場報道須承擔一定程度的風險,且不清楚中國政府是否會將事件定調為社會不穩定事件,采訪存在不確定性,難以正常工作。

史凱文指出,發生被中共認為有危害社會穩定或潛在政治風險的事件時,會發動各種維穩機製,包括派出公安人員到現場、控製參與者或受害者親屬、網上審查不符合官方論述的言論。

資料照片:一名警察擋住記者的鏡頭阻止拍攝審訊公民記者張展的上海浦東新區法院外景。

而其中一個機製是阻止記者調查事件背後或後續情況,讓民眾更好地了解事件。外媒記者的現場報導往往會遇到包括警察或便衣警察阻撓、騷擾、跟蹤和威嚇,甚至遭到官方暴力,比如2022年BBC記者報道上海街頭抗議時曾遭警察毆打與拘留。

中共的“維穩”機製旨在防止社會事件的政治化,阻止記者調查事件的深層原因,目的是防止公民把社會事件背後的政治因素連結,討論政府政策或決定跟事件的因果關係。相比開放國家,民眾要討論重大事件的政治因素,記者工作起到重要作用,讓事件更加透明。

而中國政府對新聞的管控也影響民眾對外媒的態度。史凱文告訴美國之音:“中國民眾不信任外國記者,從中國政府推動的民族主義的角度來看,其他國家要阻礙中國的發展與崛起,而民族主義者可能會錯誤地相信國外記者是其他國家政府的延申。”

另一方麵則是基於中國公民對黨國信息與論述控製的害怕,許多中國人接受外媒采訪後,公安會找上門,中國缺乏法治之下,恐因“講太多”而任意拘留並起訴。

FCCC報告:逾八成駐中記者曾被幹預

針對外媒記者采訪遭阻,位於北京的外國駐華記者協會(FCCC)婉拒美國之音采訪請求,但提供針對外媒在中國采訪工作遭遇幹擾的公開聲明及調查報告。

今年2月27日,荷蘭國家公共廣播電視台(NOS)駐中國記者達斯(Sjoerd den Daas)前往四川成都采訪投資人對四川信托的示威抗議行動時,他本人和攝影師遭便衣和警察暴力對待,且被強行押上警車並沒收手機和照相機。

駐華外國記者協會3月1日對此事件發表聲明,呼籲中國當局信守中國法律承諾,保障外國記者有權不受限製地在中國境內采訪報道。

外國駐華記者協會4月8日以《摘下了口罩,障礙仍然存在》為題發布了2023年中國媒體環境報告,顯示外媒在中國采訪頻繁受騷擾,逾半數記者在采訪過程中被警察或其他官員阻攔,45%經曆過被不知名人士阻攔,37%因受官員壓力而取消采訪行程。

調查指出81%駐中國記者曾被幹預、騷擾、暴力對待,報告顯示“外國記者在(中國)采訪過程中沒有遇到問題,才是例外”,近全數外媒認為中國的采訪條件從未達到國際水準。

目前,中國社媒微博搜尋不到外媒采訪遭阻撓的相關信息,但在BBC播放新聞片段的YouTube頻道上,位於香港的網民“uuanimetemporary”回應“我是大陸人,相信我,這貨絕不是什麽普通老百姓,他居然知道‘采訪證’這個東西。無疑是警察或者公關部門的人,甚至連阻隔的話術都很清楚。”

網民“different think”也指出“從該男子很熟練地幹涉采訪的動作(遮擋攝像機鏡頭)、語言(詢問采訪證和喊“趕緊走”)這些中國大陸執法人員常用手段來判斷,他並不僅僅是被雇傭來的人員,更不會是普通中國公民,他就是便衣執法人員。”

與外媒記者采訪工作遭幹預的消息形成對比的是,中國媒體對此類事件幾無披露。然而,《瀟湘晨報》11月14日報道,新華社旗下《經濟參考報》的兩名記者在調查高鐵工程偷工減料問題時遭遇襲擊,“兩名調查記者采訪時遇襲手機被搶”的話題迅速登上熱搜第二名,累計閱讀量超過2500萬。同日,中國記協發表聲明,強調將維護記者正當采訪的合法權益。

查看評論(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