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部署,文理分科的風終於吹到了幼兒園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本以為幼兒園的“幼小銜接”課程已經足夠超前,然而上海一所幼兒園再次刷新了家長們的認知。

上海一家幼兒園不僅開設了“理科班”,還打出了“中學競賽預備”的招牌,從袋鼠數學到AMC預備課程,再到托福、雅思等語言考試通通安排上。

魔都的教育總是走在時代最前列,“內卷”已從幼兒園拉到了中學水平。

這場教育搶跑遊戲變得越來越魔幻了。

幼兒園新標杆

最近,有網友發帖稱,上海一所幼兒園的家委會上,園方提議“從中班開始為孩子開設理科班”,並展示了班型設置、課程安排和收費標準等信息。

網友透露,這家幼兒園會從中班開始對孩子進行選拔,入選的孩子將接受專門的理科學習,學習預備AMC(pre-AMC)課程。

另外幼兒園還在周末開設了針對所有孩子的補習班,課程種類繁多,涵蓋小托福、袋鼠數學、AMC8/10/12等內容,甚至還有托福和雅思等考試準備課程。

所有周末班的學生都需通過入學測試方可參加。

事情曝光後,該幼兒園的招生谘詢人員解釋稱,中班和大班主要教授袋鼠數學,所謂的“AMC理科班”目的在於幫助孩子從幼兒園階段開始為AMC競賽做準備。

谘詢人員還表示,AMC、小托福、托福、雅思等課程屬於周末班係列,幼兒園畢業後也可繼續在其培訓中心學習,該中心課程覆蓋從幼兒園到高中的不同階段。

目前,AMC理科班的收費為8800元/月(全天)。對於在該幼兒園就讀的學生,周末課程將享有一定折扣。

是的,大家都沒有看錯,這是一所幼兒園推出的課程。

眾所周知,AMC是美國數學競賽,由美國數學協會(MAA)主辦,AMC是頗具含金量的數學競賽,是很多國際教育賽道學生的必備。

但是AMC按年級參賽,不同年級難度不同,AMC8是美國初中數學競賽,由美國數學協會(MAA)主辦,麵向8年級及以下的學生,年齡不能超過14.5歲。

從幼兒園就開始為數理化做準備,居然把中學難度的競賽提前到了幼兒園階段,這未免也太卷了!

但在家長群體中,意見也逐漸分化。一方麵,不少家長拍掌叫好,他們認為數理化學習得越早,越能為以後競賽打下基礎,未來可以省點力氣;

另一方麵,也有家長質疑這種提前競爭的做法,擔心孩子過早學習數理化會因此產生厭學情緒,甚至對學習產生抵觸。

幼兒園小學化

《幼兒園工作規程》第二十五條指出,幼兒園教育應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於各項活動之中。

幼兒的教育應當以遊戲為主,寓教於樂,讓孩子在自然、自由的探索中獲得成長。

然而,當前一些幼兒園的課程設置卻逐漸背離了這一初衷,紛紛向“小學化”傾斜。

這種“超前教育”現象,不僅背離了學前教育的規律,可能對孩子的身心健康也帶來不利影響,存在揠苗助長的風險。

在一些幼兒園的課程安排中,原本屬於小學或更高階段的識字、英語、珠算甚至編程等內容正逐漸向低齡兒童滲透.

這些內容本不應在幼兒園階段出現,卻成為了不少幼兒園爭相推廣的“賣點”。

針對這種現象,教育部在11月11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明確表示,將繼續加強學前教育保教質量管理,深入開展清理整頓,堅決糾正幼兒園“小學化”等不規範的辦園行為。

教育部此舉表明,超前教育或小學化的傾向,如幼兒園開設的“理科班”等,都與國家對學前教育的政策精神相違背。

學前教育應尊重兒童的發展規律,過早引入高難度課程,不僅容易讓孩子感到學習的壓力,也難以實現讓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教育目標。

實際上,幼兒園的“小學化”並不僅僅是園方的單方麵行為,而是由家長和社會的多重因素共同推動的。

正是家長們普遍存在的“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心理,才使得不少幼兒園把過於“超前”的課程設置當作賣點,從而吸引追求“優質教育”的家長群體。

尤其在一些私立幼兒園中,“教學質量”被打造成一種營銷策略,類似國際教育的“預備班”或“理科班”成為其吸引家長的招牌。

很多家長往往有“幼兒教育應以遊戲為主、孩子應當快樂成長”的教育意識,但卻在社會競爭和其他家長的壓力下,早早將孩子送入補習或“超前教育”班,以求心安。

《家庭教育藍皮書(2024):中國家庭養育環境報告》曾對全國34萬家長進行調研,顯示出許多家長在教育理念和實際行動上存在“知行不一”的情況。

家長們普遍認同現代教育理念,但在現實中,由於麵臨來自他人和社會的競爭壓力,他們的行為卻與理念產生了巨大偏差。

這種矛盾心理,實際反映了家長對孩子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感和焦慮情緒。

由此可見,解決內卷的幼兒教育,除了規範幼兒園辦學之外,更需要緩解集體性的焦慮,把家長從不斷內卷化的賽道上解脫出來。

過早數理化教育

學好數理化,從娃娃抓起。

一些家長認為,越早開始數理化學習,孩子未來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就會越強。

但是專家指出,這種想法並不符合幼兒的心理和認知發展規律,過早的數理化教育可能對孩子的未來發展產生不良影響。

根據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幼兒在不同時期的思維模式有著明顯差異。

他將兒童的認知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0-2歲)、前運算階段(2-7歲)、具體運算階段(7-11歲)和形式運算階段(11歲以上)。

在學前階段的幼兒,認知主要處於前運算階段,思維依賴於感官和具體事物,抽象思維能力尚未發育成熟。

在這一階段,幼兒對數學的學習主要集中在對數量、形狀和空間的基本感知能力,而不是複雜的計算或邏輯推理。

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說,數理化教育如果過早、過於抽象,可能違背他們的認知發展規律,既難以理解,也會導致學習興趣下降。

以數字為例,孩子們可以通過玩具或圖形了解“多”“少”的概念,但如果要求他們去理解加法或乘法的意義,尤其是抽象公式或概念,往往會難以消化。

因此,如果將小學甚至中學的數理知識提前灌輸給幼兒,很可能讓他們在不能理解的情況下機械記憶,不僅效果不佳,反而讓孩子產生厭學情緒。

另外,如果幼兒階段的教育方式過於刻板,采用填鴨式教學方法,很容易打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在幼兒階段,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發展的關鍵期,通過遊戲、藝術、自然探索等活動能夠充分發揮創造性思維。

如果讓孩子過早接觸模式化的數理訓練,反而可能限製他們的自由表達,導致創造力的減弱。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在幼兒園就是玩,玩就是浪費時間,不如盡早開始為學科學習做準備。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在幼兒階段,會玩遠比會學習來得更重要。

幼兒階段應當注重全方位的發展,不僅僅是學術能力。

孩子在這一時期需要發展的是基本的生活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情緒管理能力和運動技能。

如果家長過於關注孩子的數理化能力培養,可能會忽視其他能力的發展,導致孩子的成長不平衡。

遊戲是幼兒最自然的學習方式,能夠幫助他們感知世界、理解規則,並建立良好的情感體驗。

在遊戲中,孩子們不僅能培養基礎的數感、空間感,還能學會團隊合作、問題解決等重要能力。

比如孩子們可以通過積木遊戲建立空間感和數量感;通過小組活動培養溝通和合作能力;通過與自然的互動感受科學的基本規律。

這些經曆遠比讓他們提前學習複雜的數理化知識更符合成長規律,也更有助於他們未來的全麵發展。

總而言之,過早的數理化教育並不一定會對孩子的未來發展帶來正麵影響,反而可能讓孩子失去對學習的興趣,產生心理壓力。

幼兒階段的教育應當以遊戲、探索和體驗為主,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自然成長。

在教育的起跑線上,家長的任務不是急於將孩子推向學科知識的“賽道”,而是給予他們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關愛和耐心。

有人說,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

讓孩子擁有豐富的童年體驗、健康的心理狀態和良好的自我認知,這將比任何“超前學習”都更有助於他們的長遠發展。

查看評論(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