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高管頻頻離職,OpenAI發生了什麽
文章來源: 數智前線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作為行業燈塔的OpenAI,最近一段時間陸續有人在離開。
OpenAI 的離職潮還在繼續。
11月9日,上任OpenAI研究與安全副總裁僅3個月後,OpenAI 安全係統團隊負責人翁荔(Lilian Weng)在
社交媒體X上宣布將離開OpenAI這家自己已經工作近 7 年的公司。
而在不久前,翁荔還以OpenAI研究副總裁(安全)的身份回國參加了B站的超級科學晚活動,講述如何培養出下一代聰明且安全的AI技術。
據悉,翁荔是OpenAI裏目前職位最高的華人科學家之一,也是OpenAI今年以來,十餘位中高層領導先後出走後的最新一個案例。
01
核心人才接連出走,OpenAI變動頻繁
“我做出了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將於11月15日離開OpenAI,這將是我在公司最後一天。”11月9日,OpenAI華人科學家、ChatGPT的貢獻者之一——翁荔在社交平台X上公開分享了自己的離職信。
據悉,翁荔本科畢業於北大,後來曾前往香港大學進行短期交流,並在印第安納大學伯明頓分校取得博士學位。她於2018年正式加入OpenAI,成為該公司的機器人團隊的一員,用兩年時間開發出了“一隻能解魔方的機器人手”;後來,又參與了GPT-4項目的預訓練、強化學習和對齊、模型安全等方麵的工作。最著名的Agent公式也由她提出,即:Agent=大模型+記憶+主動規劃+工具使用。
翁荔還是OpenAI最近一年這波頻繁的離職潮中,被最新提拔起來的有大陸背景的職位最高的華人科學家。
她在去年被指派創建並領導了安全係統團隊(Safety
Systems),解決減少現有模型如ChatGPT濫用等問題。而在今年7月,在第三位安全主管楊·萊克(Jan
Leike)離職約兩個月後,翁荔正式升任OpenAI新一任安全主管。
在翁荔之前,另一位在Open AI擔任重要職務的華人科學家Peter
Deng也已離職。他在2023年6月正式加入OpenAI,擔任ChatGPT的消費產品副總裁。Deng此前是Facebook產品經理,也是紮克伯格最信任、器重的高管之一。OpenAI公司發言人證實,Peter
Deng已經在幾個月前離職。
事實上,華人正在成為OpenAI發展的一股重要力量。2022年11月,ChatGPT驚豔問世,87人的主創團隊中,華人占比10.34%,達到9人,且其中有5人本科就讀於中國內地高校。
而後陸續亮相的多項產品背後,同樣閃現著大量華人麵孔。GPT-4背後有30餘位華人,GPT-4o
mini團隊的9位負責人中,有5位是華人,Sora的13人研發團隊中有4位華人,最新發布的OpenAI
o1項目中,也有大量華人科學家的名字出現。
比如被最新提拔起來的華人高管Mark
Chen,他在OpenAI首席技術官、首席研究負責人、研究副總裁三人的接連離職潮中,被升任為高級研究副總裁。Mark
Chen自2018年來加入OpenAI,此前職位是研究副總裁,核心參與了DALL.E、GPT-4、o1等模型開發。
不過,隨著特朗普再次上台,情況可能會進一步惡化,特朗普對有中國背景的華人科學家一向態度不太友好,這或許會在未來加速一些人的離開。
除了華人科學家離開,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更多新人湧入的同時,大量OpenAI的早期員工也在加速離開。
過去多年來,OpenAI也曾經曆幾輪人員動蕩期。比如有數據顯示,或因管理混亂和資金短缺問題,2017年,OpenAI一度損失員工達20名,占年初員工數量的44%。2019年-2020年,也有多個團隊成建製地離開OpenAI,或是被裁撤。
而這些人中,不少人選擇加入穀歌、特斯拉等大廠,也有不少人離職創業。其中就有我們熟知的Anthropic,以及3位華人科學家組成的Covariant
AI創始團隊等。
但這些普遍都發生在ChatGPT爆火之前,一直到去年OpenAI董事會奪權風波的發生,OpenAI才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大規模人才流失。尤其是今年以來,更多的人員相繼離開。
這其中,既包括了首席科學家、首席技術官、首席研究官、Sora視頻生成模型負責人、GPT-4o多模態模型負責人在內的至少十幾位中高層領導,也包括了OpenAI的多位初創成員。
據悉,2015年幫助創立OpenAI的13人中,目前僅有3人還留在OpenAI,即首席執行官Sam
Altman、OpenAI語言和代碼生成團隊負責人Wojciech
Zaremba,以及還在長期休假中的OpenAI總裁兼聯合創始人Greg Brockman。
02
OpenAI,日子不像以前那麽好過了
多位核心技術人員和高管頻繁出走背後,OpenAI的日子遠不如去年好過。
一方麵,不管是OpenAI內部,還是外部,關於AI安全方麵的理念衝突始終高懸。
去年7月,OpenAI超級對齊團隊正式成立,承接的使命是:用20%的算力,在未來4年內解決控製超級智能AI的核心技術挑戰。但不到一年時間,超級對齊團隊的兩名負責人——OpenAI聯合創始人、首席科學家Ilya
Sutskever,和RLHF發明者之一Jan Leike,就在今年5月同一天官宣離開OpenAI。
其中,Jan
Leike更是直接跳槽到了OpenAI的最強競對、Claude背後的團隊——Anthropic,繼續超級對齊工作,並連發十幾條推文,炮轟OpenAI,控訴其沒有兌現20%算力的承諾,“在過去幾年裏,OpenAI的安全文化和流程已經讓位於耀眼的產品”。
而後,更多超級對齊團隊成員的相繼離職,也引發了外界更為廣泛的討論。今年10月,新晉2024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Geoffrey
E.Hinton甚至在獲獎後的一次新聞活動中公開“diss”OpenAI首席執行官Sam
Altman,稱“OpenAI在成立時,主要目標是開發通用人工智能,並確保其安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事實證明Altman更關心的是利潤而非安全,這很不幸”,並表示對自己的一名學生“解雇了Sam
Altman感到自豪”。
而另一方麵,OpenAI麵臨的資金壓力也在持續加大,賺錢速度還遠趕不上“虧錢”。
今年10月,有外媒披露,OpenAI今年預計實現營收37
億美元,但虧損仍將約50億美元。而這還隻是開始,有機構通過對OpenAI的財務數據分析推測,OpenAI將於2029年實現盈利,屆時營收將達到1000億美元,但在此之前OpenAI依然會存在較為嚴重的虧損,預測2026年虧損幅度將達到140億美元。
與此同時,受算力限製、Scaling
law放緩等多重因素影響,OpenAI的大模型產品研發進度也在放緩。
2024年2月,Sora橫空出世,一舉將AI視頻賽道變得炙手可熱。但時至近日,快手旗下的文生視頻大模型可靈已上線數月,Sora卻仍是款“期貨”產品。取而代之的是,Sora團隊兩位負責人之一的Tim
Brooks,在10月4日正式宣布離職,跳槽到了穀歌旗下的DeepMind公司。
至於萬眾期待的下一代大型AI模型GPT-5,在前不久的一場Reddit有問必答會議上,也被OpenAI首席執行官Sam
Altman確認,由於計算能力的限製,新產品推出的節奏未能如預期般迅速,OpenAI今年將不會推出GPT-5,但計劃在晚些時候帶來一些“極為出色的新版本”,以緩解外界的期待。
但不可否認的是,OpenAI在新項目和新產品上投入的巨資和持續探索,也在為整個行業探路。如同此前的ChatGPT和Sora,在它確定下來一個方向後,其他企業也能有機會以更小的成本,迅速趕上。
Altman正在加碼解決資金問題。10月3日,OpenAI在官網宣布,已成功獲得66億美元融資。本輪融資結束後,OpenAI估值將達到1570億美元(約1.1萬億元人民幣),成為有史以來估值最高的創業公司之一。
與此同時,OpenAI的組織結構有可能再次改變。今年9月,有報道稱,OpenAI正在製定一項計劃,將其核心業務重組為一家營利性利益公司,不再受非營利性董事會的管理,從而使公司對投資者更具吸引力。消息人士隨後透露,非盈利組織OpenAI將繼續存在,並持有這家營利性公司的少數股權。
而據11月5日的最新消息顯示,OpenAI正與加州總檢察長辦公室就改變公司結構進行初步談判,以成為一家營利性企業。
新一輪人員動蕩潮下,OpenAI的故事,仍然在備受矚目和持續動蕩中交織演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