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鄭州到開封,有沒有出路
文章來源: 成都客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鄭州20萬大學生夜裏騎行去開封,是耐人尋味的大事件。
開始的時候,文旅部門欣喜、嗬護,但是他們很快就感到恐懼。今天,鄭開快速路已經封閉,三家共享單車也聯合發布公告,如果騎車越過四環,就自動鎖車。
前兩天看有些媒體評論,呼籲年輕人揮灑青春的時候也要注意安全。這是無聊的提醒,也並不懂得年輕人正在做什麽。說到底,這不是“交通行為”,也不是體育行為,而是社會行為。
我看了一些視頻,年輕人騎著共享單車,非常開心。有人甚至一邊騎行一邊背誦古文。他們完全無害,也有點讓人心疼。
這場大型集體行為藝術,被冠以“青春”的名義。這是順從、聽話的青春,但是畢竟也是青春。既要“發泄”,也要絕對安全;不想冒犯任何人,但是還是想對世界說點什麽。
真正讓我震驚的,是老家省城竟然有這麽多大學生。1997年我到外地讀大學,放假也會到鄭州去,那時的大學很少。現在,鄭州沒有什麽好大學,但是有非常多的大學,媒體報道夜騎人數超過20萬。
大量的無所事事的年輕人聚集在城市。他們知道畢業找工作很難,考研很難,而考取公務員更難。在校期間,他們也習慣了人臉識別、各種績點考核,激勵製度非常複雜、完備,但是終究開始變得無效。
深夜騎行就是這一背景下的“聽話的反叛”。在規定的線路,和同學們一起,在安全的速度內,進行一場“夜遊”。它近乎是一種“集體主義”的狂歡,大家在一起,這既是快樂的源泉,也是安全的保障(在人群中的那種安全)。
過去20年,中國高校瘋狂擴招、合並,各地都建有大學城。但是,大學城的規劃非常講究,它幾乎是去生活化、去社會化的。大學城很少有書店,幾乎沒有校外的公共活動。它不但沒有成為真正的”社區“,甚至連商業價值也缺乏——整體上是透明、幹淨的禁欲風格。
這種氛圍下成長的是奇怪的青春。健康的,讓家長和老師放心的,但同時也可能是空洞的。微博上“成年網友”,絕大部分都在指責年輕人“盲從”,阻礙交通,毫無意義。其實,對這些年輕人來說,走出校園騎行已經是一種冒險,在這樣的“無意義”中也能尋求意義。
可以和萬聖節遊行對照。年輕人的萬聖節派對,要有創意得多。但是,騎行和萬聖節在本質上近似,它們都反映出年輕人對快樂的渴求——記住,不是成功,不是進步,也不是社會責任,而是快樂。有時候甚至隻是身體的、“健康的”快樂。
不能過萬聖節,就有可能去騎行。騎行並不違法,也不會冒犯任何人,甚至可以偽裝成文旅經濟小小的貢獻者。當然,現在證明,這樣的騎行也是不行的。但是,封路或者過了四環就鎖車,並不能真正禁錮年輕人的內心。
可見的未來,年輕人的“聚集”會越來越頻繁,也可能以更輕、更無意義的形式呈現出來。畢竟,年輕人的肉體依然存在,他們終將長出一點精神。從鄭州到開封,並沒有個人的“出路”,但是你以某種形式出現在路上,就是“道路”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