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中國要求富人和企業自查繳稅引發恐慌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據金融時報報道,中國當局正在要求富人和企業重新檢查其稅款是否存在欠繳的情況。近幾個月來,稅務官員要求富人和企業進行稅收“自查”,並補繳任何不足款項。

Photo by Alejandro Luengo on Unsplash

各地政府在房地產市場低迷中急需補充收入來源,以填補財政虧空。

此輪稅收行動,正值北京準備在本周公布大型財政刺激計劃細節,預計將重點幫助地方政府恢複財務狀況。

許多地方政府目前麵臨難以支付供應商和員工的困境。

今年第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長未能達到5%的官方目標,北京因此啟動了刺激計劃。

這些稅務要求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的富人中引發不安,甚至“恐懼”,一位在中國的稅務合夥人表示。

“有些人並不清楚在進行自查時該申報什麽,”這位合夥人說,“很多人之前也不知道,他們的海外個人收益會被征稅。”

據《金融時報》看到的一份城市通知顯示,那些在自查中未發現問題的公司,被要求提交加蓋公章的證明,並“保留證據以供檢查”。

知情人士表示,當局還要求個人開始補繳稅款,包括其個人海外投資的收益,有些情況下還引用了一項2019年鮮少使用的法律條款。

一位律師表示,他的中國富人客戶可以與稅務官員協商,顯示在潛在稅款方麵存在一定的“騰挪空間”。

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此輪增收過程中,還大幅增加了對私營企業的罰款和罰金,這主要是由於三年的房地產低迷嚴重影響了地方財政,削弱了家庭和投資者信心。

政府的土地銷售收入是主要收入來源之一,但今年前九個月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近25%。

全國稅收收入同期下降了5.3%。官方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9月,中國的財政總收入同比下降2.2%,至約16.3萬億元人民幣(約2.3萬億美元)。

“地方政府顯然沒錢了,”蘇州一家中型製造企業的高管表示。蘇州是上海附近的工業重鎮。他還說,當地政府經常對該地區的企業施以重罰。

法國外貿銀行的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表示:“中國的財政赤字已到達臨界點。”

他指出,政府急需找到其他收入來源,“向富人和一些企業征稅,對大多數居民的經濟影響較小”。

亞洲對衝基金行業協會(Alternative Investment Management Association)亞太區聯合主管李可勝(Kher Sheng Lee)認為,中國推動“嚴格收入征收”,是“務實且基於當前經濟環境的需求”。

他警告,另一方麵,如果這種打擊麵進一步擴大,可能會動搖企業和投資者信心。

最近幾個月,許多上市公司紛紛宣布稅款情況。

10月,海正藥業在“自查”中發現欠繳1800萬元人民幣的稅款和滯納金。

9月,北京的奧精醫療在當地稅務局通知其“稅務風險”後支付了800萬元人民幣的稅款。

貴州燃氣的自查結果是多繳納了2000萬元人民幣的稅款。

在要求自查的同時,各地政府也對企業加以罰款,以彌補土地銷售收入的下降。

據財經媒體《第一財經》報道,全國16個省份中有7個去年罰款和沒收收入大幅增長,其中西部的重慶和首都北京分別增長了22.4%和21.9%。

當地媒體還報道稱,由於近期罰款收入增長異常,許多地方政府已停止公開此類收入數據。

“地方當局每天都在對企業額外征收罰款和稅款,損害了企業的士氣,”北京一位經濟學教授表示,他希望保持匿名。

中國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及其副手在北京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盡管中國有中央一級的國家稅務局,但各地稅務官員通常負責當地個人和公司稅務事務。

稅務總局6月曾表示,並未組織全國性稅務檢查,而是向部分公司發送了例行通知,確保正確執行稅收政策。

不過,北京近期已升級稅務監管係統,可以更好地在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和稅務部門之間共享數據,進一步加強了審查和執法力度。

吳卓殷還表示,針對富人和私營企業的稅收征管或許仍不足,官員們可能最終會考慮與房地產相關的稅種,擴大稅基。

查看評論(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