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曾計劃每年向巴西移民數萬中國人 為何沒成功?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中國和巴西,一個有著悠久的統一曆史,一個在19世紀才宣告成為獨立國家。這兩個國家雖然相距遙遠,但在近代國際關係體係形成後,隨著國與國之間交往逐漸增多,兩國在19世紀80年代,也就是中國的晚清時期,就已經建立了外交關係。

晚清巴西招募華工計劃

早在十九世紀初,中國與巴西就有經濟文化交往。據巴西國家檔案館和國家圖書館記載,在1814-1825年間,約有300名中國茶農到巴西傳授種茶技藝。他們居留於現今裏約熱內盧蒂茹卡森林公園的羅德裏格·德弗雷塔湖畔。這些茶農成為最早的中國移民。到十九世紀後期,巴西為了開發其種植園經濟,力圖從中國輸入大批廉價勞動力。為此,清政府同巴西進行了長期的交涉,這是兩國關係史上一段重要的插曲。

19世紀30年代以後,世界各國開始禁止奴隸貿易,巴西因此失去了重要的勞動力來源。隨後在60、70年代,巴西又參與對巴拉圭戰爭,導致巴西勞動力短缺的危機再次加重。因此,巴西逐漸將目光轉移至中國,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陸續引入華工近萬名。19世紀70年代後,巴西連續兩次派遣使臣訪華,中巴雙方就招工問題展開了深入的探討與博弈,並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但受兩國各自突發事件的影響,招工之事最終被迫終止。

中巴首次議約,是中巴兩國第一次國家間正式接觸,開啟了中國和巴西兩國外交關係的新篇章。光緒五年(1879),巴西總理派使喀拉多(Eduardo Callado)來華,其目的還是在於招募華工。已經簽訂《續訂招工章程》《古巴華工條款》《中秘通商條約》《會訂古巴華工條款》的總理衙門與李鴻章對此十分警惕,拒絕巴西招募華工。喀拉多見無力扭轉現狀,最終同中國先簽訂了一份通商條約,即中巴《和好通商條約》,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

到了光緒十八年(1892),情況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由於美國通過排華法案,中國海外移民境遇日艱,加之廣東等地當時人多地狹生活艱辛,於是就有官員提出讓中國人移民巴西的構想。1892年10月10日,前駐美公使鄭藻如向北洋大臣李鴻章遞交條陳,要求清廷主動派出使節前往巴西,談判招工辦法,以使廣東每年能向巴西移民數萬人。

正當此時,巴西經濟以種植園為主,其咖啡產量超過了當時世界總額的一半,急切需要勞動力。在此背景下,巴西政府決定派使赴華,談判招工事項。光緒十八年九月初五日(1892年10月25日),巴西駐法國公使畢薩(Gabriel de Toledo Piza e Almeida)照會清朝兼任駐法國公使薛福成,稱奉到本國外交部電,巴西總統“深願在京設館,遣使駐紮,以表悃忱而敦睦誼。”(光緒十八年九月二十三日發出,《李鴻章全集·電稿二》,第502頁。)薛福成因此兩電李鴻章,並轉總理衙門,請示辦法。李鴻章與總理衙門商議後,於11月12日複電薛福成應先詳細詢問對方來意,慎重回應招工。在幾天的談判和試探中,清政府態度有所緩和。1892年11月18日,清朝駐巴黎參讚慶常與巴西駐法公使畢薩進行了會談,雙方的言論即刻轉入招工事項。大約在光緒十九年(1893)七月,香港澳門等地張貼“街招”,宣稱已與清朝達成協議,允許巴西招工。

然而事情的進展並沒有想象中那麽順利,一係列的突發事件為中巴兩國妥定招工章程一事蒙上陰影。 光緒十九年(1893)十月,總稅務司赫德突然發給總署一封函,致使中巴招工議約一事出現暫停。赫德稱:

“現聞澳門附近海麵,有船載運華工四百餘名前赴巴西之事,而拱北稅司隻能管理來往華船貿易等事,於洋船載運事宜,向無奉行之章。”(陳翰笙.華工出國史料匯編 第一輯《總稅務司赫德以巴國不靖宜由中國定章不準華人前往致總署函》)

赫德認為此船運載華工一事不符合章程,因此禁止華工出洋。

加之這一時期巴西國內爆發了兩次海軍叛亂,使得雙方議約之事再遭打擊。中國這邊也並不安寧,1894年7月,中國和日本爆發了甲午戰爭,清王朝疲於奔命。接二連三的“突發事件”致使中巴簽訂招工章程一事遲遲未能成行。

由於上述各種因素,在二十世紀初隻有少數華人從澳門或其他地方輾轉進入巴西。但不可否認的是,早期赴巴華工對巴西的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麵都作出了很大貢獻。近代百餘年的時間裏,中國數以萬計的華工在巴西廣袤的土地上披荊斬棘地種茶,同高山惡水不斷鬥爭,去修建鐵路、公路、開礦山,在海軍造船廠修造船隻,在城市內經商、開餐館與煙火作坊。他們不僅為巴西帶去了曆史悠久的茶藝技術和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還促進了兩國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巴西率先打破僵局

清帝遜位後,中華民國在對內斡旋各方爭執之際,還麵臨一個嚴峻問題:如何得到世界各國的承認?自晚清以來,列強在華勢力左右著政局,要獲得國際社會認可,中華民國方能爭取權利。然而,由於民初政壇瞬息萬變,各國皆選擇靜觀其變,國際承認問題拖延了一年有餘。

民國成立之初,就擔憂列強態度,外交經驗豐富的伍廷芳一語中的:成立在我,承認在人。若無統一政府,則列強隻能持續觀望,與辛亥革命幾乎同時爆發的墨西哥革命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列強對華也是各懷心思:美國駐華公使嘉樂恒力主迅速承認,以助中國恢複安定;其餘諸國更在意趁火打劫,日俄交涉滿蒙特權,英國關注西藏利益。為避免紛爭,各國主張“協同主義”,共議對華政策。

中華民國覺察到了個中端倪,決定主攻話語權最大的美國。美國各城華人商會組織演講,遊說政界人士。在美洲頗有影響力的伍廷芳也為各大報紙撰文,鼓吹中國新氣象。在各方爭取之下,美國逐漸擔負起協調各國的重任,但由於英日俄等國利益訴求複雜,國際承認進展緩慢。到了1913年,中華民國擬定於4月8日召開國會,美國欲借此機會促使各國正式承認,於是在4月2日通知各國:

“總統委囑本人向閣下,並通過閣下向貴國政府通告:總統擬於四月八日中國國會開幕之際承認中國新政府。總統熱切希望並懇請貴國政府通力合作,亦於同時采取同樣行動。”

孰料,英日俄等國對此反應冷淡,並未及時答複。美國本來已經擬好正式承認的國書,國務卿白萊安卻不得不繼續觀望。

正在中美一籌莫展之時,巴西出人意料地打破僵局,宣布承認中華民國。外交總長陸徵祥致電巴西外長,飽含感懷之意:

“昨接本國駐日本代表來電,內稱巴西代辦親賚正式公文,巴西政府現承認中華民國等語,足征貴國厚意。從此中巴兩國邦交日臻輯睦,特懇貴公使將敝國政府感謝之忱轉達貴國大總統。”

袁世凱也為之歡欣鼓舞,回複電文道:“貴國此舉,既屬優待,又係首倡,敝國所以感之尤深也。”不僅如此,教育部還電令全國公立學校:“巴西國於4月8日首先承認民國,所有全國學校定於4月12日特放假1天,並懸旗致敬以誌友誼而表謝忱。特此布告。”

繼巴西之後,秘魯也於次日宣布承認中華民國。巴西秘魯此舉,客觀上減輕了美國的壓力。5月2日美國正式承認中華民國,應聲而動的是古巴與墨西哥。

中巴正式建交曆程

盡管直到二十世紀初移入巴西的華人人數很少,且經濟文化影響不大,但是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開始,世界各地的華人不斷移入巴西,從而成為影響日益增大的移民集團。

20世紀70年代初,隨著東西方關係的緩和,尤其是中美關係解凍,許多拉美國家逐漸擺脫“意識形態邊疆”的束縛,承認意識形態的多樣性。同時,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恢複合法席位,中國的國際地位和聲望空前提高。

為實現巴西的大國抱負,1974年3月15日,蓋澤爾就任巴西總統,對1964年開始的軍政府外交政策做出了較大調整,改變了前幾屆軍政府推行的“與美國結盟”的外交戰略,拋棄“意識形態邊疆”等外交主張,轉而實施“負責任的實用主義”的多元化外交戰略。8月15日,巴西宣布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這一舉動使巴西成為南美洲第一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國家。

半個世紀以來,麵對國際風雲變幻,中巴始終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贏的原則,兩國關係始終保持穩定發展。巴西政府外交思想的轉變推動了巴西與“第三世界”國家的關係,加強與社會主義國家的關係成為該時期巴西外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1984年,菲格雷多成為巴西曆史上首位訪問中國的總統。1985年巴西恢複民主政治後,為了增強巴西外交的自主性,巴西再民主化後的首屆文人政府薩爾內政府努力拓寬外交空間,其中加快中巴關係發展成為當時巴西政府的重要外交選擇。1988年薩爾內訪華,在薩爾內與鄧小平的這次曆史性會晤中,雙方提出了21世紀將是“太平洋世紀”和“拉美世紀”,這種富有遠見的共識促成了中巴兩國關係由此走上快速發展的軌道。

經過20年的發展,中巴兩國政府間的互信得到了不斷增強,各自在對方外交戰略中的地位也有了很大提升。1993年中國與巴西建立“戰略夥伴關係”,並開啟了兩國關係的新時代,戰略夥伴關係不僅反映出當前中巴兩國關係發展的現狀,同時也指明了未來兩國關係發展的方向。自此開始,兩國關係進入不斷深化和提升階段:2004年兩國元首實現互通;2006年召開中巴高層協調與合作委員會第一次會議;2007年啟動戰略對話;2008年兩國元首舉行三次會晤……

2024年是中國和巴西建交50周年。8月15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巴西總統盧拉互致賀電,體現了兩國對雙邊關係的高度重視。作為東、西半球兩大發展中國家,同時也是重要新興市場國家,中巴如何規劃未來的合作,早已超越雙邊範疇。正如習近平主席在賀電中所說,建交半個世紀以來,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兩國關係始終保持穩定發展,全局性、戰略性、全球性影響日益突出,在促進各自國家發展振興的同時,也為世界和平穩定和繁榮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當今世界麵臨百年變局,“全球南方”正在群體性崛起。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中巴關係遠超雙邊範疇,其全局性、戰略性、全球性影響日益突出,在促進各自國家發展振興的同時,也為世界和平穩定和繁榮發展發揮重要作用。雙方在聯合國、金磚國家、二十國集團等多邊框架內就共同關心的全球性問題加強戰略協作,增強發展中國家發言權和代表性,捍衛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雙方前不久共同發表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問題的六點共識,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理解認同。

參考文獻:

【1】陳威華,趙焱.攜手打造中國和巴西關係下一個“黃金五十年”[N].新華每日電訊,2024-08-16(008).

【2】茅海建.巴西招募華工與康有為移民巴西計劃之初步考證[J].史林,2007,(05):1-18+190.

【3】王士皓.晚清時期中國與巴西建交曆程[J].國際漢學,2018,(04):129-137+203.

【4】張強.19世紀中巴華工議約問題研究[D].長春師範大學,2023.

【5】中巴關係展示了“南南合作”的廣闊前景[N].環球時報,2024-08-16(014).

【6】周誌偉.中巴關係:曆史回顧與展望——紀念中國巴西建交35周年[J].當代世界,2009,(08):55-57.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