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為上清華高考整整16年的唐尚珺,終於開學了

為上清華高考整整16年的唐尚珺,終於開學了

文章來源: 視覺誌 於 2024-09-05 09:22:55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2024年9月1日,參加過16次高考的唐尚珺入學「華南師範大學」,在36歲的年紀,他終於決定成為一名大一新生。

36歲。

大一新生。

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詞,唐尚珺花了整整十六年才將它倆拽到一起。

唐尚珺入學

在長達十六載的高考生涯中,唐尚珺先後摸到過二本線、一本線乃至985、211院校的錄取資格線,其中不乏上海交大、中國政法大學、廈門大學等知名院校,他卻因“不服從調劑”“專業不理想”“不想去”等各種匪夷所思的理由拒絕報到入學。

唐尚珺曆年高考成績

唐尚珺的特立獨行,在極度重視高考教育的中國引起了巨大關注,每年高考季,他都是那個最耀眼的“明星考生”。

人們親眼見證著他一次次陷入高考、複讀、高考、再複讀的死循環。

所有人都想知道:

唐尚珺為什麽要複讀16次?

他又為什麽選擇在今年放棄複讀,走出這場死循環?

有關唐尚珺“高考”的故事,開篇發生在2009年的盛夏。

這一年,他參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高考,總分372分,按照當時廣西公布的高考分數線來看,他的成績還不夠進入一所三本院校。

對於這個結果,唐尚珺難以接受,他覺得自己不至於此。

唐尚珺出生在廣西防城港市上思縣的一個偏遠山村,是家中的第五個孩子,上麵還有三個姐姐和一個哥哥。

他出生那一年,母親40歲,屬於高齡產婦,受了很多苦才生下他。父親因為超生問題丟了工作,一家人都靠著種甘蔗、案樹和刮鬆脂勉強維持溫飽。

雖然家境清貧,但唐尚珺的父親卻很受村裏人的尊敬。

父親是那個年代少有的文化人,看過不少書,識得許多字,周圍的鄉親們遇上麻煩事都會先請父親參謀一下。同樣的事見多了,唐尚珺也懂了:

隻要有文化,那就能被別人高看一眼。

稍微長大一點,唐尚珺也跟著父母到山上做農活。種玉米、花生、除草、殺蟲,他都做得不錯,哥哥和姐姐都去城裏打工了,家裏隻剩下老幺忙前忙後,父母總是誇他,是幾個孩子裏最懂事的。

過去每到甘蔗成熟的季節,唐尚珺都要跟著父母到山上大幹一場,將砍好的甘蔗用繩子捆好、搬運、拆卸、裝車……如此重複。

唐尚珺與父親搬甘蔗

一捆甘蔗幾十斤重,每背一次,唐尚珺好好讀書的想法就更堅定一點,他渴望走出大山、走出甘蔗地。

在這種激勵下,唐尚珺成了家裏最努力讀書的人。

2002年,小學畢業的唐尚珺以鄉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縣裏最好的上思二中,男孩背著行囊獨自踏上了求學路。

大巴車不斷向距離家76公裏外的學校駛去。車輪快速轉動,地上塵土飛揚,後方的路變得越來越模糊,前方的路也一眼望不到頭。

那時或許連他自己都沒有想過,這一走,竟再也沒回頭。

在上思二中,唐尚珺很快發現了自己和別人的差距。

盡管在鄉裏他的成績名列前茅,可小村莊的教育水平哪裏比得上縣城?要學習的有很多,第一年他還能勉強跟上班級的整體進度,可隨著課程難度的不斷增加,他顯得越發吃力。

初二那年,唐尚珺的成績出現了明顯下滑,一直到初三,他的成績依舊遊離在班級的倒數幾名。

中考前一個月,唐尚珺生了一場“怪病”。具體病症為:看東西很模糊,腦袋也昏沉沉的,一直處於半夢半醒的狀態。休息了幾日,情況依舊沒有好轉,他便跟著家人去了醫院,檢查之後醫生也說不出個所以然,隻說有可能是神經衰弱。

為了治療“怪病”,唐尚珺和家人想了各種辦法,但全都無功而返,折騰了一大通,病沒有治好,中考也因此耽誤了。

後來再講起這段經曆,唐尚珺說,命運的考驗或許從這時就開始了。

複讀時,唐尚珺在走廊背誦英語單詞

第二年,唐尚珺又回到了上思二中備戰中考。或許是因為有了一定的經驗,他的心態極為放鬆,成績也突飛猛進。

那一年中考,他以班級第一的成績考上了欽州二中——上思縣附近最好的高中之一,坊間甚至流傳“考上欽州二中,就相當於一隻腳邁進了清華、北大”。

唐尚珺的表現讓家裏人大吃一驚,在他之前,三個姐姐和哥哥都隻是念完初中便到城裏打工,“家裏沒有學習的氛圍”,誰也沒想到小弟會如此爭氣。

家人和外界不斷傳遞出的讚許,在某種程度上讓唐尚珺迷失了自己,欽州二中盛名在外,身處其中,他也覺得距離“清、北”僅是一步之遙。

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整個高中三年,唐尚珺都顯得格外漫不經心,“一天總想著玩”。打球、溜冰、唱歌、翻牆出去逛街……他將校園裏能玩的東西都體驗了一遍,技能學了不少,成績卻直線下滑。

欽州二中遍地人才,以唐尚珺的入學成績來看,他本不屬於“尖子生”,再加上後期散漫,他在年級的排名很快就掉到了最後。

2009年,唐尚珺第一次參加高考,意料之中的“非常差”。公布成績那天,他連高考誌願都沒有填寫,直接向學校提出了複讀申請。

“讀完這一年,明年考上(大學)就不讀了。”

在彼時的唐尚珺看來,“複讀”則代表著“進步”,以為再讀一年,就一定會讓最終成績有所提升。

他極為單純且純粹地理解了“複讀”的概念,可定義之外,他似乎忽視了,高考本就是“意外”與“實力”的結合體,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等來意料之中的結局。

複讀時的唐尚珺

唐尚珺不敢和別人說,自己的終極目標其實是考入清華大學,這是他自小便有的願望。

還沒上學時,他便聽大人說,村裏有一個人考上了清華,畢業就當官,學成歸來後還出錢給家鄉修了路。

後來,這位“能耐人”成了十裏八鄉仰慕的對象,而“清華大學”也成了村裏人眼中一切美好事物的結合體。對於他們來說,考上這所大學就意味著擁有學識、地位、財富,以及所有在農村努力一輩子也換不來的東西。

唐尚珺出生時,正是“清華傳說”在村子裏流傳最廣的時候,原本大學生衣錦還鄉的簡單故事被逐漸神化,“長大考上清華大學”也變成了村裏所有孩子最大的期許。

唐尚珺也是其中之一,彼時“清華”在他的心裏猶如一個“真實的傳說”,隻是知道它確實存在,可它到底是什麽?怎樣才能進去讀書?裏麵有什麽?他一概不知。

在很長一段時間,他都以為考清華是一件特別簡單的事情。

直到上高中時,唐尚珺才從同學那裏聽說,清華大學其實是全中國最好的大學之一,每年在廣西的招生人數不過幾十、一百,就算是在重點高中,也要成績排名在前3才有希望。

同學的話讓他如夢初醒,他開始意識到高考的難度和努力的重要性,隻可惜為時已晚。

第一次高考失利後,唐尚珺拿著姐姐給的3000塊錢再次回到了欽州二中。老師們看見他都很驚訝,雖沒有明說,但唐尚珺能感受到,他們吃驚是因為不解:一個三本都考不上的人,複讀還有什麽意義呢?

可別人越是這樣想,唐尚珺就越覺得應該拚一把。

此後一年,唐尚珺試圖努力學習,奈何心有餘力不足,之前落下的功課太多,他拚命追趕了一個學期也沒有太大的起色。

2010年,他第二次參加高考,總分405分,沒過二本線。家裏人覺得再讀下去也沒什麽希望了,便催促他報一所技校學門手藝,以後也可以養家糊口。

唐尚珺嘴上沒說什麽,但心裏卻很不樂意。去技校學門手藝然後呢?還不是要到城裏當苦力。他實在不願意重複父親的路,他相信“考一個好大學,比用別的方法去改變命運更容易些”。

拿著家裏東拚西湊來的5000元學費,唐尚珺先是去了南寧機電職業技術學校,但隻在學校晃悠了半天,就火速辦理了退學手續,然後回到欽州二中,再次複讀。

沒有太多複雜的原因,他隻是覺得,如果每次都能提高個幾十分,那“下一次”就永遠優於“上一次”,按照這個規律自己很快就能夠摸到重點大學的門檻了。

可現實果真如此嗎?回顧唐尚珺以往的高考成績:

2011年,475分,與一本大學最低錄取分數線相差31分;

2012年,505分,依舊隻在二本錄取線“徘徊”;

2013年,537分,終於超過了“一本線”,但由於誌願填報出現了失誤,他依舊沒能完成“一本夢”,而此時,他已經瞞著家裏人在欽州二中複讀3年了。

2013年高考成績公布後,不少老師都勸唐尚珺適可而止。

他們憑借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唐尚珺,你的分數足夠支撐自己在優秀的二本院校裏選一個“王牌專業”,對比去普通一本學校讀普通專業,如此也算一個不錯的結局。

可唐尚珺不甘心。

多年來不斷上漲的高考成績,讓他看見了希望,他自認正在逐步接近“理想目標”,那個已經很少和別人提起,卻從未忘記的“清華夢”。

連續幾次高考失敗後,“清華大學”已經從“目標”變為了唐尚珺心底“不能說的秘密”。

之後遇到別人問起他心中的理想學府,他多數時候會含糊過去,或者幹脆隨便說一個答案應付一下。

除了在日記裏,他不敢向任何人提起自己真正的目標。他怕別人嘲笑自己異想天開,也怕最後如果沒能考上清華,會引來更多人的恥笑。

複讀不僅沒有消減他對於“清華”的期待,反而讓其愈發向往。

唐尚珺在清華園

2013年八月底,唐尚珺去了趟北京,目的隻有一個,參觀清華大學。

出發前,他算了算口袋裏的錢,隻夠買最慢一班列車的站票,可即便如此,他還是出發了。從欽州到北京,一來一去56個小時,他站在火車裏體驗了一把夢想中的旅程。

這一路,他不停幻想著如果日後真的能像現在這樣乘車去清華念書,那站再久都是值得的。

唐尚珺前往清華大學時,正是新生報到入學的時候,看著別人提著行李匆匆走過,他恍惚以為自己身處某種夢境:新生的笑聲、家長的叮囑、校園裏的歡迎廣播……除了自己,一切都是真實的。

那天晚上他沒有走開太遠,就在清華大學附近的公園裏坐了一夜,第二天天剛亮,他便又去了學校,把昨天已經參觀過的風景、教學樓、圖書館重新看了一遍。

秋季清華園裏落葉滿地,他撿起了幾片銀杏葉當做紀念。日後,每每看見那些葉子,他都會想起參觀清華大學的日子,那種感覺就好像——夢想,觸手可及。

唐尚珺參觀清華大學

所謂“目標”又成了“執念”。

這天之後,考入清華大學成為了唐尚珺一切行為、行動的“前提條件”。盡管過程中也有人對他說,可以通過考研來實現夢想,可他仍覺得那不一樣。

人生不是隻有“考清華”這一件事情的。

可對於彼時的唐尚珺來說,隻有考上清華,才能再去做別的事情,“其實就是一次次地不服”。

“考清華”對於唐尚珺來說,逐漸變為一場豪賭,而賭注便是他過往已經付出的時間,和未來的全部人生。

把所有青春都押進去,誰不想換一個完美的結局呢?

2014年的夏天,發生了兩件讓唐尚珺感慨頗深的事情。

第一件,是他完成了生命中的第6次高考,總分573分,被西南政法大學錄取,可他並沒有打算去。

第二件,是和他一同在欽州二中複讀,已經32歲的吳善柳奪取了欽州市理科狀元,並成功被清華大學錄取。

而在此之前,這位被輿論稱為“高考瘋子”的人,共參加過10次高考,為了圓自己的“清華夢”,他前後放棄了北京交大、北京大學等多所名校的錄取機會。

兩件事都給了唐尚珺極大的鼓舞,因為無論是從個人成績,還是他人事跡來看,都讓他更加相信努力和堅持是有效的,如此,自己考入清華也是有可能的事。

而這一年,他26歲了。

隻是圓夢之前,他首先要做的是圓謊。

依照他對家裏人的說法,2014年是他從南寧機電技校畢業的時間,而這也意味著,他將失去此前家裏為他提供的學費和生活費。

按照當時欽州二中的規定,複讀班的學生如果入學成績超過了當年廣西高考一本分數線,則可獲得學費全免、每月400元餐宿補助的“獎勵”。

雖然以當時唐尚珺的情況來看,想要拿到這份“獎勵”並不是難事,可除了念書、吃飯之外,他兜裏還需要額外的錢,一些可以讓家人相信,自己正在打工掙來的錢。

為此,唐尚珺課餘時間都會去嚐試做一些小時工,每個月勉強能掙到一千多元,但他卻告訴家人,那是自己在機電廠上班賺來的辛苦錢。

假裝從技校畢業後,唐尚珺一直謊稱自己在南寧一家名為“順豐”的手機公司上班,每月薪資1600元,管住不管吃,日常工作內容是檢查手機屏幕是否存在漏電、漏光的情況。

家裏對此深信不疑,每每講起唐尚珺的工作,都滿臉笑容地說,他正跟著城裏的老板,在大廠子研究技術,賺的錢不多,但也不用再出苦力掙錢了。

見家中最小的孩子也念完了書,操勞一輩子的父母賣掉了養了十幾年的牛,等到來年開春,他們打算把耕地也換成林地。

“我們把他供到學業有成了,以後也不用他回家種甘蔗了。”講起小兒子,母親語氣裏滿是驕傲。

在電子廠“打工”的那幾年,唐尚珺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去一趟南寧,然後用那裏的電話問候一下家裏的情況,通話結束後再坐車返回欽州。

遵照其他在外地打工人的習慣,他每年隻有春節的時候才會返鄉。回家前,他會先去買一些年貨,然後再把印有“欽州”字眼的商店購物袋換掉,“不然被家裏看到解釋不通”。

但由於荷包窘迫,隻能買些便宜的糖果充當年貨。

為了讓自己看起來像個步入社會的青年人,每次回家前他都會換上深色的皮衣或者西服外套,這樣看起來成熟一些,不然姐姐總是會問他,為什麽工作了還穿運動服,打扮得像個學生。

當然,也有“差點露餡”的時候。

唐尚珺的哥哥姐姐都生活在欽州,他走在街上都要提心吊膽,生怕遇見家裏人。

但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複讀期間唐尚珺就曾兩次遇到姐姐,麵對家人的質問,他隻能以同學聚會搪塞過去。

有一次唐尚珺的三堂哥到南寧出差,想約弟弟一起吃飯、喝酒,不想給唐尚珺的手機打了十幾通電話,全都無人接聽。

堂哥為此耿耿於懷,那一年除夕吃年夜飯時都在數落弟弟:“不能進城就忘了本,你以後不管成了什麽人,都要記住家裏人。”

三堂哥抱怨唐尚珺不接電話

坐在一旁的唐尚珺低頭不語,他不敢說,其實自己知道那是堂哥打來的電話,但他當時正在欽州複讀,又怎能去南寧見親人呢?

瞞著全家人複讀時,唐尚珺最害怕過暑假,因為找不到容身之處,他不能回家,“上班族”是沒有暑假的。

學校宿舍關閉後,他會聯係最好的朋友然後去對方家借宿幾天,熬到高考成績出來後便去打暑假工。

開始的一個謊言,就要用以後的無數個謊言去圓,唐尚珺偶爾也會為此感到疲累。

2014年,為了借錢,他找上了初中最好的朋友何漢立。

那時何漢立正在電視台的紀錄片部門工作,聽聞唐尚珺還在念“高三”,他有了將好友經曆拍成紀錄片的想法。

唐尚珺本是不願意的,但又覺得既然要問人家借錢,也不好什麽都不“付出”。

借此機會,二人一起回到了唐尚珺的老家,何漢立謊稱是為了拍攝當地春節民俗,在唐家住了幾天。

某天夜裏,唐尚珺喝了一些酒,也許是醉了,他忽然對著何漢立的鏡頭自顧自地說:

“心中的夢想,老是驅使我去做那些事……我本來隻打算做一年的,結果現在也五年了……我現在都懷疑,那句‘知識改變命運’是不是真的了……現在想想,其實還有很多路可以走的,但是我現在不能回頭了,我隻能再走一段了,不管結果怎麽樣,都會比以前好很多了。”

那一晚唐尚珺忽然覺得,能不能考上清華大學,似乎也不是那麽重要了。

隱藏在一個又一個謊言之下,唐尚珺東躲西藏地讀到了“高十”。

2016年,他第8次參加高考,考出了曆史最好成績,621分,成功被中國政法大學工商管理係錄取。

唐尚珺複讀班的老師和同學得知此結果後,都高興得不得了,覺得他終於等到了一個好結果,唐尚珺卻沒那麽激動,因為父親生了重病,是肺癌晚期。

將中國政法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拿到手,唐尚珺第一時間趕往了父親所在的醫院,在病房內,他向所有人公開了自己這個隱藏了多年的謊言。

父親沒有打罵他,隻是用手緊緊握著錄取通知書,久久地看著上麵的每一個字,最後將它折好,細心地收放進郵件袋內,笑著說:“對我的病情都減輕一半了,心情很高興。”

正是這個笑,令背負了多年壓力與愧疚的唐尚珺如釋重負。

母親也一樣。

知道真相後,她沒有責怪兒子,反而心疼地流下了眼淚,接過錄取通知書後,因為不識字,看不懂上麵寫了什麽,便緊盯著錄取通知書上唐尚珺的相片。

直到唐尚珺一句“半工半讀”打斷了思緒,她趕忙勸道:“你不要操心,專心讀書,不要想著你爸,他患上這種病,你無法操心,想操心也無能為力。”

麵對母親的好意,唐尚珺沒有正麵回答她,隻是說想借著暑假帶他倆去一趟北京,逛逛自己未來的學校。

乘坐了23個小時的火車後,唐尚珺一家人來到了北京,他們參觀了長城、故宮,還吃了北京烤鴨。

唐尚珺一家在長城

一切似乎都在朝著圓滿的結局走去,但現實卻總是轉折與意外頻發。

按照錄取通知書上寫明的時間,2016年9月3日本該是唐尚珺去中國政法大學報到的日子。可到了那天,他隻是去學校感受了一下,便又回到高中複讀了。

對於放棄政法大學,唐尚珺本人有很多理由,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則是要籌錢為父親治病。

根據當時南寧某私立中學發布的招生廣告,複讀生入學成績如果在600分以上,則可獲得10萬元獎勵。聽聞之前有位考生複讀了一年,第二年考上清華後又得到60萬元獎金。

在那個當下,“錢”對於唐尚珺來說是有著巨大吸引力的。他在心裏盤算了一下,父親化療大概需要8萬元,有了這筆獎金,家裏就不用再發愁了。

何況,自己這一次的高考成績已經突破620分了,明年“再拚一次”,說不定就真的能考進清華大學了。

權衡之下,他又一次選擇了欺騙,瞞著所有人回到了高中繼續複讀——

2年後,唐尚珺的父親去世,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仍以為兒子正就讀於中國政法大學。

因為瞞報複讀一事,唐尚珺與家人之間已經不存在“信任”一說了。在中國政法大學“上學”期間,哥哥、姐姐曾以各種方式詢問、打探,想看看小弟是否真的去北京念書了。

麵對這些試探,唐尚珺無可奈何,隻能一次次配合對方,說幾句“正在學校上課,一切都很好”。至於更多細節,他不說,家裏也不懂。

他迫切地想要圓這個謊,結束眼前的一切,而方式隻能是考上一所更好的學校,最好是“清華”。

但唐尚珺似乎忘了,他的年齡已接近30歲,麵對高強度的複讀挑戰。

他捱得過去嗎?

2016年以前,唐尚珺的成績始終如他所預料的那般,每年都有進步。

2016年以後,唐尚珺的成績變得不再穩定,在各類模擬考試中,發揮良好,能拿650分;發揮失常,隻能堪堪超過一本線。

2019年,唐尚珺考出了有史以來最好的成績,645分,就連重慶大學都向他伸出了橄欖枝,他隻要點點頭,就能結束這一切。

但他猶豫了。

十年前,他與清華大學相差300多分,十年後,他與清華大學的距離僅有52分。

他堅信,隻要再來兩年,不,或許一年,自己就能踏入這所夢寐以求的頂尖院校。

於是,他決定破釜沉舟,繼續複讀。

不曾想,清華夢不再變得清晰,反而愈發遙遠。

此後幾年,唐尚珺的成績一路下滑,619、591、597、594……

別說清華大學,就連600分都成了一道難以跨過去的坎。

與此同時,有關唐尚珺屢次複讀的消息在新媒體、短視頻的發酵下,漸漸成為了眾所周知的“秘密”,就連親朋好友也都知道了。

事已至此,哥哥姐姐雖生氣,卻也不再說什麽,他們知道,指責已起不到任何作用了;

年逾70的母親不再關心兒子能否考上大學,隻一心期盼著他能早些娶妻生子,過正常的日子;

複讀班的老師也勸他,事情走到今天這個地步,結局其實已經明朗,清華本就不是唯一的選擇。

外界輿論更加尖銳,有人覺得他悲哀、有人覺得他早已入魔、有人覺得他就是一個笑話……更有人揣測,唐尚珺屢次參加高考不過是為了拿到複讀班的獎勵,借此掙錢而已。

他辯解道,除了2016年為父親治病去私立高中複讀,和2022年考上上海交大的兩次獎金比較可觀外,其他的都隻夠基本生活開銷。

2023年6月底,又是一年查詢高考成績的節點。

唐尚珺緊張地點開了成績單——594分。

成績不算理想,唐尚珺卻做好了上學的準備,無論如何,結束這一切吧。

意外發生。

他報考了華中師範大學的物理和化學兩個專業,結果分數差了些,全都遭到退檔。

服從調劑還是再次複讀,兩條路擺在了他麵前。

但就像十六年間的每一年一樣,看似每年都有兩條路,實際隻有一條路。

唐尚珺,決定再複讀一年。

這一年,他35歲。

2024年高考前一天,唐尚珺在社交媒體發了一段12秒的視頻,並貼上了這樣一句話:“風雨兼程路雖遠,夢想之光照前方。”

底下的高讚評論中,有人譏諷道:“我在這裏做一個預判,明年他還會參加高考,你們信不信。”

唐尚珺沒有回應他。

三個月後。

唐尚珺提著行李出現在華南師範大學的校門口,他走得很快,一步並兩步來到了報到的教室,又踏入了即將度過四年時間的宿舍。

他仰躺在床鋪的涼席上,閉著眼,深呼吸,靜靜感受著周遭的一切。

這是他努力了十六載的成果,也是他十幾年前就應踏足的地方。

入學第二天,「南方周末」的記者找上唐尚珺,采訪期間,唐尚珺提到了自己的遺憾,淡淡說道:“本身我是有一些遺憾的,我想這個遺憾希望能在大學的時候可以彌補一下。我會去看一下清華考研的難度,各個專業是怎麽樣的,會去做一個具體的選擇。”

浮生暫寄夢中夢,世事如聞風裏風。

十六載過去,他始終沒有忘記清華,沒有忘記這個給自己帶來希望與痛苦的夢。

參考資料:

1、南方周末 何漢立專訪:《唐尚珺讀了14年高三,導演“希望複讀永遠消失”》

2、《人物》唐尚珺、何漢立專訪:《複讀十二年,走不出的高三》

3、澎湃新聞 唐尚珺專訪:《複讀十二年,“隻想上清華”》

4、紀錄片《高十》

5、唐尚珺微博 等

圖片來源:紀錄片《高十》、網絡、南方周末、唐尚珺微博、紀錄少俠-新銳導演何漢立

?

?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5)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耶魯華裔大一新生被退學,細節太狗血了
失聯6天中國女孩被找到 竟涉電詐 專騙同胞…
第一批去景德鎮躺平的中產,已經卷瘋了
數十萬人大逃亡,“死亡比這樣活著更仁慈”
政府停擺 FAA擬讓近25%員工休假 大量航班恐延誤




24小時討論排行

特朗普稱若未獲諾貝爾和平獎是“對美國的侮辱”
政府關門 紐時:為何民主黨拒讓步?憂失未來籌碼
極左派曼達尼或當市長 紐約富豪嚇壞準備搬家
習近平重申“反台獨”,北京發布2758決議立場文件
美防長批“肥將軍” 紐森諷川普:“胖統帥”恐失業
突襲將軍大會 全場靜默對待 川普:想鼓掌就鼓掌哈
流行天後轟川普“生活真的變好了嗎?”白宮火速回擊
特朗普重提“讓加拿大成為第51州”
美深入海底放手開採稀土和貴金屬 中國恐跳腳
川普對美軍將領說:把危險的國內城市當作訓練場
哈利波特作者羅琳發長文 “開撕“赫敏扮演者艾瑪沃特森
冷知識:中國是世界上外國人占比最少的國家之一
魯比奧在中國國慶之際發表聲明 中國駐美大使呼籲...
美防長講話:嚴批“肥胖將領” 蓄鬍不專業 不爽就離職
川普政府與哈佛達成協議 辦職業學校培養工人
意外插曲下:誰是特朗普夫婦的“電梯殺手”?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為上清華高考整整16年的唐尚珺,終於開學了

視覺誌 2024-09-05 09:22:55

2024年9月1日,參加過16次高考的唐尚珺入學「華南師範大學」,在36歲的年紀,他終於決定成為一名大一新生。

36歲。

大一新生。

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詞,唐尚珺花了整整十六年才將它倆拽到一起。

唐尚珺入學

在長達十六載的高考生涯中,唐尚珺先後摸到過二本線、一本線乃至985、211院校的錄取資格線,其中不乏上海交大、中國政法大學、廈門大學等知名院校,他卻因“不服從調劑”“專業不理想”“不想去”等各種匪夷所思的理由拒絕報到入學。

唐尚珺曆年高考成績

唐尚珺的特立獨行,在極度重視高考教育的中國引起了巨大關注,每年高考季,他都是那個最耀眼的“明星考生”。

人們親眼見證著他一次次陷入高考、複讀、高考、再複讀的死循環。

所有人都想知道:

唐尚珺為什麽要複讀16次?

他又為什麽選擇在今年放棄複讀,走出這場死循環?

有關唐尚珺“高考”的故事,開篇發生在2009年的盛夏。

這一年,他參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高考,總分372分,按照當時廣西公布的高考分數線來看,他的成績還不夠進入一所三本院校。

對於這個結果,唐尚珺難以接受,他覺得自己不至於此。

唐尚珺出生在廣西防城港市上思縣的一個偏遠山村,是家中的第五個孩子,上麵還有三個姐姐和一個哥哥。

他出生那一年,母親40歲,屬於高齡產婦,受了很多苦才生下他。父親因為超生問題丟了工作,一家人都靠著種甘蔗、案樹和刮鬆脂勉強維持溫飽。

雖然家境清貧,但唐尚珺的父親卻很受村裏人的尊敬。

父親是那個年代少有的文化人,看過不少書,識得許多字,周圍的鄉親們遇上麻煩事都會先請父親參謀一下。同樣的事見多了,唐尚珺也懂了:

隻要有文化,那就能被別人高看一眼。

稍微長大一點,唐尚珺也跟著父母到山上做農活。種玉米、花生、除草、殺蟲,他都做得不錯,哥哥和姐姐都去城裏打工了,家裏隻剩下老幺忙前忙後,父母總是誇他,是幾個孩子裏最懂事的。

過去每到甘蔗成熟的季節,唐尚珺都要跟著父母到山上大幹一場,將砍好的甘蔗用繩子捆好、搬運、拆卸、裝車……如此重複。

唐尚珺與父親搬甘蔗

一捆甘蔗幾十斤重,每背一次,唐尚珺好好讀書的想法就更堅定一點,他渴望走出大山、走出甘蔗地。

在這種激勵下,唐尚珺成了家裏最努力讀書的人。

2002年,小學畢業的唐尚珺以鄉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縣裏最好的上思二中,男孩背著行囊獨自踏上了求學路。

大巴車不斷向距離家76公裏外的學校駛去。車輪快速轉動,地上塵土飛揚,後方的路變得越來越模糊,前方的路也一眼望不到頭。

那時或許連他自己都沒有想過,這一走,竟再也沒回頭。

在上思二中,唐尚珺很快發現了自己和別人的差距。

盡管在鄉裏他的成績名列前茅,可小村莊的教育水平哪裏比得上縣城?要學習的有很多,第一年他還能勉強跟上班級的整體進度,可隨著課程難度的不斷增加,他顯得越發吃力。

初二那年,唐尚珺的成績出現了明顯下滑,一直到初三,他的成績依舊遊離在班級的倒數幾名。

中考前一個月,唐尚珺生了一場“怪病”。具體病症為:看東西很模糊,腦袋也昏沉沉的,一直處於半夢半醒的狀態。休息了幾日,情況依舊沒有好轉,他便跟著家人去了醫院,檢查之後醫生也說不出個所以然,隻說有可能是神經衰弱。

為了治療“怪病”,唐尚珺和家人想了各種辦法,但全都無功而返,折騰了一大通,病沒有治好,中考也因此耽誤了。

後來再講起這段經曆,唐尚珺說,命運的考驗或許從這時就開始了。

複讀時,唐尚珺在走廊背誦英語單詞

第二年,唐尚珺又回到了上思二中備戰中考。或許是因為有了一定的經驗,他的心態極為放鬆,成績也突飛猛進。

那一年中考,他以班級第一的成績考上了欽州二中——上思縣附近最好的高中之一,坊間甚至流傳“考上欽州二中,就相當於一隻腳邁進了清華、北大”。

唐尚珺的表現讓家裏人大吃一驚,在他之前,三個姐姐和哥哥都隻是念完初中便到城裏打工,“家裏沒有學習的氛圍”,誰也沒想到小弟會如此爭氣。

家人和外界不斷傳遞出的讚許,在某種程度上讓唐尚珺迷失了自己,欽州二中盛名在外,身處其中,他也覺得距離“清、北”僅是一步之遙。

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整個高中三年,唐尚珺都顯得格外漫不經心,“一天總想著玩”。打球、溜冰、唱歌、翻牆出去逛街……他將校園裏能玩的東西都體驗了一遍,技能學了不少,成績卻直線下滑。

欽州二中遍地人才,以唐尚珺的入學成績來看,他本不屬於“尖子生”,再加上後期散漫,他在年級的排名很快就掉到了最後。

2009年,唐尚珺第一次參加高考,意料之中的“非常差”。公布成績那天,他連高考誌願都沒有填寫,直接向學校提出了複讀申請。

“讀完這一年,明年考上(大學)就不讀了。”

在彼時的唐尚珺看來,“複讀”則代表著“進步”,以為再讀一年,就一定會讓最終成績有所提升。

他極為單純且純粹地理解了“複讀”的概念,可定義之外,他似乎忽視了,高考本就是“意外”與“實力”的結合體,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等來意料之中的結局。

複讀時的唐尚珺

唐尚珺不敢和別人說,自己的終極目標其實是考入清華大學,這是他自小便有的願望。

還沒上學時,他便聽大人說,村裏有一個人考上了清華,畢業就當官,學成歸來後還出錢給家鄉修了路。

後來,這位“能耐人”成了十裏八鄉仰慕的對象,而“清華大學”也成了村裏人眼中一切美好事物的結合體。對於他們來說,考上這所大學就意味著擁有學識、地位、財富,以及所有在農村努力一輩子也換不來的東西。

唐尚珺出生時,正是“清華傳說”在村子裏流傳最廣的時候,原本大學生衣錦還鄉的簡單故事被逐漸神化,“長大考上清華大學”也變成了村裏所有孩子最大的期許。

唐尚珺也是其中之一,彼時“清華”在他的心裏猶如一個“真實的傳說”,隻是知道它確實存在,可它到底是什麽?怎樣才能進去讀書?裏麵有什麽?他一概不知。

在很長一段時間,他都以為考清華是一件特別簡單的事情。

直到上高中時,唐尚珺才從同學那裏聽說,清華大學其實是全中國最好的大學之一,每年在廣西的招生人數不過幾十、一百,就算是在重點高中,也要成績排名在前3才有希望。

同學的話讓他如夢初醒,他開始意識到高考的難度和努力的重要性,隻可惜為時已晚。

第一次高考失利後,唐尚珺拿著姐姐給的3000塊錢再次回到了欽州二中。老師們看見他都很驚訝,雖沒有明說,但唐尚珺能感受到,他們吃驚是因為不解:一個三本都考不上的人,複讀還有什麽意義呢?

可別人越是這樣想,唐尚珺就越覺得應該拚一把。

此後一年,唐尚珺試圖努力學習,奈何心有餘力不足,之前落下的功課太多,他拚命追趕了一個學期也沒有太大的起色。

2010年,他第二次參加高考,總分405分,沒過二本線。家裏人覺得再讀下去也沒什麽希望了,便催促他報一所技校學門手藝,以後也可以養家糊口。

唐尚珺嘴上沒說什麽,但心裏卻很不樂意。去技校學門手藝然後呢?還不是要到城裏當苦力。他實在不願意重複父親的路,他相信“考一個好大學,比用別的方法去改變命運更容易些”。

拿著家裏東拚西湊來的5000元學費,唐尚珺先是去了南寧機電職業技術學校,但隻在學校晃悠了半天,就火速辦理了退學手續,然後回到欽州二中,再次複讀。

沒有太多複雜的原因,他隻是覺得,如果每次都能提高個幾十分,那“下一次”就永遠優於“上一次”,按照這個規律自己很快就能夠摸到重點大學的門檻了。

可現實果真如此嗎?回顧唐尚珺以往的高考成績:

2011年,475分,與一本大學最低錄取分數線相差31分;

2012年,505分,依舊隻在二本錄取線“徘徊”;

2013年,537分,終於超過了“一本線”,但由於誌願填報出現了失誤,他依舊沒能完成“一本夢”,而此時,他已經瞞著家裏人在欽州二中複讀3年了。

2013年高考成績公布後,不少老師都勸唐尚珺適可而止。

他們憑借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唐尚珺,你的分數足夠支撐自己在優秀的二本院校裏選一個“王牌專業”,對比去普通一本學校讀普通專業,如此也算一個不錯的結局。

可唐尚珺不甘心。

多年來不斷上漲的高考成績,讓他看見了希望,他自認正在逐步接近“理想目標”,那個已經很少和別人提起,卻從未忘記的“清華夢”。

連續幾次高考失敗後,“清華大學”已經從“目標”變為了唐尚珺心底“不能說的秘密”。

之後遇到別人問起他心中的理想學府,他多數時候會含糊過去,或者幹脆隨便說一個答案應付一下。

除了在日記裏,他不敢向任何人提起自己真正的目標。他怕別人嘲笑自己異想天開,也怕最後如果沒能考上清華,會引來更多人的恥笑。

複讀不僅沒有消減他對於“清華”的期待,反而讓其愈發向往。

唐尚珺在清華園

2013年八月底,唐尚珺去了趟北京,目的隻有一個,參觀清華大學。

出發前,他算了算口袋裏的錢,隻夠買最慢一班列車的站票,可即便如此,他還是出發了。從欽州到北京,一來一去56個小時,他站在火車裏體驗了一把夢想中的旅程。

這一路,他不停幻想著如果日後真的能像現在這樣乘車去清華念書,那站再久都是值得的。

唐尚珺前往清華大學時,正是新生報到入學的時候,看著別人提著行李匆匆走過,他恍惚以為自己身處某種夢境:新生的笑聲、家長的叮囑、校園裏的歡迎廣播……除了自己,一切都是真實的。

那天晚上他沒有走開太遠,就在清華大學附近的公園裏坐了一夜,第二天天剛亮,他便又去了學校,把昨天已經參觀過的風景、教學樓、圖書館重新看了一遍。

秋季清華園裏落葉滿地,他撿起了幾片銀杏葉當做紀念。日後,每每看見那些葉子,他都會想起參觀清華大學的日子,那種感覺就好像——夢想,觸手可及。

唐尚珺參觀清華大學

所謂“目標”又成了“執念”。

這天之後,考入清華大學成為了唐尚珺一切行為、行動的“前提條件”。盡管過程中也有人對他說,可以通過考研來實現夢想,可他仍覺得那不一樣。

人生不是隻有“考清華”這一件事情的。

可對於彼時的唐尚珺來說,隻有考上清華,才能再去做別的事情,“其實就是一次次地不服”。

“考清華”對於唐尚珺來說,逐漸變為一場豪賭,而賭注便是他過往已經付出的時間,和未來的全部人生。

把所有青春都押進去,誰不想換一個完美的結局呢?

2014年的夏天,發生了兩件讓唐尚珺感慨頗深的事情。

第一件,是他完成了生命中的第6次高考,總分573分,被西南政法大學錄取,可他並沒有打算去。

第二件,是和他一同在欽州二中複讀,已經32歲的吳善柳奪取了欽州市理科狀元,並成功被清華大學錄取。

而在此之前,這位被輿論稱為“高考瘋子”的人,共參加過10次高考,為了圓自己的“清華夢”,他前後放棄了北京交大、北京大學等多所名校的錄取機會。

兩件事都給了唐尚珺極大的鼓舞,因為無論是從個人成績,還是他人事跡來看,都讓他更加相信努力和堅持是有效的,如此,自己考入清華也是有可能的事。

而這一年,他26歲了。

隻是圓夢之前,他首先要做的是圓謊。

依照他對家裏人的說法,2014年是他從南寧機電技校畢業的時間,而這也意味著,他將失去此前家裏為他提供的學費和生活費。

按照當時欽州二中的規定,複讀班的學生如果入學成績超過了當年廣西高考一本分數線,則可獲得學費全免、每月400元餐宿補助的“獎勵”。

雖然以當時唐尚珺的情況來看,想要拿到這份“獎勵”並不是難事,可除了念書、吃飯之外,他兜裏還需要額外的錢,一些可以讓家人相信,自己正在打工掙來的錢。

為此,唐尚珺課餘時間都會去嚐試做一些小時工,每個月勉強能掙到一千多元,但他卻告訴家人,那是自己在機電廠上班賺來的辛苦錢。

假裝從技校畢業後,唐尚珺一直謊稱自己在南寧一家名為“順豐”的手機公司上班,每月薪資1600元,管住不管吃,日常工作內容是檢查手機屏幕是否存在漏電、漏光的情況。

家裏對此深信不疑,每每講起唐尚珺的工作,都滿臉笑容地說,他正跟著城裏的老板,在大廠子研究技術,賺的錢不多,但也不用再出苦力掙錢了。

見家中最小的孩子也念完了書,操勞一輩子的父母賣掉了養了十幾年的牛,等到來年開春,他們打算把耕地也換成林地。

“我們把他供到學業有成了,以後也不用他回家種甘蔗了。”講起小兒子,母親語氣裏滿是驕傲。

在電子廠“打工”的那幾年,唐尚珺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去一趟南寧,然後用那裏的電話問候一下家裏的情況,通話結束後再坐車返回欽州。

遵照其他在外地打工人的習慣,他每年隻有春節的時候才會返鄉。回家前,他會先去買一些年貨,然後再把印有“欽州”字眼的商店購物袋換掉,“不然被家裏看到解釋不通”。

但由於荷包窘迫,隻能買些便宜的糖果充當年貨。

為了讓自己看起來像個步入社會的青年人,每次回家前他都會換上深色的皮衣或者西服外套,這樣看起來成熟一些,不然姐姐總是會問他,為什麽工作了還穿運動服,打扮得像個學生。

當然,也有“差點露餡”的時候。

唐尚珺的哥哥姐姐都生活在欽州,他走在街上都要提心吊膽,生怕遇見家裏人。

但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複讀期間唐尚珺就曾兩次遇到姐姐,麵對家人的質問,他隻能以同學聚會搪塞過去。

有一次唐尚珺的三堂哥到南寧出差,想約弟弟一起吃飯、喝酒,不想給唐尚珺的手機打了十幾通電話,全都無人接聽。

堂哥為此耿耿於懷,那一年除夕吃年夜飯時都在數落弟弟:“不能進城就忘了本,你以後不管成了什麽人,都要記住家裏人。”

三堂哥抱怨唐尚珺不接電話

坐在一旁的唐尚珺低頭不語,他不敢說,其實自己知道那是堂哥打來的電話,但他當時正在欽州複讀,又怎能去南寧見親人呢?

瞞著全家人複讀時,唐尚珺最害怕過暑假,因為找不到容身之處,他不能回家,“上班族”是沒有暑假的。

學校宿舍關閉後,他會聯係最好的朋友然後去對方家借宿幾天,熬到高考成績出來後便去打暑假工。

開始的一個謊言,就要用以後的無數個謊言去圓,唐尚珺偶爾也會為此感到疲累。

2014年,為了借錢,他找上了初中最好的朋友何漢立。

那時何漢立正在電視台的紀錄片部門工作,聽聞唐尚珺還在念“高三”,他有了將好友經曆拍成紀錄片的想法。

唐尚珺本是不願意的,但又覺得既然要問人家借錢,也不好什麽都不“付出”。

借此機會,二人一起回到了唐尚珺的老家,何漢立謊稱是為了拍攝當地春節民俗,在唐家住了幾天。

某天夜裏,唐尚珺喝了一些酒,也許是醉了,他忽然對著何漢立的鏡頭自顧自地說:

“心中的夢想,老是驅使我去做那些事……我本來隻打算做一年的,結果現在也五年了……我現在都懷疑,那句‘知識改變命運’是不是真的了……現在想想,其實還有很多路可以走的,但是我現在不能回頭了,我隻能再走一段了,不管結果怎麽樣,都會比以前好很多了。”

那一晚唐尚珺忽然覺得,能不能考上清華大學,似乎也不是那麽重要了。

隱藏在一個又一個謊言之下,唐尚珺東躲西藏地讀到了“高十”。

2016年,他第8次參加高考,考出了曆史最好成績,621分,成功被中國政法大學工商管理係錄取。

唐尚珺複讀班的老師和同學得知此結果後,都高興得不得了,覺得他終於等到了一個好結果,唐尚珺卻沒那麽激動,因為父親生了重病,是肺癌晚期。

將中國政法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拿到手,唐尚珺第一時間趕往了父親所在的醫院,在病房內,他向所有人公開了自己這個隱藏了多年的謊言。

父親沒有打罵他,隻是用手緊緊握著錄取通知書,久久地看著上麵的每一個字,最後將它折好,細心地收放進郵件袋內,笑著說:“對我的病情都減輕一半了,心情很高興。”

正是這個笑,令背負了多年壓力與愧疚的唐尚珺如釋重負。

母親也一樣。

知道真相後,她沒有責怪兒子,反而心疼地流下了眼淚,接過錄取通知書後,因為不識字,看不懂上麵寫了什麽,便緊盯著錄取通知書上唐尚珺的相片。

直到唐尚珺一句“半工半讀”打斷了思緒,她趕忙勸道:“你不要操心,專心讀書,不要想著你爸,他患上這種病,你無法操心,想操心也無能為力。”

麵對母親的好意,唐尚珺沒有正麵回答她,隻是說想借著暑假帶他倆去一趟北京,逛逛自己未來的學校。

乘坐了23個小時的火車後,唐尚珺一家人來到了北京,他們參觀了長城、故宮,還吃了北京烤鴨。

唐尚珺一家在長城

一切似乎都在朝著圓滿的結局走去,但現實卻總是轉折與意外頻發。

按照錄取通知書上寫明的時間,2016年9月3日本該是唐尚珺去中國政法大學報到的日子。可到了那天,他隻是去學校感受了一下,便又回到高中複讀了。

對於放棄政法大學,唐尚珺本人有很多理由,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則是要籌錢為父親治病。

根據當時南寧某私立中學發布的招生廣告,複讀生入學成績如果在600分以上,則可獲得10萬元獎勵。聽聞之前有位考生複讀了一年,第二年考上清華後又得到60萬元獎金。

在那個當下,“錢”對於唐尚珺來說是有著巨大吸引力的。他在心裏盤算了一下,父親化療大概需要8萬元,有了這筆獎金,家裏就不用再發愁了。

何況,自己這一次的高考成績已經突破620分了,明年“再拚一次”,說不定就真的能考進清華大學了。

權衡之下,他又一次選擇了欺騙,瞞著所有人回到了高中繼續複讀——

2年後,唐尚珺的父親去世,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仍以為兒子正就讀於中國政法大學。

因為瞞報複讀一事,唐尚珺與家人之間已經不存在“信任”一說了。在中國政法大學“上學”期間,哥哥、姐姐曾以各種方式詢問、打探,想看看小弟是否真的去北京念書了。

麵對這些試探,唐尚珺無可奈何,隻能一次次配合對方,說幾句“正在學校上課,一切都很好”。至於更多細節,他不說,家裏也不懂。

他迫切地想要圓這個謊,結束眼前的一切,而方式隻能是考上一所更好的學校,最好是“清華”。

但唐尚珺似乎忘了,他的年齡已接近30歲,麵對高強度的複讀挑戰。

他捱得過去嗎?

2016年以前,唐尚珺的成績始終如他所預料的那般,每年都有進步。

2016年以後,唐尚珺的成績變得不再穩定,在各類模擬考試中,發揮良好,能拿650分;發揮失常,隻能堪堪超過一本線。

2019年,唐尚珺考出了有史以來最好的成績,645分,就連重慶大學都向他伸出了橄欖枝,他隻要點點頭,就能結束這一切。

但他猶豫了。

十年前,他與清華大學相差300多分,十年後,他與清華大學的距離僅有52分。

他堅信,隻要再來兩年,不,或許一年,自己就能踏入這所夢寐以求的頂尖院校。

於是,他決定破釜沉舟,繼續複讀。

不曾想,清華夢不再變得清晰,反而愈發遙遠。

此後幾年,唐尚珺的成績一路下滑,619、591、597、594……

別說清華大學,就連600分都成了一道難以跨過去的坎。

與此同時,有關唐尚珺屢次複讀的消息在新媒體、短視頻的發酵下,漸漸成為了眾所周知的“秘密”,就連親朋好友也都知道了。

事已至此,哥哥姐姐雖生氣,卻也不再說什麽,他們知道,指責已起不到任何作用了;

年逾70的母親不再關心兒子能否考上大學,隻一心期盼著他能早些娶妻生子,過正常的日子;

複讀班的老師也勸他,事情走到今天這個地步,結局其實已經明朗,清華本就不是唯一的選擇。

外界輿論更加尖銳,有人覺得他悲哀、有人覺得他早已入魔、有人覺得他就是一個笑話……更有人揣測,唐尚珺屢次參加高考不過是為了拿到複讀班的獎勵,借此掙錢而已。

他辯解道,除了2016年為父親治病去私立高中複讀,和2022年考上上海交大的兩次獎金比較可觀外,其他的都隻夠基本生活開銷。

2023年6月底,又是一年查詢高考成績的節點。

唐尚珺緊張地點開了成績單——594分。

成績不算理想,唐尚珺卻做好了上學的準備,無論如何,結束這一切吧。

意外發生。

他報考了華中師範大學的物理和化學兩個專業,結果分數差了些,全都遭到退檔。

服從調劑還是再次複讀,兩條路擺在了他麵前。

但就像十六年間的每一年一樣,看似每年都有兩條路,實際隻有一條路。

唐尚珺,決定再複讀一年。

這一年,他35歲。

2024年高考前一天,唐尚珺在社交媒體發了一段12秒的視頻,並貼上了這樣一句話:“風雨兼程路雖遠,夢想之光照前方。”

底下的高讚評論中,有人譏諷道:“我在這裏做一個預判,明年他還會參加高考,你們信不信。”

唐尚珺沒有回應他。

三個月後。

唐尚珺提著行李出現在華南師範大學的校門口,他走得很快,一步並兩步來到了報到的教室,又踏入了即將度過四年時間的宿舍。

他仰躺在床鋪的涼席上,閉著眼,深呼吸,靜靜感受著周遭的一切。

這是他努力了十六載的成果,也是他十幾年前就應踏足的地方。

入學第二天,「南方周末」的記者找上唐尚珺,采訪期間,唐尚珺提到了自己的遺憾,淡淡說道:“本身我是有一些遺憾的,我想這個遺憾希望能在大學的時候可以彌補一下。我會去看一下清華考研的難度,各個專業是怎麽樣的,會去做一個具體的選擇。”

浮生暫寄夢中夢,世事如聞風裏風。

十六載過去,他始終沒有忘記清華,沒有忘記這個給自己帶來希望與痛苦的夢。

參考資料:

1、南方周末 何漢立專訪:《唐尚珺讀了14年高三,導演“希望複讀永遠消失”》

2、《人物》唐尚珺、何漢立專訪:《複讀十二年,走不出的高三》

3、澎湃新聞 唐尚珺專訪:《複讀十二年,“隻想上清華”》

4、紀錄片《高十》

5、唐尚珺微博 等

圖片來源:紀錄片《高十》、網絡、南方周末、唐尚珺微博、紀錄少俠-新銳導演何漢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