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數十萬人大逃亡,“死亡比這樣活著更仁慈”

數十萬人大逃亡,“死亡比這樣活著更仁慈”

文章來源: 中國新聞周刊 於 2025-09-30 20:19:04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一聲巨響過後,加沙城最高的建築阿爾-加弗裏(Al-Ghafri)大樓如同紙牌屋般轟然倒塌,滾滾灰煙裹挾著驚恐的尖叫聲衝天而起。

從以色列軍隊下達緊急撤離令到襲擊發生,時間窗口極其短暫。樓內的數百戶家庭根本來不及收拾行李,隻能慌忙逃離。轟炸後的視頻畫麵顯示,居民絕望地在瓦礫堆中搜尋殘存的生活物品。

在以色列國防部長卡茨宣告開啟加沙“地獄之門”後,加沙城多棟被以方指控為哈馬斯巢穴的高層建築都在近期的轟炸中化為廢墟。卡茨在社交媒體發布軍事打擊這些住宅樓的視頻時描述稱,“恐怖大樓墜入深海”,“天際線正在改變”。言語間仿佛這座百萬人口的城市隻是一個待拆除的目標、一堆等待推平的建築材料。

阿爾-加弗裏大樓被夷平後,在空中力量和火炮的掩護下,以色列國防軍對加沙城的新一輪地麵入侵開始。在以軍向城中心和城西推進的過程中,一座座建築被從地圖上抹去。據當地政府統計,約有1700座高樓和住宅建築,以及1.3萬頂安置流離失所者的帳篷被毀。這座擁有數千年曆史、人口密度全球罕見的城市,似乎正在走向末路。

數十萬人大逃亡,“死亡比這樣活著更仁慈”

9月14日,在加沙地帶中部,流離失所的巴勒斯坦人攜帶物品向南撤離。本文圖/新華

又一座“廢墟之城”

在攻入加沙城中心前,以色列部隊從三麵包圍了這座城市,隻在西部留下通往地中海沿海公路的出口,讓平民向南撤離。

這一輪軍事進攻發動前,加沙城內有將近100萬居民和避難者。究竟有多少人逃出城外,各方統計數據大不相同。截至9月24日,以色列軍方稱有64萬人,而聯合國公布的數字則是32萬。

加沙當地的記者拉莎一家是眾多逃難家庭中的一個。她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在動身南遷時,他們所在的社區已經空空蕩蕩。

以色列安全內閣在8月批準奪取加沙城的計劃後,拉莎和丈夫帶著五個孩子從加沙城北邊的房子裏搬了出來,到城西邊支起帳篷。軍隊從北部和東部步步逼近,如果情況惡化,從城西逃到加沙南部去會容易一些。

拉莎家的帳篷搭在一座建築的廢墟旁,條件十分糟糕。帳篷很薄,既擋不住夏日的酷熱,也遮不了即將到來的冬雨。夜裏睡覺時隻有幾張薄墊子隔開身體和堅硬的地麵,還總能聽到老鼠窸窸窣窣的聲音。

天一黑,以色列的無人機就開始低空盤旋,向流離失所的人群開火,向居民樓屋頂投擲炸彈。有時候,拉莎甚至不敢點蠟燭。在窒息的黑暗中,孩子們緊緊依偎在母親身邊,仿佛她是安全的避風港,但連拉莎自己也害怕得發抖。

隨著被迫逃離的民眾不斷從城北和城東湧來,城西一天比一天擁擠。這些逃難者向媒體描述,以色列軍隊在推進時,會派出攜帶炸藥的遙控車輛駛入他們的社區。這種機器人隻給人留下十幾分鍾的逃生時間,隨後就會爆炸,將半徑100米範圍內的一切夷為平地。

在最新一輪攻勢開始前,加沙城大多數建築雖已受損,但主體結構尚存,尤其是市中心區域。8月以來,在軍隊從城東部和北部向市中心推進的過程中,建築被大麵積摧毀。衛星圖像顯示,東南部的宰通社區(Zeitoun)、北部的謝赫·拉德萬社區(Sheikh Radwan)幾乎化為一片廢墟。

《紐約時報》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圍困加沙城的過程中,以色列軍隊先是將現有建築用作軍事基地,隨後在推進前將其炸毀。除了這種“軍事強拆”之外,以色列還在整個加沙城持續發動空襲。該調查指出,以色列軍方在此前的加沙城行動中並沒有執行如此徹底的“焦土政策”。以色列軍方回應說,他們隻針對哈馬斯使用的場所、地下隧道和其他軍事目標進行打擊,並沒有全麵夷平平民社區的政策。

然而,包括卡茨在內的以色列安全內閣成員曾公開威脅說,如果哈馬斯不放下武器並釋放剩餘人質,就要把加沙城變成拜特哈嫩和拉法一樣的“廢墟之城”。

今年夏初,以色列《國土報》隨軍記者亞尼夫·庫博維奇走訪加沙最北端城市拜特哈嫩時發現,幾個月前還有幾十萬人居住的城市,如今一片荒涼。大部分建築被炸平後,幾公裏外以色列南部城市阿什克隆的建築變得清晰可辨。

一位上校告訴庫博維奇,軍隊在拜特哈嫩的工作重點是消滅巴勒斯坦武裝分子、摧毀基礎設施和推平建築物。在這位軍官看來,拜特哈嫩的行動“富有成效”,隻要在整個加沙複製這套策略,徹底擊敗哈馬斯“也就幾個月的事”。一些士兵則向庫博維奇透露,他們近期根本沒有攻擊過哈馬斯目標,野外任務主要是保護那些負責拆除建築物的工程設備。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表示,此次針對加沙城的行動,旨在徹底清剿哈馬斯“最後的據點”。但許多以色列民眾對這一策略表示懷疑,最新民調顯示,超過七成以色列人傾向於停火而非繼續戰爭。

軍方和安全部門內部也存在反對聲音。以軍參謀長埃亞勒·紮米爾向內閣多次強調,徹底打垮哈馬斯可能需要數年時間,甚至根本無法實現。一些前官員公開警告,這場戰爭已經失去戰略意義,越來越多受到“極端主義目標”驅動,目的隻是盡可能摧毀加沙的基礎設施,讓這處飛地變得難以居住。



8月12日,在加沙地帶中部代爾拜拉赫,人們跑向援助物資空投地點。

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裏

隔壁帳篷的鄰居詢問拉莎:是繼續留在這裏,還是往南撤?在戰時的加沙,做決定變成了一件痛苦煎熬的事,因為這些選擇直接關乎家人的安危。鄰居知道拉莎是記者,一直關注局勢,希望從她那裏獲得更明確的信息。

9月初,拉莎仍寄希望於埃及和卡塔爾能促成以色列與哈馬斯達成協議,徹底結束戰爭。於是她安慰鄰居道,最近的攻勢隻是一種心理戰術,目的是向哈馬斯施壓,逼他們接受以色列的條件結束戰爭,軍隊應該不會打到城西來。

內心深處,拉莎不願再重蹈覆轍。2023年10月戰爭爆發之初,內塔尼亞胡就下令加沙北部的居民撤往南部。拉莎一家的房子毀於炮火,不得不加入流亡隊伍,一直到今年停火協議期間才得以返鄉。南部舉目無親,生活也從來沒有穩定過。在一年多的時間裏,他們輾轉搬了十幾次家,有時是逃避轟炸,有時是尋找水源,有時是為了多一點隱私。況且,南部已經十分擁擠,營地裏有家庭因在那裏找不到棲身之所,去而複返。

拉莎還有一層擔心,孩子們瘦小的身體可能經不起四處漂泊的生活。跟大多數加沙城居民一樣,拉莎和孩子們麵臨營養不良的問題。他們總是渾身乏力,關節疼痛,一個做家務時留下的小傷口都久久難以愈合。

9月9日,以色列發動空襲,宣稱對身處多哈的哈馬斯領導層進行“精準打擊”,5名巴勒斯坦人和1名卡塔爾安全部隊人員在襲擊中遇難。這次跨境襲擊行動在營地引起了混亂和不安。“這會讓我們的處境比現在更糟嗎?”鄰居焦慮地問道。“我們別無選擇,隻能忍受。”拉莎殘存的一絲對停火的希望已然破滅。在離開前,鄰居喃喃道:“死亡比這樣活著更仁慈。”

9月中旬,一枚炸彈在帳篷區不遠處引爆。彈片擊中了拉莎六歲女兒的鼻子,鮮血不斷往外冒,丈夫帶著女兒衝到希法醫院。這家醫院曾是加沙最大的醫療中心,但經曆多次轟炸和突襲後,如今隻剩幾棟殘破的建築勉強維持運作,裏麵擠滿了在轟炸中受傷的人。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在2023年11月和2024年3月的突襲行動中,以軍不僅破壞了醫院設施,還拘留了醫護人員。許多醫生因為害怕再次在以色列監獄中受到羞辱和虐待,這次已提前撤離。

在超負荷運轉的希法醫院,拉莎的丈夫等了四個小時終於見到醫生。但醫生表示,創口需要縫合,而醫療用品已經告罄,患者需要自己到藥房去買碘伏、縫合線和紗布。

“此前我們一直堅持要留在城裏,但現在連加沙最大的醫院都拿不出縫合線和紗布這樣的基本醫療用品,如果我和家人遇到嚴重傷情該怎麽辦?”拉莎表示,那一刻,他們意識到繼續留在加沙城已經不可能了。

拉莎一家棲身的街道當時幾無人煙。連日來,以色列警告居民撤離的傳單如雨點般落下,許多家庭紛紛收拾行囊逃離。拉莎拉著孩子們躲到附近一座廢棄的房子裏。以色列的無人機不斷在上空盤旋,拉莎不許孩子們發出聲音或到外麵玩。

9月16日,地麵入侵開始的當天下午,當炎熱稍微減退時,她和丈夫帶著五個孩子踏上了南行的旅程。

他們的大部分家當已經在8月低價變賣,隻剩下幾床毯子和床墊,以及一頂破舊的帳篷。他們想找輛車,但炮火太猛了,司機們都不敢到加沙城西邊來。就算找到車價格也令人望而卻步,現如今帶全家去南邊逃難要花至少1500美元,而戰前才不過50美元。於是,他們選擇徒步前行。

連接加沙南北的主要海濱大道拉希德街兩側,盡是廢墟和殘骸。母親們抱著孩子,老人由親友攙扶,孩子們頂著包袱前行。塞滿了床墊和家具的麵包車陷在人流中。大多數人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裏,隻是盲目前行。

拉莎一家徒步走了七個小時。每走一小時,他們就會短暫休息一下,吃點餅幹,喝點水。就這樣,他們走了15公裏,抵達了加沙中部的努塞拉特,以色列的空襲聲在這裏聽起來遠了許多。

他們四處尋找空地搭帳篷休息,可所有庇護所都已經住滿了人。無奈之下,他們隻好在一條靠近庇護所的小路旁支起了帳篷。

“我發現自己像個流浪漢一樣住在了街頭,汽車就在幾米外經過,尾氣嗆得人直喘不過氣。不過我已顧不上這些了,我隻想好好睡一覺。”拉莎在日記中寫道,她暫時不去想,以軍的猛烈攻勢何時會波及這一地區,但如果停火協議無法盡早敲定,這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隨著加沙戰事激化和人道主義危機加劇,麵臨國際刑事法院戰爭罪指控的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國際社會上越來越陷入孤立。9月26日,內塔尼亞胡在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發表演講時遭到多國與會代表離席抗議。

麵對空空蕩蕩的代表席,內塔尼亞胡發表了態度強硬的講話。針對近期的巴勒斯坦國“承認潮”,他抨擊稱這是一項會“鼓勵恐怖主義”的“可恥決定”。他還決絕地表示,以色列會繼續在加沙的行動,“西方領導人或許在壓力下屈服了,但我向你們保證,以色列不會”。

演講前,內塔尼亞胡下令以軍在加沙邊境架設揚聲器,向加沙民眾廣播他的講話。他還聲稱,以色列情報機構已侵入哈馬斯成員和加沙居民的手機係統,直播他的演講。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4)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破冰瞬間破功!哈利王子見查爾斯後,控王室"破壞和解"
吸引外國人才的K字簽證是好東西,但趕上了最差的時機
特朗普曬辦公室24K黃金裝飾,稱外國領導人看了"驚歎不已"
中國人才K簽證,動了你的奶酪?
10天拍99場吻戲!美女演員遭分手 中國網友熱議




24小時討論排行

美防長講話:嚴批“肥胖將領” 蓄鬍不專業 不爽就離職
突襲將軍大會 全場靜默對待 川普:想鼓掌就鼓掌哈
中國國產客機C919交付大幅延宕 疑引擎采購遭遇困
加州女被警察暴力逮捕短暫昏迷 獲賠1700萬美元
美財長收到短信:剛救助阿根廷 米萊就賣中國大豆…
Costco新規“黃金1小時” 拿金卡被擋門外 兩派戰翻
川普對美軍將領說:把危險的國內城市當作訓練場
中國爆人潮 高鐵機場塞爆!“聰明人已提前出發”熱搜
耶魯華裔大一新生被退學,細節太狗血了
冷知識:中國是世界上外國人占比最少的國家之一
俄2士兵躲坦克殘骸下存活60天 靠無人機補給撐過…
數十萬人大逃亡,“死亡比這樣活著更仁慈”
川普擬宣布與輝瑞達協議 以更低價出售藥品
赫格塞斯秀滑板技巧 打中重要部位 臉部扭曲視頻曝
美軍全球將領罕見齊聚 川普:美國麵臨內部戰爭
烏克蘭若揮“戰斧”可直打莫斯科 川普施壓普京新手段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數十萬人大逃亡,“死亡比這樣活著更仁慈”

中國新聞周刊 2025-09-30 20:19:04

一聲巨響過後,加沙城最高的建築阿爾-加弗裏(Al-Ghafri)大樓如同紙牌屋般轟然倒塌,滾滾灰煙裹挾著驚恐的尖叫聲衝天而起。

從以色列軍隊下達緊急撤離令到襲擊發生,時間窗口極其短暫。樓內的數百戶家庭根本來不及收拾行李,隻能慌忙逃離。轟炸後的視頻畫麵顯示,居民絕望地在瓦礫堆中搜尋殘存的生活物品。

在以色列國防部長卡茨宣告開啟加沙“地獄之門”後,加沙城多棟被以方指控為哈馬斯巢穴的高層建築都在近期的轟炸中化為廢墟。卡茨在社交媒體發布軍事打擊這些住宅樓的視頻時描述稱,“恐怖大樓墜入深海”,“天際線正在改變”。言語間仿佛這座百萬人口的城市隻是一個待拆除的目標、一堆等待推平的建築材料。

阿爾-加弗裏大樓被夷平後,在空中力量和火炮的掩護下,以色列國防軍對加沙城的新一輪地麵入侵開始。在以軍向城中心和城西推進的過程中,一座座建築被從地圖上抹去。據當地政府統計,約有1700座高樓和住宅建築,以及1.3萬頂安置流離失所者的帳篷被毀。這座擁有數千年曆史、人口密度全球罕見的城市,似乎正在走向末路。

數十萬人大逃亡,“死亡比這樣活著更仁慈”

9月14日,在加沙地帶中部,流離失所的巴勒斯坦人攜帶物品向南撤離。本文圖/新華

又一座“廢墟之城”

在攻入加沙城中心前,以色列部隊從三麵包圍了這座城市,隻在西部留下通往地中海沿海公路的出口,讓平民向南撤離。

這一輪軍事進攻發動前,加沙城內有將近100萬居民和避難者。究竟有多少人逃出城外,各方統計數據大不相同。截至9月24日,以色列軍方稱有64萬人,而聯合國公布的數字則是32萬。

加沙當地的記者拉莎一家是眾多逃難家庭中的一個。她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在動身南遷時,他們所在的社區已經空空蕩蕩。

以色列安全內閣在8月批準奪取加沙城的計劃後,拉莎和丈夫帶著五個孩子從加沙城北邊的房子裏搬了出來,到城西邊支起帳篷。軍隊從北部和東部步步逼近,如果情況惡化,從城西逃到加沙南部去會容易一些。

拉莎家的帳篷搭在一座建築的廢墟旁,條件十分糟糕。帳篷很薄,既擋不住夏日的酷熱,也遮不了即將到來的冬雨。夜裏睡覺時隻有幾張薄墊子隔開身體和堅硬的地麵,還總能聽到老鼠窸窸窣窣的聲音。

天一黑,以色列的無人機就開始低空盤旋,向流離失所的人群開火,向居民樓屋頂投擲炸彈。有時候,拉莎甚至不敢點蠟燭。在窒息的黑暗中,孩子們緊緊依偎在母親身邊,仿佛她是安全的避風港,但連拉莎自己也害怕得發抖。

隨著被迫逃離的民眾不斷從城北和城東湧來,城西一天比一天擁擠。這些逃難者向媒體描述,以色列軍隊在推進時,會派出攜帶炸藥的遙控車輛駛入他們的社區。這種機器人隻給人留下十幾分鍾的逃生時間,隨後就會爆炸,將半徑100米範圍內的一切夷為平地。

在最新一輪攻勢開始前,加沙城大多數建築雖已受損,但主體結構尚存,尤其是市中心區域。8月以來,在軍隊從城東部和北部向市中心推進的過程中,建築被大麵積摧毀。衛星圖像顯示,東南部的宰通社區(Zeitoun)、北部的謝赫·拉德萬社區(Sheikh Radwan)幾乎化為一片廢墟。

《紐約時報》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圍困加沙城的過程中,以色列軍隊先是將現有建築用作軍事基地,隨後在推進前將其炸毀。除了這種“軍事強拆”之外,以色列還在整個加沙城持續發動空襲。該調查指出,以色列軍方在此前的加沙城行動中並沒有執行如此徹底的“焦土政策”。以色列軍方回應說,他們隻針對哈馬斯使用的場所、地下隧道和其他軍事目標進行打擊,並沒有全麵夷平平民社區的政策。

然而,包括卡茨在內的以色列安全內閣成員曾公開威脅說,如果哈馬斯不放下武器並釋放剩餘人質,就要把加沙城變成拜特哈嫩和拉法一樣的“廢墟之城”。

今年夏初,以色列《國土報》隨軍記者亞尼夫·庫博維奇走訪加沙最北端城市拜特哈嫩時發現,幾個月前還有幾十萬人居住的城市,如今一片荒涼。大部分建築被炸平後,幾公裏外以色列南部城市阿什克隆的建築變得清晰可辨。

一位上校告訴庫博維奇,軍隊在拜特哈嫩的工作重點是消滅巴勒斯坦武裝分子、摧毀基礎設施和推平建築物。在這位軍官看來,拜特哈嫩的行動“富有成效”,隻要在整個加沙複製這套策略,徹底擊敗哈馬斯“也就幾個月的事”。一些士兵則向庫博維奇透露,他們近期根本沒有攻擊過哈馬斯目標,野外任務主要是保護那些負責拆除建築物的工程設備。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表示,此次針對加沙城的行動,旨在徹底清剿哈馬斯“最後的據點”。但許多以色列民眾對這一策略表示懷疑,最新民調顯示,超過七成以色列人傾向於停火而非繼續戰爭。

軍方和安全部門內部也存在反對聲音。以軍參謀長埃亞勒·紮米爾向內閣多次強調,徹底打垮哈馬斯可能需要數年時間,甚至根本無法實現。一些前官員公開警告,這場戰爭已經失去戰略意義,越來越多受到“極端主義目標”驅動,目的隻是盡可能摧毀加沙的基礎設施,讓這處飛地變得難以居住。



8月12日,在加沙地帶中部代爾拜拉赫,人們跑向援助物資空投地點。

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裏

隔壁帳篷的鄰居詢問拉莎:是繼續留在這裏,還是往南撤?在戰時的加沙,做決定變成了一件痛苦煎熬的事,因為這些選擇直接關乎家人的安危。鄰居知道拉莎是記者,一直關注局勢,希望從她那裏獲得更明確的信息。

9月初,拉莎仍寄希望於埃及和卡塔爾能促成以色列與哈馬斯達成協議,徹底結束戰爭。於是她安慰鄰居道,最近的攻勢隻是一種心理戰術,目的是向哈馬斯施壓,逼他們接受以色列的條件結束戰爭,軍隊應該不會打到城西來。

內心深處,拉莎不願再重蹈覆轍。2023年10月戰爭爆發之初,內塔尼亞胡就下令加沙北部的居民撤往南部。拉莎一家的房子毀於炮火,不得不加入流亡隊伍,一直到今年停火協議期間才得以返鄉。南部舉目無親,生活也從來沒有穩定過。在一年多的時間裏,他們輾轉搬了十幾次家,有時是逃避轟炸,有時是尋找水源,有時是為了多一點隱私。況且,南部已經十分擁擠,營地裏有家庭因在那裏找不到棲身之所,去而複返。

拉莎還有一層擔心,孩子們瘦小的身體可能經不起四處漂泊的生活。跟大多數加沙城居民一樣,拉莎和孩子們麵臨營養不良的問題。他們總是渾身乏力,關節疼痛,一個做家務時留下的小傷口都久久難以愈合。

9月9日,以色列發動空襲,宣稱對身處多哈的哈馬斯領導層進行“精準打擊”,5名巴勒斯坦人和1名卡塔爾安全部隊人員在襲擊中遇難。這次跨境襲擊行動在營地引起了混亂和不安。“這會讓我們的處境比現在更糟嗎?”鄰居焦慮地問道。“我們別無選擇,隻能忍受。”拉莎殘存的一絲對停火的希望已然破滅。在離開前,鄰居喃喃道:“死亡比這樣活著更仁慈。”

9月中旬,一枚炸彈在帳篷區不遠處引爆。彈片擊中了拉莎六歲女兒的鼻子,鮮血不斷往外冒,丈夫帶著女兒衝到希法醫院。這家醫院曾是加沙最大的醫療中心,但經曆多次轟炸和突襲後,如今隻剩幾棟殘破的建築勉強維持運作,裏麵擠滿了在轟炸中受傷的人。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在2023年11月和2024年3月的突襲行動中,以軍不僅破壞了醫院設施,還拘留了醫護人員。許多醫生因為害怕再次在以色列監獄中受到羞辱和虐待,這次已提前撤離。

在超負荷運轉的希法醫院,拉莎的丈夫等了四個小時終於見到醫生。但醫生表示,創口需要縫合,而醫療用品已經告罄,患者需要自己到藥房去買碘伏、縫合線和紗布。

“此前我們一直堅持要留在城裏,但現在連加沙最大的醫院都拿不出縫合線和紗布這樣的基本醫療用品,如果我和家人遇到嚴重傷情該怎麽辦?”拉莎表示,那一刻,他們意識到繼續留在加沙城已經不可能了。

拉莎一家棲身的街道當時幾無人煙。連日來,以色列警告居民撤離的傳單如雨點般落下,許多家庭紛紛收拾行囊逃離。拉莎拉著孩子們躲到附近一座廢棄的房子裏。以色列的無人機不斷在上空盤旋,拉莎不許孩子們發出聲音或到外麵玩。

9月16日,地麵入侵開始的當天下午,當炎熱稍微減退時,她和丈夫帶著五個孩子踏上了南行的旅程。

他們的大部分家當已經在8月低價變賣,隻剩下幾床毯子和床墊,以及一頂破舊的帳篷。他們想找輛車,但炮火太猛了,司機們都不敢到加沙城西邊來。就算找到車價格也令人望而卻步,現如今帶全家去南邊逃難要花至少1500美元,而戰前才不過50美元。於是,他們選擇徒步前行。

連接加沙南北的主要海濱大道拉希德街兩側,盡是廢墟和殘骸。母親們抱著孩子,老人由親友攙扶,孩子們頂著包袱前行。塞滿了床墊和家具的麵包車陷在人流中。大多數人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裏,隻是盲目前行。

拉莎一家徒步走了七個小時。每走一小時,他們就會短暫休息一下,吃點餅幹,喝點水。就這樣,他們走了15公裏,抵達了加沙中部的努塞拉特,以色列的空襲聲在這裏聽起來遠了許多。

他們四處尋找空地搭帳篷休息,可所有庇護所都已經住滿了人。無奈之下,他們隻好在一條靠近庇護所的小路旁支起了帳篷。

“我發現自己像個流浪漢一樣住在了街頭,汽車就在幾米外經過,尾氣嗆得人直喘不過氣。不過我已顧不上這些了,我隻想好好睡一覺。”拉莎在日記中寫道,她暫時不去想,以軍的猛烈攻勢何時會波及這一地區,但如果停火協議無法盡早敲定,這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隨著加沙戰事激化和人道主義危機加劇,麵臨國際刑事法院戰爭罪指控的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國際社會上越來越陷入孤立。9月26日,內塔尼亞胡在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發表演講時遭到多國與會代表離席抗議。

麵對空空蕩蕩的代表席,內塔尼亞胡發表了態度強硬的講話。針對近期的巴勒斯坦國“承認潮”,他抨擊稱這是一項會“鼓勵恐怖主義”的“可恥決定”。他還決絕地表示,以色列會繼續在加沙的行動,“西方領導人或許在壓力下屈服了,但我向你們保證,以色列不會”。

演講前,內塔尼亞胡下令以軍在加沙邊境架設揚聲器,向加沙民眾廣播他的講話。他還聲稱,以色列情報機構已侵入哈馬斯成員和加沙居民的手機係統,直播他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