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魯的校報上前兩天刊登了一個細節很狗血的新聞,說一個大一新生Katherina Lynn因為偽造信息被退學。
新聞裏一般都不會曝光當事人的族裔,但是根據耶魯大學同住一棟樓的學生爆料說,Katherina Lynn雖然是個白人名字,但她卻是一個華裔女生。

這個Lynn是被舍友們舉報的。
她身上的疑點非常多。
比如說自己來自貧窮州北達科特一個偏遠的小鎮,但是名錄上的地址竟然是小鎮上一家酒店的地址。
然後又說自己曾經在加州、中國、加拿大生活過,前後經曆無法佐證連貫。
(以下內容兒童不宜)
最誇張的是,校報新聞裏說,新生培訓結束後,室友們聚在一起聊各自的生活和感情,Lynn自爆自己在舊金山灣區有一個30多歲的“男朋友”,他們是BDSM關係。
我年幼無知,聽說過SM但不知道什麽是BDSM,趕緊去查了一下,好家夥,捆綁與懲罰、支配與臣服……無用的知識就這樣闖進了我的大腦。
舍友說,她每天都要在宿舍和這位30多歲的“灣區男奴”打三四個小時的電話,還聲稱正在**tLife網站上尋找新的性伴侶,直接告訴舍友們,打算把一個新認識的中年男人帶進宿舍套房過夜。
求知若渴的我又趕緊去查了下**tLife是個啥網站,為啥評論區都在嘖嘖嘖稱奇?打開一看,再次好家夥!什麽扮演繩藝皮革掛鉤乳膠……原來這是一個專門給特殊X癖人群的聚會網站,人類文明真的是五彩斑斕啊!
以上都是耶魯校報新聞裏刊登的內容,所以,你知道這個新聞為什麽會火了吧……耶魯,高冷的藤校王者,配上如此狗血的八卦,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感:什麽,常春藤的藤,竟然是藤條的藤?
據其他的爆料說,Lynn在宿舍裏衛生習慣非常差,比如會把用過的姨媽巾到處扔,上完大號不洗手,又很愛跟人炫耀她在特殊關係裏的經曆細節,才在宿舍裏呆了一個月,就引起了公憤,舉報了她。
本想著隻是讓她換個宿舍,沒想到學校一查,查出了更大的瓜來。
她的整個申請資料,都涉嫌造假。
其實大家都知道,大學申請材料裏,人人都會裱花,把7分成就吹成10分,把集體成果說成自己主導,給小學生做個家教都是教育機構創始人,這個都很正常,學校也不會因為略誇張就直接開除。
但是套用他人身份,虛構自己的經曆,就是不可饒恕的欺騙了。
證據查實後,院長和警察立刻帶著人趕到宿舍,讓她收拾行李,護送她離開了校園,稱“她不會再回來”。
新聞裏隻說她偽造了申請信息,涉嫌欺詐,具體沒有說是什麽信息。
但據網友的爆料,她很有可能是用了他人的身份資料,冒充北達科特偏遠小鎮的貧困女生,用逆境人設打動了耶魯。

現在美國的名校為了強調自己多元化,都喜歡向弱勢人群傾斜錄取名額。上次看伯克利的校園采訪,亞裔學生SAT1580分,AP修了15門才敲開伯克利的大門,但是非裔學生快樂自豪地說,自己SAT1100分。
自從發現名校的錄取裏藏著這些潛規則,很多有錢家庭開始動了歪心思,沒有逆境就創造逆境,為了爬藤什麽人設都敢包裝。
我看到過好幾例中介把順直男,順直女包裝成受歧視的同性人群,讓他們去參加相關平權活動,搞彩虹賬號,展現自己在挫折中成長、關愛弱勢群體的特質,來獲取藤校青睞。
一些開餐廳、洗衣店的移民家庭,住著幾百萬的豪宅,開著豪車,財富早已超過老實交稅的白領。但他們會把賬麵做成低收入人群,疊上家族第一代大學生的buff,直擊名校的錄取偏好。
當中產階級勒緊了褲腰帶,砸鍋賣鐵也要把孩子送入精英私校的時候,紐約的有錢父母已經開始另辟蹊徑——他們知道在東西岸頂尖高中和一幫蠱王卷下去毫無勝算,幹脆提前兩年布局,把孩子轉入貧困州的公立學校,從學術到活動簡直是降維打擊,斷層第一。
這個耶魯的案例,肯定也是爹媽找中介花了大價錢操作的邪門路子。本來隻要孩子低調點,木已成舟,沒想到因為不起眼的衛生習慣和炫耀性癖,把整件事搞砸了。

這種“人設造假”最大的惡果,不是鬧笑話,而是有錢人通過不正當的手段,剝奪了普通人的機會。當耶魯的一個位置給了靠包裝出來的“貧窮少女”,就意味著另一位為夢想奮鬥的學生被拒之門外。
這是名校“人設招生”的必然結果。學校一邊口口聲聲強調公平平等,一邊卻把招生變成了舞台劇,誰的人設更能博取眼淚,誰就更有機會。於是中產拚命補課卷分數,富豪們則雇傭高價中介炮製“逆境劇本”。這場遊戲裏,最吃虧的往往是那些既不夠有錢又不夠貧窮的老實孩子。
所以,Lynn 的事件才會引發這麽多落井下石。人們不是單純在笑她的狗血,而是借此撕破了美式精英教育體係的虛偽。每一個造假者的存在,都是在用謊言和金錢,擠掉一個應該被看見的普通人。
前幾年,美國有一個著名的招生案,一個叫 Rick Singer的升學顧問,通過偽造成績、偽造體育特長、行賄教練等方式,幫助富裕家庭的孩子進入哈佛、耶魯、斯坦福等頂尖大學。不少富豪、CEO、好萊塢演員都被曝光通過他行賄或修改成績,把孩子送入名校。

他最擅長的就是體育造假:把不會劃船的學生包裝成“賽艇高手”,不會踢球的學生包裝成“足球特長生”,甚至 PS 照片來證明他們的“運動經曆”,然後用大額資金賄賂有招生權限的教練。
這個醜聞曝光後,Singer 被判入獄三年半。但有意思的是,即使他在牢子裏踩縫紉機的幾年,依然有客戶遠程谘詢。他一出獄,就立刻重操舊業,生意依舊紅火。
後來還被 Netflix 拍成紀錄片《Operation Varsity Blues》,揭開了美國精英教育背後權錢交易的冰山一角。

這個案子中金額最大的土豪客戶,竟然來自中國——步長藥業的董事長。他花費650萬美元,通過Rick Singer,賄賂斯坦福的帆船總教練,把女兒趙雨思包裝成帆船運動員,成功送入了斯坦福。
諷刺的是,趙雨思在進入斯坦福之後,還開了直播,說自己是美國高考狀元,講述自己的“學神”經驗——朝著夢想去努力,就問心無愧。

好一個問心無愧啊。
雖然大家都吐槽過高考一考定終身,但跟這種充滿操作空間的申請製相比,國內的高考殘酷但公平。
因為它至少有一個底線:能考多少分,就擺在那兒,分不夠,檔都調不了。除了極個別的特例,對99.99%的考生都是公平的。
2020年,國內的自主招生也被取消了,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產生了腐敗。2018 年就通報過,所謂的“科研論文”或者“發明專利”是花錢掛名,甚至機構批量造假;所謂的競賽成績,是家長通過關係弄到假獲獎證書,甚至在地方競賽裏打招呼;所謂的社會實踐,是父母花錢讓孩子掛名某個 NGO 項目,偽造經曆;某些重點高校的教授,在自主招生麵試中收受家長錢財,幫學生“點招”。
高校自主招生看似人性化,能綜合考量一個人的背景、興趣和潛力,實際上卻成為了最容易被濫用的灰色地帶。所謂“全麵考察”,就意味著存在無數主觀判斷的空間,而主觀空間一旦和金錢、資源結合,公平就不複存在。
高考的殘酷在於一考定終身,申請製的殘酷在於階層早已定終身。
唯一慶幸的是,即便有錢人家的爹媽絞盡腦汁,砸下重金,把這些二世祖抬入名校,他們也總會用“炫耀式作死”,親手揭開遮羞布的一角,逗普通人笑上一笑。
by 桑桑姐 , From 腰線,微信號:yaoxian6。桑桑姐,筆尖鋒利,內心柔軟,在正確與有趣之間,選擇後者。個人公眾號:腰線(yaoxian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