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中國火箭軍611旅基地。近年來,611旅基地的麵積擴大了一倍,新建了發射台和用於模擬作戰的假隧道。
中國正在把東海岸的部分地區改造成對台灣及其附近水域進行潛在導彈打擊的平台。這是對實現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目標至關重要的準備工作的一部分,習近平誌在收複台灣,並想以壓倒性力量的威脅來對抗美國在亞洲的影響力。
據美國國防部估計,掌控中國核導彈和常規導彈的火箭軍已在四年裏增加了近50%的武器儲備,讓導彈數量達到了約3500枚。雖然尚不清楚目前有多少枚導彈部署在東海岸,並以台灣為目標,但衛星圖像顯示,火箭軍的導彈旅近年來已建造了新的、更大的基地,還建了更多的發射台。
越來越先進的導彈正在這些基地部署,例如機動性更強、更難攔截的高超音速導彈東風-17,以及被一些中國人昵稱“關島快遞”的東風-26,研究人員稱後者具有打擊關島美軍基地的能力。
中國軍隊一直在東部沿海地區進行導彈發射訓練,發射地點包括農田、隱蔽的山穀、高速公路附近,還有一些沿海露頭地帶,直接麵對隔著160公裏海峽的台灣。

Sources: Daniel C. Rice, “The PLA Navy Coastal Defense Missile Force”; James Martin Center for Nonproliferation Studies; China Aerospace Studies Institute
導彈“確實是中國將對台灣使用的任何軍事脅迫行動的起點”,華盛頓研究機構國防重點的高級研究員詹妮弗·卡瓦納說。“我認為,對中國來說,擁有壓倒性數量的導彈也是意在發出一個政治信號,對台灣來說,這個信號是‘反抗是徒勞的’,對美國來說是不能幹預。”
一旦開戰,中國的導彈將對摧毀台灣的防禦係統至關重要,也對美國在關島和日本的基地構成威脅,還會讓美國派去支援台灣的海軍艦艇成為打擊目標。在和平時期,中國用導彈試射、演習和展示來投射力量,以圖恐嚇台灣及其盟友。
今年9月初在北京舉行的閱兵式是最近的一次軍力展示,中國在閱兵式上展示了一係列新型導彈。閱兵式上還展示了似乎具有高超音速能力的新型反艦導彈,以及洲際核導彈。
“火箭軍是中國軍隊王冠上的寶石,”美國海軍退役軍官、現就職於新美國安全中心的托馬斯·舒加特說。“它極大地擴大了中國在幾乎沒有任何警告的情況下突然出擊的範圍。”
腐敗醜聞和領導層動蕩最近已嚴重損害了火箭軍。但習近平去年在安徽省視察火箭軍611旅時表達了他對該軍種的支持。中國人民解放軍針對台灣和西太平洋的兵力集中在這個東部省份。中國國家電視台報道這次視察時播放了習近平觀看部隊模擬準備機動導彈發射的畫麵。他要求部隊“強化憂患意識、危機意識、打仗意識”。

Source: China Central Television
不斷擴大的導彈訓練和發射中心
衛星圖像顯示,611旅基地的麵積近年來已擴大了一倍。一些專家認為,新增加的部分可能至少包括一個訓練用的建築群,裏麵有發射台和用於模擬作戰的假隧道。
“這是一個龐大的設施,一個基本上能進行各種作戰演習的功能齊全的訓練設施,”研究機構CNA的研究員德克爾·埃弗萊斯說。他對中國的導彈部隊有深入研究,並在《紐約時報》的請求下仔細查看了有關611旅的衛星圖像。
擴建後的611旅基地看起來以近40個導彈發射台為主,在塔夫茨大學弗萊徹法律與外交學院研究中國核力量和導彈力量的助理教授戴維·C·洛根表示,這種密集度不尋常,因為發射台通常分散在遠離基地的地方,以免被發現。
另一支火箭軍部隊是位於611旅駐地以南江西省的616旅,其規模也已迅速擴大。2020年拍攝的衛星圖像顯示,甚至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最嚴重的時候,中國仍在清理和平整農田,僅18個月後,一個新基地的建設已接近完工。
新一代導彈
埃弗萊斯和其他專家稱,616旅目前正在為部署東風-17導彈做準備。這種導彈能以至少五倍於音速的速度飛行,並能機動躲避防禦。埃弗萊斯指出了衛星圖像中的一些細節,例如一個導彈倉庫的高度,稱那意味著該倉庫可以存放這種新型導彈。
習近平在安徽視察的611旅現在正在部署東風-26導彈,這種導彈能攜帶常規彈頭或核彈頭,如其外號“關島快遞”暗示的那樣,它能打擊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部分軍事設施。該導彈能通過公路運輸,這讓敵人更難追蹤和摧毀。(漢斯·M·克裏斯滕森和來自美國科學家聯合會的其他研究人員在今年3月最早報告了611旅的基地擴建情況。)
據五角大樓的估計,中國火箭軍擁有約500枚東風-26導彈。
埃弗萊斯稱,如果在一場戰爭中,中國領導人決定將核彈頭部署到一些東風-26導彈上的話,美國的衛星也許能偵察到這些導彈正從中國中部的一個倉庫中調出。但他和其他專家表示,這種追蹤並非萬無一失,因此很難確定哪些部隊可以隨時部署核彈頭。
這種不確定性會加劇升級的風險,也可能導致誤判。
“如果台海發生衝突,尤其是如果美國在一定程度上介入或威脅介入的話,衝突會從一開始就具有核戰可能性,”史汀生中心的高級研究員凱利·格裏科說,她是最近一項研究的共同作者,該研究對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基地可能被中國導彈摧毀發出了警告。“像東風-26這樣的係統讓這種可能性變得更加凶險。”

Source: Satellite image by CNES/Airbus, via Google Earth
中國的軍事教科書和演習視頻顯示,在一場涉及台灣的戰爭中,中國的指揮官們會把機動的導彈單位分散到山洞和隱蔽的場所,以圖躲避偵察。沿海地區的發射場能讓部隊對台灣的目標或海上的艦艇發射火箭彈後,向另一個發射場轉移。
這些發射場中有一個位於中國大陸離台灣最近的地方。2022年,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的南希·佩洛西訪問台灣後,作為報複,中國進行了軍事演習,追蹤中國人民解放軍部隊動向的台灣獨立研究員溫約瑟說,當時從那個發射場試射了能夠打擊台灣的火箭。溫約瑟研究了中國中央電視台報道那些演習的錄像,以確定演習使用了什麽發射場。
中國軍隊還在西部沙漠地區修建了美國軍艦形狀的靶子,還將其安裝在軌道上以模擬在海上行駛,顯然是為了訓練導彈發射。一旦開戰,美國和其他國家的軍隊也許會試圖摧毀中國的導彈和遠程火炮部隊,但打擊中國大陸的目標將是一種危險的升級。
中國的軍事規劃者們似乎在賭導彈的數量和機動性在一場捉迷藏遊戲中占上風,既避免打擊,又讓敵人的導彈防禦係統不堪重負。最近的幾項研究稱,美國在亞洲的空軍基地很容易受中國導彈的打擊,部分原因是這些基地沒有足夠多的供飛機使用的加固掩體。
“雖然我們正在努力改善防禦,”其中一項研究的合作者舒加特說,“但我們看到的數量如此巨大,很難想象有什麽防禦能不被它們衝垮,”他如此評價中國的導彈力量。
盡管如此,中國迅速加快本國導彈係統建設也並非一帆風順。五角大樓的一項評估顯示,火箭軍內部的腐敗問題也許已導致中國新建的核導彈發射井質量堪憂。
雖然中國的雷達和衛星已提高了導彈的精確度,但一些專家對中國導彈在實際情況下的表現持懷疑態度。例如塔夫茨大學的洛根稱,在戰爭的混亂中飛躍大海打擊艦艇,比打擊固定目標要困難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