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中國重振經濟為何這麽難
文章來源: 紐約時報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出口激增有助於推動中國經濟增長,但削弱了關鍵行業的盈利能力,並招致貿易夥伴的強烈反對。
2004年,隨著中國經濟逐漸成為一股全球力量,一組研究人員開始在全國範圍內進行調查,詢問中國人的財務狀況是否比五年前更好。
在五年後的調查中,認為自己更富有的比例有所上升,2014年再次攀升,達到77%的高點。
去年,當受訪者被問及同樣的問題時,這一數字降至39%。
這項名為“在今日中國領先一步:從樂觀到悲觀”的調查反映了一個新的現實。中國經濟正麵臨著對外開放經濟40多年以來從未經曆過的危機。新冠疫情後的反彈本應使經濟恢複生機,但看起來更像是雷聲大雨點小。
幾年前,中國政府決心讓經濟擺脫對過熱房地產市場的依賴。房地產市場支撐著中國家庭的儲蓄、中國銀行業和地方政府的財政。現在,該行業陷入了危機。開發商倒閉了,留下了巨額債務、一係列投資失敗、未售出的公寓和工作崗位的流失。
本已經傾向於大量儲蓄的中國消費者變得更加節儉。忍受了嚴厲抗疫措施嚴重影響的企業削減了工資,縮減了招聘規模。數以百萬計的大學畢業生進入就業市場,卻麵臨著重重困難和暗淡前景。中國的人口已經連續兩年減少。在一個大多數人隻知道經濟會快速增長、生活條件會改善的國家,信心正在削弱。
多年來,地方政府大舉借貸用於建築項目,為建築業創造了就業機會和需求。
2006年,雪莉·楊(音)在中國西南部的四川省開始做生意,製作商店招牌、廣告牌和海報。幾年之內,當地公司下了很多訂單,雪莉·楊有了16名員工,印刷機晝夜不停地運轉。
但她說,新冠疫情之後,該業務始終沒有完全恢複。今年夏天,本已低迷的需求進一步惡化;7月的銷售額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0%。雪莉·楊說,感覺每個行業都在掙紮,沒有人在花錢。
雪莉·楊現在隻剩下六名員工,其中許多人整天都在刷手機,因為沒有足夠的工作。
“這就是開業以來最難的一年,”她說。
被中國當局視為經濟增長重要推動力的消費支出在整個經濟中依然疲弱。
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阿裏巴巴表示,其國內在線購物業務的銷售額在春季下降了1%。根據娛樂數據提供商貓眼的數據,中國夏季電影票房比去年下降了近一半。美國農業部今年8月預測,由於經濟壓力,中國消費者將減少購買豬肉,轉而購買更便宜的牛肉。
一些外資企業曾經急於進入中國,以趕上中國經濟上升的浪潮,現在它們都在縮減開支。上個月,法國奢侈品集團路威酩軒旗下的化妝品零售商絲芙蘭宣布,由於“市場充滿挑戰”,該公司正在裁員。IBM將關閉在中國的兩個研發中心。
消費者信心下降在整個經濟中都很明顯。
政策製定者試圖做出回應時也受到阻礙,因為他們不能依賴於過去行之有效的主要解決方案。多年來,地方政府借錢進行大肆開發的項目使人們繼續工作,建築業蓬勃發展——盡管實際並不需要那麽多基礎設施。
這些借款通常是通過不透明的融資渠道,債務已激增至7萬億美元以上。由於投資者已對中國的金融體係感到不安,為並無實際需求的基礎設施大舉借貸的日子不太可能很快重現。
中國政府已經通過限製獲取有關市場和經濟的數據發出了警告。去年,當青年失業人數達到曆史新高時,它暫停發布青年失業數據。今年,它重新開始發布這些信息,采用了一種新的方法,降低了數據。
為了平息關於重大經濟危機的討論,官員們警告一些經濟學家不要公開將中國的問題與上世紀80年代由債務推動的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相提並論。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拖累了日本經濟數十年。
然而,中國的債務問題很難被忽視。
盡管房地產行業的崩潰造成了很大的附帶損害,但由於中國嚴格控製的金融體係,破產的風險被降到最低。危險在於,政府可用於防止事態惡化的財政資源可能會減少。
“這場財政危機的後果是增長放緩,”投資銀行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地區首席經濟學家艾麗西亞·加西亞-埃雷羅說。
新冠疫情後的預期反彈更多的是雷聲大雨點小。
經濟的不確定性使得中國儲戶和外國投資者都在爭先恐後地尋找安全的投資場所。房地產價格繼續下跌,與包括美國、日本和印度在內的幾乎所有其他主要國家相比,中國股市的表現都不夠好。
外國基金在2024年成為中國股票的淨賣家,這將是自十年前有數據以來首次出現年度資金外流。自今年年初以來,約有180家中國公司的股票從一個重要的股票市場指數中被剔除,減少了中國公司在全球基準中的存在。
投資者紛紛退回到安全的中國債券市場,推高了價格,壓低了收益率。但即便如此,也有潛在的風險。收益率大幅下跌,以至於中國央行現在擔心,如果未來利率上升,銀行可能會受到衝擊。
中國投資者還大舉買入黃金,推動金價創下曆史新高。
中國曾預測其經濟今年將增長5%左右,比大多數主要經濟體的增速都要快,盡管這一預測現在可能存在疑問。創紀錄的出口激增以及向世界傾銷電動汽車、電池和家用電器推動了中國的經濟增長,但由此導致的供應過剩也削弱了高科技製造業的盈利能力,中國曾希望高科技製造業能夠減輕其從房地產主導的增長模式轉型帶來的痛苦打擊。此外,這也招致越來越多主要貿易夥伴的反對。
中國方麵則淡化了對經濟的擔憂。今年4月,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室主任金瑞庭在官方媒體發表的一篇評論文章中表示,西方媒體和政客繼續“拿中國經濟短期波動數據大做文章”,同時“片麵誇大中國經濟存在的問題挑戰”。
但根本問題依然存在。
數以百萬計大學畢業生麵臨著黯淡的就業前景。
對於大量的年輕人來說,沒有足夠的工作。7月,中國16至24歲年輕人的失業率從6月份的13%躍升至17%以上。
今年夏天,學習審計專業的溫妮·陳(音)在中國東南部城市南昌畢業。她在3月參加了公務員考試但失敗了,每個職位都需要與數百名申請者競爭。
她開始尋找私營部門的工作。溫妮·陳通過一個求職應用給1229家公司發了信息,申請了會計、電子商務、社交媒體等行業的119個職位。她說,經過幾十次麵試,她得到了一些工作機會,但條件都很“離譜”。
其中一份工作的起薪是每月約2700元,她認為這太低了,無法維持生活。另一家公司為她提供了一份工作,但表示她必須在公共假期工作,並且不能調休。她還得到了一個化妝師的職位,但在得知自己實際上要在夜總會上班後拒絕了。
溫妮·陳說:“感覺就是現在畢業的大學生太多了,人太多了但是工作太少了,”她說她很多同學都沒有工作。“經濟不景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