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下滑導致肥胖率上升,成中國重大公衛問題
文章來源: RFA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北京人民大會堂外的中國國徽與國旗
中國經濟下滑正在導致肥胖率上升。路透社9月2日發自香港的報道援引醫生和學者表示,工作壓力、長時間工作和不良飲食習慣等,正成為中國城市居民肥胖的高危因素。而在農村地區,農業工作對體力的要求越來越低,醫療保健不足導致對肥胖問題的篩查和治療不力,這些都大大增加了醫療和醫保的成本。
中國正麵臨著有關肥胖問題的雙重挑戰,即在以技術創新為基礎的現代化經濟中,越來越多的工作變得靜態或坐在辦公桌前,而長期的經濟增長放緩迫使人們購買更便宜和不健康的飲食,這可能都不利於健康。
路透社的報道舉例說,由於房屋和基礎設施建設已經過剩或風光不再,近年來成百上千萬的工人,隻能從建築業和製造業轉行去開網約車或送外賣。
而由於怕花錢,家長取消了孩子們的遊泳或其他體育項目的課程。
另據大雪谘詢公司稱,中國快餐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17年的8920億元人民幣,增至2025年的1.8萬億元人民幣。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FR)全球衛生高級研究員黃延中對路透社說,“經濟下滑經常導致人們生活方式發生變化,”
“飲食習慣可能會變得不正常,而社會活動也可能減少。”
而“日常生活中的這些變化有可能導致肥胖症的增加,並最終導致糖尿病,”黃延中說,他預言中國的肥胖率將持續“快速上升,給醫療係統帶來壓力”。
今年7月,中國國家衛健委醫療應急司司長郭豔紅曾表示,肥胖和超重人群是“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
中國官方通訊社新華社同月的報道稱,中國超過一半的成年人肥胖或超重,高於世界衛生組織估計的37%。
《BMC公共衛生》所做的一項研究顯示,與體重相關的治療成本在醫療衛生預算中的占比估計,將從2022年的8%上升到2030年的22%,總額高達4180億元人民幣。研究說,這一估計還是“保守的”,因為並沒有將醫療衛生成本本身的增長納入考量。
這將進一步增加地方政府的負債壓力,並削弱中國將資源引導至生產率更高的領域以刺激增長的能力。
中國國家衛健委和其他15個政府部門,於7月啟動了對抗肥胖的公共宣傳活動。該活動將持續三年,圍繞幾大口號展開:“終身承諾、積極監測、均衡飲食、身體鍛煉、良好睡眠、合理目標、家庭行動。”
7月份,中國的衛生部門向中小學發放了健康指南,敦促學生定期檢查、日常鍛煉、聘請營養師並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包括減少鹽、油和糖的攝入。
路透社引述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指出,中國目前的肥胖人數約占總人口的8%,雖然高於日本和韓國這兩個鄰國的肥胖人口比例,但是遠低於美國超過42%的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