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親100次,是種什麽體驗?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相親100次,是種什麽體驗?

30+的張曼在北京當老師,她第一次相親是7年前。從4年前開始,她將相親的頻率提高至每周兩三場,去年,這個數字達到巔峰。2023年,她和相親對象約會125人次,有過合適的,有過心動的,但都沒能進入到戀愛關係中。


婚姻是張曼的終極目標,她也很確定,自己的婚姻必須以愛情為前提。她不認為相親的形式與尋找愛情必然矛盾。每隔幾個月,她都會遇到一個合適,但不心動的人,她時常產生搖擺。但最後,她都會選擇堅持初心,找一個互相心動的人。

氣餒是常有的,她形容自己隔一段時間就會emo一次。但時間緊迫,她感受到年齡帶給自己的壓力,比如在相親市場上的可選擇範圍越來越狹窄,比如自己開始不敢側躺睡覺,生怕長出皺紋。

於是,張曼逼迫自己從失敗的泥沼中抽身。一次又一次,化妝、換衣服、出門擠地鐵,跟一個陌生男人在不到兩個小時的飯桌上進行目的明確的交談,或者爬山、騎車、逛商場。

在相親市場裏摸爬滾打多年,她已然形成一套獨有的識人術,笑稱「姐的眼睛就是尺」。她總用幽默的話術描述自己在相親市場上的老練,比如,她可以把常去的商場名字編成一段貫口;她能根據相親對象的工作推斷對方大致的居住區域;再比如,如果一個男人約她去爬香山、百望山,她會知道,對方大概率沒車。

夏天結束的時候,《人物》聯係上張曼,她仍在相親的飯桌上來回奔走,和不同的男人見麵。她說自己會繼續相親,直到相不動的那天,「總要試一試」。


以下是張曼的自述——

文|吳向

編輯|魚鷹

1

我去年和89個人相了親,共計125次。我最高紀錄是一天四場,上午喝咖啡,中午吃飯,下午逛公園,晚上騰訊會議線上見麵。甚至有時候,我和相親對象約在咖啡廳,發現隔壁也在相親,聊著聊著聽到隔壁的談話,覺得鄰桌這小夥不錯,會萌生出比較誇張的想法——要不幹脆8分鍾內兩桌一起結束,然後交換進行下一輪?


相親場次安排太多會導致這樣的情況——第一場的相親對象覺得我心不在焉,一直看時間;第二場往往會遲到一會兒,到了之後感覺自己的社交能量也已經耗盡,一臉疲態。我會變得很機械,整個流程也很流水線。很多話像是被提前存好放在一個小程序裏,對方一旦說出家庭、學曆、興趣愛好之類的關鍵詞,我就自動輸出。

市麵上幾乎所有相親軟件都在我手機裏反複下載又刪除,我已經對不同相親軟件裏增加帖子曝光量的方法爛熟於心。比如「陌上花開」需要每天簽到獲取桃花,「二狗」上通過給其他人的狀態點讚就行。我在相親前習慣複習三十分鍾對方的資料,有時候看著看著發現幾乎同時我的主頁也有一個訪客,一看正是當天要見的相親對象——原來大家習慣都一樣。

剛開始相親我熱衷於看一類視頻,標題寫著——「已婚女分享,另一半長相沒有那麽重要」,「兩個人合不合適,吃頓飯就知道了」,「相親中如何識人」……但慢慢地,我不再需要識人技巧,姐的眼睛就是尺。

我知道一個男人如果約我去爬香山、百望山,他大概率沒車;我知道航天一院在豐台,五院在西北旺,二院在五棵鬆,四院在門頭溝;我還知道西三旗和大郊亭,是公務員們配租配售的集中地。

我不記得我進過多少次電影院,有時候一部電影要看上好幾遍,看得人哈欠連天。北京周邊的山,百望山、東靈山、西山,我跟很多相親對象一起爬過,在鬼笑石俯瞰北京城這事兒也不知道重複了多少次。奧森公園四季的模樣我了熟於心,博物館、商場、貓咖、劇本殺館都踏足過,我甚至跟相親對象去趕過大集。


上「戰場」前,我會根據季節變化,搭配「戰袍」。由於不太習慣連衣裙但是又要走一下女性化路線,我一般下身選擇半裙,全身一定要有一處亮色,比如夏季可以是紅色,黃色,藍色波點上衣,鞋子最好有同色係呼應一下,裙子穿醋酸質地絲裙,或者白裙,牛仔裙。冬季就變成毛裙子,上衣嚐試疊穿,高領緊身白毛衣外加背心什麽的,總體還是追求簡約大方。

我去已經去過很多次的餐廳見不同的人,給每個人都送家鄉的小吃當作伴手禮。那些話我已經翻來覆去說了好多次。我有一些固定的據點,比如海澱的一些商場,公園,可能我已經在那裏見了十幾個人了,張嘴就能把這些地名編成一段貫口。



張曼在靜之湖參加相親活動圖源受訪者

每次出發前我都心想,我怎麽又來這個鬼地方,所有的餐館我幾乎都吃過了,我會記得商場的布局,哪家餐館旁邊是什麽。路過一家餐廳我會看到一個過去的我坐在那裏跟不同的相親對象聊天,會想起來這位男士是不是沒有修剪鼻毛,吃飯有沒有用公筷。


直到最近,我還是在疲憊中繼續和各種各樣的人見麵,沒有迎來什麽大的轉折。我不是渣女,不是海後,隻是一個在相親瀚海沉浮多年的卑微相親人。

相得多了,我也有自己比較傾向的群體。我相親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理工男,我比較喜歡這個群體,出現頻率比較高的是網絡安全、生物醫療、航天、電力電網、人工智能等等職業領域的男性。因為我是文科女,我會希望另一半跟我互補,而且理工男感覺也踏實一點。我很少跟文科男和藝術男約會,這個群體的腦回路我不是很能理解,我覺得太懸浮了,不是過日子的類型。

另外,我也不是很喜歡接觸到的公務員和金融行業的男人。我接觸到的大部分公務員都沒有太強的上進心,比較佛係,隻想過普通日子。他們甚至給人一種脫離了體製,在社會上不具備生存下去的技能的感覺。金融男跟我算是互相不對付,他們一般也不會喜歡我這個類型,我比較糙,平時最多化個淡妝。他們中的大多數會更喜歡精致、漂亮的女生,我猜是那種每天化妝、穿裙子和高跟鞋的類型。我也不喜歡太端著的人,這屬於我們雙方把對方pass掉。



圖源電影《非誠勿擾》


2

一般約會時間都定在工作日下班後或者周末。我住在北京的近郊,一開始考慮到約會不要太奔波,希望對方能離近點。但後來我發現範圍劃得太死,能選擇的就很少,我又把範圍擴充到除對角線以外的區域。

這兩年我幾乎把所有空閑時間都花在了相親上。不過我本來社交圈子也很小,不去相親也大概率是一個人待著。大部分時候都是和相親對象一起吃飯,初次交流時間基本都是一個多小時,回去心裏就有數了。如果還會有第二次、第三次,可能會有別的形式約會,比如爬山、騎車、逛街什麽的。後來,我發現自己準備出去騎車的時候,就會下意識想:要不要順便相個親呢?

我第一次相親是在讀研究生的時候,那時我26歲,相親對象是家裏人介紹。剛見麵,我迅速就下了判斷,這個人不是我喜歡的類型。我之前一直說我不顏控,但其實我有特定的喜歡類型,今年北大畢業典禮上有一個唱歌的男生外貌挺符合我的理想型——戴個眼鏡,斯斯文文的。

「相海」沉浮這些年中,也經曆過一次戀愛,險些結婚,也就是相親圈俗稱的「上岸」,這段感情結束之後,我再次開始頻繁相親並開始記錄。給相親對象建EXCEL表格這事兒,我是從3年前開始的。當時我在一個相親論壇發布了信息,一下子有六七十個人加我,有點篩選不過來,就產生了這樣的想法。


我建了一個簡單的表格,幾項指標分別是時間、地點、人物以及誰請客,並且會在約會後寫上大致的感受。這份表格不會影響到我的判斷,它隻是一份記錄。畢竟見了這麽多人,吃了這麽多次飯,總要留下點什麽。今年,我給表格新增了一項指標——跟對方約會後學到了什麽。失敗次數太多了,我覺得總要獲得一些什麽吧。比如,我跟一個做保險行業的人約會,我就會學習有哪些保險是必要的,哪些沒必要。



張曼給相親對象整理的表格圖源受訪者

我在網上更新了我的相親記錄和感想後,有很多人問我是不是要求太高,我覺得也沒有,我隻是想找一個各方麵條件跟我差不多的人而已。我是北方人,獨生女,父母都有退休金。2011年我開始在北京讀書,碩士畢業後留在這邊,自己攢了一些錢加上家裏扶持在北京買了房,落了戶。我現在在家附近的一所初中教書,收入完全可以覆蓋自己的生活。

我在年齡上沒有什麽要求,跟自己差不多就行,太大的有代溝,太小的聊不到一起。有人問過我為啥不找同事,我的男同事要麽已婚已育,要麽就是剛畢業的年輕老師。


相親的渠道不是很多,要麽熟人介紹,要麽自己上網撈。我用相親軟件或者小程序,這類軟件注冊的時候就要求用戶填寫詳細的個人信息,才能過審,比如學曆、工作、愛好等,也會要求上傳真實的照片。

我一般先看一下麵相,我喜歡清爽陽光一點的。有幾類我基本上能迅速排除,一種是照片遮遮掩掩的,很模糊,不露真容;另一種是太油膩的,我也會有點排斥,比如在浴室對著鏡子拍腹肌,在車裏戴著大金鏈和墨鏡的人。

長相大差不差之後,我會再去看大致的資料,比如畢業的學校怎麽樣,我還是盡量希望對方是本科以上的,不然可能會沒話聊。最後我會看一下對方的經濟狀況和工作。我也不會奢望對方條件特別好,在北京年入四五十萬就可以。最好是獨生子女,最起碼要是區縣裏的。

我對男生的標準可以概括為顏值和魅力值,顏值上我喜歡陽光幹淨的類型,魅力值指的是工作能力,我希望這個人至少在某個領域能力強,得讓我崇拜。我是個比較獨立的人,不希望對方太粘人,尤其是在工作的時候。我希望兩個人都認真做自己的事情,期待下一次見麵就好,不要一直發消息。

相親中什麽情況都可能發生,經常會有兩個人聊得非常好,但就莫名其妙沒有後續的狀況。在我的統計中,35%的相親對象會在第一次約會後詢問下一次的意向,65%的都互相涼涼,再無往來。我一般也不問為什麽,我覺得總是有理由的,都是成年人了,相親而已,沒必要打破砂鍋問到底。


隻有一次,我回訪了。當時我跟對方見了幾次麵,聊天很愉快,但突然就不再聯係我。我之前也遇到過,那一次突然很好奇對方為什麽這樣,也好奇是不是我在異性眼裏有什麽問題,就給他發了消息。男方說感覺我的家庭條件比他好,他有點壓力。這應該是借口,因為我覺得家境也沒有差得太多。我那時候就覺得回訪更加沒有意義了,因為似乎也沒人會說實話。

我在相親中有一些雷點,比如說男生不修剪鼻毛,沒有紳士風度,走在前麵啪一下就把門簾撂下了。還有一種是一上來就問我談過幾個,這種我知道他到底想問什麽,我會立刻給他畫個叉。之前相親相到一個老師,我出於對同行的信任,沒怎麽設防。第二次見麵,他邀請我去他家裏,我沒多想就去了,後來發現對方不懷好意。我得到一個教訓,千萬不要去對方家裏。

第一次約會,男生買單的情況比較多。但如果一星期之後,我們沒有後續了,我就會轉一半的錢給對方。大部分男生不太會收,他們覺得沒有這個必要。但有一次,一個男生請我吃完飯,第二次約我我不想去了,他就要求我把飯錢轉給他,也就100多塊。我轉過去之後,就把他拉黑了。

我沒有跟相親中的任何人成為朋友。出來相親的人目的都十分明確,能成就成,不會有什麽中間地帶。大家都很機械,有些男生之前加過我的微信,約過會但是沒有下文了,就把我刪掉了。結果過了一段時間又來加我,給我發個「你好,很高興認識你」。

有時候刷到之前的相親對象結婚官宣的朋友圈,我會在心裏默默祝福一下,但老實說網友的成功還是會讓人心碎。我覺得男生的思維還挺不一樣的,有些人剛剛跟你示好,轉頭就領證了。我會有一點疑惑,他們是不是不需要那麽愛就可以結婚了。


也有人說我不該用相親的方式尋找愛情,而且還要奔著結婚去。但北京生活節奏太快了,大家真的很難有空閑的時間和精力去慢慢了解一個人。我以前嚐試過其他方法,但效率太低,比如去演講社、讀書會,我進去發現,大家都是各懷鬼胎。如果一個社團是因為興趣愛好組建的,那麽其他屬性就會很低,因為都喜歡爬山的人不見得都想結婚。相親就是很合適我的渠道,目的明確又高效。



張曼參加的相親大會圖源受訪者

3

相親這麽久以來,我有好幾次都差點上岸了,但最終都「死於」不夠心動。有人可能會覺得都出來相親了,為什麽還要糾結愛不愛的?但我不行,我認為我的婚姻必須要有愛情的成分。


去年11月份,我遇到一個男生條件跟我很匹配,性格也很好,但就是沒有心動的感覺。我們接觸了大概半年,對方高高壯壯的,一看就覺得人很好的類型。他是互聯網程序員,經常會給我帶個小禮物,我們至少見了10次。每一次都聊得很暢快,很舒心。

有一次約會,本來約了上午9點,但我工作上臨時有事。我有些抱歉地跟對方打電話,對方還勸我說別著急,他就在我家周圍等著一起用個午餐。後來我火急火燎地跑下來,才知道他自己開著車在周圍溜達了一上午,見麵也沒有不耐煩。12月份的一次約會結束後,對方提出來要不要以男女朋友的身份相處,我突然發現我有些抵觸,我沒辦法想象走到這一步的樣子。

我之前一直在等愛情的火花出來,但沒有。在那之後我還是去和對方見了幾麵,想多一點機會,最後還是失敗了。我跟他最後一次見麵是去劇本殺。整個過程中他表現得很有風度,一直給我提供情緒價值,即使我表現比較菜,他也會小聲說「你還挺有戲劇天賦」。我很感動,但也僅僅感覺對方是個好人而已。我當時想著這一次如果還不心動就放棄。提出結束後,對方沒有糾纏,真是「分手」見人品,我更感覺對方是個很好的人,有點可惜。

我告訴過自己,世上哪有那麽十全十美的人啊。現在想想,我可能還是不太滿意對方的外表,如果他瘦一點我會不會就心動了?但我也不能跟人家說你去減肥吧,這太不禮貌了。

還有一次,我遇到一個吃飯會用公筷,會幫我把椅子拖出來,出差會給我帶禮物,脾氣很溫和,家教很不錯的男生,但也沒有了後續。今年二三月份我們加上微信,一直聊到五月份,基本一兩周就會見一次。但幾個月過去,我們也沒有牽上手,感覺和上個糾結的男生差不多,沒有愛情激蕩的感覺。


也有讓我心動的人,但愛情真的很難,必須要兩個人同時都對對方有興趣。我大概一年會遇到兩三個印象很好,激發出來火花的人。但這種情況幾乎都是我單方麵上頭,對方又對我沒興趣了。我偏偏又不是死纏爛打的人,我一直覺得女生點到為止即可,如果對方沒有給回應,就可以放棄。

如果一段感情需要女生特別努力維持,最後大部分情況都不太靈。在男女關係裏,我認為男生的主動性是更為重要的。我隻能做一個點亮火苗的人,你要是讓我鑽木取火,我做不到。我一般遇到比較上頭的,就會主動約下一次,這就是我最大程度的主動和示好了。

跟比較滿意的人約會,肯定表現得會更不一樣。比如去年我家裏人給我推了一個研究院的科研男,長相儒雅,跟我還是老鄉,我挺滿意的。而且他家資產很多,要比我家好很多。我們一共約會了5次,還去逛了頤和園,我能感覺到我說話走路都變得淑女了一些,也會容易害羞一點。整個溝通過程也沒有出現什麽大問題,挺暢快的。

最後一次約會是在中秋節,中途他接了領導一個電話,這場約會就匆忙結束了,他回單位加班,我買單回了家。過了幾天,我開玩笑問對方什麽時候回請我吃飯,對方說好啊。我挺期待下一次約會的,但對方再也沒有更新後續。

我耿耿於懷了一段時間,感覺自己被人拿捏了,有點挫敗。那段時間跟其他男生約會,我都有點提不起勁。後來有一次,我刷到一個情感博主直播,我就連線講述了我的困惑,又去和朋友聊了聊。我突然意識到我可能也沒有那麽喜歡他,我可能隻是看中人家爹媽能掙錢,看重人家家庭氛圍比較好。等我想清楚這一點之後,我就冷靜下來了。


我的戀愛經曆一隻手數得過來。想起來,在每段感情裏,我都有些過於冷靜和理性。有時候,我也會覺得自己像個人機。我似乎沒有經曆過那些轟轟烈烈,愛得死去活來的戀愛,都是很平靜的、幸福的模式,連分手也是。

我小時候一直循規蹈矩的,從來沒早戀過。我沒有暗戀過誰,也沒有人拋出橄欖枝給我,一直到大四才談了人生第一段戀愛。談了大概半年,加上異地戀,我意識到我們可能沒辦法結婚,就火速提出了分手。後來的幾段戀愛,有時分手原因是因為看不到未來。我一旦意識到這一點,就會告訴自己「該撤了」,迅速抽離出來,快刀斬亂麻。



圖源劇集《花束般的戀愛》

4


我到目前為止的人生經曆都挺常規的。我是典型的乖乖女成長路徑,一直認真學習,小初高大學研究生讀完出來工作,當了老師,在30歲左右開始無比渴望婚姻。

我出生在一個氛圍傳統的家庭。媽媽在國企上班,爸爸是老師,正直而專注自己的事業,早年間很不圓滑,說話不會繞彎子,因此也得罪了一些人。

我們家是嚴父慈母,我小時候一直有點害怕我爸,到現在我們交流都不多。往家裏打電話我永遠隻給我媽打,我爸會在旁邊聽著,偶爾說上兩句,但是給出的都是掌舵層麵的建議,及時給我糾偏。小時候人家都說女兒是爸爸的小棉襖,但我覺得我跟我爸相對生疏,獨處的時候都會有點尷尬。提起小時候跟我爸接觸的記憶,我印象最深的是小時候不喜歡跟人分享東西,他教育我要慷慨大方一些。

我父母的婚姻算是平淡且幸福的類型,這一點也確實給了我走入婚姻的勇氣。他們不是那種很浪漫的人,偶爾也會吵架,但還是支撐著對方走過了大半輩子。我覺得他們之間那種溫馨是靜靜流淌在生活裏的。

我記憶裏經常有這樣的畫麵——小時候,我迷迷糊糊睡在床上不想起床,聽到我爸用一個我完全沒聽過的名字叫我媽,兩個人就在廚房裏說說笑笑。我爸每天都會給我媽起一個新的昵稱,到現在都是這樣。我不知道他是怎麽想出來的,但幾乎每天都不一樣。


長大後,我會在小區裏喂流浪貓,也學著我爸每天給小貓們隨機取一個名字,同一隻貓有時候被叫咪寶,有時候被叫賴皮蛇。但我從沒想過養一隻自己的貓,我覺得要負責一輩子,壓力太大了。而且不是經常有人說,養寵物的那一刻就種下了一顆悲傷的種子,我沒辦法想象小貓離開的樣子,想想就心痛。

在相親這件事上,我父母跟我基本沒有什麽衝突。目標、審美、需求都很一致。同一張相親對象的照片,我們看一眼,描述出來的形容詞基本上是一致的。我們天然默契地喜歡同一類人,又目標一致,所以我很放心「媽媽嚴選」。

我媽媽對於數字和一些細節的記憶相當敏感,記憶時間超級持久,所以現在轉化到我的事,就變成了會拉列一些表格對比房、車、戶口、學曆、家庭背景、習慣等等一係列的條件,她會記得加過誰,我見過誰,簡直是一個人腦的大數據中心。



張曼媽媽為女兒整理的相親記錄圖源受訪者


但我現在也挺愧疚的,她幾乎把我相親這事兒當成了她生活的全部。我媽媽每天早上5點就起床,會點上一炷香,她以前從不迷信,現在為了這事兒開始追求一些神秘力量的指引了。

她平時刷抖音、公眾號什麽的都是在幫我留意這些信息,有時候還會連線情感博主。她光在2022年就加入了好幾個京津相親群,付了好幾筆單價為999元、499元的基礎會員費。一開始我媽給我介紹,都說「xx阿姨介紹一個不錯的孩子給你」,再後來,我媽把xx阿姨熬走了變成了相親群管理員,然而我還在水裏沒上岸。

我媽對於手機的相親信息幾乎一條不落地看,篩選,隻有她篩選過覺得不錯才會推薦給我。有時候我工作忙,她還會忍著不打擾我。他們從沒想過要我回太原結婚,因為好不容易在北京留下了。

跟她推薦的相親對象聊完,我會給我媽反饋,告訴她過程怎麽樣,感受如何,為什麽沒有後續了。不然我害怕她沒有動力了。在這個過程中,其實我媽媽也感受到我的疲憊,漸漸地不再指責我挑剔,反而更加理解我的辛苦和無奈。我媽也不會勸我差不多得了,將就一下,她也知道婚姻是很重要的事情。而且,我媽看到我為了這件事有多努力,她知道不成都是有原因的,知道我走過了多麽心酸的路。



圖源劇集《最喜歡的花》

5

有一些網友問我為什麽那麽想結婚,不惜付出這麽多時間和精力。

其實,對於成家這個事情,我一直有兩個信念,一個是我需要有結婚這樣的體驗,確定一定要結婚,第二就是我堅信我值得過上幸福的生活。我還是受傳統社會的觀念影響比較大,走入婚姻,建立自己的家庭,成為母親,是我非常想要體驗的事。30歲之後,我的這種想法變得更加迫切,因為再拖下去可能就要錯過最佳生育年齡了。

明確了這個主線和總目標之後就是「持續性的上路」,和「階短性的想死」,一方麵我知道我在這個事情上躺不平,躺平了,也得「垂死病中驚坐起,還有魚塘沒打理」(笑)。在這個過程當中,自我懷疑或者自卑是有的,但回想起來和相親被拒倒沒什麽太大的關係,更多還是當時自己工作上的內耗帶來的。


記得有一次和一個律師見麵,當天吃飯時他給我一個反饋:你好像不太自信,眼神一直不堅定,不直視我。在相親過程中能給及時反饋的人並不多,所以他說的話雖然紮心,但確實我也很感謝他一針見血地點出了這個問題。

我是獨生女,我會擔心將來如果我父母去世了,我就完全是個孤零零的個體了。年輕的時候還沒啥感覺,但有一次我媽媽看一個律師直播後直接跟我爸立了遺囑,我當時真的意識到原來我爸媽這麽老了。

我一個人在北京生活十多年了,雖然談過戀愛,但大部分時間還是一個人。我也擅長獨處,不太戀家。但這幾年我會更加頻繁地感覺到孤獨。比如我去看風景,那麽漂亮的山水,放在以前隻會覺得開心,但現在很快就有個想法從我腦子裏蹦出來——要是有個人一起就好了。跟我同齡的朋友不少已經結婚、生育,不再跟我一起活動了,她們把精力都放在了照顧家庭上。有時候,看著別人為了孩子忙前忙後,我覺得很有意義,很羨慕。

我理想中的婚姻生活,就是那種小中產的生活,平時各自在工作上努力,周末一起開車去周邊遛娃。有時候走在路上,看到一家子,兩個大人看上去很有素質,學曆很高的樣子,小孩也幹淨可愛,很羨慕這種體麵的家庭。

我也知道在現實中,婚姻生活是一地雞毛的。有時候看網上一些婚後生活分享,我也會恐懼,覺得愛情是很脆弱的東西。所以我覺得篩選變得尤為重要。


何況,我不能因為預判可能發生不好的情況,就放棄和他人連接的想法。我還是想找一個能夠互相支撐,最好對方能夠帶著我提升的人,而不隻是一個一起生活的搭子。

太多失敗,也在消磨我的銳氣,有時候下了班,一個人在家我會很emo。為什麽就我不行,別人相親相到我這個程度,恐怕已經結婚好幾次了。相親跟流水線一樣的篩選過程,經常會讓我感到疲憊。

我時常會陷入到自我懷疑中,比如自己是不是不夠漂亮。我感覺到歲月在我身上的痕跡,為了相親時能更完美地出現在對方麵前,我已經很久沒有側躺過,每當我想舒服地躺下,都會提醒自己:別這樣,會變醜。還有很多次,我明明覺得對方不合眼緣,但想到自己的年紀,還是同意了對方的好友申請。

也許等過幾年,一直找不到,我就灰心了,該怎麽著就怎麽著,我可能也會放下對結婚的執念,選擇獨身。但至少目前,我非常渴望婚姻,我覺得我應該去努力一下。

我們相親人有一首戰歌,鄧紫棋的《老人與海》。每次聽,我都不自覺地淚流滿麵。裏麵有段歌詞我很喜歡——


「如果枯萎是那花兒的未來

你還會不會灌溉

岸一直把浪推開

海浪卻一次次回來

我還會 奮身地愛


盡管可能 隻剩殘骸

我還會 滿懷期待

盡管可能 會滿身傷害」



圖源劇集《我的解放日誌》

旁觀者XWY 發表評論於
選擇太多就會有選擇焦慮症。
paladindancer 發表評論於
中國離婚率40%, 2023結700萬, 離300萬. 東北離最多, 黑吉遼幾乎60%. 接的還沒離的多. 不結婚絕對比離婚好.
汗滴米高 發表評論於
“在北京年入四五十萬就可以”...哇。
老雷 發表評論於
長相一般心比天高,一天相10次親也沒用
想不開1 發表評論於
這麽囉裏囉嗦的人,怎麽會找到對象。
傑瑞王 發表評論於
”戀愛“潔癖
InNorthTexas 發表評論於
拚女多多。
紐約雙子 發表評論於
如果我鼓勵她堅持就是“勝利”,是不是有點兒腹黑了。這樣,第一她不會害到入不了她法眼的普通男人;第二她可以幫助其他人曆練,增長“反麵經驗”,lower expectations。
oktober01 發表評論於
日子過得一塌糊塗
空城之主 發表評論於
無聊話題,辛苦了寫手。相親20次是對世界不滿,相親40次是對自己絕望。
無閑散人 發表評論於
沒合適就不結婚
晶體管發射極 發表評論於
談戀愛有種主觀朦朦朧美和激情感,象本貼主人公這樣一切都程式化了,很難談成功的
notatwork 發表評論於
誰敢找這位就是噩夢的開始。
cn_abcd 發表評論於
火火的雪 發表評論於 2024-08-27 06:07:16
你用尺子去量別人,人家用放大鏡去看你。看出的都是齷齪。


====================

++++++++
晶體管發射極 發表評論於
相親都相成了精,是本帖主人找不到如意郎君的根本原因
Earth_Rover 發表評論於
沒戲!年齡太大沒有激情了。
Maori 發表評論於
病態
music123 發表評論於
如果女生夠漂亮 哪有嫁不出去的
火火的雪 發表評論於
你用尺子去量別人,人家用放大鏡去看你。看出的都是齷齪。
秦唐 發表評論於
挺真實的,還是很多人期待婚姻的,隻是可遇不可求。高不成低不就的情況居多。
河西海龜 發表評論於
還是因為自己年齡大了,而要求還是很高。
FollowNature 發表評論於
太多了,就很難有衝動了。年輕人談戀愛,靠的不是計算,更多的是激情。
wenxuecity18 發表評論於
感覺像在購物。
XM25 發表評論於
就是蹭飯蹭咖啡
kingdale1 發表評論於
太利益化了,不懂得愛是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