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已承認,去年10月一艘中國擁有的集裝箱船損壞了愛沙尼亞和芬蘭之間的波羅的海天然氣管道,但表示這是一起意外事故。據《南華早報》了解,中國當局進行了內部調查,並於最近將調查結果通報給了愛沙尼亞和芬蘭政府。這份中文報告稱,這起事故是一場強風暴造成的。中方承認香港旗幟貨船損壞了波羅的海天然氣管道 強調是場意外 https://t.co/nbJ8BdBHrt pic.twitter.com/jZrOu5RzmM
— RFI 華語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RFI_Cn) August 12, 2024
愛沙尼亞和芬蘭仍在圍繞中國的“新新北極熊”號展開聯合刑事調查,事發時這艘集裝箱船懸掛的是香港旗幟。該船的注冊所有人是中國航運公司新新海運。據悉,上述報告已在各部委傳閱,但在調查中不作為正式證據提交。愛沙尼亞和芬蘭政府都敦促中方回應它們的緊急請求,提供有關該集裝箱船的信息。
愛沙尼亞檢察官的一位發言人說,這份文件並沒有送交該檢察官辦公室,而且在任何情況下,它“都不能用作愛沙尼亞刑事調查的證據”。愛沙尼亞檢察官公共關係負責人庫恩格斯(Kairi Küngas)說:“我們向中國當局提交了一份法律援助申請,以便從該船及其船員那裏收集證據”。
庫恩格斯補充說:“為了執行法律援助請求,中國當局可以自行開展調查行動,也可以讓愛沙尼亞調查人員參與,但在中國領土上開展的所有活動都必須符合當地法律”。她並稱,“中國當局迄今尚未就執行法律援助請求作出答複”。
芬蘭國家調查局的發言人拒絕證實該部門是否收到了一份文件,但表示其調查仍在進行中。芬蘭國家調查局通訊主管紮雷夫(Anna Zareff)在一份書麵聲明中說:“在調查過程中,芬蘭國家調查局與中國當局進行了合作,並向中國主管當局提交了法律援助請求”。
紮雷夫在聲明中說,“必須指出的是,調查仍在進行中,隻有在完成所有必要的調查措施後,才能就這些事件(技術故障-疏忽/航海技術差-蓄意行為)的背後原因作出最終結論,而這仍需要一些時間”。中國外交部沒有回應置評請求。
芬蘭外交部長瓦爾托寧(Elina Valtonen)周一在接受芬蘭媒體采訪時說:“我們一直在與中國合作並交換信息,但我們不會透露細節,因為調查仍在進行中”。這兩個歐盟成員國的當局稱,去年10月7日晚或10月8日上午,“新新北極熊”號在海底拖錨,劃破了“波羅的海連接器”天然氣管道,還損壞了兩國之間的兩條電信電纜。
芬蘭調查人員在當時的聲明中描述了一條“1.5至4米寬的拖曳痕跡”,通向“天然氣管道的損壞點”。10月24日的聲明說:“在離該天然氣管道損壞點幾米遠的地方,有一個錨,據信是它造成了寬大的拖曳痕跡和損壞本身”。聲明還說,錨被提起後,“有痕跡表明它曾與該天然氣管道接觸過”。
這條長達77公裏的“波羅的海連接器”天然氣管道是芬蘭的重要能源來源。消息人士稱,這份中文報告聲稱是按照國際海事組織的規則進行的。中國司法部尚未答複愛沙尼亞和芬蘭的詳細詢問。據悉,中方表示願意在晚些時候接受歐洲的調查。
這一保證是對愛沙尼亞國家檢察官奧列夫(Triinu Olev)5月表示中國政府尚未提供任何信息的回應。奧列夫當時指出:“我們需要收集更多證據,以確定損害是故意還是意外造成的”。
事件發生後,“新新北極熊”號駛往聖彼得堡,隨後在俄羅斯阿爾漢格爾斯克州被拍到,最後停靠在天津。去年11月,芬蘭當局表示,中方已承諾全力配合調查。今年1月,時任芬蘭總統尼尼斯托(Sauli Niinisto)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就受損管道問題舉行了赫爾辛基稱之為“建設性”的會談。
去年10月的事件發生時,波羅的海國家對中國的疑慮正在加劇,這主要是因為北京在俄羅斯全麵入侵烏克蘭後與莫斯科關係密切。對莫斯科的親近也導致了與歐中關係的普遍惡化。“波羅的海連接器”天然氣管道的損壞也進一步引起了人們對海底基礎設施脆弱性的警惕。
此前,連接俄羅斯和德國的北溪1號和2號天然氣管道於2022年9月在一係列爆炸中被毀,至今仍未找到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