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看網絡實名製過的國家,他們的前車之鑒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原內容鏈接:

【韓國網絡實名製】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P4421f7y4/?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9ee64dc4cea5db32f1546699f4cef4a7

目前地球上有三個國家實裝過網絡實名製,在這三個國家裏邊有一個和其他兩個格格不入,那就是韓國。韓國作為一個無論是網速網民比重還是帶寬普及程度,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名列前茅的互聯網發達國家,他的經驗我覺得值得很多其他國家借鑒。



2005 年6月5日,首爾地鐵 2 號線上,一個女孩的寵物狗在車廂內排便,鄰座老人要求女孩清理,女孩拒絕,還惡言相向。這場麵被人拍下之後傳到網絡上,立刻激起了公憤,有網民揚言要開盒女生。不久後,女孩的真實姓名、電話、住址、學校等個人信息都被公諸於中,“狗屎女”成了他的代號,網上開始流傳各種各樣的侮辱和調侃他的二創。迫於壓力,女孩公開道歉,並且退學了,父母也搬家換了工作,但是最後女生還是患上了精神疾病。韓國民眾開始反思網絡暴力。 2005 年7月,雅虎韓國的一項用戶調查顯示, 79% 的受訪者支持網絡實名製。 9 月份,信息通訊部召開聽證會,提出要在大型門戶網站推出有限實名製。 2007 年7月,網絡實名製正式實行,要求日均瀏覽量超過 30 萬的網站引入身份驗證機製,共計 35 家。2008 年 10 月,韓國女星崔真實因網絡謠言自殺,韓國民眾繼續反思是不是藥不夠猛,於是 2009 年4月,實名製的範圍擴展至日均瀏覽量 10 萬的網站,共計 153 家。但是 2010 年 12 大學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該製度實施三年,誹謗跟帖數量從 13.9% 減少到12.2%,減少僅1.7%。可是,為了這 1.7 個百分點,韓國政府和社會付出了巨大的管理成本。

另外,以 IP 地址為基準,網絡論壇的平均參與者從 2, 585 人減少到 737 人。網絡實名製在一定程度上抑製了人們在網上交流的欲往。 2010 年前後,韓國政府要求油管實名,油管拒絕後,關閉了韓國站的視頻上傳和留言功能,將用戶轉往國際。 2011 年3月,韓國政府將推特、臉書、油管兒等排除在實名對象之外,理由是社交網站屬於私人領域,不適用實名製。

對網絡實名製的致命一擊發生在 2011 年7月,韓國最大的社交網站,約 3, 500 萬用戶的個人信息泄露,包括姓名、生日電話、住址、郵箱密碼和身份證號碼等等。 11 月,一家遊戲公司又有 1, 300 萬用戶的信息被泄露。可以說正是實名製的推行導致了韓國電詐案件數量劇增,垃圾短信垃圾郵件劇增,而且個人信息一旦泄露就不會徹底消除,他會永遠躺在世界某個角落的硬盤裏,等待著被下一次倒賣。

2012 年8月,韓國憲法裁判所判決網絡實名製違憲。判決稱,網絡實名製的目的是公益性政策施行後,網上的惡性言論和非法信息並未明顯減少,反而促使網民選擇使用國外網站,使國內網站與國外網站的經營產生差距,未實現預期的公益性。至於其控製上傳非法信息,在造成損失時能獲知加害者的立法目的,完全可以通過 IP 追蹤和刑事處罰、損害賠償等手段實現綜合衡量。

網絡實名製的弊端遠甚於公益性。至此,韓國網絡實名製正式退出曆史舞台。目前地球上有 3 個國家實裝過網絡實名製,兩個成功了,一個失敗了,失敗的原因韓國人已經給我們展示了,我們來看一下成功的原因。


要清楚成功的原因,就要先了解一下支持者是怎麽說的。梳理一下大概是五個點。第一,有利於網民的責任意識和自律意識。都實名了,都是不能亂說話了,對吧?說話得負責任。第二,有利於打擊網絡犯罪,追蹤 IP 比較麻煩,還得監控攝像頭配合找人。理論上來說,實名之後可就方便很多了。第三,有利於保護言論自由。這個說法是說實名製可以約束政府行為,避免行政權力的過度擴張。第四,有利於保護網民隱私權。網民的身份資料得到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嚴格保護,未經授權不得隨意查詢,所以它安全的很。第五,有利於促進網絡經濟的發展。都實名了網上交易,大家也都彼此放心了,對吧?

但是在我看來,這都不是主要原因。第一,韓國人誹謗跟帖降了 1.7 個百分點。雖然現在時代進步了,跟帖數量似乎已經不能作為一個關鍵指標。但是人性是不會變的,因為即使實名了,網上發言的人還是會相信法不責眾,別人都造謠,幾千幾萬幾十萬抓也輪不到抓我啊。第二,單個案件也許是降低了成本,但是因為信息泄露而帶來的案件數量的暴漲反而加大了行政成本。

第三,說實話我是沒看出來這裏邊的邏輯,不做評論。

第四,事實勝於雄辯。

第五,重點就在這裏了,不可否認電子商務是實名製的最大受益者,但是主要原因還是因為 21 世紀互聯網世界中那個最偉大的發明(編者注:數字長城)。得益於它,我們不用考慮那些讓韓國政府尷尬的問題,國內電商企業才能夠在不受幹擾和競爭的條件下迅速做大。最近越南和俄羅斯就一直也想推網絡實名製,但是可惜他們沒有這項偉大的發明,所以他們搞不起來。


再來看韓國廢止了網絡實名製。雅虎又做了一次調查,這次 92% 的受訪者認為原本就不該實行網絡使命製,和 05 年的那一次形成戲劇性的對比,但是後悔也沒有什麽意義,泄露已經成為事實。在實名製廢止 7 年之後的 2019 年,韓國警方搗毀了一個黑客組織,發現這個組織隻有三個人,但是他掌握了 80% 的韓國國民的個人信息,主要來源就是 2011 年那三家公司的泄露。另外一些是他們從韓國公共機關通過黑客手段盜取。

來看看網絡實名製過的國家,他們的前車之鑒

資料來源:https://gd.sina.cn/finance/news/2019-02-26/detail-ihrfqzka9186150.d.html



資料來源: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24623498




資料來源:https://gxzv.com/blog/the-source-of-the-shanghai-gov-police-data/

Headwater 發表評論於
韓國網絡實名製執行不徹底才是罪魁禍首,臉書,tweeter,油管,雅虎,全都是美國資本,他們例外了,整個人韓國就對美國單向透明了。言論自由不過是噱頭,人民在網上無非是到處罵,政治和經濟勢力才是對個人信息最感興趣的。
Earth_Rover 發表評論於
讚成的趕緊登記就是了。別在這瞎逼逼!
Capitaltwo 發表評論於
網絡實名製的目的是為了讓人人都有機會上網和上得起網,可以防止不法網商坐地起價把上網價格炒高。
ajaja 發表評論於
中共的網絡實名製並非為了經濟目的或者減少金融犯罪,而是為了政治目的,為了進一步防止人民指責中共防止自己倒台。
bsmile 發表評論於
常態 發表評論於 2024-08-12 22:11:31
同意IP從天朝來的實名,看你在哪個cell。
===========
實名製可以讓人說話負責,虛名製可以讓人自由說話,兩者間需要取一個平衡的,而不是如那個網友所說的兩個極端。
有門部關 發表評論於
等著看另兩個國家呢,結果連名字也沒有。
常態 發表評論於
同意IP從天朝來的實名,看你在哪個cell。

bsmile 發表評論於 2024-08-12 21:33:59
modems 發表評論於 2024-08-12 20:11:39
網絡實名,人要麽不說話,要麽說假話! 網絡假名,更多人說實話
=================
胡說,你知道小偷嗎?你知道他們為什麽敢什麽都偷?因為他們都蒙著臉偷偷摸摸的,就算被人看見了也認不出抓不住。
bsmile 發表評論於

modems 發表評論於 2024-08-12 20:11:39
網絡實名,人要麽不說話,要麽說假話! 網絡假名,更多人說實話
=================
胡說,你知道小偷嗎?你知道他們為什麽敢什麽都偷?因為他們都蒙著臉偷偷摸摸的,就算被人看見了也認不出抓不住。
exds 發表評論於
造謠是天賦人權,mmp,實名製 個雞毛哈 ~~~~~~~~~~~~~~~~lol
modems 發表評論於
網絡實名,人要麽不說話,要麽說假話! 網絡假名,更多人說實話
把酒論思 發表評論於
cn_abcd 發表評論於 2024-08-12 18:47:30不是說網絡實名製好,但用來反對的理由也太蝦了一點

現在美國沒有實名製,但發生過多少次大規模個人隱私資料失竊?銀行有,醫院有,公共事業公司有,保險公司有,社交媒體有,政府有。難道為了保護隱私,就不上銀行,不上醫院。。。?
----------------
你把錢放家裏容易被偷被搶,你看看現在發生過多少次偷竊搶劫?你鄰居有過,朋友有過,同事有過,你聽到過,你看到過,甚至可能經曆過。所以。。。。把錢放國家金庫裏,安全。
把酒論思 發表評論於
時不時來看看 發表評論於 2024-08-12 18:52:00
製造新聞,連臉,手掌都可以用來支付,還有啥網絡不可以實名?

-------------

無他,自願還是被迫之分。
halfull 發表評論於
看不出樓底兩位的理由有反駁的力道。我們應當減小風險敞口不是?
caption 發表評論於
“誹謗跟帖數量從 13.9% 減少到12.2%,減少僅1.7%。可是,為了這 1.7 個百分點,韓國政府和社會付出了巨大的管理成本。”

這些人有沒有被追責?如果沒有,那實名製確實沒意義。
時不時來看看 發表評論於
製造新聞,連臉,手掌都可以用來支付,還有啥網絡不可以實名?
cn_abcd 發表評論於
不是說網絡實名製好,但用來反對的理由也太蝦了一點

現在美國沒有實名製,但發生過多少次大規模個人隱私資料失竊?銀行有,醫院有,公共事業公司有,保險公司有,社交媒體有,政府有。難道為了保護隱私,就不上銀行,不上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