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湊夠5萬就去還款”:那些提前還貸的年輕人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

被壓縮的生活


過去兩年,張浩和妻子一直在過一種“延遲滿足”的生活——他們盡量削減不必要的支出,走路能到的地方就不坐公交,公共交通可抵達就絕不打車。出國旅行、買車這樣看起來奢侈的計劃暫時延後,衣服、鞋子更要講求性價比。

當然,也有不能壓縮的部分,比如吃的,“因為身體很重要,你要是吃的不好的話,身體就不會好,你的工作就沒法弄。”

像買房之前那樣灑脫的消費一去不返,他們盡可能攢下更多錢,提前還房貸。2021年3月,房價在疫情中已經跌過一輪,張浩在某一線城市工作到第7年,有了購房資格,和妻子一起拿出工作多年的積蓄,並向親戚朋友借了30多萬,湊夠首付,在郊區買下一套準現房。因為是“限競房”(一種特殊的商品房,特點是限房價、競地價),房子必須要持有至少5年,才能流入市場。

按照政策,那一年的商貸利率是在LPR基礎上加55個基點,即5.2%(4.65+55),他的貸款總額是248萬,每個月要還1.5萬左右。後麵利率降過兩次,目前執行的利率是4.75%(4.2+55),即便他的房貸利率會在明年1月1日重新定價,降為4.5%,仍然和現在新入場買房的人相差1個百分點的利差。

和許多高利率存量房貸的業主一樣,張浩每次看到新的政策調整,心理都很不平衡。社交平台上,存量房貸的業主們分享各類經驗:有人動員大家行動起來,打12345維權;有人打給所貸款銀行的總行大訴苦水;有人熱衷在各類政府留言板上寫長信。


但回音寥寥,為了減少損失,更現實的選擇是提前還貸。據媒體報道,一位銀行貸款經理曾透露,由於銀行頭寸(銀行係統對於可用資金調度的專業叫法)和樓市風險的問題,提前還貸的人越來越多,各家銀行的額度也越來越被壓縮,相比起兩年前,現在提前還貸更困難。“每個月額度幾百萬,現在最長的要等3個多月,如果提前還貸1000萬以上還得等更長時間。”

這也是張浩的切身感受。買房後他一共經曆了4次提前還款,起初一切順利,直接找對接的客戶經理,說明自己要還多少錢,對方就會寄來一張表格,填寫後一般一個月就能完成提前還款的程序。但去年年底,以及今年4月,最近兩次申請提前還款時,卻遇到了阻力。銀行告訴他,要還款的人太多,已經沒有額度了。

●張浩在社交平台上記錄自己提前還貸過程。講述者供圖

張浩第一次受阻時投訴到了12378銀保監會,銀行很快妥協。但今年這招也不管用了,他前後打了100多個電話,最後是打給了貸款銀行的總行,依靠上級部門解決了問題。後來,網上銀行App上線了提前還款的預約功能,他的前麵排了2萬多人,最早的還款日期預約到了8月1日。

在上海,小樹在提前還貸時同樣遇到了麻煩。她2022年通過搖號買了套小戶型新房,商貸利率是4.8%,公積金貸款利率是3.25%。她以利息最少為主,選擇了等額本金的還款方式,商貸108萬,公積金貸款了60萬,30年還清。


2023年,她申請提前還款隻需要在銀行App上預約,到時間自動扣除,無需違約金,但2024年,她貸款的銀行對提前還款的方式做出限製,隻能線上還款一次,其他都得提前一個多月到線下預約還款。

張浩和妻子在3年多的時間裏已經提前還款了105萬,目前每月要付的房貸降低到了7800元,用住房公積金就可以覆蓋,幾乎對生活不再有影響,但焦慮仍然存在。在降薪、裁員的新聞頻頻出現在社交平台上的環境中,他們隻能更努力地工作,來讓自己處在安全位置。

沒買房之前,他們的生活非常輕鬆,幾千塊的衣服、鞋子,張浩覺得很平常,“能賺回來”。但拚命消費降級提前還貸這幾年,他和妻子的心態產生了劇烈變化。“比方說,有時候確實憋不住了,買一個自己喜歡的東西,挺貴,會有點後悔錢沒有攢下來還房貸,有點病態了。”

他記得,有次妻子咬牙買了一塊表,7萬多,回來戴了幾天就後悔,轉頭從二手市場賣了出去,賠了2萬多。

除了高額利息,房價的走向也時刻牽動人的心緒。張浩會頻繁打開App,觀察周邊二手房的價格趨勢。這兩年,張浩夫妻都要定時去看醫生,診斷出奇相似,一樣的焦慮症。


一些失去的東西無法量化。真正讓張浩後悔買房的時刻出現在今年,妻子好不容易在各種壓力下備孕一年,懷上了寶寶,結果胎心沒長出來,最後流了產。他總覺得,如果妻子沒有長期處在不安的狀態裏,寶寶或許能平安生下來。

害怕再次錯過“機會”

張浩的錢包裏一直保存著那張擁有“好多個0”的小票。那是買房付首付時的銀行回執單,也是他至今最大一筆支出的存證。

和很多人一樣,在2021年買房時,他以為房價隻是在疫情中短暫下跌,像之前一樣價格波動後總會漲回來。2014年大學畢業後,張浩一直從事家裝行業,與房地產的發展關聯密切。在新房、二手房都緊俏的前些年,他們的行業利潤始終可觀。

買房之前的7年裏,他的工資每年都在漲,行業裏的前輩們,都在曾經興盛的職業中積累了不少財富,買房也比他們早。


但疫情後,行業環境並沒有想象中回暖。新房、二手房交易量減少,在這樣的背景下,裝修房子的人自然也在下降。公司裁員以後,他的工作量變得更大,“一個人要幹(之前)1.5個人的活”。

如果張浩買房的判斷是基於未來預期,那麽對於北漂的小魚夫婦來說,買房更像是對錯過好時機的恐懼。

“我感覺我的成長就是在房地產的漩渦裏麵周旋”,小魚總結。2018年,北京市區的房價已經暴漲了好幾輪,她和丈夫都漂泊多年,迫切想安定下來。“眼睜睜看著北京的房子買不起了”,他們隻能將目光移向“環京”區域。

小魚描述,那會兒燕郊的房價也已經漲起來了,“每個星期(每平米)漲1000多塊錢那種感覺,當時有個女孩,春節前在香河買了一套房,過了一個春節就漲了好幾十萬,我們想,哇塞,都是打工人,一個月賺幾千塊錢,人家靠一個房子就逆襲了,我們也得買。”

2018年春節後,他們馬上到香河去看了房子。當時,新樓已經封盤,還是小魚的姐姐找了關係,內部留了幾套,他們才有機會選了其中最小的一套,總價120萬。最後的成交價是每平米8800元。等過了一禮拜,她去辦手續,銷售告訴她,那個房子已經漲到了一萬每平米。


小魚記得當時的激動,“就覺得我們是不是也要踩上點了,要見證曆史了。”

●小魚在香河的家。圖源@張魚小丸子

他們買房那年,環京開始限購,他們不是廊坊戶口,銷售說,可以在那裏先繳個人所得稅,3年之後才給正式辦手續。“特別大膽給人家了65萬。”她覺得當時像瘋了一樣。

直到2021年,房子才算辦完正式手續,開始還房貸。但50萬商貸的利率是按照2018年的標準算的。20年還款期限,月供3500元。後來利率降了一次,變成了3300元。

2022年夏天,他們搬到香河。小魚心情是有落差的,覺得自己在北京待了十年,最後還是沒留下,要搬去小縣城生活了。但很快,她開始為當時的謹慎感到慶幸——房價逐漸下跌,從她搬進新房到現在,所在小區的成交價越來越低,前些天,和他們家同戶型的鄰居終於把房子賣了出去,總價68萬。而那些買在市區的朋友,因為房子總價高,損失更大。


“我身邊很多在北京上班的朋友,大家麵臨的問題都很相似,頭幾年家裏條件好一點的,夫妻都上班,互聯網行業,收入達幾萬,湊首付在北京買房,月供基本都在15000~20000之間,一麵臨裁員,他們就很心焦。”

小魚家的房貸壓力並不大,一開始沒放在心上,但去年下半年,在汽車行業做程序員的丈夫突然被裁員,家裏最大的收入來源斷掉了。再加上孩子的開銷,她感到焦慮,開始算賬。結果發現 50萬貸款還了三年多,本金居然還有47萬。月供3300元,利息有1600元,實在不合算,“1600塊好像都夠我們一個月買菜了。”

為了盡量減少家庭的固定開銷,小魚家提前還款了20萬,打算盡快還清剩餘部分,減少負債。

小魚今年33歲,丈夫是80後,已經不再是碼農的黃金年齡。重新找工作的難度比想象中更大,丈夫待在家裏的時間越來越長,小魚開始讓他幫自己分擔一些自媒體的日常工作。趁著這個賽道還沒有被“淘汰”,她想盡可能多攢點錢。

香河新房入住率不樂觀,小魚所在的一棟樓目前住了20多戶,是全小區入住最多的一棟。其他樓一到晚上,隻有零星幾盞燈亮著。


小魚說,小區裏,投資買房的業主是最糟心的。她家樓上的那戶非常著急,想低價出售連看房的人都很少,“根本賣不出去”。為了盡量減少損失,好幾個業主都在申請提前還款。小魚貸款的銀行每年有2次申請提前還款機會,她打算年底的時候,“能還5萬還5萬,能還10萬還10萬。”

人生的偶然性

小樹在上海買下那套小兩居時,正在一家國企工作。她原本以為自己會一直待下去,直到退休,連房子也是按照離公司通勤比較近的標準挑選的。

做決策隻有一天。小樹先去跟著中介看了幾個二手房,但當時上海二手房“三價”( 指的是二手房交易中的銀行貸款評估價、網簽備案合同價、房管局評估價)都高,中介跟她說,不如買新房,正好附近有個樓盤,也有小戶型。她跟著看了一圈就決定認籌了。

小樹選的是一套剩餘房源中樓層最低、最便宜的,隻是為了自己居住。她當時打算在國企待到退休後,在上海養老。有自己的房子,就不必再和別人合租,或者痛苦地搬家。但買房後不到一年,一切都產生了變化。她跳槽轉行,原本的房子離目前的公司距離很遠,隻好租了出去。而不管是之前所在的國企,還是目前在的私企,都經曆了一輪裁員。


工作變動或者對未來的危機感也是一些年輕人提前還貸的理由。許多人在社交平台上記錄他們的不安:有32歲背著192萬房貸的年輕人,在去年公司的裁員潮中躲過一劫,卻經常提心吊膽,對自己當時買房的決定產生巨大懷疑;有人用裁員補償金提前還上了房貸,像一隻手攥住心髒的壓迫感終於消失了,她重新開始感受日常,不再追求高工資,隻想找份喜歡的工作。

小樹換到私企後,也曾擔心過會不會裁員。這兩年,她趁著還沒被“優化”,盡量省下工資儲蓄,又找家人借了一筆錢,提前還款了6次,把商貸部分提前還清了,“能少點利息就少點。”至於房價,她已經看開了。至少還能用“不賣就不虧”的理論麻痹自己。

●工作變動或者對未來的危機感也是一些年輕人提前還貸的理由。圖源東方IC

如果在買房這件事上有什麽收獲可言,對張浩來說,或許是更清晰地認識到人生的偶然性。“買房的時候覺得房價會一直漲,但是後來一直在跌。你認知上的這種規律會變化。”比起許多在高點時購入房產,虧損嚴重的買房人,他相當幸運——買房之後,周邊獨立學籍,他所買的小區分到了還不錯的一所小學,附近二手房漲了30%左右。

但經曆這兩年有關房產的“挫敗教育”,焦慮反而多過慶幸,“現在不是還不能賣嗎,誰知道以後怎麽樣?”他總結這些年的經驗,“生活其實並不必然,不是說你因為一個什麽就得到什麽,因果關係可能並不是很直接的。有些事情盡力去做,但是還得靠天。”


新房已經交付兩年多,張浩還從未享受過住在自己家的感覺。為了早點還清房貸,他把房子租了出去,以租養貸,仍然和妻子租房生活。重新審視買入的那套新房,張浩說他的妻子很不滿意:沒有大的落地窗,沒有飄窗,又在五環外,遠離市區。

他們打算提前還清房貸後,把那套房子賣出去,置換到離市區近一點的區域。張浩解釋做這個決定背後更隱秘的原因, “不患寡而患不均”。他說,“大家(利率)都一樣的時候,咬咬牙的事,不一樣了,就會從心底裏覺得不公平,這種深層次的矛盾無法自洽,我現在就不想再住了。”

他要重新買一套不承載這些憤懣與委屈的房子。少點商貸,盡量走公積金貸,“不想讓銀行賺利息了”。

fengshen99 發表評論於
隔三個月就能提前還款40萬(三​​年內能提前還款105萬),根本不是一般人啊,怪不得銀行不肯批準。所以買個七萬的表也不算啥了吧。
irvinelee 發表評論於
看到她買了7萬人民幣的表,然後在想她是不是無病呻吟?
搦戰 發表評論於
之前經濟增長快,大家毫無壓力,想怎麽花都行。
Amita 發表評論於
真是有錢敢花,我家毛收入比她貸款總額都高,哪裏敢買七萬多的表。
他們還年輕,以後孩子大一點花錢的地方多了去了。
blondiedoggy 發表評論於
奢侈

有次妻子咬牙買了一塊表,7萬多,回來戴了幾天就後悔,轉頭從二手市場賣了出去,賠了2萬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