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孩子大半夜高燒不退,我趕忙開車送孩子去省立醫院。
淩晨4點,一眼望去,醫院大樓燈火通明。
一走進大廳裏,有人在冰冷的椅子上小憩,有人抱著孩子,支著疲憊的身子隔著人群焦慮地張望。
走廊上,護士推著病床來回奔走,家屬們個個腳步匆匆。
ICU的門口,哭喊聲,爭吵聲,不絕於耳。
沒有地方能像醫院一樣,如此真實地照出人間悲歡。
看著這一幕幕,我突然覺得,人生沒有什麽事是放不下的,能活著比什麽都重要。
看奄奄一息的病人,工作上的煩惱有什麽想不開的呢?
看那些哭成淚人的家屬,家庭的瑣事有什麽看不透的呢?
我想,醫院裏凡所見,皆是人間最本真的樣子。
01
生死麵前,萬事皆休。
新西蘭有一所頂尖大學,每年學生畢業的時候,學校都會組織他們去當地的醫院參觀實習。
結束後,校長送給他們一句話作為畢業寄語:醫院是給你們上的最後一課,人生沒什麽好失意的,因為活著已經夠不容易了。
生死麵前,萬事皆休。
世上沒有什麽比健康更為重要了,財富再多不如康健體魄,地位再高抵不上平平安安。
護士@石悅寫過兩個病人家庭的故事。
第一個病人,是省台裏的製片人。
為了打通各路關係,他應酬時都喝得爛醉如泥。
為了片子質量,熬夜加班是家常便飯的事。
當他被查出慢性腎炎,躺在病房接受治療時,他突然發現工作似乎沒那麽重要了。
再怎麽評優評先,也換不來健康的身體。
再怎麽升職漲薪,也填不上醫療費的坑。
Ad:美好不容錯過,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愉快時光,現在就訂票
他歎息道:工作就像一個皮球,掉下去還會再彈回來。健康就像一個空心玻璃球,一旦掉下去,就會粉碎。
第二個是一位媽媽,她孩子患高鉀血症。
她跟石悅聊過她的雞娃經曆。
因為身邊很多父母都在雞娃,她在懷孕時就嚴陣以待,成天給娃物色各種早教課。
等娃五六歲時,她就給孩子報了鋼琴課和舞蹈課,孩子快上小學時她又給報了幼小銜接班和各種課外班。
那段時間,他們夫婦一到周末就帶著孩子馬不停蹄地到處跑。
直到上一年,孩子查出這個病。
孩子一生病,家長先掉層皮。
她當時以為是什麽不治之症,哭了好幾個晚上,不讓孩子上課了,就是天天帶著他查。
慶幸的事,高鉀血症不是什麽危及生命的重病。
她看開了、想開了,她念叨說:現在一門心思養好他的身體,別鬧災鬧病,學什麽、練什麽反而就不重要了。他們誰愛學誰學去,我們有健康就足夠了。
生病前,我們愁工作,想掙來車子房子;我們拚雞娃,非要讓孩子成龍成鳳。
在鬼門關走一趟之後,你就會發現之前在意的樁樁頭等大事,此刻顯得如此微不足道。
到時,你就隻會有一個樸素的想法:活著真好。
所以啊,太忙就緩一緩,不要跟生活硬剛;太累就歇一歇,不要跟自己較勁。
02
人間日常煙火,滋味最濃長。
知乎網友@小怪獸汪汪拍過這樣一張圖。
這是一家三口在玩耍。
爸爸得了白血病,因為抵抗力很差,一旦感染可能就會送命。
因此,家屬每天隻有兩個半小時的探視時間。
這一天,媽媽帶著女兒來看爸爸,他們三個在玩老鷹捉小雞,爸爸當母雞,女兒當小雞,媽媽當老鷹,外麵都是他們的歡聲笑語。
網友見狀就在想:這樣的場景本該出現在陽光明媚、綠草如茵的假日午後啊,如果真是那樣該多好。
人間生死病痛,讓我們得以重新審視生活。
平凡生活不可得,日常煙火是奢望。
你覺得日子重複枯燥,得了絕症的人卻認為能看日出、聞花香,能和親近的人聊聊天,就是生活最好的饋贈了。
博主@香川在陪護爸爸時,認識了一位年輕人。
這位年輕人得了淋巴母細胞淋巴瘤,因為長期化療,身體已經被摧殘不成樣子。
但他很堅強。
輸液時有時會劇烈嘔吐,但他吐完就轉頭就抓起一個桃子塞到嘴巴裏。
他也能樂觀,會跟護士開玩笑,會大口吃飯吃肉。
後來,由於化療次數太多,不能再化療了,他直接出院在家吃藥。
那段時間,他的朋友圈裏都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他想在海邊一手拿著一瓶冰啤,一手拿著烤串,盡興而歡。
他開玩笑悶在家裏悶得快發黴了,想去西北自駕遊。
他想和女朋友結婚。
幾乎每一條朋友圈,博主都會跟他互相調侃。
新年的時候博主發了一句問候過去,再沒有得到回複了。
叔本華說過:健康的乞丐比有病的國王更幸福。
什麽是幸福?
是你撒開腳丫子,跑在夕陽下;是你跟朋友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是老夫老妻一起熱炕頭。
對醫院的病人來講,他們從來不會問活著到底有什麽意義,因為像普通人活著就是最大的幸福。
03
陪你共患難的,唯有家人。
紀錄片《人間世》有一期,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戴向群的工作是一位磨砂工,肺裏布滿了鎢合金粉塵。
他隻能躺在床上,靠呼吸機維持生命。
醫生說,如果兒子不做肺移植,就活不長了。
雖然隻有50%活下去的希望,父親戴照章也要堅持給他換肺。
為了湊足昂貴的醫藥費,他在村裏挨家挨戶去借錢。
為了他的職業病鑒定,他四處奔波,花了三年時間才終於蓋上了章。
手術那天,經過4小時的奮戰,老父親心中的石頭終於落地了。
幾天後,戴向群的胃管、胸管都可以拔除,看到兒子身體逐漸恢複,吃飯也開始狼吞虎咽,戴照章臉上才露出一絲笑意。
對於父親來說,兒子隻要能痊愈,他可以上刀山、下火海。
兒子把一切都看在眼裏、感動在心裏,是父親把他從死神手裏搶了過來。
大病一場,我們對感情的理解就更加通透了。
你嫌棄老而無用的父母,原來一直在托舉著你;你吵架冷戰的枕邊人,在你生病時不離不棄地陪伴著你。
心血管內科醫生@辰知說過,醫院裏有三種情感,伴侶之間的、子女對父母的和父母對子女的。每一種感情到深處,都可斷人腸。
這位醫生看過ICU門外看到一個小孩給醫生下跪,抱著褲腿哭著說:救救媽媽,我長大了賺錢還你。
慶幸的是媽媽最後救回來了。
他還看過一個剛新婚的姑娘得了胃癌,丈夫日日夜夜守在旁邊,一夜之間白了頭發。
姑娘要離婚,丈夫偏不肯。
男兒有淚不輕彈,他卻在無人時流了好多淚。
他逗她開心、哄她吃飯,安慰她一定會好起來的。
這位醫生感慨道:在醫院裏,你就會知道誰最愛你,你又是最愛誰。
患難見真情,日久見人心。
陪我們共患難、渡大劫的,唯有愛我們的人。
你虛弱躺在病床上時,他們噓寒問暖,顧你周全;你手術需要巨款時,他們低聲下氣去四處求人。
人間是很苦,但總有一份感情暖人心。
我們一生會遇到很多人,但真正值得我們珍惜的,不過眼前一二人。
作家張曉風在《這杯咖啡的溫度剛好》中寫道:“如果容許我多宣布一天公定假日,我一定這樣規定:這一天不能用來娛樂或旅行,而是強迫人們去醫院參觀一下人類的生老病死。”
接近死亡,更懂得生的意義。
人生沒有什麽比活著更難的,但也沒有什麽比活著更重要的。
醫院,治病症,也療人心。
去了一趟醫院,你就會明白該如何更好地去生活。
溫飽無憂是幸事,無病無災是福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