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卷進券商的清北畢業生,不再奢望“年薪百萬”

卷進券商的清北畢業生,不再奢望“年薪百萬”

文章來源: 騰訊新聞棱鏡 於 2024-04-23 02:38:53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

“現在唯一的想法就是保住飯碗。”在某中型券商投行部門工作的林峰(化名)對作者無奈表示。

券商曾是金融行業中高薪的代名詞,而投行部門又是券商薪資中的天花板所在。

金燦燦的日子仿佛還在昨天。兩年前,券商員工年薪數百萬、年終獎扣稅七位數(百萬)的故事不絕於耳。

隨著近兩年資本市場震蕩,證券公司也都已經過上了緊日子,降本增效是當下的關鍵詞。

上市券商披露的2023年報,揭開了行業光鮮亮麗之下的暗流湧動。

“炫富門”後,中金高管年薪打兩折

被稱為“投行貴族”的中金公司,“人均年薪百萬”是其最引人矚目的標簽,

最新的2023年報顯示,中金公司年末應付職工薪酬同比減少32.34%,其人均年薪盡管還有70萬元,但相較2021年的116萬元已大跌四成,被中信證券的79.2萬元超越。

盡管多數券商員工薪酬均受行業經營業績有所下滑,但與2021年相比,中金公司員工薪酬降幅最大。

據Wind數據,券商業績波動較大,以兩年數據對比更為直觀。以人均薪酬從高到底排序,作者製圖

2022年7月末,一位中金公司員工家屬在社交平台上曬出其90後交易員老公的收入證明,顯示其月均收入8.25萬元。

該事件引發軒然大波,並成為此後金融業降薪導火索。

中金公司的高管團隊受此影響尤為嚴重。遙望2020年,中金公司有7位高管年薪超過千萬元,還有8位高管年薪在500萬元至1000萬元之間,公司股票業務部負責人黃海洲更是以1930.7萬元薪酬成為A股金融機構中的翹楚。

當年,公司為董監高等關鍵管理人員支付的薪酬總額達到1.68億元。

而隨著行業經營業績遇冷,疊加金融業降薪等要求,中金公司2023年度多位高管的薪酬在180萬元左右,較高峰期打了兩折。

不過,年報還披露,中金公司實行績效薪酬遞延支付機製,部分高管還有往年遞延薪酬300多萬元至490萬元不等。其最終為關鍵管理人員支付的報酬達到6325.12萬元,與2022年接近持平,但相較於2021年薪酬下降近35%,較2020年則下滑超六成。

以中金公司原總裁黃朝暉為例,其2020年度薪酬一度達到1598.2萬元。2023年10月末,黃朝暉因年齡原因辭任,其年度報酬為153.6萬元,加上遞延支付的94.6萬元,合計獲得248.2萬元,較高峰期接近打了1.5折。

有接近中金公司的金融機構高管對作者表示,中金員工的收入嚴重下降,考核排名壓力加大,員工離職也變得頻繁。

財報顯示,中金公司高管變動也較以往更為頻繁。2023年度,包括首席執行官黃朝暉、管委會成員楚鋼、黃勁峰以及財務總監馬葵等先後離任,這也是此前公司中最高薪的成員所在。公司解釋稱,部分成員因到齡退休、個人原因、工作需要等原因離任。

投行員工,找兼職“貼補家用”

中金公司的薪酬變化隻是當下券商行業的一個縮影。在行業營收、利潤承壓的背景下,券商們也紛紛過上了“緊日子”。

中國證券業協會統計顯示,145家證券公司2023年度實現營業收入4059.02億元,實現淨利潤1378.33億元。這一經營業績與2022年基本持平,但與2021年相比,行業營收下降了近20%,淨利潤則下降了近28%。

作者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統計數據製圖

頭部券商如中金公司、中信證券、中信建投在2022年營業收入、歸母淨利潤大幅回落的基礎上繼續下滑。

中金公司指出,其2023年營收同比下滑11.87%,主要是由於受資本市場融資活動的活躍程度下降影響,投資銀行業務手續費及傭金淨收入減少;同時,受境外利率上行影響,利息淨支出增加。

最慘的要數海通證券,其2023年度歸母淨利潤暴跌84.59%至10.08億元。主要原因便是海通國際控股巨虧81.56億港幣。而海通國際踩雷地產債巨虧,五年利潤一朝賠光,最終從港股黯然退市。

僅有少數券商如申萬宏源淨利潤同比逆市大增65.16%,公司解釋稱,主要因為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及利息淨收入同比大幅增加,合計增幅達到 67%,顯著跑贏市場,體現了公司良好的資產配置和投資交易能力。但與2021年相比,申萬宏源的歸母淨利潤也下降了50.39%。

市場冷熱轉換間,最直接的影響便是,可供券商分食的蛋糕縮水了。

遙望2021年,A股IPO共完成520單,融資規模人民幣6030.01億元,同比增加24.7%;當年A股日均交易額人民幣 1.06萬億元、同比上升24.8%。

到了2023年,A股共完成IPO314單,融資規模3589.71億元,較2021年下降四成;A 股日均交易額人民幣8744.10億元,較2021年下降17.5%。

中金公司財報顯示,其作為主承銷商完成A股IPO17單,排名市場第四。盡管其投行地位穩固,但受市場環境影響,其投行分部營業收入同比下降40.30%。

僧多粥少還體現在投行部門內。

林峰告訴作者,2020年至2022年間,投行項目多到飛起。行業受益於注冊製改革推進,A股IPO發行單數及發行規模創下曆史新高。此外,新三板改革持續推進,北交所在2021年末開市,給投行部門帶來了大量項目。多數券商也在此期間擴招了人手。

但隨著資本市場震蕩,投資者交易情緒不振。去年8月底,證監會發布優化IPO、再融資監管安排,稱“根據近期市場情況,階段性收緊IPO節奏,促進投融資兩端的動態平衡”。同時,對上市公司再融資行為作出部分條件限製。市場稱之為“827新政”。

據統計,截至2023年9月13日,共有251家公司首發上市,實現融資3124.96億元。這意味著,全年近9成的項目都在此之前完成。之後數月,投行人員基本陷入無項目可幹的狀態。

據財新報道,中信證券投行業務就有百餘人分流到並購重組、投資等業務條線。

近日,上海某券商員工更是公開爆料,其所在的承銷保薦部門降薪,取消全部工資係數。調整後,反而是級別越低降薪越多。“工作六七年,一年到頭到手十五萬,有些人一個月到手幾千塊,真是行業寒冬。”

“人多了,項目少了,難以為繼。”林峰表示,由於市場震蕩,IPO門檻提升,另一方麵,一些企業的經營業績不達預期,資本市場給予的估值有限,企業的上市熱情也不如以往那樣高了。投行部門業績大概率腰斬。

林峰所在的團隊鼓勵大家出去看看,但他和同事們大多選擇了留守。過往,券商可以跳向基金、信托、銀行等金融機構,但現在,同業以及其他金融機構也都在收縮。“下家不好找,而且都要養家糊口。”

林峰也給自己找了份線上兼職,盡管不那麽穩定,但多少能貼補些家用。

買不起萬得、管不起飯

券商招聘門檻高企,但畢業生依舊趨之若鶩。

郭帆(化名)告訴作者,他在2022年“卷”進華東某券商研究所,曆經了六輪麵試和兩輪筆試。同事均是來自“清北人複交”的碩士研究生起步。“如此高的門檻,但根本不愁招不到人。”

在度過半年左右的安穩日子後,市場仍未轉暖。與此同時,公募基金降傭的消息傳來,這意味著,券商從公募基金得到的派點分傭比例將直接下降。

“在人員多了50%的情況下,部門收入將下降約30%。”郭帆介紹,由此研究所開始了瘋狂內卷。

2023年開始,研究所開始嚴抓考勤,行政會巡邏查看員工是否在工位;周末頻繁開會,甚至有領導批評員工“你們配得上嗎”等精神打壓,工作幸福指數直線下降。

“原本想看在錢的份上,這些不舒服都忍了。”郭帆表示,但不久後,研究所裏除了排名前十的分析師待遇基本不變,他和同事的津貼被全部取消,郭帆到手的薪資從此前的近兩萬元縮水至7000元左右,這讓在一線城市生活的他壓力倍增。

有券商人士告訴作者,2022年研究部門給公司賺的利潤更多的情況下,2023年到手的獎金卻更少了,而且部門收入主要靠渠道傭金,傭金費率調降是大概率事件,可以預見薪酬還會進一步下調。

不出所料,4月19日,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證券交易費用管理規定》,明確降低基金管理人證券交易傭金分配比例上限,並將於7月1日起正式實施。

營收、利潤承壓之下,一切開支都“能省則省”。

2023年開始,多家券商研究所開始大幅壓縮Wind(萬得)終端采購數量。作為金融業最常用的數據終端,一個Wind賬號的價格在6萬元左右。行業紅火時,券商部門人手一個賬號,而如今,部門被要求幾人合用一個賬號或替換為更具性價比的同花順等終端。

“別家還是縮減賬號,我們直接不允許采購Wind了。”某大型券商華東地區營業部人士吐槽道。此外,招待費用也在壓縮,邀請客戶參加研討會不再管飯了。

更殘酷的現實是,證券行業的崗位容量在大幅收縮。

作者統計,以目前已披露年報的30家A股上市券商為樣本,2023年新增員工4369名,相較前兩年的22091名以及16643名大幅下降。

其中,增員最多的來自海通證券和中信證券,2023年分別新增1494名和1080名員工。相較前兩年,中信證券新招員工數已減半不止。

海通證券盡管增員最多,但其2023年淨利潤虧損3.11億元,業內人士分析,一些券商崗位招聘存在滯後性,這意味著,在當前經營環境下,未來崗位大幅調整在所難免。

減員最多的券商則分別是光大證券、國海證券、東興證券、中信建投和東方財富,2023年度減員均超過200人,其中光大證券減員477人,這是其連續第三年減員,累計減員近1200人。

金融專業曆來是最卷專業,在高薪光環下,錄取分數線最高、競爭最為激烈。但遇上行業寒冬,越努力越幸運的劇情卻不一定發生。(讀金融的高考尖子生們開始後悔了)

實習是拿到券商offer的敲門磚。但在某券商研究所實習大半年後,南鵬(化名)和其他三四十位暑期實習生不僅沒有一位留用,南鵬所在的行業組還裁掉了2位分析師。

畢業於某211財經院校金融專業的張蒙(化名)告訴作者,一位同學十分努力,先後積累了四大和投行的實習經驗,並考取了難度極高的CPA(注冊會計師),終於在去年如願進入投行工作,不到一年,現在開始裁員。

此外,專碩(兩年製)的同學去年還有可能到券商工作,而讀了學碩(三年製)的同學今年不奢望進入券商。過往金融學子們愛答不理的銀行櫃員崗位已是最好選擇。

“行業周期輪換太快,而資曆尚淺的新人在其中很容易受到不公正待遇。擠破頭進券商,還是年輕人好的職業選擇嗎?”郭帆疑惑道。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China Travel”火爆背後,3500萬外國遊客的難題
特朗普前丈母娘過99歲生日,伊萬卡和弟弟為她祝壽
香港軟飯王陳振聰:15年騙走女首富32億
4名貴州刀迷自駕3000多公裏去看演唱會,途中卻...
知名網紅在攀岩時失足墜崖,直播間觀眾目睹墜亡瞬間




24小時討論排行

清華登頂多項全球計算機科學榜 “衝擊美國主導地位”
特朗普想上1美元紀念幣 美國教授:過不了法律這關
美國大豆豐收中國不買 “特朗普考慮100億美元援助”
政府關門危機持續,加州州長呼籲民主黨堅定立場
哈裏與國王見麵秘密內容泄露 威廉繼位將集中清算
“出片式旅行”,正在毀掉當代人的假期......
馬斯克等億萬富豪稱,大學畢業生有望去太空上班
討厭隱藏式門把手的用戶們,如今終於勝利了
中國國家安全部要求公民警惕“溫柔陷阱”從天而降
52歲萊溫斯基久違現身 聊起和克林頓往事淚流滿麵
日本首相爭奪戰今日“決戰”,你看好誰?
中國半導體,準備好迎接全球萬億美元市場了嗎
哈馬斯提交對特朗普“20點計劃”回應,都說了些什麽
美陸軍特種作戰司令部司令 四星上將辭職信曝光
22起5G基站縱火案背後:美國陰謀論的狂熱
馬斯克曬特斯拉人形機器人練功夫 招式精準應對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卷進券商的清北畢業生,不再奢望“年薪百萬”

騰訊新聞棱鏡 2024-04-23 02:38:53


???????

“現在唯一的想法就是保住飯碗。”在某中型券商投行部門工作的林峰(化名)對作者無奈表示。

券商曾是金融行業中高薪的代名詞,而投行部門又是券商薪資中的天花板所在。

金燦燦的日子仿佛還在昨天。兩年前,券商員工年薪數百萬、年終獎扣稅七位數(百萬)的故事不絕於耳。

隨著近兩年資本市場震蕩,證券公司也都已經過上了緊日子,降本增效是當下的關鍵詞。

上市券商披露的2023年報,揭開了行業光鮮亮麗之下的暗流湧動。

“炫富門”後,中金高管年薪打兩折

被稱為“投行貴族”的中金公司,“人均年薪百萬”是其最引人矚目的標簽,

最新的2023年報顯示,中金公司年末應付職工薪酬同比減少32.34%,其人均年薪盡管還有70萬元,但相較2021年的116萬元已大跌四成,被中信證券的79.2萬元超越。

盡管多數券商員工薪酬均受行業經營業績有所下滑,但與2021年相比,中金公司員工薪酬降幅最大。

據Wind數據,券商業績波動較大,以兩年數據對比更為直觀。以人均薪酬從高到底排序,作者製圖

2022年7月末,一位中金公司員工家屬在社交平台上曬出其90後交易員老公的收入證明,顯示其月均收入8.25萬元。

該事件引發軒然大波,並成為此後金融業降薪導火索。

中金公司的高管團隊受此影響尤為嚴重。遙望2020年,中金公司有7位高管年薪超過千萬元,還有8位高管年薪在500萬元至1000萬元之間,公司股票業務部負責人黃海洲更是以1930.7萬元薪酬成為A股金融機構中的翹楚。

當年,公司為董監高等關鍵管理人員支付的薪酬總額達到1.68億元。

而隨著行業經營業績遇冷,疊加金融業降薪等要求,中金公司2023年度多位高管的薪酬在180萬元左右,較高峰期打了兩折。

不過,年報還披露,中金公司實行績效薪酬遞延支付機製,部分高管還有往年遞延薪酬300多萬元至490萬元不等。其最終為關鍵管理人員支付的報酬達到6325.12萬元,與2022年接近持平,但相較於2021年薪酬下降近35%,較2020年則下滑超六成。

以中金公司原總裁黃朝暉為例,其2020年度薪酬一度達到1598.2萬元。2023年10月末,黃朝暉因年齡原因辭任,其年度報酬為153.6萬元,加上遞延支付的94.6萬元,合計獲得248.2萬元,較高峰期接近打了1.5折。

有接近中金公司的金融機構高管對作者表示,中金員工的收入嚴重下降,考核排名壓力加大,員工離職也變得頻繁。

財報顯示,中金公司高管變動也較以往更為頻繁。2023年度,包括首席執行官黃朝暉、管委會成員楚鋼、黃勁峰以及財務總監馬葵等先後離任,這也是此前公司中最高薪的成員所在。公司解釋稱,部分成員因到齡退休、個人原因、工作需要等原因離任。

投行員工,找兼職“貼補家用”

中金公司的薪酬變化隻是當下券商行業的一個縮影。在行業營收、利潤承壓的背景下,券商們也紛紛過上了“緊日子”。

中國證券業協會統計顯示,145家證券公司2023年度實現營業收入4059.02億元,實現淨利潤1378.33億元。這一經營業績與2022年基本持平,但與2021年相比,行業營收下降了近20%,淨利潤則下降了近28%。

作者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統計數據製圖

頭部券商如中金公司、中信證券、中信建投在2022年營業收入、歸母淨利潤大幅回落的基礎上繼續下滑。

中金公司指出,其2023年營收同比下滑11.87%,主要是由於受資本市場融資活動的活躍程度下降影響,投資銀行業務手續費及傭金淨收入減少;同時,受境外利率上行影響,利息淨支出增加。

最慘的要數海通證券,其2023年度歸母淨利潤暴跌84.59%至10.08億元。主要原因便是海通國際控股巨虧81.56億港幣。而海通國際踩雷地產債巨虧,五年利潤一朝賠光,最終從港股黯然退市。

僅有少數券商如申萬宏源淨利潤同比逆市大增65.16%,公司解釋稱,主要因為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及利息淨收入同比大幅增加,合計增幅達到 67%,顯著跑贏市場,體現了公司良好的資產配置和投資交易能力。但與2021年相比,申萬宏源的歸母淨利潤也下降了50.39%。

市場冷熱轉換間,最直接的影響便是,可供券商分食的蛋糕縮水了。

遙望2021年,A股IPO共完成520單,融資規模人民幣6030.01億元,同比增加24.7%;當年A股日均交易額人民幣 1.06萬億元、同比上升24.8%。

到了2023年,A股共完成IPO314單,融資規模3589.71億元,較2021年下降四成;A 股日均交易額人民幣8744.10億元,較2021年下降17.5%。

中金公司財報顯示,其作為主承銷商完成A股IPO17單,排名市場第四。盡管其投行地位穩固,但受市場環境影響,其投行分部營業收入同比下降40.30%。

僧多粥少還體現在投行部門內。

林峰告訴作者,2020年至2022年間,投行項目多到飛起。行業受益於注冊製改革推進,A股IPO發行單數及發行規模創下曆史新高。此外,新三板改革持續推進,北交所在2021年末開市,給投行部門帶來了大量項目。多數券商也在此期間擴招了人手。

但隨著資本市場震蕩,投資者交易情緒不振。去年8月底,證監會發布優化IPO、再融資監管安排,稱“根據近期市場情況,階段性收緊IPO節奏,促進投融資兩端的動態平衡”。同時,對上市公司再融資行為作出部分條件限製。市場稱之為“827新政”。

據統計,截至2023年9月13日,共有251家公司首發上市,實現融資3124.96億元。這意味著,全年近9成的項目都在此之前完成。之後數月,投行人員基本陷入無項目可幹的狀態。

據財新報道,中信證券投行業務就有百餘人分流到並購重組、投資等業務條線。

近日,上海某券商員工更是公開爆料,其所在的承銷保薦部門降薪,取消全部工資係數。調整後,反而是級別越低降薪越多。“工作六七年,一年到頭到手十五萬,有些人一個月到手幾千塊,真是行業寒冬。”

“人多了,項目少了,難以為繼。”林峰表示,由於市場震蕩,IPO門檻提升,另一方麵,一些企業的經營業績不達預期,資本市場給予的估值有限,企業的上市熱情也不如以往那樣高了。投行部門業績大概率腰斬。

林峰所在的團隊鼓勵大家出去看看,但他和同事們大多選擇了留守。過往,券商可以跳向基金、信托、銀行等金融機構,但現在,同業以及其他金融機構也都在收縮。“下家不好找,而且都要養家糊口。”

林峰也給自己找了份線上兼職,盡管不那麽穩定,但多少能貼補些家用。

買不起萬得、管不起飯

券商招聘門檻高企,但畢業生依舊趨之若鶩。

郭帆(化名)告訴作者,他在2022年“卷”進華東某券商研究所,曆經了六輪麵試和兩輪筆試。同事均是來自“清北人複交”的碩士研究生起步。“如此高的門檻,但根本不愁招不到人。”

在度過半年左右的安穩日子後,市場仍未轉暖。與此同時,公募基金降傭的消息傳來,這意味著,券商從公募基金得到的派點分傭比例將直接下降。

“在人員多了50%的情況下,部門收入將下降約30%。”郭帆介紹,由此研究所開始了瘋狂內卷。

2023年開始,研究所開始嚴抓考勤,行政會巡邏查看員工是否在工位;周末頻繁開會,甚至有領導批評員工“你們配得上嗎”等精神打壓,工作幸福指數直線下降。

“原本想看在錢的份上,這些不舒服都忍了。”郭帆表示,但不久後,研究所裏除了排名前十的分析師待遇基本不變,他和同事的津貼被全部取消,郭帆到手的薪資從此前的近兩萬元縮水至7000元左右,這讓在一線城市生活的他壓力倍增。

有券商人士告訴作者,2022年研究部門給公司賺的利潤更多的情況下,2023年到手的獎金卻更少了,而且部門收入主要靠渠道傭金,傭金費率調降是大概率事件,可以預見薪酬還會進一步下調。

不出所料,4月19日,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證券交易費用管理規定》,明確降低基金管理人證券交易傭金分配比例上限,並將於7月1日起正式實施。

營收、利潤承壓之下,一切開支都“能省則省”。

2023年開始,多家券商研究所開始大幅壓縮Wind(萬得)終端采購數量。作為金融業最常用的數據終端,一個Wind賬號的價格在6萬元左右。行業紅火時,券商部門人手一個賬號,而如今,部門被要求幾人合用一個賬號或替換為更具性價比的同花順等終端。

“別家還是縮減賬號,我們直接不允許采購Wind了。”某大型券商華東地區營業部人士吐槽道。此外,招待費用也在壓縮,邀請客戶參加研討會不再管飯了。

更殘酷的現實是,證券行業的崗位容量在大幅收縮。

作者統計,以目前已披露年報的30家A股上市券商為樣本,2023年新增員工4369名,相較前兩年的22091名以及16643名大幅下降。

其中,增員最多的來自海通證券和中信證券,2023年分別新增1494名和1080名員工。相較前兩年,中信證券新招員工數已減半不止。

海通證券盡管增員最多,但其2023年淨利潤虧損3.11億元,業內人士分析,一些券商崗位招聘存在滯後性,這意味著,在當前經營環境下,未來崗位大幅調整在所難免。

減員最多的券商則分別是光大證券、國海證券、東興證券、中信建投和東方財富,2023年度減員均超過200人,其中光大證券減員477人,這是其連續第三年減員,累計減員近1200人。

金融專業曆來是最卷專業,在高薪光環下,錄取分數線最高、競爭最為激烈。但遇上行業寒冬,越努力越幸運的劇情卻不一定發生。(讀金融的高考尖子生們開始後悔了)

實習是拿到券商offer的敲門磚。但在某券商研究所實習大半年後,南鵬(化名)和其他三四十位暑期實習生不僅沒有一位留用,南鵬所在的行業組還裁掉了2位分析師。

畢業於某211財經院校金融專業的張蒙(化名)告訴作者,一位同學十分努力,先後積累了四大和投行的實習經驗,並考取了難度極高的CPA(注冊會計師),終於在去年如願進入投行工作,不到一年,現在開始裁員。

此外,專碩(兩年製)的同學去年還有可能到券商工作,而讀了學碩(三年製)的同學今年不奢望進入券商。過往金融學子們愛答不理的銀行櫃員崗位已是最好選擇。

“行業周期輪換太快,而資曆尚淺的新人在其中很容易受到不公正待遇。擠破頭進券商,還是年輕人好的職業選擇嗎?”郭帆疑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