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等大事”一路漲,為什麽剪頭的價格越來越貴?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春節臨近,每個人都想為來年開個“好頭”,於是理發店的生意開始紅火起來。50元隻配剪劉海、80元僅夠理寸頭……你是否注意到,剪發定價動輒大幾十、上百元,燙染甚至千元起步,不知何時起理發卻成了略顯沉重的“奢侈品”,一套完整的洗剪吹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直呼:理不起發了。

避不開的理發,停不下的漲價

幾年前,在理發店十幾元就能剪個頭發,不到一百元也能燙個卷或者染個色,而如今,理發越來越貴,已然是整個行業的趨勢。隨著中國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美容美發行業已經成為繼房地產、汽車、旅遊、通訊後,居民的第五大消費熱點。尤其是臨近春節,美發、美甲、美睫等“愛美”行業,相關服務的價格似乎都在水漲船高。“春節期間會員價28元變58元,非會員40元變80元。”春節假還沒放,已經在常去的店裏“享受”到了“春節價”。

據統計,2020年,美發平均客單價為女性137元,男性95元。如果身處一線城市,這個價格可能要翻番。調查顯示,2021年新一線和二線城市的美容美發門店,平均客單價分別達到了263.1元/位和260元/位。到2022年,在媒體的統計中,深圳成為一線城市中美發門檻最高的城市,市內最受歡迎的20家理發店的平均消費價格為775.3元,就算是價格最親民的廣州,人均消費價格也達到了482.5元。

Tony變“總監”,理發價格翻番

美發店裏的“職務”花樣繁多,每到一家店裏,裏麵發型師的稱謂就各種各樣,尤其有各種“總監”。從普通美發店到連鎖美發店,發型師有店長、總監和設計師之分,總監又分為不同的創意總監、首席總監等。

這些不同的稱謂都有啥不同?一位有著7年剪發經驗的發型師表示,品牌店很重視總監之間的區分,不同的職位對應不同的理發價格。店長的經驗最豐富,客源最廣泛,他們的價格一般是最高的;而總監可以管理普通的發型師,他們其實和店長差不多。

據介紹,總監發型師級別多由商家內部判定,各店根據發型師的工作時間、客戶與老板的認可度等方麵進行劃分。如果想要更快地晉升,他們還要外出參加培訓,一位理發師外出培訓兩次至少得一兩萬元,公司出一部分,個人出一部分,這些培訓費最後也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因此級別越高價格越貴。

Tony們無心理發,一心辦卡

“存五百塊打八折,一千塊打七折,三千塊打六折,五千塊打五折”。現在的大多數理發店主攻“辦卡”業務,一次付費就可享受折扣、減少支付次數等麻煩,店員精湛的推銷話術不停地在耳邊縈繞。

高價格並沒有換來更優的服務質量,除了理發效果讓顧客感覺像“抽盲盒”之外,模糊定價、捆綁消費等亂象正彌漫於理發行業,許多理發店更注重營銷技巧培訓,而不重視理發技藝培訓,本來應該靠手藝吃飯的理發師將更多心思用在研究顧客的消費能力、性格脾性上,學習各種“勸卡”話術。

據了解,理發師們根據銷售業績提成,每推銷出一張會員卡,就可以獲得實收金額約9%的銷售提成,顧客的實際消費又能帶來21%左右的“實做提成”。我們來算一道數學題,一張麵值2000元的會員卡,以五折售出,實收1000元,Tony能從中提成90元。等客戶下次來時,用會員卡消費,以卡裏的50元,抵扣了價值100元的洗剪吹服務,那麽實際提供服務的發型師提成10.5元。如果顧客選擇了最便宜的28元洗吹,實做發型師的提成不過3元。這就是為什麽Tony們越來越無心理發,一心辦卡。

洗剪吹為何這麽貴?行業亂象需監管

人力、房租成本是理發店門店經營的主要成本。據媒體報道,有理發店老板透露,三名員工:一個造型師、一個助理、一個學徒,這部分的人力成本在1萬元左右;年租金近10萬元,月租金成本8000元左右。假設一名普通的發型師月薪為5000元,按照一個月上25天班計算,每天的支出在200元。加上房租等其他成本,一個發型師每天應該創造400元的營業額,才能覆蓋成本。以每天剪十個頭計算,每個頭的平均定價就需要40元。

企查查數據顯示,近幾年“理發店”相關企業注冊量持續走高,其中2018年-2020年期間一共注冊了52.9萬家企業。2021年前8個月共注冊了11.5萬家企業。理發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人力成本越來越高,以及為了滿足消費者更好的服務體驗,理發店定期裝修或升級設施,多重因素下,理發變得越來越貴。

漲價要適度,想要杜絕美發行業亂收費、誘導消費等亂象,需社會各方麵積極配合。美發行業應當加強行業規範,自覺抵製營銷亂象,積極建立行業準入資格考核製度;從業人員應當經過專業、全麵的培訓,並接受職業道德方麵的教育,加強自律;最為關鍵的一點,相關市場監管部門需要加強監督管理,及時糾正行業“刺客”亂象,對預收款和誘導消費等細節性問題,盡快出台相應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