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美國FDA批準首個基因編輯療法,定價220萬美元

美國FDA批準首個基因編輯療法,定價220萬美元

文章來源: 新聞資訊綜合 於 2023-12-09 02:06:13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當地時間12月8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準了該國首個基因編輯治療藥物Casgevy,這也是基因編輯治療曆史上的裏程碑事件,距離CRISPR基因編輯技術誕生大約十年,代表著一項重大的科學進步可以讓數以萬計的患者受益。

Casgevy由製藥公司Vertex Pharmaceuticals和生物技術公司CRISPR Therapeutics共同開發,用於治療12歲及以上成人鐮狀細胞病。CRISPR Therapeutics由諾貝爾獎獲得者Emmanuelle Charpentier創立,該療法上個月獲得了英國監管機構的批準。

一次治療,終生治愈

鐮狀細胞病是一種遺傳性血液疾病,基因突變導致通常滿月形的紅細胞形成半月形卡在血管內,限製血液流動並引起陣陣劇痛。

“鐮狀細胞病是一種罕見的、使人衰弱且危及生命的血液疾病,其需求未得到滿足,我們很高興能夠推動這一領域的發展,特別是對於生活受到該疾病嚴重幹擾的個人而言,”美國FDA生物製品評估和研究中心治療產品辦公室在一份聲明中表示。

但這種藥物的定價也非常昂貴,每位患者的治療費用高達220萬美元。根據Vertex目前的藥物製備能力,大約16000名鐮狀細胞重症患者將有資格獲得該藥物。

盡管這種基因編輯治療隻需進行一次,但整個準備過程需要耗費數月時間。具體來看,患者的血液幹細胞首先需要被提取和分離,並送往Vertex實驗室進行基因改造。但基因編輯好之後,患者需要接受幾天的化療,以清除舊細胞並為新細胞騰出空間。 新細胞被注入後,接受者需要在醫院度過數周的時間進行康複。

Vertex公司CEO Reshma Kewalramani表示:“我們相信藥品的價格能夠反映其帶來的價值,而這種價值所帶來的價值是一次性療法,可能終生治愈疾病。”

與此同時,藍鳥公司(Bluebird Bio)的一款基因療法Lyfgenia當天也獲得了美國FDA批準,用於治療12歲及以上人群的鐮狀細胞病,每位患者的治療費用更是高達310萬美元。

2012年,兩位女性科學家Jennifer Doudna和Emmanuelle Charpentier發表了關於名為CRISPR-Cas9的基因編輯係統的開創性論文,她們隨後因此獲得諾貝爾獎。

這一發現引發了眾多公司紛紛尋求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來治療各種疾病,鐮狀細胞病成為主要目標。通過CRISPR技術對患者基因進行編輯,可以激活所謂的“胎兒血紅蛋白”,以幫助紅細胞保持健康的形狀。

中國基因編輯療法進展如何?

在中國,研究人員也瞄準利用CRISPR技術開發藥物,從而治療包括地中海貧血、鐮狀細胞病在內的遺傳性疾病。第一財經記者梳理公開資料,目前有博雅輯因、綁耀生物、本導基因、瑞風生物以及中因科技等多家國內生物技術公司在從事基因編輯療法產品的開發,並已有多個產品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其中,輸血依賴型β地中海貧血是熱門的目標;此外,基因變異導致的視網膜色素變性疾病也是一個方向。以輸血依賴型β-地中海貧血為例,國內中重度患者人數達30萬人。

不過基因編輯藥物的開發也麵臨倫理風險。事實上,早在2015年4月,中山大學黃軍就教授發表全球第一篇使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對人類胚胎中地中海貧血症致病基因修飾的研究成果,但被指挑戰了倫理邊界。

對此,中國科學院院士、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教授表示:“我認為,醫學可以有瘋狂的想法,但是應該拒絕瘋狂的行為。”

此外,國內企業在基因編輯療法技術方麵仍然存在進步空間。基因編輯技術難度高,以往模仿分子結構式、繞過化合物專利的路徑失靈,需要有更多原創思維。

在安全性方麵,相較於體外基因編輯可以通過質量控製來掌控進入人體的編輯產物,體內基因編輯無法進行類似的質量控製,若出現脫靶事件,錯誤編輯的細胞仍會留在體內。

在支付方麵,基因編輯療法價格高昂,在中國也麵臨一定的挑戰。清華大學藥學院創院院長丁勝此前接受采訪時指出,跟普通藥物相比,基因治療方式的前期研發有很高門檻,治療基因的設計、優化乃至載體選擇都不容易,而基因療法的鏈條非常長,選擇何種載體、何種片段的治療基因、基因治療過程中采用何種技術,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根據患者的情況進行設計以及質檢,才能保證安全,這就導致有些品種的藥品難以批量化生產,生產成本居高不下。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英國金融時報首席評論:“其實美國非常害怕中國”
交通攔截意外揭開人口販運案 紐約華裔男子落網
川普政績再添一筆!高市早苗:5500億美元投資協議不重談
白宮公布美中協議詳情,安世半導體中國工廠將恢複出貨
父親被騙保幾個月了,今天才發現




24小時討論排行

ICE機場內抓人!女子哭喊 專家心碎 網友卻叫好
華爾街日報:川習會後,美企繼續將生產線移出中國
留學生自曝:在中國留學不花一分錢 月領5500
奧巴馬又懟特朗普政府,“無法無天!”
美國政府關門時長逼近曆史紀錄,特朗普誤判民主黨決心
中國崛起為全球科研強國:這對歐洲意味著什麽?
美國有望迎首位穆斯林紐約市長 奧巴馬願當他智囊
特朗普恭維習近平,華盛頓對北京很強硬
出戰打耳光大賽 中國功夫大師慘遭KO倒地昏迷
中國官媒“寫錯習近平”名字!編輯下場慘了
逼俯臥撐500下才能領薪水 矽穀CEO被槍殺棄屍始末
習特會未談台灣:不談本身即信號 中美技術性喘息
鄭麗文就職國民黨新任主席激情演說 馬英九落淚
“未雨綢繆,中國正迅速充實石油儲備”
川習見麵氣氛佳 為何股市沒給正麵訊號?問題出在哪?
川普宣布停產1美分硬幣 交易時須“四舍五入” 業者困擾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美國FDA批準首個基因編輯療法,定價220萬美元

新聞資訊綜合 2023-12-09 02:06:13

當地時間12月8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準了該國首個基因編輯治療藥物Casgevy,這也是基因編輯治療曆史上的裏程碑事件,距離CRISPR基因編輯技術誕生大約十年,代表著一項重大的科學進步可以讓數以萬計的患者受益。

Casgevy由製藥公司Vertex Pharmaceuticals和生物技術公司CRISPR Therapeutics共同開發,用於治療12歲及以上成人鐮狀細胞病。CRISPR Therapeutics由諾貝爾獎獲得者Emmanuelle Charpentier創立,該療法上個月獲得了英國監管機構的批準。

一次治療,終生治愈

鐮狀細胞病是一種遺傳性血液疾病,基因突變導致通常滿月形的紅細胞形成半月形卡在血管內,限製血液流動並引起陣陣劇痛。

“鐮狀細胞病是一種罕見的、使人衰弱且危及生命的血液疾病,其需求未得到滿足,我們很高興能夠推動這一領域的發展,特別是對於生活受到該疾病嚴重幹擾的個人而言,”美國FDA生物製品評估和研究中心治療產品辦公室在一份聲明中表示。

但這種藥物的定價也非常昂貴,每位患者的治療費用高達220萬美元。根據Vertex目前的藥物製備能力,大約16000名鐮狀細胞重症患者將有資格獲得該藥物。

盡管這種基因編輯治療隻需進行一次,但整個準備過程需要耗費數月時間。具體來看,患者的血液幹細胞首先需要被提取和分離,並送往Vertex實驗室進行基因改造。但基因編輯好之後,患者需要接受幾天的化療,以清除舊細胞並為新細胞騰出空間。 新細胞被注入後,接受者需要在醫院度過數周的時間進行康複。

Vertex公司CEO Reshma Kewalramani表示:“我們相信藥品的價格能夠反映其帶來的價值,而這種價值所帶來的價值是一次性療法,可能終生治愈疾病。”

與此同時,藍鳥公司(Bluebird Bio)的一款基因療法Lyfgenia當天也獲得了美國FDA批準,用於治療12歲及以上人群的鐮狀細胞病,每位患者的治療費用更是高達310萬美元。

2012年,兩位女性科學家Jennifer Doudna和Emmanuelle Charpentier發表了關於名為CRISPR-Cas9的基因編輯係統的開創性論文,她們隨後因此獲得諾貝爾獎。

這一發現引發了眾多公司紛紛尋求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來治療各種疾病,鐮狀細胞病成為主要目標。通過CRISPR技術對患者基因進行編輯,可以激活所謂的“胎兒血紅蛋白”,以幫助紅細胞保持健康的形狀。

中國基因編輯療法進展如何?

在中國,研究人員也瞄準利用CRISPR技術開發藥物,從而治療包括地中海貧血、鐮狀細胞病在內的遺傳性疾病。第一財經記者梳理公開資料,目前有博雅輯因、綁耀生物、本導基因、瑞風生物以及中因科技等多家國內生物技術公司在從事基因編輯療法產品的開發,並已有多個產品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其中,輸血依賴型β地中海貧血是熱門的目標;此外,基因變異導致的視網膜色素變性疾病也是一個方向。以輸血依賴型β-地中海貧血為例,國內中重度患者人數達30萬人。

不過基因編輯藥物的開發也麵臨倫理風險。事實上,早在2015年4月,中山大學黃軍就教授發表全球第一篇使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對人類胚胎中地中海貧血症致病基因修飾的研究成果,但被指挑戰了倫理邊界。

對此,中國科學院院士、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教授表示:“我認為,醫學可以有瘋狂的想法,但是應該拒絕瘋狂的行為。”

此外,國內企業在基因編輯療法技術方麵仍然存在進步空間。基因編輯技術難度高,以往模仿分子結構式、繞過化合物專利的路徑失靈,需要有更多原創思維。

在安全性方麵,相較於體外基因編輯可以通過質量控製來掌控進入人體的編輯產物,體內基因編輯無法進行類似的質量控製,若出現脫靶事件,錯誤編輯的細胞仍會留在體內。

在支付方麵,基因編輯療法價格高昂,在中國也麵臨一定的挑戰。清華大學藥學院創院院長丁勝此前接受采訪時指出,跟普通藥物相比,基因治療方式的前期研發有很高門檻,治療基因的設計、優化乃至載體選擇都不容易,而基因療法的鏈條非常長,選擇何種載體、何種片段的治療基因、基因治療過程中采用何種技術,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根據患者的情況進行設計以及質檢,才能保證安全,這就導致有些品種的藥品難以批量化生產,生產成本居高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