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地時間2025年4月17日,數百人舉行集會和遊行,呼籲特朗普政府停止逮捕外國學生以及削減大學資金等問題。
留美博士孫佳佳的錢包夾層裏,近日塞進了一張應急小紅卡。
卡片如名片大小,薄薄一張,正反兩麵卻都印上了密集的英文小字:“您享有美國憲法賦予的權利:如果移民官員敲門,請勿開門”“如果移民官員試圖與您交談,請勿回答任何問題。您有權保持沉默”。
在美國南方一所大學讀博的美琪,也把代表留學生身份的I20表格折成小四方塊,在外出散步時放入衣服口袋,“護照、簽證頁、I20表格三個隨便帶一個。隻是前兩個丟了比較麻煩,I20表格還可以多打印幾份。”
孫佳佳、美琪都是合法持有美國F-1簽證的中國留學生。這個四月,美國諸多高校的留學生突遭“簽證吊銷”(Visa Revoked)或“SEVIS記錄中止”(Termination)。如果沒能有效申訴,他們可能麵臨驅逐出境的風險。
據美國《高等教育內幕》(Inside Higher Education)統計,截至2025年4月22日,已有270多所美國高校確認,累計超過1700多名學生的合法身份被更改,失去了“F-1或J-1學生身份”。受影響者中,除了基數龐大的中國、印度學生外,還有不少支持巴勒斯坦的中東地區學生。
過去美國高校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如今,愈發收緊的移民政策、嚴格的身份審查和政策的不確定性,卻像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留學生心頭,讓很多在美留學生倍感焦慮。
風波
25歲的孫佳佳目前就讀於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是一名博士新生。
這是一所研究型公立大學。據公開數據,在校學生3.2萬人,其中國際生超過3800人,占比約11%。學習之餘,孫佳佳還在本院擔任助教,同時也是學校工會的一員。
異國求學剛開啟不足一年,她就與猝不及防的簽證風波迎頭撞上。
“一切都是不確定的,不知道什麽時候這種事就會降臨在你的身上。”她向南方周末記者感歎。
4月4日是星期五。當晚,分校校長哈維爾·雷耶斯署名的一封郵件發至全校師生的郵箱。
“學校獲悉,自本周起直至今晚,已有五名國際學生的簽證被聯邦政府吊銷,合法學生身份被中止。”雷耶斯校長帶來了一個壞消息。
他在郵件中稱,學校此前並未收到相關通知,而是在主動檢查了“學生和交流訪問者信息係統”(以下簡稱“SEVIS”)後才獲悉此事。而校方會“提供校內外資源,竭力保護我們的社區”。
據悉,SEVIS是一個網絡數據庫,用於追蹤持有F-1簽證的國際學生、交流人員的身份情況,由美國國土安全部維護。留學生的係統記錄一旦顯示為“中止”,其合法留美身份將立即失效。他們必須在寬限期內(通常為15天)離開美國,或采取措施恢複身份。否則,他們將麵臨被驅逐出境和未來簽證受限的風險。
孫佳佳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學校並沒有公布被吊銷人員的姓名和專業。很多同學直到收到郵件時,才得知自己留美學生身份已失效。截至目前,她身邊同學尚無人“中招”。可因為簽證被吊銷的原因並不明確,大家普遍陷入一種麵對未知的恐慌。
事發多日後,南方周末記者聯係了多位遭簽證中止的留學生,大家回複都頗為謹慎,不願在事件有更多進展前輕易發聲。
不過,從大家在社交平台留言記錄來看,圍繞簽證吊銷真相已引發諸多猜測,包括但不限於社交平台不當言論、交通違規記錄、報警記錄、與他人肢體衝突,乃至STEM敏感專業、金錢糾紛等等。
“我有朋友今年春假時自駕,因為超速拿到了一張罰單。但他目前沒有收到任何通知。”孫佳佳說,最近留美圈都在討論,這一波吊銷熱潮背後具體有哪些審核機製。她猜測,“也許根本沒有標準,即使留學生啥也沒做,也可能會被吊銷。”
在社交平台上,一名中國留學生於4月11日公布了“中招”經曆,迄今已引起上千次點讚、轉發與評論。
他接到的校方郵件通知稱,“你的SEVIS記錄已被美國國土安全部中止。”而中止原因顯示,“識別出個人犯罪記錄和/或其簽證已被吊銷。他自述稱,此前他因一次交通車禍而被指控輕罪(Misdemeanor),但他並不認可。現案件尚未開庭。
這位發帖同學後來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約有數十名中國留學生有相似遭遇。他們已創建了一個在線群聊,分享最新動態。“被影響的人基本上都在群裏了。” 他說。
加州移民律師、拉辛律師事務所(Lashine Law)執行律師蔡申琪(Shenqi Cai)在受訪時表示,根據初步收集信息,大約90%受影響的學生曾被采集過指紋。她認為,似乎有一種犯罪篩查觸發機製,會根據一項寬泛的指令來確定學生被中止身份。而學生們根本沒有機會解釋自己的處境,“隻要係統標記了他們”。
在美國南方讀書的留學生美琪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如果錄入指紋可能會被吊銷簽證,那簽證被吊銷將變得非常容易。因為普通的報警(即使自己沒有違法)就會被錄入指紋,
“很難想象以後會不會被人惡意找茬。”她擔憂道。
起訴

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為學生提供了諸多支持政策,其中就包括應急小紅卡。(受訪者供圖)
隨著猜忌和質疑在留美學生圈彌漫,越來越多的個體和媒體發聲,呼籲深入調查。而這場“簽證背刺”事件的原貌,也漸漸清晰。
綜合媒體報道可見,2025年4月初,美國國土安全部單方麵中止了眾多留學生的F-1簽證。這些學生往往有一些輕微“汙點”記錄——比如交通違規、行為不當等,但並不足以構成剝奪其合法身份的理由。
過去,學生在美國的合法身份不會因簽證吊銷而立即中止。但在新政府治下,這一連鎖反應可能在“數小時內”發生。而且,對這些中止決定,學生們沒有任何途徑可表達異議。
截至發稿,已有多所高校的留學生起訴了美國國土安全部,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克裏斯蒂.諾姆,美國移民和海關執法局代理局長托德.萊昂斯等行政官員,以官方身份站上了被告席。
4月11日,密歇根州公立大學的多位國際學生提起訴訟,聲稱美國國土安全部在SEVIS係統中止學生身份是非法的,而且“沒有提供足夠的通知和解釋”。這起案件中,原告有兩名中國公民、一名尼泊爾公民和一名印度公民。
4月14日披露的另一份起訴書顯示,印第安納州美國公民自由聯盟也對美國國土安全部提起了訴訟,指控其在“無端中止部分學生的合法身份”,侵犯了美國憲法賦予的第五修正案權利。
南方周末記者注意到,印第安納州這起案件有7名原告。其中,6人來自中國,1人來自尼日利亞。他們分別就讀於普渡大學、印第安納大學印第安納波利斯分校、聖母大學等,均合法持有F-1簽證。
起訴書認為,美國國土安全部和移民部的行政行為“沒有合法依據,且違反了美國憲法權利”,是“任意、無常、濫用職權”的行為。而美國地方法院應該批準臨時限製令,以便受影響的學生能夠繼續在美國學習。
“國土安全部的行動毫無道理。”印第安納州美國公民自由聯盟法律總監肯·福克認為,美國政府必須遵守監管標準並提供基本的正當程序,而這次它卻未能做到這一點。
南方周末記者注意到,印第安納州的案件中,6名受影響中國學生均從事STEM領域相關研究。其中,有2人為計算機專業,另有4人分別就讀人機交互、自然資源與環境科學專業、芯片設計、航天航空專業。
據了解,STEM為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四門學科英文首字母的縮寫。因潛在軍事或安全應用,近年來STEM專業已與敏感一詞畫上等號。
一位留學機構中介近日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申請敏感專業不意味著不能留學,但可能麵臨更嚴格簽證審查。尤其是針對高年級課程或研究生申請。而相較而言,文法商等專業相對風險較小。
此次簽證吊銷潮中,是否特別針對STEM敏感專業審查尚未可知。
應對

4月9日,教育部發布2025年第1號留學預警。圖/視覺中國
隨著時間推移,受訪中國留學生的態度也分為兩派。
一派陷入焦慮、主動自我“排雷”,除了公開報道的潛在原因外,連“沒能及時交物業費用、停車罰單、乃至翹課掛科”等都成為考量在內的危險因素。
另一派則保持淡定,認為這一行動是為了打擊非法移民,隻要“遵紀守法”就無需過度焦慮。
羅敏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讀碩士。4月11日,她剛一下課就收到了一封學校郵件,告知學生“部分研究生人員的F-1簽證被吊銷”,且“學校目前也並不清楚具體的原因”。
“前幾天還在網上衝浪,而這下懸著的心終於死了。”羅敏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事發後,她通過新聞報道和朋友圈子詢問被中止的原因。此外還試圖通過移民局網站查詢簽證狀態,但因賬號輸入錯誤而作罷。
一番焦慮過後,羅敏很快恢複了平靜。
“我沒有買過車,過去也沒有違法或違規記錄,平常也沒有不當發言。我覺得自己沒有被中止的理由。”羅敏說,如果她這樣的留學生都會被吊銷簽證,那幾乎沒人能獨善其身,她“也無話可說”。
相較於淡定的羅敏,孫佳佳坦陳自己沒有特別焦慮,可也深知此類事件何時降臨難以預料,隻能依據前人經驗和校方支持,從而爭取合法權益。
孫佳佳說,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已為校內國際生提供了諸多支持政策,其中就包括應急小紅卡。
“如有執法人員強行入室,學生可出示卡片,申明自己的權利。”孫佳佳介紹,連日來多所學院向學生發放了小紅卡,有院係老師還專門發郵件敦促同學到傳達室取用。
該校官網上還公布了一份《回應執法人員或政府人員》的詳細指南。其中建議,當遭遇美國國土安全部檢查乃至逮捕時,留學生可立即聯係校方法律顧問辦公室,驗證調查人員身份,並由校方代表協助回應。特殊時刻也可直接撥打緊急電話。
另據孫佳佳收到的校方郵件,該校組織了“知曉你的權利”為題的線上會議,邀請移民律師為留學生詳解政策。校方還編製了一份外部移民顧問名單,可為遭遇執法行動的師生提供支持。而該校設立的“天使基金”,也可資助受簽證政策變化而陷入經濟困窘的留學生。
南方周末注意到,馬薩諸塞州位於美國東北地區,有麻省理工、哈佛大學等多所知名學府,多年來一直是美國民主黨人的票倉。4月10日,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教務委員會還在官網披露一項決議,呼籲“建立共同學術防禦協議”,以捍衛學術言論等自由。
校方提供了諸多支持性政策,讓孫佳佳頗感“貼心”。不過,位於華盛頓特區的羅敏和得克薩斯州的美琪則表示,並未收到太多政策建議,“這背後或許跟每所高校、乃至每個州的政策有關。”孫佳佳說。
不確定性

當地時間2025年4月18日,美國華盛頓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美國總統特朗普談及被驅逐出境的薩爾瓦多移民。圖/視覺中國
越發收緊的移民政策,悄悄影響了留學生的職業規劃。
美琪目前在美國南方一所大學讀博。她並不想長久定居美國,而是希望拿到博士學位回國,進入國內高校工作。
得克薩斯州是美國南方有名的“紅州”。相較於簽證吊銷潮,美琪更在意的是該州醞釀出台的一項HB17法案。
據悉,該法案由60名州議員發起,他們都是共和黨人。草案擬禁止包括中國在內的特定國家人員在得州購買或持有房地產。同時限製上述人員在機場、輸油管道等關鍵基礎設施10英裏範圍內租房。
“這可能會讓該地區留學生無法在市區租房。”美琪說,這一法案引起不少得州華僑華人社群的反對。美琪的同學還曾給相關區域議員打電話表達對草案的不滿,目前關於法案投票也一再延期。
近日,美琪還擱置了一項買車計劃,“萬一超速吃了罰單,可能會影響簽證。”她準備等3-4個月後,看事態發展再作決定。
來美國讀書前,美琪從未想過政策風險會成為一項阻礙。而如今,她開始擔憂自己的博士生涯,能否順利度過。
“整體而言,不確定性確實在提高,特別是政策、環境的影響,已經到了不容忽視的程度。”美琪說,她已經開始思考一些備選方案,“加速讀完書,早點離開。”
特朗普上任以來,美國國內高校成為其重要施政目標。數月來,多項針對高校的措施引發爭議。
比如,特朗普此前威脅多所大學要停止聯邦撥款和合作,原因是這些大學涉嫌在校園內允許反猶太主義。而哈佛大學4月21日拒絕了特朗普的要求,成為第一所公開拒絕的大學。作為回應,特朗普政府對哈佛大學的免稅資格展開調查,並威脅要阻止其招收國際學生。
為了對抗特朗普總統對高等教育的持續攻擊,美國高校正試圖組建聯盟,從而捍衛“美國高等教育的共同價值觀”。羅格斯大學教務委員會是這項倡議的發起人,該機構4月6日通過的一項決議顯示,該校提議並幫助在十大聯盟所有成員之間建立共同學術防禦契約(MADC)。
孫佳佳就讀學校的校長哈維爾·雷耶斯正是一名西班牙裔移民。在4月4日寫給全校師生的郵件中,這位知名經濟學家真誠坦言。
他說,和許多其他人一樣,自己通過學生簽證項目來到美國學習。在這裏,“提升自我、改善社區、建設這個接納這些學者的國家”。
作為校長,他還反複強調了對“每一位國際學生和學者”的支持,力求“忠於使命,延續全球化校園的傳承。”
美國流行文化偶像泰勒·斯威夫特曾用熱情的歌聲唱出,“紐約歡迎你”。而如今,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近日談及簽證吊銷案時公開表示,“一旦你丟失了簽證,你就不再合法地居住在美國了……回你自己的國家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