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中國經濟不見起色 學者示警:將出現負成長

中國經濟不見起色 學者示警:將出現負成長

文章來源: RFA 於 2023-11-28 22:11:41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美國華盛頓智庫哈德遜研究所2023年11月28日就美國與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舉辦研討會

隨著美中兩國間全方位的競爭日趨升級,雙方在科技與經濟等領域的角力尤其引發輿論關注。外界注意到,自從北京當局解除了為期三年的新冠封控政策後,中國經濟在2023年遲遲未見複蘇跡象。對此,美國智庫學者針對美中兩國的經濟前景進行了剖析。

美國與中國的經濟緊張關係近年來日趨升溫,今年11月,美國國會下屬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 USCC)公布長達700多頁的年度報告指出,中國當前麵臨年輕人失業率居高不下、重點領域缺乏高級人才、房地產市場疲軟、內需不足等結構性問題。這些問題導致中國長期競爭力不佳、缺乏社會凝聚力,而為對上述諸多問題進行應對,中國當局則加大了對國際社會的侵略性力度。

本周二,美國華盛頓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對於美國與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做出前瞻分析。研討會上,哈德遜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杜斯特伯格(Thomas J. Duesterberg)指出,中國的經濟發展已經到達極限:“中國經濟在未來很可能會出現負成長或是麵臨嚴峻的經濟危機,因為中國國內的經濟壓力正在不斷增加。”

哈德遜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杜斯特伯格(Thomas J. Duesterberg)在研討會上指出,中國的經濟發展已經到達極限。

學者:中國當局無法自行處理結構性經濟問題

杜斯特伯格進一步指出,中國當前所麵臨的經濟壓力,如政府債務問題以及房地產市場供過於求等正導致經濟疲軟:“中國的銀行及地方政府承擔了全國85%以上的公共支出,他們現在過度杠杆導致無法再繼續舉債刺激經濟。而基礎建設是促進經濟成長的另一個傳統辦法,但中國國企的投資缺乏效率,導致收回來的利潤極少,地方政府也無法透過販賣土地所有權鼓勵房地產建設,來填平財政赤字。”

杜斯特伯格還談到了中國政府在特定產業領域的過度投資,以及市場內需不足的問題。他說:“中國過度投資在特定的工業領域,像是大家都知道的汽車、電動車、太陽能板,還有其他中國對外國傾銷的產品。中國銀行及地方政府麵臨的問題使得中國家庭累積預防性存款,這使得習近平想要以增加內需刺激經濟發展的策略失敗。”

學者:中國經濟困境促成"拜習會"

杜斯特伯格認為,由於中國的經濟遇到諸多結構性問題,北京當局目前沒有解決這些問題的能力,導致中國經濟需要高度依賴外資紓困。這也是促使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期出席舊金山舉辦的亞太經合組織峰會(APEC),與美國總統拜登以及其他美國商業巨頭會麵的原因。

杜斯特伯格說:“我認為,中國現在高度依賴外資及外國市場以取得經濟成長,中國現在無法自行創造經濟效益應對國內所遇到的各種困難。……‘拜習會’能夠發生,就顯示習近平需要其他國家幫助以反轉經濟頹勢。”

華盛頓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中國問題高級研究員克雷格·辛格爾頓(Craig Singleton)則在會上談到,美中關係在“拜習會”後有“低蕩”(Détente)的趨勢。不過,就美蘇冷戰時期的經驗顯示,低蕩並不能有效解決衝突。因此他建議,美國及盟友必須在應對中國時,持續采取強硬的政策。他說:“我認為,對中國的侵略性行為采取綏靖政策會導致誤判,甚至是災難性結果。”

華盛頓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中國問題高級研究員克雷格·辛格爾頓(Craig Singleton)則在會上談到,美中關係在“拜習會”後有“低蕩”(Détente)的趨勢。

“低蕩”是政治術語,指的是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美國及蘇聯相互釋出友善信號,使得緊張關係出現緩和,並促成暫時性和平。但是,由於蘇聯私下依舊野心勃勃,導致低蕩狀態最終瓦解,並引發美蘇開啟“新冷戰”。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35)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中國看不下去了! 胡塞接連擊沉2貨輪 耿爽點名停手
賭城拉斯維加斯 這間酒店這個位置會讓你死於非命
華人接管矽穀!Grok4發布會上馬斯克旁邊華人是誰?
馬克龍宣布法英擬擴組5萬人軍隊 或部署烏前線作戰
白宮發川普超人照讚正義化身 迷因爆紅網友評價兩極

24小時討論排行

歐洲熱死人了,但還是開不起空調
印度空難 飛行員詢問同僚“為何切斷發動機燃油供應”
石破茂硬剛特朗普,日本究竟有什麽籌碼
幼兒園鉛中毒案,我能回答所有疑點
選民已放棄民主黨?民主黨自家民調數據敲響警鍾
胡錫進:大國悲歌,俄羅斯遭新一輪“眾叛親離”
沒想到吧?農村還有800萬億財富在沉默
與王毅麵對麵會晤約1小時,魯比奧:會談富有成效
甘肅血鉛這事又被網友們發現了第二組疑點
WHO呼籲開征“健康稅” 煙酒、含糖飲料一次調漲50%
特斯拉車頂維權女車主二審敗訴,被判賠償17萬
“天堂島”總統來中國尋根,在族譜裏看到自己名字
湘潭大學投毒案二審:受害家屬放棄賠償要求從重判
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宣布對墨西哥、歐盟收30%關稅
4萬億英偉達:瘋狂印鈔機的瘋狂敘事
50%關稅是巴西“躺槍”?特朗普看到金磚就氣?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中國經濟不見起色 學者示警:將出現負成長

RFA 2023-11-28 22:11:41



美國華盛頓智庫哈德遜研究所2023年11月28日就美國與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舉辦研討會

隨著美中兩國間全方位的競爭日趨升級,雙方在科技與經濟等領域的角力尤其引發輿論關注。外界注意到,自從北京當局解除了為期三年的新冠封控政策後,中國經濟在2023年遲遲未見複蘇跡象。對此,美國智庫學者針對美中兩國的經濟前景進行了剖析。

美國與中國的經濟緊張關係近年來日趨升溫,今年11月,美國國會下屬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 USCC)公布長達700多頁的年度報告指出,中國當前麵臨年輕人失業率居高不下、重點領域缺乏高級人才、房地產市場疲軟、內需不足等結構性問題。這些問題導致中國長期競爭力不佳、缺乏社會凝聚力,而為對上述諸多問題進行應對,中國當局則加大了對國際社會的侵略性力度。

本周二,美國華盛頓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對於美國與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做出前瞻分析。研討會上,哈德遜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杜斯特伯格(Thomas J. Duesterberg)指出,中國的經濟發展已經到達極限:“中國經濟在未來很可能會出現負成長或是麵臨嚴峻的經濟危機,因為中國國內的經濟壓力正在不斷增加。”

哈德遜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杜斯特伯格(Thomas J. Duesterberg)在研討會上指出,中國的經濟發展已經到達極限。

學者:中國當局無法自行處理結構性經濟問題

杜斯特伯格進一步指出,中國當前所麵臨的經濟壓力,如政府債務問題以及房地產市場供過於求等正導致經濟疲軟:“中國的銀行及地方政府承擔了全國85%以上的公共支出,他們現在過度杠杆導致無法再繼續舉債刺激經濟。而基礎建設是促進經濟成長的另一個傳統辦法,但中國國企的投資缺乏效率,導致收回來的利潤極少,地方政府也無法透過販賣土地所有權鼓勵房地產建設,來填平財政赤字。”

杜斯特伯格還談到了中國政府在特定產業領域的過度投資,以及市場內需不足的問題。他說:“中國過度投資在特定的工業領域,像是大家都知道的汽車、電動車、太陽能板,還有其他中國對外國傾銷的產品。中國銀行及地方政府麵臨的問題使得中國家庭累積預防性存款,這使得習近平想要以增加內需刺激經濟發展的策略失敗。”

學者:中國經濟困境促成"拜習會"

杜斯特伯格認為,由於中國的經濟遇到諸多結構性問題,北京當局目前沒有解決這些問題的能力,導致中國經濟需要高度依賴外資紓困。這也是促使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期出席舊金山舉辦的亞太經合組織峰會(APEC),與美國總統拜登以及其他美國商業巨頭會麵的原因。

杜斯特伯格說:“我認為,中國現在高度依賴外資及外國市場以取得經濟成長,中國現在無法自行創造經濟效益應對國內所遇到的各種困難。……‘拜習會’能夠發生,就顯示習近平需要其他國家幫助以反轉經濟頹勢。”

華盛頓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中國問題高級研究員克雷格·辛格爾頓(Craig Singleton)則在會上談到,美中關係在“拜習會”後有“低蕩”(Détente)的趨勢。不過,就美蘇冷戰時期的經驗顯示,低蕩並不能有效解決衝突。因此他建議,美國及盟友必須在應對中國時,持續采取強硬的政策。他說:“我認為,對中國的侵略性行為采取綏靖政策會導致誤判,甚至是災難性結果。”

華盛頓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中國問題高級研究員克雷格·辛格爾頓(Craig Singleton)則在會上談到,美中關係在“拜習會”後有“低蕩”(Détente)的趨勢。

“低蕩”是政治術語,指的是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美國及蘇聯相互釋出友善信號,使得緊張關係出現緩和,並促成暫時性和平。但是,由於蘇聯私下依舊野心勃勃,導致低蕩狀態最終瓦解,並引發美蘇開啟“新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