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歲院士上馬跑進4小時:跑步的快樂和好處多多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簡單的背心,胸口印有“西湖大學”,這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在參加跑賽時的常見裝扮。

11月26日的上海馬拉鬆賽上,施一公再次以這樣的裝扮衝過終點線,並且56歲的他成功跑進了4小時,以3:42:53的成績完賽。

在人們眼中,施一公的身上有很多標簽,科學家、教育家、創業者......但在生活中,跑者也是他的身份之一。

“緊張學習之餘,一定要注意鍛煉身體。”這是他對學生的囑咐,而對於體育鍛煉,他也是身體力行。

施一公(23732號)參加上海馬拉鬆。

資深跑者施一公

作為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有太多精彩紛呈的故事。

在科學領域,施一公是國際著名結構生物學家、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同時也是中國科學院院士。

而身為教育家,施一公2008年回國後受聘為清華大學終身教授,後任清華大學副校長,隨後又擔任了西湖大學校長。

但在生活中,施一公還有另外一個身份:跑者。

早在三年前,他便在廣州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場馬拉鬆比賽,隨後他大大小小參加過十幾場馬拉鬆。

用他在自傳《自我突圍》裏的說法:“我也算一個資深跑者!”

追溯如何與跑步結緣,施一公有一段與眾不同的經曆——他初三時意外報名了校運會1500米長跑,結果卻跑了倒數第一。但他並沒有因此而討厭跑步,反而開始努力練習。

經過一年多的鍛煉後,施一公提升很大,“當時800米可以跑進2分20秒以內。”不僅如此,1985年入學清華大學時,施一公還在3000米競走比賽裏收獲第一,也曾創下清華大學校運會競走項目的紀錄。

從1500米倒數第一到3000米競走冠軍,施一公說:“我的家族並沒有運動傳統,我也沒有運動天賦,恰恰因為這樣,體育成為了我(成長進步)的優勢。”

施一公成功完賽上馬。

開學典禮前環西湖跑了一圈

對於許多人來說,沒有時間是放棄體育鍛煉的主要原因。但科研工作繁忙的施一公,卻從來都不會忘記給跑步留出時間。

成為西湖大學校長後,施一公就成立了西湖大學跑團。不僅如此,2018年西湖大學開學典禮當天,他還和同事在清晨5點一起去西湖完成了11公裏的環湖跑。

隨後,他又在學校首屆開學典禮上邀請學生們加入:“我期待我們的西湖長跑隊伍日益壯大,並肩前行。”

而他的第一次全馬經曆,正是和西湖大學跑團的跑友們一起參加。

2020年廣州馬拉鬆,施一公用時3小時34分56秒完賽,賽後他麵對鏡頭笑道:“本來打算55歲前跑一個全馬,沒想到53歲就完成了。”

酷愛跑步的施一公,也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西湖大學的氣質。

在西湖大學官方公眾號中,曾有這樣一段話:“長跑,是西湖大學跳動的運動‘基因’。開學跑、跨年跑、雲穀第一跑……隻要是學校值得紀念的日子,一定有西湖大學跑團的長跑英姿。”

“透過長跑,我們也在用另一種視角見證著學校的發展。”今年10月22日,西湖大學舉辦了首屆校園馬拉鬆,施一公和300餘位參賽選手一同參加了比賽。

施一公在自傳《自我突圍》中透露,如今他每隔一天跑一次,每次10公裏起,月跑量維持在150-280公裏。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我的睡眠時間實在偏少。平均每天晚上5個小時左右,中午有時會有10-20分鍾的小憩。但常年如此,我也基本適應了。”

施一公一直鼓勵學生進行跑步鍛煉。

“跑步的快樂和好處舉不勝舉”

在施一公看來,跑步不僅能夠鍛煉身體,保證有充沛的體能投入工作,同時也是對於意誌力的鍛煉。

施一公不止在一次采訪中強調,跑步與工作相輔相成,“跑步過程中,我悟出一些道理,身體好,自然有利於學習成績提高,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擔任清華大學副校長時,施一公就經常鼓勵學生鍛煉身體:“有的人以為,花了很多時間鍛煉,學習效率會降低。實際上,如果跑步方法得當,能調整你的能量級別,心髒機能和肺活量增強,供血充足、思維敏捷。”

“體育鍛煉是一種自強的精神,是一種受益終生的生活方式。”

2020年4月,在麵向浙江省中小學生的“開學第一課”視頻中,施一公也強調了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再給同學們叮囑幾句,緊張學習之餘,一定要注意鍛煉身體。”

“兩天之前,我在杭州西湖邊跑完了半程馬拉鬆,用時1小時38分。我相信同學們可以比我跑得更快!愛體育,愛科學,愛鍛煉,愛學習;教室一去如故,操場常來常新,學習鍛煉兩不誤,健康學習工作50年。”

而提到馬拉鬆對於自己工作的幫助和啟發,施一公坦言:“全馬就像是科研生涯,不過全馬有終點,而科研沒有終點,全馬不管多累,到了終點還可以享受一下,而科研則是永遠可以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