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的各種打卡“競賽”,形式主義傳給了下一代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福州取消安全教育平台打卡”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層浪。據報道,廈門、成都等地紛紛下發通知,取消安全教育平台打卡的強製要求。在濟南,多位家長及老師向記者表示,部分中小學、幼兒園已經取消安全教育平台打卡,不再強製要求。

在孩子實際上置身事外的情況下,安全教育平台的打卡已經淪為形式主義。幼兒園孩子或小學生通常是沒有手機、電腦或者有了也不被允許使用的——特例除外——但打卡卻需要孩子操作手機或電腦;一旦孩子操作手機和電腦那就有違有關規定,但是不操作手機和電腦的話又不能在平台過關,結果如何?隻能由家長代勞。正如一名濟南的小學生家長向媒體吐槽的那樣:孩子自己又沒有手機和電腦,這種高頻率的學習打卡又必須完成,很顯然最終會變成家長的任務。其實,家長代勞的另一個關鍵原因是,孩子們的學習節奏很緊張、任務也頗重,無論是家長還是學生,都有希望孩子們能把時間“節約”下來的意識。但這樣一來,家長額外的壓力就會大大增加。

安全教育對中小學學生來說的確至關重要,好的安全教育,可以幫助他們意識到外界的風險和隱患,從而能更加謹慎地處理相關事務,保護好自身安全。然而,當“打卡”成為一種強製手段被頻繁強調的時候,它所激起的逆反心理不可小視。安全教育隻有科學、適度地推行,才更容易打動人心、提升安全常識的傳播效率。

尤其是,當打卡情況成為評價體係中的重要一環,直接影響到學校的評級之時,這種強製手段不可避免地上升為一種“打卡競賽”。其以“考評指揮棒”的形式大大牽扯著學校、師生的精力,極易引發層層加碼、主次不分亂象。對以教書育人為核心要旨的學校來說,這種情形有害而無利。

“叫停”安全教育平台的強製打卡是必須的糾錯,因而受到了公眾的普遍歡迎。但應該看到,“安全教育平台打卡”形式主義化、空洞化的背後,是“一股腦進校園”現象給師生造成莫大負擔的事實。本人曾在《“與教學相結合”“從娃娃抓起”:不能啥都往學校這個“筐”裏裝》一文中直言:把教師從填不完的表格、加不完的班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從“聽不完的講座”“背不完的口號”中得以脫身,無比重要,迫在眉睫。

換言之,不再“強製打卡”還不算完,還應該以此為契機,對形式主義、“一刀切”要求滋擾校園的現象進行反思和整改。唯有建立和強化“進校園”清單,進一步給學校減負,方能從根本上減少和杜絕“打卡煩惱”,還師生和家長一個寧靜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