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武陟一中學踩踏事件致1死5傷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11月14日晚上,河南武陟通報了一起“致1人死亡5人受傷”的中學踩踏事件。

根據武陟縣人民政府網站發布的情況通報,2023年11月13日上午10時許,武陟縣興華中學初一初二部分男生在期中考試間隙如廁時,因上下樓梯發生擁擠摔倒受傷,涉及的學生第一時間送往醫院接受檢查治療。目前,1名學生經全力搶救無效死亡,1名受傷較重學生正在全力救治,4名受輕微傷學生住院觀察治療、近日即可出院。

事發後,市縣立即開展現場救援,組織省內醫療專家進行救治。調查組也已成立,對相關責任人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圖源:武陟縣人民政府官網

為何看起來普普通通的樓梯,竟會變成危險之地?我們如何避免踩踏事故?

什麽情況下,更容易發生踩踏事故?

容易發生踩踏事故的活動,在人群特點和場所特點兩方麵,都有些相似之處。

人群特點方麵,主要體現在人群人流動線不暢。

什麽因素會導致人流動線不暢呢?

首先,人群密度決定著人群行進速度。一般來說,人群密度越大,人群流動速度越低。學者Nelson 和 MacIennan曾通過研究發現,當人群密度在 0.54~3.8 人/㎡時為人群行進的最佳狀態,人員基本可以根據個體意願行走。而當人群密度達到 3.8 人/㎡及以上,個人就會被人群裹挾無法自由行動。

此次武陟縣興華中學事故發生時間,正是期中考試間隙學生如廁時,人員是有可能相對集中、密集的。

其次,人群速度大小的變化也會影響人群流動。

活動中,人群速度一致能夠提供相對的安全保證。而一旦速度忽快忽慢,加速或者刹車效應都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放大傳遞給後續人群,引發不明就裏人員的騷亂,因而導致推搡和擁擠。

第三,人群流動的方向不同,也會造成人群流動的滯緩甚至紊亂。

有學者將活動時的人群流動劃分為 6 種類型:同向流動型、對向流動型、交叉流動型、中心聚攏型、四周發散型和散漫無序型。經過模型推演研究發現,同向流動、四周發散和散漫無序(比如閑逛)相對安全,對向流動相比同向流動風險更大。

根據武陟縣人民政府的通報,學生是因上下樓梯發生擁擠摔倒受傷,存在人群對向流動的可能。

更危險的是中心聚攏型(注釋:人群向同一個點聚攏或散開),這種情況下最容易發生踩踏事故。

而且,一旦活動人群的速度大小和行進方向發生不規則變化,踩踏事件的概率就會大大增加。去年韓國梨泰院踩踏事件發生的重要原因,就是人群行動動線的紊亂。



人群動線紊亂過程 | 圖源:參考文獻[2]

除了人群特點,有些場所因自身建築特點也極容易成為擁擠踩踏事故發生的高危地。

最容易發生踩踏事故的,是建築的“瓶頸處”,即建築空間中供人員通行的狹窄位置,如建築物出入口、樓梯等位置。

究其原因,是因為“瓶頸處”會導致人群流量大量縮小,更容易引發人流阻塞滯留現象,是踩踏事故的高發場所。比如2002年12月,委內瑞拉加拉加斯某舞廳中庭著火,數百名正在狂歡的顧客紛紛湧向為數不多的幾個出口,短時間內出口前人群大量聚集,無法疏散,人們相互踩踏,最終造成了47 死、12傷的慘劇。

而一旦發生人員擁擠踩踏,傷亡最嚴重的場所,是狹窄的小巷子或橋梁等兩麵封閉、兩頭進出的地方。

這種場所在人群眾多時,容易形成成拱現象。

成拱現象指的是人群從大空間場地向比較狹隘的通道移動時,既有正麵人流也有側麵人流,大家都擁擠著向通道,在通道口聚集形成一個拱形,此時人群擁擠力巨大,容易導致人員摔倒。



圖源:參考文獻[2]

在這種通道內一旦發生擁擠,兩側幾乎無疏散通道,令逃生或救援難度劇增。

世界上發生過的那些死傷嚴重踩踏事故,幾乎是以上幾個人群和場所風險因素的疊加。

如何避免踩踏事故,我們又如何自救?

百次善後不如一次預防。

麵對踩踏事故,好的預防措施勝過一切。

如果是大型活動,組織方需要在設計活動時,避免活動吸引的人群構成過於複雜(即不要把活動設定為適合所有年齡的人群),否則會增大管理難度。而且,組織方應根據活動性質和規模,從建築安全性、出入口數量和開閉情況、疏散路線和安全指示等篩選合適的舉辦場地。





有多少活動的場地符合要求?| 圖源:參考資料[5]

其次,組織方要做好管理工作。

中國公安大學的曹旭對109起大型踩踏事故進行了案例統計分析,發現由管理因素直接導致的事故占比高達34.6%,總傷亡人數接近2萬。因此,強化管理層麵因素是預防踩踏事故,減少人員傷亡的重要一環。包括設立專職的安全管理機構,配備足量的安保人員,對整場大型群眾性活動進行風險監控。以及對於場地裏及周邊的複雜地形,如台階、坡道、道路瓶頸處等,應事先進行實地勘察,對存在較大風險的區域采取隔離措施,阻止人群通行,中風險區域增設安保人員,低風險區域設置提示、警示標誌。

特別是出入口秩序維護,人群易在大型場館的出入口形成拱效應,相互擁擠,如果不及時合理疏導人群,來自各方向的壓力都會作用在出口處,容易進一步導致踩踏事故。



在出口處加一個障礙物,就能避免成拱現象 | 圖源:參考資料[5]

必要時,可根據人群流量和現場管理水平,對人群采取限行、禁行、禁留等方式,保證交通的暢通性。

對學校而言,應考慮在某些特殊時間段內是否會出現人群密集的情況,如有必要,也可提前安排相關人員在“危險處”進行疏導、管理。對於學校存在風險隱患之處(比如廁所數量和位置設計是否合理,遇到人群密集的情況是否有應急管理方案),及早整治,等到悲劇發生後再補救,就晚了。

身處人群的個體也不能掉以輕心,我們能做的是:

在進入人員密集的活動場所後,先觀察記憶安全出口的位置和疏散通道的方向,盡量避免進入不合格的活動場所。

一旦發現有大批人群湧來,要第一時間避開,怎麽避都行,能爬到高處也可以(前提是保證安全)。如果已經進入人群,那麽切記不要在人流中停下,更不要逆人流行進,不要貿然蹲下係鞋帶、彎腰撿東西,要保持鎮定並穩住重心,防止摔倒在地。



梨泰院踩踏事故中,有人及時爬到高處,躲過一劫 | 圖源:微博@承包笑點視頻截圖

在人群異常擁擠時,右手握拳、左手握住右手手腕,雙肘撐開平放胸前,以形成一定的空間,保持呼吸。



圖源:參考資料[7]

如果不慎摔倒,應護住胸腔腹腔的重要髒器,側躺在地,雙手交叉、十指相扣,護住後腦和頸部,雙肘向前,護住太陽穴。發現有人摔倒,應停止前行,大聲呼救,告訴後麵的人別靠近。



圖源:參考資料[7]

有人可能會覺得,這樣的姿勢好像挨打時在“抱頭護體”,不太體麵,但危險時刻當然是性命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