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大壩潰壩引不丹擔憂 專家:印建工程既有質量問題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當地時間10月4日午夜,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東北部錫金邦北部受暴雨影響,大量高山湖水傾瀉而下,導致下遊的提斯塔三號水壩被衝毀。該事件導致90餘人遇難,150多人失蹤,22000餘人受災。此事在印度引發高度關注。

時隔一個月,提斯塔三號水壩潰壩事件仍在持續發酵,並在印度國內掀起了一場對於在喜馬拉雅山脈地區大修水電合規性的質疑和對其工程質量問題的拷問。與此同時,事件也引起不丹方麵的擔憂:《印度教徒報》近日一篇文章指出,印度錫金的大壩在山洪暴發時被衝毀,讓各界重新審視印度在不丹在建的大型水電項目,顯然,印度對喜馬拉雅山脈脆弱地質帶的評估出了問題,這當中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

相關專家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印度近些年來在中印邊境地區出現的一係列基建工程事故,已經暴露印度在喜馬拉雅山脈複雜地質條件下開展基建的能力不足。印度近些年來試圖“壟斷”南亞一些國家的基建項目,其實是在構築“債務陷阱”。

印度基建能力再次“翻車”

上個月初發生在印度錫金邦的提斯塔三號水電站潰壩事件,已導致印度錫金邦和西孟加拉邦下遊地區包括印度軍人在內的90餘人死亡。這場事故雖由冰川湖洛納克湖潰決引發山洪所致,但是許多印度媒體認為,這更像是一場人禍。有環保人士指責在地質狀況薄弱的喜馬拉雅山南麓大批量、大規模修建水電項目的決策需要反思,也有政界人士認為項目修建過程中存在貪腐問題,以及項目的運營管理特別是值班預警機製存在紕漏。

這些質疑聲引發了與錫金邦同處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不丹的擔憂。不丹首相洛塔·策林近日在接受《印度教徒報》的采訪時指出,不丹要重新審視印度在不丹開展的普那桑曲水電站項目的地質調查情況,因為印度此前采取的地質穩定性治理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沒有專家會繼續從事技術上、科學上認為不可行的項目。”

報道稱,印度中央電力局今年年初發布的一份項目報告為這種擔憂提供了支撐。這份報告指出,於2008 年啟動、計劃於 2024-25 年投入運行的普那桑曲水電站一期工程“由於壩區右岸山體的移動和沉降,項目投入運行時間被推遲。右岸的地質穩定工程正在進行中,目前正在研究的選項包括在大壩上遊新建一座攔河壩,以及完全放棄這座大壩。”關於計劃於2023- 2024年投產的普那桑曲二期工程,報告也指出,“大壩在左岸、大壩基礎和引水隧洞遇到了糟糕的地質地層和韌性斷層,相關補救措施正在進行中。”

據不丹《昆色爾報》報道,不丹和印度政府已責成由八人組成的技術協調委員會啟動地質調查研究並提出普那桑曲一期工程的解決方案。考慮到大壩潰決可能對下遊生命和財產造成重大影響,不丹的主要關切之一就是大壩的安全和穩定性。

近年來,印度在中印邊境一帶的基建勢頭很猛,印度也樂於去展示這種能力,但是一係列工程安全問題被各界認為,印度的基建能力還不足以“征服”喜馬拉雅山脈極為複雜的地質環境。

複旦大學南亞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近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介紹稱,近些年來,印度在中印邊境一帶的基建取得了不小的進步,但其基建能力依舊無法與中國相提並論。整體而言,印度基建的質量和施工能力都還比較差。“這些年來印度在中印邊境修建的大橋隧道經常發生事故。特別是在一些爭議地區修建的公路橋和隧道,出現各種事故都是家常便飯,施工質量堪憂。事實上,印度缺乏在喜馬拉雅山脈複雜而脆弱的地質環境下建造大型基礎設施的能力。”林民旺稱。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印度水文學家向《印度教徒報》表示,對普那桑曲兩個項目的重新審查可能會產生昂貴的設計變更費用,這起事件凸顯印度多家機構都未能全麵評估脆弱的喜馬拉雅山脈地質條件,這種情況與此前發生在錫金邦等地的災難相似。戴夫·佩特利等國際山體滑坡專家在報道中指出,在疑似是山體滑坡的廢墟上修建水壩是一個錯誤。上述學者的觀點代表了學界對於印度方麵在喜馬拉雅山脈南麓開展基建工程過於冒進的質疑,更有印度學者認為,印度政府不顧現實條件在中印邊境一帶大搞基建更像是一種“政治形象工程”。

對此,林民旺認為,印度在邊境地區大興土木,盲目建設,確實是莫迪政府的一種“形象工程”,部分原因是希望展現印度強硬抗衡中國的形象,以為即將到來的大選加分,同時也是印度尋求與中國開展地緣政治競爭的需要。“但可以明顯看到,這些工程項目存在不合理趕進度的情況,這必然會導致施工質量出現問題,此前多次事故已讓這個問題充分暴露。”

南亞國家很難引入印度以外的基建公司進入本國市場

盡管基建能力不足,但近年來,印度一直積極搶占南亞國家的基建市場,特別是在水電開發領域,印度更在南亞國家呈現壟斷之勢。一些有著豐沛水利資源和基建需求南亞國家,很難引進印度之外的基建公司進入本國市場。在不丹政府此前公布的“十三五規劃”中,幾乎所有水電基建項目都由印度承建,不丹的水電開發市場基本上被印度把控。

“南亞國家,不論是不丹還是尼泊爾,在本國基建問題上選擇合作方時,都會受到印度的各種限製和阻擾,這其中既有法律層麵的,也有政策層麵的。”林民旺介紹稱,印度甚至會直接幹預這些國家的內政,要求它們在基建項目的招標過程中必須首選印度,不允許它們把項目給其他國家的投標者。

“具體到水電項目中,以尼泊爾為例,印度曾提出如果是其他國家企業建設的水電站,其所發的電印度一律不買。印度實際上是一個很缺電、缺能源的國家,但它依然會采取這種方式限製尼泊爾水電行業的自由發展,逼迫尼泊爾拒絕其他國家參與本國水電開發。”林民旺稱。

據了解,中國基建企業在進軍南亞國家市場時也常常會遭到來自印度方麵的刁難。林民旺介紹稱,此前調研發現,很多中國公司參與的南亞基建項目都遭遇過印度方麵的“損招”。他解釋稱,中國的海外項目采取國際化的運作方式,考慮到當地的特殊情況,國際合作方經常會要求南亞項目的監理方必須是印度公司,而這些印度的監理公司經常給中國承建的基建項目設置不合理的高標準,拔高施工技術的要求,故意為難中國企業。“雖然以中國基建企業的實力,這些挑戰都能應對,但這仍然會增加很多不必要的成本。”

印度通過基建構築“債務陷阱”

不丹《昆色爾報》此前援引不丹政府發布的2023-24年預算報告稱,不丹目前有10個正在建設中的水電項目,總發電量達7,600兆瓦,以庫朗河水電項目為代表的多個項目都是以印不合資的方式進行。一位不具名的南亞問題專家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印不兩國名義上是采用合資企業的方式建設管理這些水電項目,但實際上項目的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層都是印度人。不丹並不具備技術能力和財力,這種合作模式其本質是印度方麵為不丹設置的“債務陷阱”。

“此前印度在不丹開展的基建項目一部分是采取印度捐建的方式進行,另一部分是印度為不丹提供貸款。如今印度更多以提供貸款的方式參與這些基建項目,且貸款額度大,這實質上就是一種‘債務陷阱’。有數據顯示,目前不丹百分之七、八十的債務都來自印度,這是印度通過經濟手段控製不丹的一種方式。”林民旺稱。

以普那桑曲水電站為例,印媒此前公開的數據顯示,普那桑曲一期工程最初的總預算達350多億盧比,其中40%為印度政府捐贈,剩下的60%為印度政府提供給不丹的年利率為10%的貸款。而普那桑曲二期工程最初的總預算370多億盧比,其中印度政府援助30%,剩餘的70%為印度政府提供的年利率為10%的貸款。印度方麵通過這種方式牢牢控製了不丹最核心的水電資源。

林民旺進一步介紹稱,不丹水電站最後產出的電能除滿足不丹自己所需之外,主要賣給印度,印度就此實現了讓不丹在經濟上完全依賴印度的目標。在此之外,不丹目前90%的貨物進出口完全經由印度實現。在國防問題上,不丹對印度也十分忌憚,印度當年借口軍事訓練的需要在不丹派遣軍事顧問並駐軍,實際上是對不丹實行了嚴格的控製。

在外交問題上,印度也對不丹進行了強幹預。上述不具名南亞問題專家對《環球時報》稱,印度此前曾要求,任何涉及到印度所謂“重要利益”的外交問題,不丹必須跟印度磋商,而“重要利益”涵蓋麵很廣,其中也包括中不邊界問題談判等。印度還不允許不丹跟任何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包括中國建交。

近日,第二十五輪中國不丹邊界會談在北京舉行。會談期間,雙方團長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不丹王國政府關於中不劃界勘界聯合技術小組職能的合作協議》。此次會談標誌著中不傳統友好關係的升溫,也讓坊間對於中不建交再次充滿期待。上述專家認為,盡管中不兩國建交的意願強烈,但印度幹涉不丹內政程度太深,所以預計在短期內,中不兩國完成邊界談判、實現建交的難度依舊很大。不過,此次會談無疑為兩國圓滿完成邊界談判、推動建交進程注入了新動力。

denisjliu 發表評論於
騰訊新聞?我海以為是不丹新聞或者印度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