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我有ADHD”:他們為“得病”而高興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確診ADHD,讓我覺得整個人生都得到了解釋。”

年輕人開始邁出確診成人ADHD的步伐,甚至形成一場獨特的確診“風潮”:各大社交平台上,話題“原來我有ADHD”的瀏覽量高達1665萬。

ADHD,即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發育障礙,多數時候也被稱為“多動症”。這一病症,多被察覺於小孩群體。

但事實是,ADHD也普遍存在於成年人中。但確診這個病反而讓許多成年人感到“輕鬆”。

01  成年後

主動確診ADHD

坐不住、站不住,站著時也要小範圍來回走動;嚴重拖延;入睡困難;閱讀障礙……由於擔心現場描述病情時,可能會遺漏重要的症狀,影響醫生的判斷,所以在正式就診前,閆銘專門抽出時間“反思”了自己,並將13條不尋常的表現寫進了手機備忘錄。

10月中旬的一天,閆銘走進了天津市安定醫院的一間診室。一進門,她就將手機備忘錄上的內容展示給了醫生,醫生的目光隻在這些文字上停留了片刻,便表示:“你的症狀實在是太典型了。”

隨後,閆銘接受了多動症診斷、眼動測試、推理測驗等一係列測試,以及抑鬱症和焦慮症測試(這兩者也可能會導致與ADHD類似的症狀,因此也一並進行了檢查)。症狀描述輔以數據支撐,閆銘最終被確診。

那一瞬間,她覺得過往因為ADHD症狀而導致的自我懷疑以及精神內耗一下都“煙消雲散”了。



閆銘的確診報告

這次就診的過程順利且愉快。閆銘回憶,在被告知要做哪些檢查時,醫生意識到她在接受口頭指示時的記憶力短暫,於是特意拿出一張紙條,將不同檢查要去的科室逐一寫下。這一貼心的舉動讓閆銘很受感動,那也是她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ADHD人群可以得到尊重和包容。

患者Cindy在確診前,內心很是擔憂。而她最擔憂的是,怕自己不是ADHD。多年來,她總是感到生活困境重重,卻找不到問題所在,更無法找到解決之道,“我擔心如果不是ADHD,而是其他更嚴重的問題。”

當她拿到診斷報告,醫生肯定地告訴她,“這就是成人多動症。”那一刻,她的眼眶濕潤了,“太好了,原來我那些症狀一部分原因是基因問題,而不是我這個人有問題。”

與閆銘和Cindy的情況類似,越來越多的成年ADHD患者因確診而“如釋重負”。其中,很多人的症狀都始於兒童時期,直至今天,他們才因主動探究,最終被確診。

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大家紛紛曬出自己的確診報告,話題“原來我有ADHD”的瀏覽量達到了1665萬。



一些人將自己的確診經曆發布在網上

網友小熊在確診當天記錄下了自己的心情:“無論如何,感謝這一天,我找到了答案。” 另一位網友古靈閣閣主則寫道:“確診ADHD,讓我覺得整個人生都得到了解釋。我的醫生說,如果成年時一直沒有被發現患有ADHD,你一定是已經在黑暗中摸索出了一套生存技巧。”

與此同時,在小紅書、豆瓣小組等“陣地”,成年ADHD確診者已經凝聚成一個個小而緊密的社群,他們分享自己的症狀和治療經驗,互相鼓勵支持,交流如何改善注意力缺陷,還會共享新的ADHD研究成果。

02 被忽視的症狀

與常年忍受的折磨

確診為ADHD,仿佛是種“一錘定音”。在此之前的許多年,ADHD患者一直在這條隧道中獨自摸黑前行,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他們所經曆的,更少有人能感同身受。

"今年開始刻意‘服美役’——在中文語境中,母親形象一直被視為隱忍包容的代表——考研麵試會不會碰到誇過我思維邏輯好的老師?——我媽不是我媽,是我小時候看的文學作品建構的形象和她本人的結合體——我竟然把張愛玲的小說當作言情小說看了——其實,我有北歐戶口,是居住在澳洲的華裔……"

飛機起飛後的幾分鍾時間裏,小廠雖然看似端坐在座椅上,但思緒早已飄遊四方。許多個雜亂無章,無法捉摸的片段在她的腦海裏猶如過電影一般,每個片段間並無關聯,卻又銜接得流暢自然。

這時一名空乘在分餐時不小心弄灑了可樂,濺到了小廠的褲子上,這個不算美妙的小插曲總算打斷了“電影”片段的跳轉。接著,小廠拿起航空雜誌,開始一目十行地翻看上麵的插畫。

對於一般人來說,類似的神遊和發呆經曆可能隻是偶爾發生,但對於像小廠這樣被確診為ADHD的人來說,這已經成了他們的日常。

耶魯大學一位研究注意力及相關疾病的專家曾這樣比喻:“ADHD人群在完成一件不感興趣的事情時,注意對象會頻繁地從一種活動轉移到另一種活動,很難保持專注。這在某種程度上類似於拿著手機,信號卻斷斷續續,時有時無。”



小廠正在讀的有關ADHD的書

今年年初的一次經曆,讓閆銘第一次開始正視和反思自己的“不同”。

那時,她和朋友逛商場的途中線上下單了兩杯奶茶,到奶茶店門口等待取奶茶的幾分鍾時間裏,閆銘一直在來回踱步,即便後來朋友拉她坐下等待,閆銘也一直小動作沒停:她反複拉扯手腕上的皮筋;時不時掏出手機看一眼,再放回口袋;翹起二郎腿,再放平,如此循環不止。

與自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朋友可以一直站在原地不動,隻盯著店員製作奶茶。“當時,我強烈地意識到,自己好像有點不太對勁。”閆銘說。

在隨後8月底的一場雅思考試中,慘痛的教訓更讓她決定必須立刻就診。

考場上,閆銘發現自己的思緒總被打斷,腦海中會突然響起她坐出租去考場時司機車裏播放的歌,有時會閃過早上吃的早飯……這些碎片總是毫無征兆地闖入她的腦中,讓她無法專注;到了閱讀理解部分,她會讀到文章的一半,突然忘了要找哪些關鍵詞;在聽力測試階段,挑戰更為嚴峻,信息在她的耳朵裏停留片刻後,便毫無痕跡地飄走了。

盡管,口語考試是即時性作答,對注意力的要求不高,閆銘還算表現出色,但仍然無法挽回其他幾部分的損失。

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閆銘得知,雅思考試還有一種特殊的ADHD考試安排:允許考生在每個板塊額外獲得15分鍾的時間,而在聽力部分,如果考生的注意力持續不足,可以要求重播內容。

後來,閆銘以此為由告訴父母自己要去做ADHD的相關檢查。然而,父母的第一反應竟是建議她給醫生表示一下,以獲得一份ADHD確診證明用於考試。

對於一些ADHD患者來說,童年時他們表現出的症狀常常被家長歸因為缺乏自我控製或缺乏學習熱情。

閆銘的父親就曾對她說過:“挨打挨少了,所以沒能考上清華。”好在確診結果出來後,閆銘的父母終於重視了起來,他們甚至主動把女兒確診的事兒告訴親友,提醒他們關注自家孩子的反常舉止。

現在,閆銘常開玩笑地打趣父母:“如果早點帶我診斷,也許我現在拿的就是清華的畢業證了。”

03  ADHD也能

帶來特別的天賦

在ADHD患者身上,除了多動、焦慮、拖延、記性差等常見特征,他們也能在某些特定時刻,擁有一些非同尋常的、被他們稱之為“美妙”的體驗。

比如,ADHD通常被認為是一種專注力不足的障礙,但事實上,在某些時刻,那些受其困擾的個體也能展現出超乎尋常的專注力。

這一點,閆銘說自己體現在畫畫上。她在繪畫時,可以一連幾個小時快樂沉浸,可以忘記吃飯,連上廁所也是在意願達到極限時才會快速跑去解決,然後迅速返回座位,繼續創作。

這種體驗也讓她更加明確地認識到,她在未來可能更適合從事藝術類的相關工作。“正因為我有ADHD,我才能夠‘利用’它,在我所熱愛的領域裏比一般人更投入、更耐心。” 閆銘深思熟慮地說道。



閆銘吃的“專注達”

值得一提的是,在被醫生診斷為ADHD的那一天,閆銘還接受了智商測試,獲得了令人矚目的127分高分,醫生對她的表現讚歎有加。

後來,她滿懷好奇心地搜索了一些患有ADHD的名人,令她驚訝的是,像馬斯克、愛因斯坦、比爾·蓋茨等眾多傑出人物都是ADHD患者,“我覺得ADHD不該被視為一種病態,相反,在某種程度上,它可以被視作一種天賦。”

對於小廠來說也是如此,ADHD雖然帶來了諸多生活上的不便,但也賜予小廠豐富的聯想能力和創造力,“每件事情你都能比普通人有更多的感受,這並非完全壞事,有時甚至是一種極其豐富的生命體驗。”

作為一名上海交通大學的學生,小廠的想象力異常豐富,在日常社交中,她也一直保持著活躍的思維,因此最常收到的評價就是“幽默而有趣”。

小廠也熱衷於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生活中的所思所想。例如:“突然發現戴口罩有一個好處:在路上走著,突然想起有趣的事,我可以毫不拘束地笑個不停,不必顧忌旁人的目光。”或者是:“即將前往迪士尼,那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沒有可愛的頭箍,隻認識米老師和高飛,這些都好說。但問題是,我沒有彩色的衣服,所以隻能在美麗的城堡裏扮演一隻令人討厭的烏鴉。”

因為總能用新穎而獨特的視角看待平凡的小事,這讓小廠贏得網友的喜愛,“有網友說我的文字觸感很細膩,表達的角度非常特別,我認為這正是ADHD賦予我的獨特特質,我對此格外珍視。”小廠笑道:“我簡直就是做自媒體的‘天選之子’。”

04  要建立起

適合自己的秩序

一些獨特的經曆,被視作是ADHD患者在逆境中足夠樂觀的明證。但實際上,麵對多種症狀的複雜疊加,他們也在積極尋求自救之道。

正如一些網友所言,“ADHD猶如一種終生伴隨的性格特質,隻能善用優勢、避免劣勢,並揚長避短地走出自己獨特的路。”

為解決ADHD帶來的問題,小廠決定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在deadline前才采取行動。例如,前幾天晚上小廠花8個小時完成了一個本來可以在幾個月內完成的7500字文章。

“這個社會的運行規則大多不適合ADHD人群,既然如此,那我也可以在我的小世界裏創造一套我能夠適應的秩序,以適應這個社會。”小廠這樣想。

後來,為避免錯交作業或逾期,小廠主動向老師解釋了自己所麵臨的挑戰,並提議將deadline提前一段時間,例如,規定後天交作業,那麽對於小廠來說必須在明天完成,以讓老師監督自己。

而在生活上,為了提高執行力和約束自己,小廠的桌麵物品布置也是費了一番心思,比如筆記本電腦放在桌上最顯眼的位置。小廠解釋,由於學業壓力比較重,最大的任務就是讀論文和寫作,所以電腦必須擺C位,以喚起學習欲望。

相反,有些東西則要設置一些“關卡”藏起來,以避免自己被誘惑。小廠了解到,ADHD可能會被大量甜食“激活”,因此剩餘的甜食都被藏到了櫃子最裏側,甜食上麵還橫七豎八地壓著平時不太會用到的物品。“如果必須費勁找,我可能就放棄了。”小廠說。

05  確診隻是一個起點,

而不是終點

據了解,目前治療成人ADHD仍主要依賴藥物療法以及心理治療等手段,以期控製病情,減少其可能造成的損害。其中,“專注達”是治療ADHD的常用藥,藥效時長12小時。

近日,小廠在社交平台上發布了一條首次嚐試“專注達”的感受帖——“非ADHD人,我嫉妒你”。

當天早晨,小廠第一次服下一粒“專注達”,副作用不明顯,隻是在頭部大幅度移動時會感覺頭暈,“頭腦清晰平靜的感覺實在是太舒服了,非ADHD人,你們平時過的竟然是這種好日子!真的有點兩眼冒妒火。”

但小廠也發現,一旦停藥,腦袋會比吃藥之前更加混亂,而且還會感到抑鬱。這令她陷入一個困境:藥物治療的頻率和方式應該如何確定?這是小廠接下來需要思考和建立的新秩序。



小廠在網上分享吃藥後的狀態

Cindy的ADHD確診經曆也讓她先感受到一種短暫的喜悅,但這種喜悅很快消逝。

Cindy認為,許多確診ADHD的人麵臨一個普遍困境,由於ADHD的症狀容易被誤解為粗心、不負責,甚至無能力,他們的就診過程有時會被當作為掩蓋懶惰、拖延和失敗,而尋找的借口。這樣的誤解經常令他們感到孤單和掙紮。

不久前,Cindy向公司請假,前往醫院調整藥物劑量。然而,當她的一位同事得知原因後,輕描淡寫地稱其要去拿“為遲到找理由”的藥物,對此Cindy選擇了不予理睬,“這些言語來自於他人對ADHD的不了解,我不會把這些話太當事兒。”



Cindy的確診報告

Cindy希望未來ADHD的普及率可以更高一點,她說,不管大家覺得它是疾病也好,是“天賦”也罷,甚至現在社交平台上的很多人發帖都喜歡帶 ADHD 的標簽,把它當作“時尚單品”,但無論是如何,ADHD“知名度”的提高總歸是好事,因為唯有了解,才能為理解和包容鋪平道路。

swmpsp 發表評論於
普通人很難理解有ADHD症狀的人的內心世界。我家娃從小就有這方麵的問題,他經常會聽錯話或者看錯題目,也許在那一刻,他收到的信號是雜亂的。有沒有過人的天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夠享受內心的平靜,不會過於焦慮和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