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90後為人母難,她們麵臨哪些壓力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當80後90後當上父母,他們會遇到哪些困難?如果這些年輕爸媽來自農村,和城裏的同齡人相比,他們又如何養育好自己的下一代?

來自安徽大學社會與政治學院的助理教授班濤,長期在田野調查一線,關注年輕寶媽,尤其是農村年輕女性的母職實踐、困境與調適。

農村女性為人母為何難?騰訊新聞知識萬象對話班濤。

對話專家:

班濤丨安徽大學社會與政治學院助理教授班濤

騰訊新聞知識萬象:和上一輩人相比,現在的農村80後90後“為人母”有哪些不同?

班濤:以代際比較來說,我覺得可以用:精細化、專業化和平等化來概括。

在農村,80後90後基本上還是多子化家庭,他們的父母生活壓力大,對孩子的撫育更多是簡單的生活照料,通俗地講就是“活著就行”,無暇顧及其他。

但是80後90後家庭的孩子數量明顯減少,這些年輕父母可以將更多的家庭資源投注在孩子身上,進行精細化的撫育工作。

另外因為80後90後父母生活在信息時代,他們對於現代化的育兒觀念都有著不同程度的接觸,所以在親子陪伴和親密關係互動方麵格外注重。

還有,現代觀念中的科學化育兒讓80後90後農村父母不再延續上一代的“權威式”教養,他們更多采用溝通協商的方式與孩子互動。

騰訊新聞知識萬象:和城市的同齡人相比呢?這些年輕媽媽有哪些相同點,又有哪些差異?

班濤:首先要說,兩類媽媽都處於信息時代,通過對科學育兒的學習與了解,彼此在育兒理念上有著一定的相似性。而且,大多數農村年輕媽媽在婚前有過務工的經曆,所以在子代的教育上她們也有比較高的期待。農村家庭孩子的養育也同樣是家庭發展的重心。

但是由於她們所處環境和所受教育的不同,家庭資本的積累方式不同(城市家庭主要以腦力型職業獲得家庭積累,農村家庭主要通過體力勞作來進行家庭積累),導致在對孩子進行撫育投入時,農村家庭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物質和精力,甚至在一定條件下選擇犧牲夫妻中的一方,讓其專職負責孩子撫育工作,這個時候媽媽常常是被犧牲掉的那一個,也就出現了我們經常討論的“陪讀媽媽”。

陪讀媽媽的生活空間

總之,因為農村家庭在經濟、社會和文化資本上相較於城市家庭處於劣勢地位,導致雙方家庭對孩子的投入出現區別。

我們在訪談中就遇到一個年輕媽媽,她暑假帶著孩子去嫁到上海並定居的表妹家,表妹帶兩家孩子去科技館玩,自己的孩子不認識八大行星,以為隻是漂亮的彩球,鬧了笑話,表妹的孩子卻對八大行星如數家珍,如此場景讓她很受震動,她清晰地感受到兩個家庭孩子的區別。

騰訊新聞知識萬象:為什麽你會說農村80後90後年輕媽媽“為人母”更難?她們麵臨哪些壓力?

班濤:我覺得可以把“農村年輕媽媽”這個詞拆開來分析。

首先是“農村”。

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越來越多的農村媽媽選擇讓孩子進城讀書,但是學區的劃定、高昂的學費都讓農村孩子進城受教育受到阻礙,她們需要對此投入更多的物質資本,不少農村家庭進城租房或買房就是為了孩子上學。為了讓孩子獲得更好的教育資源,有的媽媽還會選擇私立學校,

在我們訪談的案例中,一位媽媽說當地最好的私立中學一年的費用在3~4萬元,而且還要通過各種考試選拔才有機會上,這對於農村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其次“年輕”媽媽。

因為80後90後農村媽媽在成為媽媽之前大多都有過進城務工的經曆,她們基本上都接受過國家義務教育,思想觀念發生了改變,有自己的價值追求和意義世界。成為媽媽後極大地壓縮了她們的自我時間和空間,導致家庭與個體之間出現了明顯的張力。

在過往訪談的案例中,有一位安徽媽媽原來在上海工作,薪資待遇都很不錯,但是孩子上初中後她就被迫辭職回來陪讀,其實她內心並不想放棄自己的工作,但是為了孩子沒辦法,隻能選擇回來。“沒辦法,總不能為了自己不管孩子吧!”。

最後就是“媽媽”這個角色帶來的困難。

現代社會對於媽媽的要求越來越高,如何成為一個“好媽媽”“成功媽媽”是媽媽們麵臨的普遍困難,她們需要不斷學習、不斷優化養育方式來提高自己“好媽媽”的可能性。

騰訊新聞知識萬象:在具體母職實踐中,這些年輕的媽媽們麵臨哪些困難?

班濤:就我們的調研來看,農村年輕媽媽們麵臨的具體困境有:

回歸家庭與自我實現之間的張力;因為退出勞動力市場而導致被動陷入依附性地位的心理失衡;對孩子教養失敗的擔憂和因為孩子養育問題可能產生的夫妻關係緊張;因為與孩子過密化的親子互動但未能得到正向反饋而導致的情感崩潰。

訪談中一位女性談到大兒子因為沉溺於看電視、玩手機導致學習處於班級靠後水平,丈夫因此和她發生多次爭吵,最開始兩人經常吵,吵到後來都懶得吵了。

實際上很多家庭因為孩子教育不成功、夫妻爭吵頻繁而離婚,那些不離婚的家庭也陷入形式婚姻,夫妻彼此不交流,在一個家裏各做各的事情。

騰訊新聞知識萬象:這些困難是農村母親特有的嗎?如何解決?

班濤:我認為這些困難並不是農村媽媽所特有的,但是在農村媽媽身上體現得更為明顯,這是肯定的,尤其是農村媽媽的自我實現問題和因為角色轉換導致的家庭依附性地位格外明顯。

至於解決辦法,不能說沒有,但一定需要家庭、社會、國家等多個主體協同努力,這個問題才有可能得到緩解或解決。

騰訊新聞知識萬象:談到母職困境,不可避免會討論到男性角色的缺位,農村家庭的情況如何?

班濤:從家庭生產生活的角度來說,男性的不在場也是無奈之舉,為了維持家庭生活開支他們不得不外出打工進行家庭經濟積累。

我們訪談中有一位男性為了能讓兩個女兒上城市的私立小學,選擇去武漢工地做鋼筋工。2020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工地一直不開工,家庭沒有了收入來源,導致他一段時間難以入睡,每天淩晨兩三點就會醒來,一直在琢磨怎麽找到與之前收入水平相當的工作。

但是從家庭情感需求的角度而言,不論是妻子還是孩子都需要男性的支持與互動,所以在這樣一種難以協調的家庭生活模式中不可避免會產生家庭的不穩定性和脆弱性等問題。

騰訊新聞知識萬象:麵對這些困境,農村年輕媽媽該怎麽辦?

班濤:其實對於這樣的狀況,部分農村年輕媽媽已經開始了積極的調適,她們通過積極獲取半正式就業機會來擺脫對家庭的依附性,也會通過社交媒體、工作場所、廣場等物理空間來建構自己的朋友圈,讓自己獲得個體生活空間,分散對家庭和孩子的過度關注。

陪讀媽媽選擇半正式工

除此之外,她們還會推動男性對家庭生活的參與,利用微信視頻、節假日聚餐、遊樂場玩耍等來提高孩子與父親的互動。同時這些媽媽也會增加與丈夫的交流溝通,從丈夫身上獲得情感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