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箱不準扔垃圾?村民表示費解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據媒體報道,10月23日,遼寧省大連市金普新區炮台街道一村民通知群裏,多次發布“禁扔垃圾進垃圾桶”通知,而這也讓相當多的村民表示費解。

通知顯示,創建衛生城大幹100天,為了響應區裏號召,從即日起,百姓所產生的垃圾一律不準往垃圾箱裏扔,用塑料袋裝好放在自家門口,統一有人收或到點自行放在垃圾車上。

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是一種為了“創衛”之類的工作,而布置的一種運動式的工作要求。不過街道辦事人員否認了這一點,“無關創衛,是在做垃圾不落地試檢工作”。該工作人員稱,農村的垃圾箱,很多人都沒有自覺把垃圾丟進去,而是把垃圾丟得遍地都是,不僅不好清理還非常不好看。為解決這個問題,街道就提出這個倡議,現在找了三個村做試檢,試檢成功後將全麵推廣。

這個新聞在互聯網上招致了不少批評,“垃圾箱不能扔垃圾”無論如何都顯出某種荒誕——垃圾箱不就是用來裝垃圾的嗎?這種通知有悖常識,不難想象會遭到一片吐槽。尤其是有村民反映當地用水問題遲遲未能解決,就更顯得“垃圾箱不準扔垃圾”屬於不幹正事、沒事找事了。

但如果拋開情緒性的結論,了解一下當前政策風向的話,就能發現這個村其實在進行一場非常前衛、當然也不太容易的環境試驗,即當地說的“垃圾不落地”——雖然聽著有些奇怪,但這確實是一種環保思路。

不隻這個村,最近幾年來有相當多的市民、遊客反映在上海、杭州等城市的道路上很難找到垃圾桶,而這其實是有意設計的結果。比如2019年8月15日,新修改的《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其中就要求“道路上將不再出現垃圾桶”。

減少垃圾桶能提高整潔度,並非沒有道理,在其他一些國家也有類似的規定。比如被認為垃圾分類處理較為嚴格的日本,街頭就少有垃圾箱。這麽做的目的很簡單,鼓勵人們盡可能地減少垃圾製造,並通過家庭回收的方式提升垃圾處理的效率,也更利於垃圾分類。可以想象,如此一來垃圾回收隻需要去居民點就夠了,而不是將遍布街頭的垃圾箱都挨個掏空。

但這種政策畢竟和人們長久以來的習慣不同,很容易產生水土不服,導致政策推進出現反複。比如上海,據相關負責人介紹,2019年上海全市有6.2萬個公共垃圾箱,到2022年上半年,數量減少到3.6萬個,期間有部分市民反映垃圾箱太少,通過調研後又增加了2000個垃圾箱。

很多大城市和這個村落其實都遇到了類似的問題,一種前衛的理念和設想,但在現實中卻不被理解,在推動時更是遭遇種種困難,比如在社交平台上抱怨垃圾箱太少的聲音不絕於耳。在這裏並沒有責怪當地民眾的意思,畢竟慣性是強大的,驟變一定會帶來不適,這是人之常情。

這種政策拉鋸恰恰也是提了個醒,對於生活方式改變巨大的政策,必然會遇到習慣的阻力。因此也就更需要相關部門在設計時不妨考慮到這點,做好政策解釋和科普,爭取民意的理解。無論如何,像新聞源裏那樣,單純微信群發個通知,不清不楚、措辭生硬,遭致當地村民的反感何嚐不是理所當然呢?

總是糊塗 發表評論於
上海的垃圾分類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