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部20億+,暑期檔開啟“群雄割據”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今年暑期檔的第4部20億級電影誕生了。

伴隨《孤注一擲》票房的一路躥升,2023年暑期檔憑借《消失的她》《八角籠中》《封神第一部》《孤注一擲》四部20億級影片,順利成為影史上第一個誕生四部20億+項目的暑期檔。

而在此之前,這個成績還是由2018年暑期檔創造的《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兩部20億+影片。

在這個不斷創造新的曆史紀錄的暑期檔背後,我們還能看到什麽?

超大體量項目消失

今年暑期檔之所以罕見,其實主要源於暑期檔整體格局的轉變。

過往暑期檔大多呈現出一種“一超多強”的模式,由一部票房產出超強的項目撐起大半個檔期,這也催生出了一批單片票房超高的暑期檔影片。

譬如在2017年暑期檔,僅《戰狼2》一部電影就貢獻了超過55億元的票房成績,這足足領先第二名《變形金剛5:最後的騎士》將近40億元。

而目前守住票房最高一屆暑期檔的2019年,檔期最大黑馬《哪吒之魔童降世》也憑借47億+的票房成績穩坐暑期檔冠軍。即便是市場規模驟減的過去三年,像2020年暑期檔的《八佰》和去年暑期檔的《獨行月球》也都憑借巨大票房優勢領跑暑期。唯有2021年暑期檔,在不可抗力的幹擾下,才呈現出整體性疲憊。

不過到了今年暑期檔,這種檔期常規格局卻不複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多優質項目的湧現和更平均的頭部產出。

從在檔期打頭陣的《消失的她》,到《八角籠中》《封神第一部》,再到後半場領跑的《孤注一擲》,基本上每半個月都能湧現出一部品質、話題兼具的優質頭部影片,打造出了這場影史中最罕見的爆款接力跑。

按照目前趨勢,今年最終極有可能形成兩部30億+,兩部20億+的史上規模最大暑期檔頭部陣營。

高口碑成為及格線

從一部超高票房電影領跑全局到若幹部電影瓜分頭部市場,主要的差異因素在於項目平均品質更高了。

電影市場的好項目評價標準並不唯一,在過往市場中熱度高口碑平平的項目不勝枚舉,這類影片同樣是市場的重要構成。然而在今年的暑期檔,高口碑卻成了一部好電影的及格線。

這對於苦好電影已久的觀眾來說,項目口碑普遍上升意味著“踩雷”概率的降低,無疑是個積極的轉變方向。

但某種程度上說,口碑的普遍提升也抬高了項目出圈的壓力。

事實上,早在今年五一檔就已經開始顯現出口碑拉不開差距的問題。當時的映前頭號種子《長空之王》與二號種子《人生路不熟》口碑反饋相近,每日票房產出也膠著不已。最終,還是《人生路不熟》發揮了喜劇類型的剛需特點才以微弱優勢取勝。

而暑期檔也延續了這種走勢,品質稍差的項目根本無法在激烈的檔期中長久存活。在出圈項目中高熱度、高話題度項目比比皆是,沒有最卷隻有更卷。

當然,相較於五一檔的有限市場空間,三個月的超長檔期時間,賦予了更多優質項目市場空間,容納這4部20億+項目甚至更多項目都不在話下。同時,在旺盛的市場環境下,不同圈層的觀眾都能夠依托於個人興趣選擇自己的觀影目標。

甚至把眼光再拉遠一些,國慶檔也有很大的可能性再度上演這種口碑內卷。張藝謀新片《堅如磐石》,話題續作《前任4》,坐鎮檔期的獻禮大片《誌願軍:雄兵出擊》,還有備受行業看好的魏翔喜劇新作《好像也沒那麽熱血沸騰》,按照暑期檔的節奏,靠口碑熱度卷出四部10億+,想來也不是太過虛無縹緲的事。

這種高口碑項目紮堆的新市場狀態,一方麵可能源於行業近來年的洗牌加劇,大浪淘沙,篩選出了更多優質影片;另一方麵,也離不開過去三年的各類不可抗力,導致了很多優質項目被積壓下來,被迫集中在今年出庫存。

就以上述三個重點檔期的重點項目為例。《封神第一部》實際上映時間距離最初計劃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三年之久。張藝謀導演的《堅如磐石》也是在殺青後悄無聲息幾年,這才重見天日。

另外,譬如《長空之王》《消失的她》兩部備受關注的項目,其實也都是在去年就已經先行亮相過的影片。我們所看到的高品質項目集聚,離不開前三年大量優質項目的紮堆釋放。

在短期時間內,這種高口碑的內卷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劇各個檔期影片競爭的激烈程度,高口碑甚至可能成為一部影片在檔期內得以存活的及格線。

這樣的結果一定是好的嗎?不一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像今年暑期檔這般超高票房項目的消失,或許不會成為個例。

一家獨大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觀眾重拾觀影熱情

在背後推動這一切的,正是廣大的電影觀眾群體。透過這些新的市場現象,我們看到了觀眾的兩個變化。

第一,觀眾更難被取悅了。

正如我們之前所說的口碑發酵速度放緩問題,無論是口碑之作還是話題爆款,今年暑期檔的諸多頭部項目都離不開慢熱。這個現象的本質在於觀眾對影片質量、話題度的重視程度變高了。

進一步來看,因此今年暑期檔的爆款電影大多都具備一個能夠引燃廣泛受眾的社會話題。而不具備此性質的項目,在口碑發酵、熱度傳播上就占了先天劣勢。

像是在業內口碑優異的《熱烈》,電影品質無可指摘。沒能夠再進一步,其實就敗在了這個邏輯上。

另一方麵,觀眾仍然願意支持好電影,甚至更加主動地支持好電影。

正因觀眾更加注重影片的深層次價值,因此能夠滿足觀眾情緒價值或是具備更深層社會價值的項目,才可以獲得觀眾更長效的支持。

電影觀眾“飯圈化”固然值得警惕,但換個角度來看,也正是因為觀眾們的“自來水”,《長安三萬裏》才能上映一個多月還能保持較高的上座率,背水一戰的《封神第一部》才被成功抬出“ICU”。

當觀眾對電影品質更加重視,對電影話題的參與熱情提升,市場活力自然也隨之上漲。最終反饋到了最直觀的檔期票房數字上來。“電影市場複蘇”這句口號喊了三年,然而直至這個暑期檔,我們才真正等到了期待已久的觸底反彈。

暑期檔的破紀錄已經提前成為定局。

但我們仍然需要冷靜地意識到,在暑期檔乃至國慶檔結束後,冷檔期依舊會歸來。在優質項目紮堆熱門檔期的現象無法被緩解的當下,暑期檔中觀眾的高度熱情與複蘇的消費能力能否延續到冷檔期階段,眼下還並不明晰。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