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過後,這些疾病可能多發
瀟湘晨報
2023-08-12 23:51:20
暴雨過後
我們應該注意些什麽?
暴雨天氣不僅會造成意外傷害,更會帶來微生物和病毒,給人體健康帶來隱患。專家提醒:
01
趟水之後易發這些皮膚病
暴雨過後防傳染病,特別是痢疾、感染性腹瀉等腸道傳染病,還有皮膚炎症。
丹毒和淋巴管炎
一般大雨過後,大家趟水後細菌容易從皮膚毛孔乘虛而入,鑽到淋巴管裏,從而引發丹毒和淋巴管炎等。如腳上有破口,更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間擦疹、腳足癬
長時間在漬水中浸泡後,皮膚的屏障功能遭到破壞,真菌和細菌便有機可乘,很容易引發間擦疹、腳足癬等皮膚病。
有糖尿病病史的人更需要注意,及時脫離汙水環境,擦幹腳部,預防真菌和細菌感染。
抽筋、關節炎、風濕病
下雨天很多人會換上涼鞋冒著雨上下班,會用涼水衝腳以保持幹淨。但涼水洗腳,會使毛孔驟然關閉阻塞,加上肌肉疲勞、緊張度增加,腿腳很容易抽筋,更可能誘發關節炎和風濕病等。
此外,汙水中一般多蟲。如果被蟲咬後僅是瘙癢,可以用激素類軟膏如糠酸莫米鬆乳膏來止癢。
暴雨季,一定要知道這些事!
①如果不得已要涉水,涉水前在雙腿塗上防水油膏,尤其是趾間。
②如果皮膚本來就有破口,先在瘡口處塗上抗菌藥膏,有可能的話穿上高筒雨靴或套上厚實的塑料袋,切忌光腳涉水。
③涉水的鞋子洗幹淨之前,盡量不要再穿了。
④外出歸家後,最好仔細衝刷雙腳(最好用溫水),再用幹淨的毛巾抹幹,保持雙腳幹爽。如有需要,可用
12.5% 的明礬加 3% 的鹽水配置成溶液浸泡雙小腿 2~3 分鍾,然後再用清潔水洗淨晾幹;或者用適量醫用酒精擦洗消毒。
⑤如在涉水之後出現紅斑、水皰、瘙癢等症狀,請及時就醫,尤其是本來就有足癬或其他皮膚病的患者,不能憑經驗用藥。
⑥有灰指甲、腳氣、腳上有破口的人,更應注意保持足部衛生。
⑦寒從腳下起。大家在雨天出門前,最好在包裏準備一雙更保暖的鞋子以及棉襪。腳部淋濕後,可在第一時間用紙巾或者毛巾將腳擦幹,換上幹爽的鞋襪以保暖。
02
居家防黴多通風
潮濕悶熱天氣容易滋生黴菌,要保持室內和車內環境清潔;
清除能引起真菌滋生的水源或潮濕源頭,維修室內外有滲漏的地方;
保持室內相對濕度在 60% 以下;
盡可能少開衣櫃門,避免吸濕性較強的棉、麻、絲、毛等織物黴變;
家中家具防黴,不妨利用空調,使房間溫度保持在 15°C 至 25°C,並常用幹棉布除塵、上光,避免因濕度過重生出黴斑。
03
外出行走防意外
暴雨天氣應盡量減少外出。在雷雨中行走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要穿雨衣或撐木柄、竹柄雨傘,不要撐鐵柄傘;
要遠離戶外高空廣告、受損的電力設施等,小心被高空墜落物擊傷不要站在空曠的高地上和大樹下避雨,這裏最易受到雷擊;
不要待在開闊的水域和小船上;
不要站在電線、旗杆周圍和草堆、帳篷等無避雷設備的高大物體附近;
不要靠近鐵軌、金屬欄杆和其他龐大的金屬物體 ;
不要攜帶金屬物體在露天行走;
外出時最好不要騎自行車和摩托車 ; 經過建築工地時要保持距離,有的工地圍牆經過雨水滲透,可能會鬆動 ;
開車外出時遇到大風,不要高速行駛,盡量避免超車。
04
住處被淹要消毒
雨過天晴水退後,要對被水淹過的房屋進行消毒處理,並采取相應的防蚊、防蠅和防鼠害措施。被水淹過的房屋和環境中會有多種細菌、病毒殘留,因此在入住前應對不同物品和不同環境進行消毒。
打掃房屋,開窗通風;
對牆麵、桌麵、地麵使用消毒劑消毒被水浸泡過的被褥、衣物等,要先清洗幹淨後再曝曬,幹透後方可使用;
對於被水淹過的餐具、茶具等食用器具,要采用煮沸方式進行消毒,最好煮沸半小時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