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糊綜”多仙品!還有人沒看《種地吧》?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昨天發了去,我才發現我號有這麽多讀者,都在持續追更這檔我以為的 " 小糊綜 "。(說 " 糊綜 " 倒不是說節目糊的意思,而是因為題材小眾,既沒有頂流加持,也不愛搞熱搜屠榜大破圈)

是我唐突了,原來大家都挺好這一口的。

網絡梗我愛答不理,母羊的產後護理我逐字逐句學習

既然如此,今天咱們也不裝了,分享一些同類的邊樂邊學邊勞動的仙品 " 糊綜 ",誠邀姐妹們一起感受知識從腦子穿過,但不知道留不留得下的快感

《種地吧》

首先,這個 " 頂流 " 位置必須得讓《種地吧》坐下,作為我安利過好幾次的真種地綜藝:

十個男青年,花 190 天,一起去種 142 畝地。八塊農田、一條河道、三個魚塘、兩棟舊房子和一個倉庫,是他們的 " 生產資料 ",以上農業生產活動盈虧自負。

他們的改變,像參加完變形計,從粉嫩愛豆變身種地達人。

節目剛開始的時候,所有人都是生手,技術水平四舍五入等於 0,動什麽農機,機主都害怕他們把機器弄壞。

然而幾個月過後,大家不僅在種菜種糧上技能點狂飆,甚至還學會了怎麽養家禽,怎麽做農場基建。

他們還成了小羊奶爸,在經曆第一波小羊早產沒活下來的 emo 之後,開始學著如何給小羊寶寶喂奶,怎麽幫助母羊產後護理。

別的不說,直男喂奶畫麵還挺和諧的。

這個節目裏到處都是知識點,不過沒有任何一個知識點會讓人覺得是生搬硬套。

他們買了很多玫瑰,修剪未開化玫瑰應該是保留 3~5 根長紙條,不保留葉子,應保留新芽。而繡球花,反而應該掐花,像這種知識點,家裏養植物的朋友也能用上。

還有裝修裏的一些小知識點,由於很多東西是成員自己當木工、瓦工打的架子和櫥櫃、地磚,混凝土比例應當在 1:3,磚上塗水泥之前需要先澆透。

甚至可以看如何考收割機證:左手負責前進後退,右手負責轉向,右手上拉操作杆是提升割台,轉速處於 1500 碼時啟動割台。

網上還有人總結了節目裏出現過的,完整版知識點大合集,可以說看完就能無縫銜接搞農業。

我去探班的時候順嘴問了下第二季啥時候能出,聽導演說這種節目的準備周期很長,第一季能搞出來已經來之不易。

很希望有下一季,但估計操作起來阻力還是很大,大家可以先囤著第一季慢慢看,喚醒一下國人自帶的農業基因。

《一往無前的藍》

這檔節目本來不在我的射程範圍之內,它也並不是今年的綜藝。

但因為魏大勳和張彬彬曾經一起上過,兩人又剛好同時出現在劇《我的人間煙火》裏,所以補檔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這部綜藝,內容和《種地吧》一樣樸實無華,就是 6 個男藝人去兩個消防站,體驗和消防員一樣的上班生活。平凡到連張翰在節目裏都失去了霸總範,清爽了許多。

他們在節目裏經曆了不少,把人折騰到精神快要到應激的訓練:

站姿,要在衣領上紮一根針,脖子控製得筆直,確保不會被針紮到;體能,看著教官一連串引體向上 + 卷腹繞杠,下來之後氣不喘腿不疼。

把一幫人從明星藝人,訓練到完全不敢違背紀律之後,就開始動真格了:高樓速降、衝火圈、出動訓練、水帶負重 ……

由於成員需要參加真實的火警出動,每個人均是嚴重的警鈴條件反射,隻要一響,不管你在幹嘛,都要出動。節目的知識點,往往就是在成員累到崩潰的時候出現。

他們和正規消防員一樣去訓練高層建築水帶鋪設,陪同前往的消防員科普。

高層之所以滅火難度大,不僅僅是因為建築高,難攀爬,更因為電梯井、管道井、電纜井所構成的通風口數量太多,因此著火之後更容易蔓延,且濃煙形成速度更快。

滅火實戰和作戰一樣,是多人配合的集體項目,並不是拿著水帶水槍噴就可以。

由於高層搶險不能坐電梯,所以是每個人身上背負 60 斤的裝備和安全防護,徒步爬 50 米樓,人工鋪設滅火設施。

盡管電視劇裏,扮演消防員的會把水帶晃成拉麵,但實際上泡過水的水帶會沉到把人拖倒。

去搶險是一回事,搶險過後往往會發現,著火的地方是老樓、簡易工棚這些本身就很容易引發險情的地方。他們不僅要麵對一片狼藉的現場,還要安撫原本就沒有多少財產,又失去了常用物資的受災群眾。

或許如何安裝分水閥、怎麽電鋸破門這樣的技術我們用不到,但節目裏也提到了一些平時很多朋友想不到的點:

由於火災這樣的突發事件並非經常發生,有些報警人是描述不清自己的情況的。此處劃重點,如何準確報告險情,時間地點、程度原因、有無人員需救助、高度、被困幾人等等,都是需要詳報的細節。

既全方位展示了消防戰士們從工作、生活、情感的不容易,還給觀眾科普了從受災者視角上需要知道的自救措施,甚至還給油翰去了油,一舉三得。

《食萬八千裏》

前麵兩檔綜藝的知識點都比較硬核,接下來說個輕鬆點的,《食萬》絕對不是美食綜藝裏做得最好的,但它有些我比較喜歡的點。

首先就是選景點特別 " 去網紅化 ",有很多是國內邊境地區,去離很多人的日常生活比較遙遠的實地探查。

很多閨蜜們會知道川藏的牛肉好吃,內蒙的羊肉好吃,卻並不清楚真正的當地菜係、特色菜、四季物產。

《食萬》裏講美食,往往是講整個產業鏈。

比如去內蒙古,是從煤礦講到供能,再講到烤肉,還順帶講了羊身上除了肉製品之外的,如羊毛製品等一係列全線開發的輕工業發展。

還有一些特色美食的所伴生的故事,也是零碎又冷門的知識點。

在川藏公路建成以前,藏區物資運輸困難,實際上是沒有現在的牛肉湯鍋裏的這些配菜和佐料的,去援建藏區交通的子弟兵們,就是靠吃藏區老鄉煮的無配菜純牛肉鍋驅寒。

講地理、講生態,自然也會講一些植物動物領域的知識。

在晝夜溫差大的新疆,狼刨坑避暑是日常現象;蟲草花和蟲草並沒有關係,大多數蟲草花是人工培育的;雌性蟋蟀不會鳴叫,隻有雄性蟋蟀才會叫出聲。

嘉賓們的工作,也不僅隻是吃好喝好玩遊戲。每個地域的文旅,不隻是需要推廣給大家——

像是 " 不教胡馬度陰山 " 的陰山旅遊區,由於很多遊客感覺是空曠無人監管的地帶,隨手燒火烤肉露營,破壞古岩畫遺跡,讓保護岩畫的當地人也有些困擾。

目前出了兩季,第二季還在繼續更新。唯一的壞處就是看完了會肉癮大發,很難控製自己點烤串的手。

E 姐結語

不知道大家看綜藝的時候會不會出現一些 " 戒斷反應 ",看旅遊慢綜藝想起他們拿著 208w 的薪資,還能悠哉旅遊,瞬間對節目失去興趣;看戶外真人秀,又嫌棄有些遊戲環節過於炒冷飯,不知道有什麽好笑的。

知識型綜藝過去在我這是刻意上價值的代名詞,一般我隻有在睡不著的時候,考慮拿出來聽聽催眠。可像《種地吧》這種類型,催眠還真催不了,水培生菜那段我不僅認真聽了,還真的在考慮有空的時候可以淺試一下。

這還挺神奇的,雖然常常會有知識都學雜了的困擾,但看的當下,確實還挺解壓的。

而且個人口味來說,我很喜歡有 " 糊咖 " 的綜藝,很多大紅大紫的藝人在經曆了一輪又一輪的起底和解密之後,就像被嗦到毛都變成白色的芒果核,沒法再咂出味道。

非要說全員都很熟,還想看下一季的,就是《花兒與少年》。雖然有些人應該是怎麽樣都回歸不了了,可是那可是花學誒,沒有的話會真的有點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