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開分7.7的《封神第一部》逆襲了嗎?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由烏爾善執導,費翔、李雪健、黃渤、於適、袁泉、夏雨、陳坤等40多位明星出演的古裝話題大片——《封神第一部》,在因出品方財務爆雷、後期資金鏈斷裂等意外雪藏三年多後,終於在本周正式跟廣大觀眾見麵了。

“封神三部曲”號稱“中國神話史詩巨製”,從2017年便已傳出籌備消息,第一部原計劃2020年上映。由於上述出品方問題加上疫情等原因,硬是生生拖了三年多,如今能上映,可以說已經算幸事了。

影片劇情基於家喻戶曉的封神榜故事,製片管理流程效仿好萊塢工業化模式,規劃先行、崗位細分、三部連拍、分開上映。第一部成本相傳高達16.5億,全係列投資更是突破了30億大關,如果數據屬實,可以算是華語影史“最貴”的存在了。

高昂投資,多舛命運,檔期拖延,番位變動……將人們對這部“巨製”的好奇和質疑都拉到了一定高位。雖然從首映到點映一路營銷宣傳,正向口碑不斷,但還是難以打消占比更大多數的“負麵預判”。

回看時間線,在“封神”係列埋頭連拍又不斷跳票延期的七年時間裏,《封神傳奇》《阿修羅》《圖蘭朵》等一堆名不副實、質量奇差的“東方魔幻視效大片們”,幾乎已經將這個國產題材類型的大眾信譽度和好感度消耗殆盡。再加上影片自身的諸多問題,“被唱衰”也可以說是情理之中。

基於如此前情上映的《封神第一部》,票房也意料之中沒有大爆。周四晚首日上映拿下4900萬+票房,第二天累計票房破億。但麵對緊跟上映、觀眾喜聞樂見的麻花喜劇《超能一家人》,還是備受衝擊。排片占比減少,票房也跌到日榜第二,不及《超能》。目前貓眼預測總票房僅有14億+,還夠不上傳聞中16.5億的成本線。

有點意料之外的,是影片在上映後,首波評價並未“一邊倒”的撲街。豆瓣開分7.7,次日跌至7.6,目前又升回7.7,算是比較穩。

看過之後平心而論,影片確實並非預想中的“魔幻大爛片”。故事基本通順流暢,也有可說道解讀的空間。演員無論新老,表演都在水準線上,李雪健、費翔尤為出彩。

美術置景細節講究、排場也不小,能看出花了鈔票和心思。古代戰爭、宮廷打鬥、叢林追逃等動作場麵也有看點,整體娛樂可看性過關。

但在另一方麵,摘掉了“爛片”帽子的《封神第一部》跟片方號稱的“神話史詩巨製”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營銷宣傳不斷強調的“一流視效”,最終呈現出的效果在國產片領域都算不上優秀。不同場景參差不齊,差的場景劣質粗糙好似頁遊,令人出戲。

故事層麵,影片所做的主要工作,是把人物多、線索多、氣質怪力亂神的古代民間神魔演義,抓出正反派與衝突價值觀,嵌套進古典英雄成長片的標準類型模板,框架相對工整,但亮眼的原創元素並不多。

被不少評論稱讚的反父權敘事看似激烈其實並不紮實,角色塑造流於符號圖解,多線敘事淩亂失衡,關鍵情節轉折缺少鋪墊。

戰爭、親情、追逃、情色、神魔鬥法、宮廷陰謀各類場麵接續上演,能夠撐起基礎娛樂性,但故事風格錯亂,人物關係和情節推進隨意,主角嚴重缺乏魅力,情感無法深入人心等問題也讓人難以忽視,難以達到宣傳口中的“史詩氣魄”。

影片作為“封神”開篇,大致情節用“狐妖現世、紂王無道、天下大亂、質子覺醒”四個詞就能概括。為了讓故事更為集中,有更具體的矛盾衝突,主創借用了春秋戰國時代的“質子”概念,把重心放在了商紂王殷壽(費翔 飾)和姬發(於適 飾)這對另類的“父子”關係上。在片中,商朝統治者為了鞏固中央王權,製衡各方諸侯,要求各地分封的諸侯獻上自己的一個兒子去都城朝歌當人質。這些諸侯之子被稱作“質子”,他們少年時就遠離家鄉,跟著驍勇善戰的商朝二王子殷壽練武學藝,並跟隨他南征北戰,將其視作唯一的領袖和精神父親。

西伯侯姬昌(李雪健 飾)的二兒子姬發則是殷壽最為得力的“兒子”之一,並跟殷壽的親生兒子殷郊(陳牧馳 飾)情同手足。

在平定冀州侯蘇護叛亂的大戰中,蘇護之女蘇妲己(娜然 飾)自殺後被狐妖附身。狐妖看穿了殷壽稱王的狼子野心,用妖術借殷壽兄長之手弑父,助其登上王座,開啟暴虐統治,引發天譴,民不聊生。

昆侖仙人薑子牙(黃渤 飾)與哪吒、楊戩一同攜“封神榜”下山,尋找天下共主,以救蒼生。對紂王忠心耿耿的姬發和殷郊,一開始把殷壽的暴虐惡行歸咎於蘇妲己妖言蠱惑,後來卻逐漸發現這就是“父親”殷壽的本來麵目,震驚、失望之中決心逆反……

和一般隻見神仙妖怪施法打架談戀愛的國產魔幻相比,《封神第一部》的劇情還是下了點功夫,顯得更為“實在”。

大方向上,采取的是奇幻冒險片通用的善惡對決模式(姬發vs紂王)。以人物為中心,則是展現西伯侯之子姬發自我覺醒,決心反抗邪惡父權的成長曆程。若是再政治曆史化一點,那就是發生在商朝,新一代反抗者姬發和中生代掌權者殷壽之間的血腥政治鬥爭和秩序重組。

層層主題遞進下,影片的基礎劇情還算通順。

第一部合格完成了階段任務——姬發vs殷壽的正邪對抗確立了,神仙小隊下凡當正派助手的輔助者功能落實了,殷商貴族崇尚巫蠱之術的民俗風尚,以及天下百姓民不聊生、各大諸侯蠢蠢欲動的時代背景介紹了,看完第一部的觀眾說不定會期待第二部返鄉的姬發招兵買馬、暫時被“打死”的紂王如何東山再起的新劇情。

從通俗娛樂片的角度來說,影片的大小場麵也有一定可看性。

動起來的追逃、攻城大戰明顯吸收了好萊塢商業戰爭史詩大作的成熟橋段。

開場軍隊在風雪中進攻冀州城讓人想起《權力的遊戲》中恢弘的臨冬城之戰。片末壺口瀑布以假亂真的逃亡戲借鑒了《指環王》和《霍比特人》。石獅子獸叢林追擊跟“侏羅紀”的恐龍追逃大差不差。原創的不多,比較流水線,放在國產古裝大片的背景下,質感看起來還算在線。

比較靜態的朝堂戲劇性場麵,則在舞台話劇和導演烏爾善之前的神怪片裏找靈感。

發生在朝堂上的質子弑父戲,金句喊得響亮,人物走位講究,情節衝擊力高,舞台化傾向明顯。紂王和妲己從相遇到纏綿的戲份都跟看《畫皮2》似的,在尺度之內極盡情色鬼魅之事。

服裝置景方麵,導演再次貫徹了國產古裝片慣用的人海戰術和繁複細節再現。人多,場麵大,熱衷實拍展示各式奇技淫巧(比如巫蠱占卜、裸男舞劍、妲己跳舞),規模感是真實的,演員們也下了功夫,有一定觀賞性。

這些秀奇觀的場景裏,也有一部分嚴重名不副實,觀感極為塑料、廉價。

最令人尷尬的就是天宮戲份,山水建模堪比網頁遊戲,神仙背後的大光圈極為劣質,配色跟中老年拜年表情包如出一轍,毫無天宮的清雋之氣,更接近惡俗光汙染。

涉及神妖變身的“中式”奇觀則帶著明顯的“古早年代感”,製作並不精心,審美也過時。

雷震子的塑料CG感溢出銀幕,缺乏皮膚、毛發細節,看著有點像蜥蜴版綠巨人,設計粗暴又惡心。哪吒的混天綾動態效果不佳,略顯僵硬。比幹“七竅玲瓏心”的設計靈感仿佛取材自上世紀80、90年代的古裝劇,觀感老土。

妲己的狐妖真身形象竟不如十一年前的《畫皮2》用心,直接送上一隻發銀光的掉毛醜狐狸就完事,一眼假還很缺乏造型想象力。

影片的視聽水準參差不齊、時起時伏,借鑒多過原創,故事人物塑造上,也存在相近的問題——

劇情雖然基本通順,但風格不成體係,時常在怪力亂神的爆米花娛樂和嚴肅血腥的宮廷權謀兩端橫跳。人物和情節都缺乏細致雕琢,情感難以落地。總體來看,就是娛樂夠用但難當史詩。

《封神第一部》把敘事重點放在貴族父子之間,挑釁人倫綱常的親子互殺戲份從開場一路上演到結尾,把人性中的卑劣凶殘,權勢和恐懼對人的腐蝕異化,擺在台麵上反複展現,試圖凸顯人性的複雜和權力鬥爭的殘酷,把這個民間神怪傳說本質化、嚴肅化。

但礙於第一部的故事容量,影片沒有耐心、時間和能力,把這些朝堂政治人性大戲拍得深入、走心(參照《權遊》以及莎士比亞的經典戲劇)。未能以社會學視角勾勒朝廷、貴族間的權力網絡和天下時局動蕩,也懶得以角色研究的深度去探索這些中年野心家和青年王子們的內心欲望。

隻能繼續鞏固神話傳說裏的臉譜化人設:紂王——邪惡暴虐;姬發——正直勇敢,在生死關頭,“弑父還是弑君?”,“認這個爹還是那個爹?”的命題場景下,匆忙上演洗腦PUA和親子互殺大戲。

這種做法很省精力也能出效果,有悖倫常的弑親戲份在短時間內把戲劇張力拉到高點,暴力血腥奪人眼球。質子侯爵們前一秒活蹦亂跳後一秒就當場領便當的“無常”走向,甚至還能形成一種“政治很深刻、很殘酷”的觀感。

但回頭細想一下就會發現,主角們從各方麵來說都是無腦“棋子”,嚴重缺少人物魅力和複雜度。

朝堂戲上,質子們是演繹政治人倫慘劇的工具和符號,到了外景動作戲則是能力強悍的打手,在風格不一的兩大情節任務裏來回亂竄,不見絲毫心理層次的變化和主觀能動性。

因此,影片經常會出現人物邏輯極為斷裂的情節續接:

前一場戲看著好朋友被殺了,主角姬發下一場戲就能幹勁十足地替紂王打仗、抓人,不見一絲心理波動。

姬發和殷郊明明眼見了紂王暴虐引發天譴的占卜結果,卻還是毫不懷疑,繼續把“父親是個英雄”掛在嘴邊,高高興興地跑到勞民傷財的摘星閣當監工,看著黎民百姓被迫服徭役、日夜做苦工毫無反應,選擇性盲視。

PUA能力一流的紂王殷壽更是想一出是一出,武力高強、言辭煽動,但看不出任何野心家的深謀遠慮。輕信狐妖不說,一口氣殺了三個手握重兵的諸侯還收不住手,隻有暴虐和眼前利益,沒有長遠智謀。

雖然在費翔的演繹下,這個反派在外型上有了些英武氣魄,狠辣程度在國產片裏也算是驚人(燒祖廟、殺父殺兄殺子,可以葬送天下人),但最終也隻是個沒啥謀略的標簽化邪惡,反複念叨的也就是一句“成為全天下的王”,談不上什麽深度和邪性魅力,隻能和同樣缺乏魅力和複雜性的質子們,充當父權關係和政治鬥爭的簡單圖解符號。

除此之外,影片的多線敘事也不夠圓融,群像刻畫缺乏效力

薑子牙率領的神仙團隊,以及夏雨飾演的反派二號申公豹,無論是出現還是消失都很突兀。為了調節氣氛,主創還把這兩個角色不分時間場合地當笑點用,破壞統一調性,帶來“仙不夠仙”、“妖不夠妖”的混亂觀感。

不少評論都覺得《封神第一部》在國產神怪片的外殼下試圖批判父權結構、展現政治鬥爭的血腥殘暴是一大進步,工業化的製片模式也值得肯定。但就目前的成色來看,這些表達也沒有多深刻落地,人物、故事、特效也都存在明顯短板,在巨額投資加持下的“娛樂達標”,並不能讓其一步登天、成為史詩。

導演表示,假如第一部能收回成本就會繼續安排下一部上映。但就目前的票房走勢來看,這個誕生於中國電影快錢時代,卻拖到市場冷靜期才登台亮相的“影史巨製”,前途仍然未卜。這部“跨時代巨製”的命運究竟如何,就讓我們且等且看吧。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