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分+但票房不夠火,難成破圈爆款的《長安三萬裏》可惜了嗎?
文章來源: 影吹斯汀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上周院線三部新片同台競技,由追光出品的唐風曆史題材動畫《長安三萬裏》上周六上映後,麵對《消失的她》《八角籠中》也沒有輸掉陣勢,不僅上座率居首,豆瓣開分也從令人驚訝的8.0上升到8.2,在目前的暑期檔新片裏排名第一。
不少評論都認為這是追光迄今為止最好的作品。稱讚其題材跳脫古典神話IP窠臼,畫麵技術繼續精進,故事和人物也更有深度,從邊塞詩人高適的視角,以近似編年體的敘事,回憶他與詩仙李白的一生友誼和際遇沉浮,勾勒盛唐氣象,聆聽亂世哀鳴,洋溢著古典文人情懷,抒發著治亂興替的曆史喟歎。
但是,影片的票房走勢對比追光之前的古典神話IP作品並沒有明顯躍升。
上映五天,票房破3億,貓眼預測總票房6.6億,較2021年上映的《新神榜:哪吒》(4.56億)、《白蛇2:青蛇劫起》(5.8億),以及去年上映的《新封神:楊戩》(5.55億)差距不大,都處在4-6億的票房檔位,大概率無法突破國產動畫10億+的層級門檻,粉絲受眾圈的高口碑還沒有轉化為破圈的大眾熱度。
預測總票房6億+
追光動畫票房一直在4-6億區間,從未大爆
細究影片“叫好卻未能如願大賣座”的原因,除了市麵上其他片的競爭,主要在兩點:
一是影片168分鍾的超長片長在客觀上就相當挑戰觀眾,何況這還是一部以青少年群體為核心受眾的國產商業動畫。
二是8分+的豆瓣口碑,說實話有些過譽!剝離古典情懷和精美畫風的外衣,影片仍存在“節奏散、內容虛、劇情推進跳脫突兀”等敘事缺陷。
在曆史傳記片的類型之下,以時間線+口述回憶架構的劇情冗長沉悶、高潮不突出。除高適之外的李白等大唐名人,塑造誇張過火但實際觀感扁平,滿屏亂飛的詩歌金句感覺也像“概念化的為念而念”……
整體看下來,影片曆史科普向的劇情模式確實做到了“老少皆宜”,但也可能帶來“成年觀眾看略顯無聊淺顯,小孩觀眾看隻能學個唐詩看個熱鬧”的尷尬。
其實,片子能收獲口碑認可,主要在盛唐“群星閃耀時”的曆史向選題,以及詩文帶來的美感和文化自豪。
168分鍾看下來,觀眾基本能結合視聽畫麵,寓情於景地感受詩歌創作背景和詩人心態,有一定曆史科普價值。
無論是李白在家庭破敗後寫下《靜夜思》,還是在邊塞禦敵的高適對於“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的憤慨,都有了一個具體的誕生情境,即便從故事角度來說,劇情遞進作用不大,也不太能深入塑造人物。
李白經典詩作《將進酒》的創作過程,則是影片的一大華彩段落,比較到位地將詩歌意涵融入進了人物和情節。
某種程度上,這首詩濃縮了李白的人生,彰顯著他的狂放不羈、浪漫的性格和才華稟賦,也暗含此前身居翰林學士的高位卻被排擠,仕途不順的苦悶,是他從入世到出世的轉折點。
影片在表現形式上也與之相應,有一條情緒越來越高,意境越來越出塵,想象力越來越放飛的曲線。
開始時人物在河邊吟誦,後來他們騎著仙鶴,越過河麵飛上天宮與神仙天將遊樂,直抵銀河宇宙的邊界……動畫手法打破現實與幻想邊界的優勢也得以展現。
和大多數名人曆史傳記片一樣,觀眾還能收獲“數明星”的快樂。影片讓語文曆史課本上的唐代大人物們“煥活”,杜甫、王昌齡、王維、賀知章等詩人群像躍然銀幕。令後世人驚訝的唐代詩人交際網絡與文人宦遊傳統也得以粗略展現。
黃鶴樓裏的詩與酒,大唐首都長安的繁盛,揚州酒肆裏的溫軟......古代著名地標和城市的景觀再次鮮活,結合安史之亂過後的破敗凋敝,更能激發曆史感懷。
在科舉製度和個人才華之外,家族出身對個人仕途與社會地位的重大影響,也通過李白(低賤的商人之子)和高適(落敗世家的後代),兩位主角不順遂的謀官之路明示。既補充了課本文常知識之外的社會“潛規則”,也能引發一些有社會經驗的成人觀眾的共鳴。
結合線下大多是家長帶著孩子“看片漲知識”的情況,也基本反映了題材的教育價值。
除了具備語文、曆史知識點的普及功能,《長安三萬裏》其實講述了一個很成人的故事,觸及到了政治與人性。
影片故事主要由“高適發跡史”與“高適眼中的李白”組成。結合史實與影片內容,在唐朝詩人裏,這兩位生卒年相近,並在生命重要節點相交的人物,恰恰處在仕途、性格的兩端。
兩人在青年時,因出身原因共同經受著“考公”失利和社會現實的打擊,但在迥異性格的作用下,兩人還是做出不同的人生選擇,經曆了截然不同的仕途起伏,走向了屬於各自的“功成名就”。
高適出身落寞世族,祖上輝煌過,但到他這一代已經衰敗。少年時高適讀書不精、科舉不中。因性格木訥,青年時在外宦遊也無伯樂賞識,可以說是一個很典型的“失敗老實人”。
好在他性格堅韌穩重,無論是故園務農還是邊塞參兵,都在十年如一日地磨練自己。終於在年過半百之際於安史之亂得到重用,因軍功和出色的政治敏感度,在中晚年壯誌得酬,重振高家武將雄風,成為唐代詩人裏功業最高的一位。可以說是儒家經世致用、忠孝兩全的大丈夫代表,也是現實主流價值裏體麵的成功者。
而李白,這位灑脫狂狷的商人之子,有著高適所欽佩的詩文才華和不羈魅力,但在另一邊,狂放和縱情,也成了李白在仕途上的障礙。
因此,影片也花了大量篇幅展現了高適與李白因性格差異帶來的不同際遇。
即便兩人以好友相稱,但高適置身於李白為首、樂於飲酒玩樂的文人群體時還是格格不入,始終保持著冷靜旁觀、甚至有些瞧不上的距離感。
正是這份“自律不鬆弛”和“普通人的自覺”,最終也成為他在中年之際一舉抓住曆史變局的實力儲備,以及在動蕩政局中正確站隊的敏銳眼光。
影片也有意刻畫了後世人眼中不愛名利、瀟灑浪漫的謫仙李白,內心其實渴望世俗成功、但又無能習得世俗潛規則的“失意”一麵,展現了一個不那麽“正麵”的李白。
為此,主創特意補充了李白壯年時期為求安穩入贅世家、到老淪為叛軍附逆等“不光彩”情節,指出他對現實享樂的依賴、政治上的幼稚輕信,以及出世還是入世的舉棋不定。
比起能夠光耀門楣的傳統政治仕途,李白的天性還是更適合在詩文中揮灑,最終,他也為世間留下了流傳千古的文化遺產,獲得屬於自己的成就。
從大敘事上,影片展示了高適與李白所代表的兩類成功路徑和價值觀取向,與當今社會“上岸求穩還是自我隨性”的兩大風潮有著內在呼應。但可惜在人物塑造上,卻沒有讓李白、高適形成勢均力敵的兩極。
高適的旁觀視角相對冷靜地揭露了世人所不知的李白側麵,但在另一方麵,也限製了對李白更細致、深入的刻畫。
縱覽影片對李白一生的展現,隻有外人眼中典型性格的“因“和最終仕途的“果”,缺少對具體過程和心理細節的展示。這也導致李白的形象顯得很幹癟,即一個縱情於“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政治白癡,想著勇闖天涯,性格卻放浪形骸,既沒耐性也不長記性。
編劇對“浪漫”、“豪情”和“出世天才”這類人物的想象力也相當局限和臉譜化,李白瀟灑、自由、才華橫溢的一麵,隻能從人嗨了就玩相撲、醉了就給舞女撒錢,喝高了就念詩......這些極為表麵的“性情”和“文化”符號體現,讓他看著更像個不著調的放浪玩咖,而非才華爆棚的謫仙詩人。這也導致那些瀟灑的詩文,看起來跟人物的融合度其實並不高。
除了人物塑造的缺憾,影片劇情本身也有點貪多嚼不爛。
整個故事既涉及高適、李白“逐夢朝廷圈”的對照,也想拍唐朝文人回憶錄,兩個主題任選一個都可以單出一部電影。但影片還是以近乎編年體的劇情模式和168分的超長片長,試圖將兩者籠統包圓。
在此野心下,最後的成色卻是幾乎沒有重點,兩個核心人物之間也從未爆發過衝突,人物的狀態變化和世事流轉並沒有建立起有效勾連,故事缺少基本的高低起伏。
兩人見麵後,影片多是遵循“見人、賞景、品味盛唐生活”的遊覽模式,即讓李白當“導遊”,帶著高適和觀眾領略一番名人派對和城市圖景後,就迎來兩人告別,然後十年過去,又是一次大差不差的見人、見世麵的循環……盡管不同的曆史事件和文化情懷可被視作新看點,但並不能掩蓋故事性不足,觀感單一冗長重複的問題。
而且,貫穿全片的戰時倒敘結構也很勉強。
叛軍逼近所製造的緊張感在大段的回憶講述中被消磨殆盡,最後的終極高潮又落到高適逆轉戰局的“高能反轉”,節奏起得不自然,戲劇性高點來得太過滯後。這也是一些觀眾說看到一個半小時就有點撐不住的原因。
總體來看,《長安三萬裏》再次暴露了追光係動畫的優與劣——有技術追求,也有表達的野心,但始終缺一個表達清晰、內容充實集中,有強烈感染力的故事。
此前的“白蛇”、“新封神”係列,靠著高顏值和潮流畫風在核心受眾圈收獲追捧,這一次《長安三萬裏》又以文人情懷和科普教育之功贏得了高口碑。嚐試值得肯定,但真不意味著追光解決了敘事問題。評分高但難破圈的“可惜”現狀,就是明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