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兩次懷四胞胎,她讓70萬分之一的奇跡發生兩次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2022年6月,浙江一名郝女士剖腹產下4胞胎。“每個孩子都長得很好看。”為其接生的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產科主任醫師李家福告訴“醫學界”,今年3月,郝女士全家到武漢,專程上醫院致謝。

10個多月後,郝女士在社交媒體稱自己又懷孕了,還是4胞胎。

5月9日,“醫學界”從郝女士的社交媒體賬號上獲悉,她“沒能留住”,已終止妊娠。據其自述,她找了多家醫院進行評估,醫生稱強行保胎可能出現子宮破裂、大出血等嚴重並發症。

“此前,她能順利誕下4個健康孩子,有運氣在裏麵。其他人不能效仿。”李家福表示。

順利誕下健康4胞胎,“這就是運氣”

根據郝女士在社交平台曬出的檢查單,今年4月24日,她被查出“4個孕囊,孕4胞胎約50天。”此時,距離郝女士上次4胞胎剖宮產,僅過去10個月。

時間回到2021年11月,郝女士被查出孕4胞胎。次月產檢時,當地醫生告知,要麽減兩個留兩個,要麽全部打掉重新懷,要麽準備100萬資金保胎,但孩子不一定保得住。

郝女士稱自己和丈夫商量後,決定保胎。經朋友推薦,她聯係上紀錄片《生門》的主角,即開文所述李家福教授。

李家福對郝女士印象深刻。“我們醫院幾乎每年都能遇到1例3胞胎妊娠,雙胞胎就更多了。但4胞胎就這1例。”

他回憶,郝女士在孕20多周時,聯係到自己、谘詢胎兒情況。由於郝女士無法出具有效的大排畸結果,無法給出有效建議。“大排畸”是通過超聲檢查,查看胎兒的五官、四肢及內部各個器官有無異常,進而排除胎兒是否存在畸形,以及了解生長發育是否符合孕周等。通常,這一檢查在孕20-24周完成。

對此,郝女士的解釋是4胞胎過於罕見,當地多家醫院均表示多胞胎產檢經驗不足,建議他們到大醫院去繼續產檢和保胎。

李家福得知這一情況後,和醫院超聲醫學科等溝通,獲悉可以做4胞胎大排畸,就將此消息轉達郝女士。“完成檢查後,她對我們醫院印象不錯,就決定在這裏生了。”

據武漢大學中南醫院介紹,該院為郝女士安排各項檢查,製定預防早產的方案。醫院產科、兒科、超聲醫學科等科室成立“四胞胎護航小組”,並聯合手術室、麻醉科進行多次演習。李家福告訴“醫學界”,基於郝女士的身體狀況,產科認為其需要經剖腹產分娩。

2022年6月26日,懷孕31周的郝女士再度出現早產先兆症狀,醫護團隊做完術前評估後,立即為她進行分娩手術。當日上午10點22分起,一女三男嬰接連誕生,體重最大1.78公斤,最輕的為1.5公斤。4個醫療小組分別接管1個孩子。產後評估發現,其生長發育均衡、正常,除早產外,沒有任何多胞胎並發症。

在順利度過呼吸關,感染關、喂養關等考驗後,郝女士和孩子順利出院。李家福完善檢查發現,郝女士恢複良好。“這個媽媽的身體很好。一般懷多胞胎,宮頸長度會變短,容易早產。但她就沒有。這就是運氣。”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供圖
2022年6月,郝女士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產下4胞胎。

1年內兩懷4胞胎,危險直線上升

時隔一年、再懷4胞胎,郝女士又在網上分享了經曆。伴隨而來的是鋪天蓋地的質疑聲。對此,郝女士回應稱,此次是意外懷孕,“我們糾結了很久……意外來的寶寶都是來報恩的,想挑戰一下自己,給四胞胎一個機會。找一些大醫院做評估再做出最終決定。”

根據郝女士在社交媒體的分享,醫院評估書麵報告顯示:“患者剖宮產術後10月,風險較大”。據其分享,風險或來自子宮破裂、大出血等。這可能與其剖宮產史有關。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熊瑛告訴“醫學界”,多胞胎不等於非要剖。如果是已經成功順產過的女性,她的骨盆、子宮收縮等經過考驗。如果再次懷孕,即使是多胎,也有順產機會。需要注意的是,胎兒分娩時間存在間隔。第一胎生完,有時會等一兩個小時才生第二胎。在此過程中,胎位可能轉變。

熊瑛曾在加拿大訪問。她發現,當地多胞胎一般都安排在母胎醫學中心產檢並在手術室裏接生,以便能及時處理橫位等問題,或在關鍵時刻改為剖宮產。

對產科來說,剖宮產後再次妊娠一直是個挑戰。一方麵,間隔時間太短,子宮疤痕可能沒長好,彈性下降、影響子宮收縮。另一方麵,孕囊若著床在子宮疤痕處,部分胚胎會像生根一樣,長進甚至穿透子宮肌層,還可能長進膀胱裏。

這些都可能導致子宮破裂。“不僅有大出血風險,羊水、胎兒、胎盤、臍帶還可能漂進媽媽腹腔,母親搶救成功,對醫院的搶救團隊協作是很大挑戰。”熊瑛說,郝女士再懷4胞胎,胎盤會非常大,幾乎肯定會覆蓋到疤痕處,手術分娩需要去三甲綜合醫院的雜交手術室,才能為母兒生命護航。

獲悉郝女士本次多胎懷孕已終止,李家福認為有些遺憾。理論上,剖腹產後1-2年懷孕,是安全的。考慮到懷孕不易,現在認為即使術後半年懷孕,也是可以接受的。“核心是看子宮恢複情況。因人而異。”

生育多胞胎,那是拿命換的

熊瑛告訴“醫學界”,自然受孕多胞胎是“極小概率事件”。

美國生殖醫學會患者指南顯示,自然情況下,出現三胞胎妊娠的幾率約為1/10000,四胞胎妊娠約為1/700000。這和年齡、遺傳、此前懷孕史等有關。一般,年齡越大,懷多胞胎的幾率越高。35-40歲已生育女性懷雙胞胎的幾率,就比20歲以下未生育者高3倍。不過,過去幾十年,全球多胎妊娠率顯著上升,主要原因是輔助生殖技術的普及。

2016年,印度報道了一則案例,一位25歲女性在2年時間裏,先後兩次自然受孕、順產多胞胎。第一次是一對雙胞胎,第二次是四胞胎。該文回顧性分析了10年間不同國家的公開報道,共記錄3胞胎95例,4胞胎7例,5胞胎1例。在這裏麵,81%的多胞胎報告了受孕方式,但其中僅有28%為自然受孕。

美國還有1對“超能生”夫妻,共育有6胎。除第一二次外,剩下4胎分別是雙胞胎、5胞胎、3胞胎、3胞胎。這對夫婦表示,所有孩子都是自然受孕。因經曆太過特殊,美國媒體為該家庭製作了一檔真人秀《Doubling Down with the Derricos》,今年5月將播出第4季。

相較於部分民眾對“多胞胎=多子多福”的認知,李家福、熊瑛等看到的是風險。

根據美國婦產科醫師學會《多胎妊娠臨床實踐指南(2021版)》(以下簡稱《指南2021》),多胎妊娠屬於高危妊娠,孕媽媽和胎兒出現各類並發症的風險都較高,整個孕期需要不斷闖關、打怪。

多胞胎孕媽媽更易出現水腫、妊娠劇吐、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壓、貧血、腎盂腎炎和產後抑鬱。“她們的孕後期很辛苦。早年,我遇到過一名4胞胎媽媽,晚上根本沒法睡覺,怎麽躺肚子都是翹起來的。而且,子宮太大了,會擠占胸腔,呼吸都很困難。”熊瑛說。

有研究顯示,多胎妊娠的孕婦因並發症住院的幾率或增加6倍,還可能出現子癇前期、早產、未足月胎膜早破、胎盤早剝及產後出血等。因為並發症多、住院時間長,多胎妊娠者的住院費用,會比相同孕周的單胎妊娠者平均高40%。

媽媽不容易,寶寶也辛苦。《指南2021》顯示,多胞胎總體呈現“兩高一低一短”,即早產率高、新生兒死亡率高,但平均出生體重低、妊娠時間短。在4胎情況下,單個胎兒的平均出生體重為1419克,不到單胎兒的一半(3285克)。低體質量和高圍產期死亡率相關。既往有學者隨訪觀察1993-2002年間上萬例分娩數據,發現圍產兒死亡率在單胎僅為1%,雙胎為2.8%,三胎高達6.2%。

先天帶出來的還有各種疾病。有學者統計,至少一個孩子殘障在雙胎、三胎、四胎的發生率,分別為7.4%、21.6%和50.0%。針對多胎妊娠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雙胎中發生腦癱的風險是1.5%,三胎和四胎則為8%和近50%。這可能源於雙胎生長不一致、雙胎輸血綜合征、多胎之一死亡等多因素,導致胎兒在宮內處於缺氧狀態或腦灌注下降,從而增加腦癱發病率。

基於多胎妊娠的醫學困境,產科醫生會建議懷3胎以上者接受減胎手術,以提高妊娠質量及新生兒存活率。綜合《多胎妊娠減胎術發展現狀》等文章,可以根據患者情況,建議減至單胎或雙胎。特別是高齡、疤痕子宮、子宮畸形、宮頸機能不全,或合並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孕婦,多胎妊娠建議減為單胎。

“減胎也存在風險。”熊瑛介紹,減胎多安排在孕11-13周。術前,醫生會通過B超、測量胎兒頸項部皮下無回聲透明層較厚的部位。這被稱為NT檢查,能初步評估胎兒生長發育情況,包括有無心髒、染色體異常等。

“在這個階段,我們缺乏有效手段評估其他多種疾病。那就有可能會減掉發育比較好的寶寶,而留下不太好的。而且,減胎可能影響血供,感染、出血、流產幾率會增高。”熊瑛介紹,產科醫生對減胎非常謹慎。

李家福感覺,這幾年多胞胎做減胎的少了。這是因為,在輔助生殖中,過去為了提高成活率,往往一次多放幾個胚胎,但現在大多就放1個。他指出,孕20多周查出畸形,也可以進行減胎。“做得早晚,有利有弊,難度不同。”

他還表示,不管是從健康、經濟還是從養育角度,不鼓勵人們刻意追求多胞胎。“孩子多了,經濟負擔上升,對每個子女的教養可能打折。國外很多倫理研究顯示,這還可能影響夫妻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