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分析認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已下令軍隊做好準備,如有必要在2027年前攻打台灣,這引發人們對未來幾年發生災難性軍事衝突的恐慌,而美國將幾乎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
但習近平對軍方高層的持續清洗行動使人對上述最後期限,以及從長遠來看他是否能信任他的將領們成功發動戰爭產生了懷疑。
在過去兩年裏,中國已有兩任國防部長和多名解放軍高級將領被免職,其中包括火箭軍高層領導,火箭軍負責中國的核武器。
清洗仍在繼續,據最近的報道,迄今為止最引人注目的舉動是拿下何衛東將軍,他是解放軍二號人物,受習近平直接領導,曾深度參與對台作戰預案的製定。
目前尚無法確定這些罷免是否與腐敗有關(腐敗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個嚴重頑疾),或是因為意識形態分歧或其他原因。但高層地震已引起人們對習近平的軍事指揮官的能力和可靠性產生嚴重懷疑。這可能削弱其開戰意願,為台灣和美國帶來強化防禦的時間。
毫無疑問,中國軍隊已取得了長足進步。曾經落後的中國軍隊不僅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武裝力量,而且在空軍、海軍,以及導彈實力上能與美國匹敵。多年來,中國軍隊一直在進行入侵或封鎖台灣的演習,包括今年4月初的係列軍演,並且正在逐步攻克將成千上萬的兵力運過台灣海峽的挑戰。
但僅靠硬件裝備和後勤保障不足以確保勝利。軍事上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戰場領導力,需要有能力在戰爭迷霧中迅速做出艱難決策的、經驗豐富的指揮官。中國自1979年以來沒有打過仗,與美國和俄羅斯的軍官們不同,中國今天的這代軍官缺乏戰場經驗,這一事實連習近平本人也曾表達遺憾。
軍方內部動蕩凸顯出來的更深層問題是,習近平和中國共產黨甚至連對軍隊的牢固掌控都缺乏保證。
與美國軍人宣誓效忠憲法並保持政治中立不同,中國人民解放軍是黨的軍隊,軍官都是黨員,他們宣誓效忠中共,聽命於中共總書記和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理論上,這支軍隊應受黨的絕對領導,但現實情況卻並非如此。
作為陸海空三軍聯合體,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國家的政治體係中擁有強大地位。這個不朽的地位由毛澤東“槍杆子裏麵出政權”的論斷所奠定。擁有這種地位的結果是,中共領導人為確保將領的忠誠,賦予軍隊高度的自主權,實質上允許軍隊自我監督。
隨著中國軍費開支多年來的激增,腐敗的機會也在加大。中共領導層曾常常對腐敗問題睜一眼閉一眼,領導層有些人也曾被指控腐敗。但習近平2012年上台後在全黨範圍內開展了一場反腐敗運動,清洗了腐敗或可能不忠誠的高級軍官。他還對軍隊進行了自毛澤東時代以來最大規模的改組。
這場曠日持久的清洗行動表明,他仍在竭力鞏固對軍隊的掌控。
近期被免職的將領多數似乎與腐敗有關。但與前任一樣,習近平在維持自己的權力上需要軍隊的支持,因此在打擊軍隊的腐敗文化上不能走得太遠。過去兩年落馬的將領都是習近平本人任命的,這說明了處理腐敗問題的難度。
腐敗從多個重要方麵削弱軍隊的戰備能力。腐敗可能讓一些更擅長收受回扣而非更有指揮能力的軍官得到晉升,還可能導致軍隊采購質量低劣的裝備。美國國防部去年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中國火箭軍的腐敗問題可能已嚴重到部分導彈發射井需要修繕的程度。
更重要的也許是,軍隊中的罷免潮可能意味著習近平無法完全相信他的軍事顧問們對中國備戰水平的評估。尤其是何衛東的罷免已讓人對中國攻台的準備產生疑問,台灣是一個自治的島嶼,中國聲稱對其擁有主權。何衛東曾任東部戰區司令員,負責攻台預案的製定,習近平後來在2022年提拔他擔任中央軍委副主席,讓何衛東成為自己在台灣問題上的高級顧問。
所有這些增加了專製國家軍隊普遍存在的另一個關鍵問題:政治幹預。中國軍隊的官兵們把大量時間花在政治思想灌輸上,包括學習習近平的講話。無處不在的政委體係確保黨的命令得到執行,這可能會放慢決策速度,抑製個體的主動性。相比之下,民主國家的軍官有更多自由自行做出決策,並從錯誤中吸取教訓。
所有這些都不意味著台灣或美國政府能掉以輕心。中國龐大的軍隊一旦接到命令,就會去打仗,即使沒有做好充分準備,尤其是如果中國認為台灣正在走向徹底獨立的話。
但習近平可能不想打一場因小失大的戰爭。俄羅斯總統普京入侵烏克蘭的戰爭帶來的災難性後果已向世界表明,僅靠軍事實力並不能確保戰勝一個堅定防守、絕不放棄的更弱對手。與台灣開戰無論打勝打敗都可能摧毀中國經濟,中國經濟已麵臨增長放緩和美國巨額貿易關稅的雙重打擊,軍事上的失敗可能危及習近平的權力。
台灣應該用這段時間大幅增加武器投入,尤其是對抵禦入侵有用的裝備,如反艦巡航導彈、水雷、無人機等。美國應該在該地區部署更多的遠程導彈和其他武器,以遏製中國對台灣發動攻擊。美國也能充分發揮美軍的獨創力,利用中國指揮官缺乏經驗、對不可預見情況無法作出快速響應的弱點,想出阻止入侵的創新方法。
目前最大的風險是,中國咄咄逼人的行為和言論引發的恐懼和緊張局勢可能導致誤判和戰爭。中國的威脅將持續下去。但台灣和美國的領導人必須避免過度反應,並認識到,在可預見的未來,習近平不會輕易把一支受醜聞困擾的軍隊送上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