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央視新聞的報道,7日淩晨,印軍不宣而戰,對巴基斯坦本土和巴控克什米爾地區展開了代號為“辛杜爾”的軍事行動。行動結束後,印度國防部表示,印軍本輪的打擊摧毀了9個“參與對印度恐怖襲擊的營地”,並宣稱“正義得到了伸張”。

但印軍能得到其所誇耀的戰果,似乎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根據巴方的消息,目前已經確認,有6架印軍戰機被擊落。其中包括3架單價達2.88億美元的法國“陣風”戰機,1架蘇-30戰機和1架米格-29戰機。印軍總計損失超過10億美元。
雙方各執一詞,到底誰說的是真的?
這就奇怪了,印巴雙方各執一詞,似乎都有不小的損失,但通過新聞就可以看出端倪。印軍列出的戰果,是所謂的參與恐怖襲擊印度的人員營地,這概念就很空泛了。炸毀一個軍事營地算“營地”,炸毀幾個帳篷也算“營地”。印軍甚至沒有提及是空襲巴軍,所以印度方麵的戰果含金量有多低也就不言而喻了。

反觀巴基斯坦公布的戰果,可以說是既結果明確,也有邏輯支撐。因為目前曝出的消息顯示,印軍被擊落的6架戰機,一種說法是由巴軍的殲-10CE和紅旗-9防空係統創造的,從軍事技術的角度分析是可信的。
因為殲-10CE和紅旗-9的性能足以完成此戰果。殲-10CE的有源相控陣雷達+PL-15E遠程空空導彈,可以在145公裏的距離進行超視距打擊。紅旗-9的300公裏探測距離,以及同時追蹤100個目標,並優先鎖定6個的強大探測和防空能力,足以應對除第五代隱身戰機外的幾乎所有戰機。

從理論上看,這也符合巴基斯坦方麵宣稱的“此次擊落的6架印度戰機都是在印方空域”。因為殲-10CE戰機+紅旗-9,足以在145公裏範圍外對印軍戰機進行超視距打擊。也就是說,巴空軍戰機和地麵防空係統可以在己方空域,就能對印度一定範圍領空進行探測和攻擊。

本輪交戰後,印巴要步入全麵戰爭?
當下最讓人關心的其實並非是印巴首輪交戰的戰果,而是後續事態的發展。畢竟印巴同為人口上億且擁有核武器的地區強國,兩國要是全麵開戰,那動靜可就大了,甚至可能會引發核戰爭。
未來決定印巴衝突規模大小的,更多的是雙方背後大國的介入力度。因為印巴雙方的高端武器裝備都不具備自主生產能力。而現代戰爭,假如失去了高端武器的研發和持續供應能力,那戰爭是打不下去的。就算強行打下去,也會打成類似俄烏那樣的塹壕戰、消耗戰,這是誰都不願意看到的。
印巴同為人口大國,人口壓力、糧食壓力、社會矛盾、經濟發展,問題一大堆,根本經不起長期的戰爭消耗。而背後的大國們也不願意看到印巴互相大規模消耗。
對於印度來說對自己的軍售大戶,美國、法國、俄羅斯,都屬於域外國家,和自己隻有利益交互,沒有核心利益綁定。一旦事情鬧大,沒人會真心幫自己。而且特朗普已經最新表態,表示印度的攻擊是“可恥的”,這已經是變相表明了態度;俄羅斯更多是隻是側重於調停,說白了就是兩不相幫;法國更是直接沉默。
但相對弱勢的巴基斯坦則不同,他與中國關係密切,中國也是他搬不走的鄰居。一旦巴基斯坦身處險境,先不說中國多年在巴基斯坦的投資可能打了水漂,更會影響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中方在印度洋的戰略大布局,所以巴基斯坦不能不管。
這種情況下,未來印巴衝突的局勢就清晰了,印度看起來體量龐大,實際上是“紙老虎”,巴基斯坦看起來相對處於弱勢,卻有著強力的外部支持。所以雙方未來的衝突也不過是點到即止,這其實對雙方都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