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7月,與本文作者之一埃裏克和亨利·基辛格與會晤時,中國高層領導似乎尚未完全認識到人工智能的影響力。彼時,經濟低迷的氣氛隨處可見。但僅僅19個月後,本文的另一位作者塞琳娜再次前往中國時,樂觀的情緒撲麵而來。
晚餐時的談話都圍繞著DeepSeek和其他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展開。電動汽車在街頭疾馳而過,還有應用程序提供無人機送餐服務。宇樹科技的人形機器人在中國收視率最高的電視節目春節聯歡晚會的舞台上跳舞、轉手帕,讓這家公司一夜成名。
這就是我們所麵對的中國。中國已在諸多技術領域與美國不相上下,甚至居於領先水平,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這樣的前沿領域。而且,中國在技術傳播、商業化和製造方麵已經形成了真正的優勢。曆史經驗表明,那些能夠最快采用並推廣一項技術的國家,終將贏得競爭優勢。
因此,中國選擇對美國最近征收的關稅采取強硬報複措施也就不足為奇了。要贏得這場關乎未來科技主導權——進而決定全球領導地位的競賽,我們必須摒棄美國永遠領先的思維定式。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一直是慢人一步的。2007年喬布斯發布首款iPhone時,太平洋彼岸的互聯網革命才剛剛起步:當時隻有大約10%的中國人上網,而距離科技巨頭阿裏巴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還有七年。
人工智能競賽似乎也遵循著以往的模式。2022年11月,ChatGPT在舊金山問世,隨後中國出現了一係列模仿它的聊天機器人,據估計其中大多數落後數年時間。然而,和智能手機、電動汽車的發展軌跡一樣,矽穀再次低估了中國快速打造高性價比尖端產品的能力。如今,中國的人工智能模型與美國的差距已很小。事實上,從某些基準來看,DeepSeek今年3月發布的V3大語言模型更新,甚至成為了最好的非推理模型。
這場競賽幹係重大。領先的美國公司基本上都在開發專有的人工智能模型,並收取使用費,部分原因是它們的模型訓練費用高達數億美元。中國的人工智能公司則通過免費發布模型供公眾使用、下載和修改來擴大影響力,這使得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和開發人員更容易接觸到這些模型。
中國的在線零售商希音和Temu、社交媒體平台小紅書和TikTok已經躋身全球下載量最高的應用程序之列。再加上中國免費開源人工智能模型持續受到歡迎,不難想象,全球的青少年會沉迷於中國的應用程序和人工智能陪伴軟件,由中國製造的自主智能體來安排我們的生活,企業的服務和產品也由中國的模型提供支持。
在互聯網革命中,西方的市場主導地位使美國的數字經濟規模到2022年膨脹至2.6萬億美元,比加拿大的國內生產總值還要高。為了讓美國從即將到來的人工智能革命中獲益(預計這場革命的影響將超過互聯網的問世),世界需要選擇美國而不是中國的計算堆棧,這包括了算法、應用程序和硬件。
十來年的功夫,中國已完成從“山寨之國”到世界級產品巨擘的蛻變,有些甚至超過了西方的產品。曾經以模仿iPhone聞名的小米去年交付了13.5萬輛電動汽車,而在十年間投入100億美元後,蘋果公司放棄了生產電動汽車的計劃。中國正加速推進機器人規模化部署,並製定了大規模生產人形機器人的計劃;2023年,中國安裝的工業機器人數量超過了其他國家之和。在此過程中,中國還培養了大量的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領域的人才,建立了強大的供應鏈,取得了令人驚歎的製造業實力,並孕育出一個競爭極其激烈的國內生態係統,以至於唯一的生存之道就是永不停止地迭代。
這個由中國主導的未來已然逼近,隻有我們齊心協力方能力挽狂瀾。
我們應該學習中國做得好的地方。美國需要更開放地分享人工智能技術和研究成果,加快創新速度,並全力推動人工智能在整個經濟領域的應用。
盡管最近在削減研究經費,美國在大學和私營部門的創新方麵仍具有顯著優勢。反觀中國,在半導體等領域尚處追趕階段,同時麵臨房地產危機、債務攀升、消費疲軟等多重挑戰。但必須指出的是,我們不應低估中國政府為追求技術霸權而忍受眼下短期經濟痛苦的決心。
美國對尖端芯片實施了出口管製,試圖遏製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然而,中國最近取得的突破表明,這些製裁反而促使中國企業家更加努力地推進人工智能的訓練和商業化。
在塞琳娜那次訪華期間的一次午宴上,當話題轉向美國的出口管製時,有人開玩笑說:“美國也應該製裁一下我們的男足,這樣他們就能踢得好點。”這樣他們就能踢得好點。這是個讓人很難接受的現實,但中國科技確在封鎖中取得進步,因為中國企業家找到了用較少資源實現更多目標的創新之道。因此,中國網民對美國關稅的民族主義回應和反常的樂觀也就不足為奇了:民眾準備迎接一場大戰,並且認為時間在北京這一邊。
中國遠遠落後於美國的時代已然終結。如果其創新能力持續迸發,如果中國的人工智能公司繼續秉持開放理念,如果中國能夠按計劃在2030年占據全球製造業45%的份額,那麽人工智能競賽的下個篇章,將演變為全方位、多維度的白熱化廝殺。屆時美國必須動用自己的一切優勢方能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