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分析指出,亞洲掀起一波美元拋售浪潮,預示著這個全球出口強國開始質疑幾十年來將龐大貿易順差投資於美國資產的趨勢,這對美元來說是一個不祥之兆。'Asian crisis in reverse' as currencies soar on the dollar https://t.co/05aNejT7pY https://t.co/05aNejT7pY
— Reuters (@Reuters) May 6, 2025
上周五和本周一新台幣創紀錄的上漲,已經向外擴散,推動新加坡、韓國、馬來西亞、中國大陸和中國香港的貨幣上漲。這一趨勢對美元構成警示,說明資金正大規模流入亞洲,美元的一個關鍵支撐正在動搖。
周二,隨著新台幣兩天暴漲10%後,市場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穩定。但港幣逼近聯係匯率的強方(貨幣兌美元匯率接近製度設定的最高值,即本幣最堅挺的那一側),新加坡元飆升至十多年來的高位附近。
Gavekal Research創始合夥人路易·文森特·加夫在播客中表示,“這讓我想起了一個反向亞洲危機的情景”,因為貨幣變動的速度太快。

在1997年和1998年,資本外逃導致泰國、印尼和韓國等地的貨幣暴跌,之後這些國家下決心積累美元儲備。
加夫說:“亞洲危機以來,亞洲的儲蓄不僅龐大,而且一直傾向於流入美國國債。而現在,這種交易突然不再像以前那樣是穩賺不賠了。”
台灣交易者報告稱,美元拋售一邊倒,導致交易難以執行,市場猜測這至少得到了中華民國央行的默許。
交易者表示,亞洲其他市場的交易量也很大。
分析人士指出,真正引發這場動蕩的,是特朗普施加的高額關稅,動搖了投資者對美元的信心,顛覆了原本流入美國資產的貿易美元流向。
首先,尤其是中國大陸的出口商,由於關稅減少了對美客戶的準入,未來收到的美元將更少。其次,人們對美國經濟衰退的擔憂也使美國資產的回報蒙上陰影。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表示:“特朗普的政策削弱了市場對美元資產表現的信心。”
他還說,有人開始猜測市場上所謂的“海湖莊園協議”,即一個旨在削弱美元的協議——以特朗普在佛州的豪華度假莊園命名。
中華民國的貿易談判辦公室否認上周在華盛頓進行的關稅談判涉及外匯問題。
亞洲擁有全球最大的美元儲備,集中在中國大陸、台灣、韓國和新加坡,合計達到數萬億美元。
僅中國大陸的銀行外匯存款——主要是美元,且大多由出口商持有——截至3月底已達9598億美元,接近三年來的最高水平。
此外,還有由這些貨幣資助的投資項目。這些貨幣的借款成本按全球標準來看很低,再加上養老金和保險基金對美國股票和債券的投資,由於對衝成本高昂,這些投資通常對外匯對衝的比例很小。
從各方跡象來看,市場對美元的看法正在發生轉變。
高盛在周二的一份報告中指出,投資客戶最近從做空人民幣轉為做多,也就是說他們開始做空美元,預計美元將進一步走弱。
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表示,特朗普4月2日發布“解放日”關稅公告,是讓投資者開始至少進行對衝(如果不是直接拋售)美國資產的警鍾。
他說:“從中期和長期來看,我認為人們開始思考未來如何分散資產配置,而不是陷入美元至上的過時思維。”
一種過去頗受歡迎的交易——在港幣遠期市場買入廉價美元,業內稱之為“源源不斷的禮物”——也開始逆轉,因為這種操作必須基於港幣保持穩定。
總部位於新加坡的全球套利基金Aravali Asset Management首席投資官穆克什·戴夫表示:“宏觀基金和杠杆投資者,在港幣遠期市場裏投入了數千億美元的‘免費資金’交易,現在他們開始撤出。”
香港香港金融管理局周一表示,已在減少美債久期,並將貨幣敞口多樣化,轉向非美元資產。
亞洲債券市場的上漲,表明出口商和長期投資資金可能也正在回流本國。
法國巴黎銀行新加坡亞洲-太平洋地區利率與外匯策略師帕麗莎·賽姆比表示:“資產回流的討論正在成為現實”,投資者和出口商要麽在撤出,要麽急於進行對衝,“無論以哪種形式出現,這都說明美元的支撐正在轉變並趨於減弱……這表明‘去美元化’正在發生。”
瑞銀估算,如果台灣的保險公司將對衝比率提高到2017年至2021年的平均水平,可能涉及拋售多達700億美元的美元。
當然,中華民國央行已誓言穩定本幣匯率,甚至國總統罕見地錄製視頻聲明,強調匯率問題並非美台貿易談判的議題。
盡管如此,市場似乎已經用“錢袋子”投了票。
分析公司Spectra Markets總裁、資深交易者布倫特·唐納利表示:“美元兌新台幣走勢就像煤礦裏的金絲雀。亞洲對美元的需求,和亞洲央行支持美元的意願,都在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