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常青藤學霸確診癌症 被“熄滅”的人生反而開心

36歲常青藤學霸確診癌症 被“熄滅”的人生反而開心
0:00
0:00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36歲,常青藤畢業,四大高薪,確診癌症後反而很開心:終於想做什麽就可以做什麽了……”5月9日上午,一篇帖子弄疼了很多人的心。

當天,話題#36歲常青藤畢業確診癌症後反而很開心#登上熱搜,引發全網關注,話題閱讀量超過7000萬。封麵新聞記者在采訪中獲悉,疑似原博主本人現身社交媒體,稱此帖被傳播並未經過自己同意,並暫時關閉了原帖。讓人淚目的是,明明體力不支,對方仍一條一條回複大家的評論。



話題閱讀量超過7000萬

高薪職業確診癌症

“後悔一生沒有按照自己的意願好好活過”

網絡截圖顯示,發帖的作者稱,確診不治之症後,最後悔的是一生沒有按照自己的意願好好活過。

其內容包括:本科沒有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專業;為讓父母高興選擇高薪單位,過年發著燒還在加班;被常青藤研究生錄取後,被父母推動著繼續讀不喜歡的專業;一個人完成三個人的工作量,常年出差,甚至一天三城;身體吃不消請了幾次假未果,疼痛一年等過年放假倒下了才就醫等。

讓人心酸的是,作者文中這樣寫道:“確診癌症最開始的那兩個月竟然是開心,總算可以想做什麽就做什麽了。可是時間卻不多了。”

戳中網友淚點

“像極了心懷夢想卻身不由己的我們”

對於博主的這番自白,有網友心疼留言:“靠得病才能夠休息,靠得病才能夠做自己,靠得病才能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好多人一生的真實寫照。”“這位小姐姐的命運,像極了多少個心懷夢想卻一生身不由己的我們。”

也有網友表示特別理解:“有個朋友曾經問我,我小時候的願望是什麽,我說,那個時候我每天都幻想自己得了癌症,就知道自己要死了,但還有幾個月好活的時候,因為這短暫的幾個月就能想做什麽就做什麽,終於不用再考慮同學、考慮老師、考慮成績、考慮自己是否優秀,擔心未來、擔心父母老師會不會覺得自己差勁。後來到現在還是每天都很擔心,活得很累,盡管每天都在暗示自己這些不重要,暗示自己快樂是最重要的,但就是擺脫不了‘好學生心態’。真的很痛苦。”

孩子在“四大”工作的家長

“四大的含金量高,工作壓力確實大”

在社交平台上,四大會計師事務所超話中,此帖引發了許多共鳴,有網友吐槽:“有的媽媽的確太喜歡控製孩子的人生了。”有網友傾訴:“被媽媽逼去不喜歡的英國讀研,每一天都很痛苦,還要為了最後一紙畢業證好的GPA(平均學分績點)學著,重度抑鬱加焦慮,他們有時候並不關心你怎麽樣,隻關心他們的麵子。你在表達你已經抑鬱的時候,他們還是在推你走他們認為正確的路。現在搬出去住了,有時候遠離父母才是正確的選擇。”

一位孩子在四大工作的母親接受封麵新聞記者采訪時說:“在四大工作壓力都大,好多人都不喜歡在那兒,但是也沒辦法,因為在四大工作過後,個人簡曆的含金量就會非常高。還有要考CA,就是一種注冊會計師,一般在四大幹夠三年,公司會出錢讓你考CA。一旦考上了,薪酬會大幅提升,而且就算以後跳槽,也非常好找工作。”

談到自家孩子在四大工作的壓力,她說:“做審計的出報告都有期限,所以壓力還是蠻大的,經常加班。但是大家都喜歡這種含金量高的公司。”對於那位博主的遭遇,同為家長的她認為:“孩子有自己的生活,已經是成年人了,可以管好自己,他們願意幹嘛就幹嘛。那些父母怎麽期望孩子,那是其他個體。我們家的孩子,壓力大了會跟我說。反正我覺得,壓力大就歇會兒,甭考了。但孩子願意考,自己的路自己選吧。”

根據IP顯示,疑似原博主目前並不在國內,對方也曾在帖子中提到“搬到了我最喜歡的城市居住。”即使體力有限,仍盡力回複大家的祝福,字裏行間透著溫暖與樂觀。

心理醫生:

若想打破討好型人格的怪圈,要勇敢說“不”

一些網友分析,根據博主的自述,屬於“討好型人格”。對此,成都市第四人民醫院兒少心理中心劉鳳玉醫師認為:“具有‘討好型人格’的人,往往喜歡做一個別人眼裏的好人。他們隻知道別人希望自己是什麽樣子,並且努力去按照別人的要求去做自己,卻忘記了自己本來的樣子,也忘記了自己想要什麽。隨著時間的延長,他們無法守住自己的邊界,也難以形成良好的親密關係,逐漸會出現情緒問題。”

劉醫生表示:“如果父母給予孩子的愛是有條件的,比如說你需要乖一點我才會愛你,你需要達到我的要求我才會愛你,那麽這個孩子就會習慣於去察言觀色,他會去看父母需要什麽,怎樣做才能得到父母的喜歡。在精神分析性心理學中,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結構由本我、超我、自我三部分組成。本我是人格結構的基礎,旨在追求個體的生物性需求的滿足,以及避免痛苦。超我屬於人格結構中的道德部分,其形成是社會化的結果,作用在於抑製本我的衝動、對自我進行監控、追求完善的境界。自我是人格的心理組成部分,是從本我中逐漸分化出來的,其作用主要是調節本我與超我之間的矛盾,旨在用合理的方式來滿足本我的要求。當本我和超我勢均力敵的時候,自我能夠充當協調者的角色,平衡本我和超我的關係,使得三角關係保持平衡。一旦這個平衡被打破,自我就會失去協調的功能。在討好型人格的來訪者身上,我們常常可以看到,超我處於絕對的優勢地位,而本我被鎮壓得毫無反抗能力。但是長久地鎮壓必然帶來強烈的反抗,當超我和本我激烈衝突的時候,自我就會表現出一種不穩定的特征,並且會感受到痛苦。”

如何打破討好型人格的怪圈,劉醫生提出:要勇敢說“不”。“由於超我太過強勢,壓抑了本我的需求,導致了討好怪圈的形成,那麽要想讓自己穩定下來,就需要想辦法回到超我和本我勢均力敵而自我保持協調功能的狀態 。敢於說不之後,你會發現,大多數時候我們拒絕了對方,並不會有太嚴重的後果,反而守住了自己的邊界,這才能守住我們的關係。”

一位從事心理學教育的高校老師也表示:“生病以後,反而開心,借由生病才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種都無法拒絕和反抗的狀態,讓人感慨萬千。心理學有一些大家耳熟能詳的概念,叫防禦機製或應對策略,防禦機製和應對策略有成熟的適應性,也有可能是相反的,患病也可以看作一種防禦或應對的策略。現實生活中,人的行為都是ta在當下認為的,可以使用的最好的防禦方式或應對策略,有著複雜的心理機製。當ta最終要麵對不好的結果時,周圍的人們即使不能理解ta,也可以多一些關心,少一些責備。我們的教育也應該多一些對人的關懷,少一些功利的說教。”

不好吃懶做 發表評論於
That's most people's life - have to do so many things which they don;t like and want to do, but life is life, Np Pain No Gain. The important is to balance career, life, money, likes, etc. and try to keep yourself and others happy which is not an easy work.
始終要回家 發表評論於
開心了 病就好了
彎刀月 發表評論於
悲!
Muenchennerd 發表評論於
含金量高的專業,含金量高的工作。不知道有沒有想過AI的發展會讓很多含金量的東西不再含金。
xiaoyixiao 發表評論於
感覺就是父母毀了自己的孩子, 當然父母也很冤,挺可悲的。 不過人啊, 到一定年齡就自己的事自己做主吧,多少歲了還在聽父母的也是自己的問題,總之祝好。
milkywayguy 發表評論於
這種拚搏出來的人,人性不可能善良!
對自己是一種悲哀,對他(她)身邊的人也是災難。